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诗词古韵 >> 【古韵今弹】【高僧大德颂】之二 七律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高僧大德颂】之二 七律 ——【高僧大德颂】五首(原创 新韵)


作者:渤海渔翁 布衣,2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8发表时间:2018-11-28 09:13:40
摘要:自汉明帝梦佛求法以来,佛教在我国传承发展已近两千年。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高僧大德人才辈出,各显其能,如群星灿烂,光耀河汉。他们以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推动社会繁荣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以及辉煌无比的德业,都是特别值得我们敬仰和讴歌的。


   6、东吴第一比丘康僧会大师颂
  
   杖锡东游入孙吴,三请舍利惊世俗。
   石城敕造建初寺,江左布道兴真如。
   弘法护教凭三寸,问罪疗疾赖醍醐。
   泥洹呗声悦众生,复传糖艺存阎浮。
  
   注释:
  
   ①杖锡东游入孙吴,三请舍利惊世俗。石城敕造建初寺,江左布道兴真如。康僧会,三国时僧人,西域康居国大丞相长子,单名会。人称“康僧会”。他不仅精通佛典,而且“天文图纬,多所贯涉”。于公元247年,他来到三国时的东吴。孙权召见了康僧会,诘问他佛教有何灵验。康僧会遂请舍利以自证,在二十一天之内连续三请,终于自虚空中求得舍利。又在广庭大众面前,置舍利于铁砧磓上使力者击之,砧磓俱陷而舍利无损。孙权叹服。随即为之在南京建塔。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兴。
   ②弘法护教凭三寸,问罪疗疾赖醍醐。至孙皓即政,法令苛虐废弃淫祀,乃及佛寺并欲毁坏。康僧会以“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善恶报应之说折服了孙皓。又孙皓侮辱佛像得了怪症,疼痛难忍,后迎佛像置殿上,烧香忏悔,叩头于枕自陈罪状,才得痊愈。事后,孙皓向康僧会具问罪福之由,会为敷析辞甚精要,使孙皓如醍醐灌顶,欣然大悦,并受会五戒。
   ③泥洹呗声悦众生,复传糖艺存阎浮。会于建初寺译出众经。又出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并妙得经体。文义允正。又传泥洹呗声。清靡哀亮一代模式。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并制经序。辞趣雅便义旨微密。并见于世。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当地百姓。
  
  
   ——于2013年12月11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24日修订!
  
  
   7、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的道安大师颂
  
   印手菩萨释道安,永嘉降世在常山。
   五经文义俱通晓,禅法般若融相兼。
   戒规确立统释姓,经论校勘辑韦编。
   玄理妙语惊四邻,善信桃李遍大千。
  
   注释:
  
   ①印手菩萨释道安,永嘉降世生常山。道安,东晋杰出的佛教学者,汉晋间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因其出生时手臂多长一块皮肉(皮手钏),人称“印手菩萨”。
   ②五经文义俱通晓,禅法般若融相兼。由于世乱,道安父母早丧,从小就受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通达,便转而学习佛法。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道安实为二系之集大成者。他博学多识,以才辩文学著称,文章为当世文人所重。
   ③戒规确立统释姓,经论校勘辑韦编。道安大师提倡“本无”(即性空)之学,为般若学六家之一;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道安大师是当时译经的主持者,在他的监译下,译出了《四阿含》、《阿毗昙》等经共百余万言。他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订和整理工作,并编出目录。其提出的翻译文体问题和“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原则,对后世影响颇大。
   ④玄理妙语惊四邻,善信桃李遍大千。道安大师二十四岁的时候,在石赵的邺都(今河南临漳)遇见了佛图澄。佛图澄对他非常赏识,因而他便师事了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他才离开邺都,在此后十多年间,他经常代替佛图澄讲经,并且广为释疑解惑,解答了许多佛教理论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赢得“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其弟子众多,遍布南北,慧远、慧持等名僧皆出其门下。
  
  
   ——于2013年12月12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24日修订!
  
  
   8、身披袈裟的名士支道林大师颂
  
   雅擅章草诗誉隆,醉心逍遥寄幽情。
   即色弘论兴卓见,好谈玄理多新评。
   栖光酬和僧俗钦,东安阐经朝野崇。
   神风清萧真名士,千古犹令忆峥嵘。
  
   注释:
  
   ①雅擅章草诗誉隆,醉心逍遥寄幽情。支道林(314~366),本名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擅长章草,并写得一手好诗,受到人们普遍赞誉,我国佛教史上有着很大影响。他于二十五岁出家后,至建康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书成之后,一时硕学俊彦,莫不叹服。
   ②即色弘论兴卓见,好谈玄理多新评。他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支道林的学说,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诸多玄理创见令人称奇,成为与“本无”、“心无”两派鼎足而三的第三大学派,人们把他这派学说称为“即色宗”。
   ③栖光酬和僧俗钦,东安阐经朝野崇。大约在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左右,支道林离开了建康,到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立支山寺。其后又南下入剡县(今浙江嵊县西南),先居于沃洲小岭,不久移至石城山,立栖光寺。晋哀帝即位后(361年~),频遣使者徵请支道林出都。支道林应诏回到建康,安置在东安寺,开讲《般若道行经》,又酬和频频,道俗钦崇,朝野悦服。
   ④神风清萧真名士,千古犹令忆峥嵘。支道林在京城呆了将近三年,忆念剡县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乃上书要求回归东山。支道林回剡县不久,病卒于石城山旧居,年53岁,时为太和元年(公元366年)闰四月四日。死后仍受到名士们长期的思慕。王该特别钦佩他,评论说:“支子特秀,领握玄标,大业冲粹,神风清萧。”这都是因为支道林集名僧与名士于一身,心胸风神,与玄学清谈家无异而特高,故能生前大受名士称赏,死后长为辈流怀念。
  
  
   ——于2013年12月13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24日修订!
  
