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随笔) ——观《将改革进行到底》有感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句出自于汪国真的诗,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金句之一。在假期里,我观看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次较整体深入地了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改革的态度之坚决、目光之长远让我动容,而记录片内所描绘的宏伟蓝图,经国大业让我心向往之,心潮澎湃。
然而回顾历史,直视当今,潜在的问题乃至危机依旧众目昭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就医不便,择校过热,社会保障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重重;作为一个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我们的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够完善,人均生产力水平低下;作为一个背负着近代深重苦难、承受过“大跃进”与“文革”等严重打击挫伤的国家,中国在文化科学领域距离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纵使天堑,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因为她本身就是在无数次抗争中崛起,在无数次失败中摸索,在无数次挫折中奋发——在这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曾付出鲜血与生命的惨重代价,但也收获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底蕴。千锤百炼,方出真金,是苦难造就了我们的今天;我们也将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跟紧党中央的领导,为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这次改革,不再仅仅是形势所迫,更多地具备了前瞻性与引领性。所谓“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每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的背后,都反映出了领导者深刻的政治见解与长远的政治眼光。例如在生态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提出“宁要绿山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观点,为实现“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有所呼,党有所应,这几年来推行的“五水共治”,以及“河长制”等创新举措,使河水变清了,人民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诸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极具针对性,既回应了人民对“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深切呼唤,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外,改革的层次性、战略性也有了很好的体现,除了精心布局,运筹帷幄以外,近几年强调的“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确保推进改革的过程蹄疾步稳。这样,由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既加强了整体关联性,又突出了政府部门的凝聚力,可谓落一子而全盘皆活。在这场迎难而上的跋涉中,我们有了领路人,不再担心迷失方向;在这次百舸争流的比赛里,我们有了指挥员,更自信坚定地起航!
有人说:“从前的改革要针针见血,现在的改革却是刀刀入肉,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为深化,正是因为改到深处之后,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这部片子让我感触最深的,也是这一点——从以前的小修小补,到现在的伤筋动骨,许多执政者不得不放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在反腐倡廉方面,我们“苍蝇老虎一起打”,党风政风为之一振;开展“猎狐行动”,缉捕数百名境外逃犯,实在是大快人心。在“简政放权”上,政府部门不断缩减审批项目,推进“最多跑一次”的实现,为人民带来便利的同时,改变了行政机构的臃肿现状。在改革强军时直接向“总部”下手,由四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把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五大战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军民融合,富国强军,为此不惜触碰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决心之大前所未有。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也许在改革的路上会有困难重重,也许在前行的途中会有拦路虎、绊脚石,我们创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的热情从未熄灭,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脚步不可阻挡。不过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只要有恒心毅力,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终有一天能取得成果,铸就辉煌。
改革未有夯期,强国正在路上。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一408班 丁语萌 生于2003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