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冰场风波 (小说) 

精品 【看点】冰场风波 (小说)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52发表时间:2018-12-14 15:39:49


   祁卫东说着,让谢玉斌坐上横梁,自己脚上一使劲,自行车冲出去。韩琪跑了两步跳到后面书包架上。
   祁卫东朝后喊了一句。“忆夏,走啊。”
   朴忆夏看着一直低着头的小姑娘,有点担心她跳不上来,便说:“小丫头,你先坐上来。”
   韩梅老老实实地坐在他自行车后面,朴忆夏一点脚下自行车飞出去,吓得韩梅在后面一把搂住了朴忆夏的腰。
   朴忆夏回头笑着说:“丫头,别怕。哥摔不着你。”
   他们很快骑在一起,一路聊着一路朝莫斯科餐厅骑去。
   “卫东,真打算让肖瑾华那帮子进来?”
   “忆夏,咱们没有权利霸场子。再说,咱们也玩不了几天了。”
   “什么意思?”
   “我听我爸说,要安排咱们了。”
   “好事啊,我早就呆腻了。”
   “可能是离开北京,好像还是去农村,或者什么兵团?”
   “管它去哪里,反正我在家呆得烦透了,农村就农村,兵团就兵团。”朴忆夏大大咧咧满不在乎。
   韩琪就有些担心起来,低低问了一句,“是高中,还是初中啊?”
   谢玉斌坐在祁卫东怀里,伸出头朝后说:“你初三吧?”
   “是。我妹妹初二。”
   “你们还小,以后叫我姐。我比你大。”
   朴忆夏嘲弄地说:“把你大的,你不就大了她一年?”
   韩梅也缓过劲儿了,坐在后面亲切地叫着:“玉斌姐,忆夏哥哥,卫东哥哥,今天谢谢你们。你们是说,咱们要毕业分配了吗?”
   谢玉斌看看她,说:“没你什么事。我估计可能高三先分配,轮不到我们低年级的。”
   他们一路聊着这个话题,直到莫斯科餐厅。
   这个位于北京市北京展览馆旁近的俄式西餐厅,是1954年随着当初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建造的北京十大建筑新地标之一。北京人亲昵地称之为“老莫”。早期服务对象主要是苏联专家、苏联驻华官员,还有赴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以后因为价格关系,来这里的便多数是高级干部,还有那些高干子弟们。吃“老莫”,其实吃的是一种情怀,也只有他们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只是,今天来老莫的这几个年轻人,却没有想到,原本的意图因为那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完全偏离了方向。这个消息不仅成了主题,这次的聚餐,而且竟然成为他们这一生一世都无法释怀的情结。
   韩琪姐妹是第一次走进这种奢华的,完全外国风情的西餐厅。他们只是普通工人出身的家庭,平日馆子都很少进去,更别说稀少的高级涉外西餐厅。最多听说过动物园旁边的北京展览馆西边有个莫斯科餐厅。姐妹两个束手束脚对着面前的银餐具,还有那块雪白的餐巾完全不知所措。眼睛看着餐厅里那些俄罗斯姑娘,还有餐厅墙壁上的那些近乎完全裸体的壁画,柱子旁边的裸体雕塑,让两个姑娘面红耳赤。
   肖瑾华看着她们忍不住笑出声来,说:“我说,你们俩怎么啦?第一次进老莫吧?哈哈,让朴忆夏和祁卫东多带你们来几次就看习惯了。你们看看人家谢要武,简直就像看自己的镜子一样的无所谓。”
   谢玉斌瞪起眼,踢了他一脚,骂道:“肖瑾华,你说什么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谁看着像看镜子?我看是你色眯眯把这些都当成自己老婆了吧!”
   肖瑾华也不生气,看看旁边那些性感十足的俄罗斯女服务员,笑着说:“俄罗斯娘们是性感嘛。对了,说点正经的,刚才我听你们在说要分配的事儿?我有官方消息,绝对是真的。”
   祁卫东忙问:“说说看。我也听我爸提到了。”
   朴忆夏还在别扭,沉着脸却竖起耳朵在听。
   肖瑾华环视了大家一圈,问了一句:“今天几号?”
   “卖什么关子,有消息就说呗,问几号干嘛?”谢玉斌瞪他一眼。
   韩琪小声说:“今天十二月二十一日。”
   “明天要发布伟大领袖新的最高指示!”肖瑾华一本正经说。
   “十二月二十二?会是什么样的最高指示?肖瑾华,你看到内参了?”祁卫东追问。
   肖瑾华神秘地压低声音,说:“是啊,人民日报要发一篇重要社论,叫什么《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前面有个编者按,引用了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啊?我们都要到农村去了?”几个人惊呆了。
  