  
   9、东晋译师僧伽提婆大师颂
  
   僧伽提婆来罽宾,谙通内典道行深。
   三法度论诵念久,阿毗昙经领悟真。
   长安初译文未善,洛阳复勘义解新。
   雅量高致儒风逸,诲人不倦令人亲。
  
   注释:
  
   ①僧伽提婆来罽宾,谙通内典道行深。僧伽提婆(华意译“众天”),本姓瞿昙氏,北印度罽(音:计)宾人。他出家以后,远访明师,学通三藏。于苻秦建元年间(365—384)来长安,在中土生活约二十年,晚年情况不详。
   ②三法度论诵念久,阿毗昙经领悟真。提婆专精的是《阿毗昙心论》,而经常诵习的是《三法度论》。隆和元年(397),在晋都建康(今南京市),尚书令王珣曾建立精舍,广招学众,延请僧伽提婆于其精舍讲《阿毗昙》(当是《心论》),一时名僧都来听受。他解义深入浅出,极为明晰,听众悦悟。
   ③长安初译文未善,洛阳复勘义解新。提婆曾与法和召集门徒同往洛阳,研讲经论。提婆在那里住了四、五年,渐解华语,才发现以前在长安时所译佛经多有乖失,乃与法和重新校勘了《八犍度论》等译本。提婆讲经,常常是手执梵文口宣晋语,妙语连珠。由于他来华多年,备悉方俗,加以他为人从容机警,善于谈笑,所以在江南名盛一时,深得僧众和善信敬仰。
   ④雅量高致儒风逸,诲人不倦令人亲。由于提婆气度开朗,举止温和,洞察物情,诲人不倦,僧众善信都乐于亲近他。
  
  
   ——于2013年12月14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24日修订!
  
  
   10、莲宗初祖慧远大师颂
  
   书香门第出楼烦,游学中州才斑斓。
   闻法太行尊释教,潜修匡庐兴白莲。
   真经四字护往生,茶禅一味延天年。
   袈裟辞不跪天子,僧格超凡乐峰峦。
  
   注释:
  
   ①书香门第出楼烦,游学中州才斑斓。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中国东晋时人,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久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享寿八十三岁。
   ②闻法太行尊释教,潜修匡庐兴白莲。慧远大师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豁然开悟,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欣然出家。嗣后,入庐山住东林寺,启建莲社,此为佛教史上最早的结社。这一结社的目的就是专修“净土”之法,以期死后往生“西方”。故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当时,名士谢灵运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遂称“白莲社”。缘此,净土宗又称“莲宗”。
   ③真经四字护往生,茶禅一味延天年。慧远大师的主要贡献:一是创建了四字真经。为使广大信众更好的崇信佛法,慧远大师依据《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往生论》,创建了口念“阿弥陀佛”四字真经,即可往生阿弥陀佛主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理论和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二是弘扬中国茶文化。“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庐山乃志》中有记载:“晋朝以来,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相传,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来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以自种自制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到了唐代,庐山之茶已很出名了。宋代,庐山名茶被列为进献皇帝的“贡茶”。此外,他启蒙了中国山水文学;作为道安大师所创“大雁气功”的嫡系传人,他为弘扬传承此中华气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袈裟辞不跪天子,僧格超凡乐峰峦。慧远弘护佛法,尊严僧格。针对当朝某些官员提出沙门应礼拜帝王的说法,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阐述僧人不礼拜帝王的道理,高标出家修道的胸襟,力争僧格的尊严与独立。从而迫使篡位的桓玄,下诏书确立僧人不礼敬帝王的条制,自此便成为中国的规约。
  
  
   ——于 2013年12月15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25日修订!
  

共 38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作者的诗中注释中可以了解到:康僧会大师具有传奇色彩;释道安大师聪慧较真;支道林大师名僧雅士,佛政合一;僧伽提婆大师具有亲和力的外国大师;慧远大师在如今似乎更被人传颂的更多一些,因为禅茶以及白莲社,四字真经也是慧远大师创建的,佛道儒融为一体,禅茶一味,应是通达开明之人。经过作者的讲述,了解这五位大僧,也是幸事,推荐阅读。【编辑:叶舞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11-28 09:14:40
  以作者的文章为引子,求证与百度,的确也是涨了知识,感谢作者。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渤海渔翁        2018-11-28 14:50:55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谢谢!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11-28 09:15:59
  有一个建议:作者若是手抄一本这样的赞佛诗歌,送与寺庙之中供人了解欣赏,也算是功德一件吧。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