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一医生的故事(散文)
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我们村子有一个赤脚医生,他在家里排行第一,我们都称他为“一医生”。
据说,打自一医生曾爷爷辈开始家族每代都是单传,每代的掌门人都是兽医。一医生初中毕业之后就继承祖业——兽医。邻近几条村子就这么一个私人兽医。镇子里面有一个兽医站,站里有五名兽医,可是要论医术,一医生绝对是第一位的。方圆几条村子里的村民大凡家里禽畜有病,都找一医生去诊治,一医生也是不负众望,几乎是手到病除。
那时候村民们家家户户都会圈养几头猪,饲养一些鸡,喂一头或几头牛,也有养鹅、养鸭、养狗的,而那些禽畜,几乎占了家庭财产的多半,所以村民们把家养的禽畜看得很重。其中,牛是耕地用的,村民们一般不会拿来赚钱;狗是看家用的,村民们也不舍得随便卖来赚钱;至于鸡、鸭、鹅,目的是养来赚钱补贴家用的,但那是赚小钱,而猪呢,那可不得了!那个年头在农民的心目中,猪就是财神爷!
我们村子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姓崔的英俊小伙子,身高182米,浓眉大眼,斯文帅气,是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可是因为他很小就没有了爸爸,也没有兄弟姐妹,是妈妈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他的一个远房姑姑七拐八弯的,托人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给他说了一门婚事。女方登门相亲的前一个晚上,他那个远房姑姑和姑丈四处求爷爷拜奶奶,才在村子里帮他家借到了五头大猪。他家里原本就有两头大猪,加上借来的五头,一共是七头大猪。这七头大猪咿咿呀呀的,挤在一个狭小的猪圈里。
第二天中午,女方叔叔开着手扶拖拉机拉着女方父母、伯母、婶婶和那个要相亲的女孩子,以及女孩子三个要好的闺蜜,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他家。这个相亲队伍的成员们一爬下手扶拖拉机,就直奔猪圈而去。看到他家的猪圈里有七头大肥猪,相亲团队的队员们一个一个笑得合不拢嘴。
很快地,他就把那个远方的女孩子娶回了家。可成家不久,新娘子发现了借猪的内幕,家庭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那个时代,猪在村民心目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话说那个一医生,他在兽医医术上可谓造诣颇深,尤其是在猪的临床病理方面堪称当地一绝。他所到之处,那是水烟筒以及茶水伺候着,村民们不敢怠慢这位财神医生。一医生呢,为了提高医术,他报名参加了刊授和函授,学习钻研人医技术,拿到了医学中专毕业证书。他报名参加了市里卫生战线的专业考试,获得了医师上岗证书,通过有关部门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开了一个诊所。这个诊所可不单单是诊治禽畜,而是正儿八经治病救人的综合诊所。
诊所刚开张那会儿,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接诊过一例病人。虽然他的门庭若市,但没有一个找他看人病的,都是找他看禽畜病的,特别是看猪病的。后来有一人家老人生病了,头痛发烧,上吐下泻,送去遥远的镇卫生院来不及了。媳妇说,一医生看猪病那么准,人和猪差不了多少,看人病应该是可以的。丈夫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请一医生出诊。一医生来了后,打开出诊箱子,拿出了针管,吸了一针管药水,对着屁股扎了下去,再给老人服了几片药片,只一会儿,老人就“呼噜噜”地睡着了。一觉醒来,老人一骨碌下炕去喂猪了,像没生过病似的,走路轻快。
这事一传开去,人们就像相信一医生的兽医医术一样,也相信了他医人的医术。他治病的费用比镇卫生院的便宜多了,大家有病就找他诊治了。当然,诊所的兴隆,还靠他多年来当兽医积累下来的信用和人脉。
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一医生一直是人和禽畜一起诊治,治好了不少禽畜,也治好了不少小病小痛的病人。
忽然有一天,不少村民迷恋上了六合彩。霎那间,村头村尾出现了不少卖六合彩码头报和相关小册子的地摊。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几乎是六合彩,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一来二去,原本老成稳重的一医生也心动了,他想凭借着自己的聪明研究推敲六合彩的生肖特码,借机发家致富。有不少村民找他要特码消息,因为他们都信任他的推码能力,一如相信他的医术一样。他是来者不拒,也别说,隔三差五的也能碰中一次半次生肖或特码,受到了码民们的追捧。他常常拿着码头报,夜以继日专注于研究猜码。
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医生心无旁骛地研究六合彩,他的诊所依然是门庭若市,只不过不是来找他治病的,而是来找他磋商六合彩的。
一天,他正在为下一期的六合彩生肖到底是开龙或者是开猪而纠结。这时候,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来找他诊治。他闭上双眼,右手为孩子把脉,左手有板有眼地敲击着诊治台。这个姿势保持了很长时间,年轻夫妇关心着孩子的病情,看到他那么久也没能诊断出来,丈夫耐不住性子,就问:“一叔叔,我孩子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呀?”
“嗯……嗯……嗯……”一医生“嗯”了半天,忽然睁开了双眼,脱口而出:“猪!猪!一定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