   三
  
   一个影响到全国数千万年轻人和无数家庭的运动,就这样在1968年12月22日,通过这篇《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人民日报社论,拉开了深远影响以后几十年的那道沉重序幕。短短十几天,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全国各大城市,成千上万的初中、高中学生,也就是从“文革”开始的1966年到1968年,三届的中学生,送到了离这些都市千里之外的山区、农村、边疆……
   京西郊。翠微路一座L型的米色居民楼。
   吴秀兰正在两个女儿的房间里,流着泪给就要远行的大女儿韩琪整理行装。韩梅搂着姐姐低声抽泣,韩琪却轻声劝慰着妹妹,脸上似乎没有太多离别的惆怅。
   “好了,别哭了。你又把妈的眼泪召出来了。快别哭了,不就是上山下乡吗?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再说,我们这次是和八一合并分配的名额,我很可能会和他们分在一起。”
   “姐,你是说朴忆夏他们吗?”
   “对啊,我也是听说的。我们学校这批安排在甘肃酒泉地区,就是阳关附近。阳关知道吧?有首唐诗的。”韩琪的眼睛里竟然闪着光,有一种青春的向往。
   韩梅揉着眼睛,抬头看着姐姐,点点头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读过,可西安离阳关好远。”
   ……
   外面客厅里,韩福宇阴沉着脸不停在抽烟。面前的沙发上摊着一张全国地图,一只放大镜斜躺在上面,镜片下面压住的地方就是阳关。他那个才19岁的大女儿,马上就要被分配到甘肃肃北去了。韩福宇做梦也不会想到,王维诗里的阳关,居然会和自己一家发生如此紧密地关联。韩福宇是语文老师,自己大概5岁就会背王维这首诗了。两个女儿3、4岁就会,还老是拿着地图,缠着问这个阳关到底在哪里?还有既然渭城是咸阳,那是在陕西,可阳关不是在甘肃酒泉吗?怎么会一出了咸阳就到阳关了?记得他当时被两个孩子缠得哭笑不得,只能告诉她们,诗人的表述是跳跃的,并不是真的一走出咸阳城就到阳关了,只是表示,越是往西走,就会越荒凉,离开中原越来越远,离开家和亲人、朋友越来越远。
   韩福宇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儿居然真的要西出阳关,到肃北县去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可是,他只是一个普通中学的语文老师,得到这个消息面对泪雨连连的妻子,他又能奈何?只怕唯一能做的就是查看着地图,拿着放大镜寻找这个完全找不到具体坐标的地方,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山村。
   令韩福宇意外的是,大女儿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在她稚嫩的脸上找不到一丝惆怅,反而充满激情与向往。他听着一对女儿在房间里的对话有了一种宽慰,仿佛一夜之间女儿长大了。
  
   三天后。
   北京建国门火车站。站外广场。
   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永远会上演一幕幕送别亲人的伤情场面。此刻的广场却不是哪个角落偶然的一幕,而是整个广场沉浸在离别的惆怅里。只是,这种沉闷的气氛却是与广场布置那样的格格不入。广场的四周插满迎风飘扬的彩旗,广场的天空飘满五彩缤纷的气球,还有车站上巨大的红色横幅。广场上响彻云霄的锣鼓声,却无法压得住每一个角落里悲悲戚戚的哭声。一个时代的悲剧才从这里开始……
  

共 801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铁鹰老师你好,你写的这一段历史故事,好像就在我眼前,在那个时代红卫兵都是66级——68级的中学毕业生,他们开始的时候被运动起来的激情所感动,干什么都要逞英雄,打群架是经常有的事情,还美其名曰“英雄救美”,其实就是两帮不懂事儿的学生在胡闹。可是当事者还一般正经地表演。后来就在这种所谓的“激情”中他们满怀“激情”的去农村劳动,是农村艰苦的生活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才认识到“锅是铁的,碗是瓷的”,战天斗地是要付出血汗的。随着文革接近尾声,当年的红卫兵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认识到上山下乡运动的实质。这就是那个时代给年轻人的教训。整篇小说生动有趣、语言诙谐中透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佳作,欣赏了,推荐给大家阅读与评论【编辑:太行飞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21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8-12-14 15:40:58
  学习了,铁鹰老师问候您冬天好!瑞雪兆丰年
太行飞剑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12-18 09:37:59
  小说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善于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铁鹰老师的这篇小说既交代了矛盾的起因,也阐述了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恭喜佳作斩获精品,争取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