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年货(随笔)
春节是一首无言的长诗,从我们记事以来,读也读不完,只有经过一年煎熬人儿才能理解春节的意义;春节是一缕转瞬即逝的闪电,虽然划破夜空,但却也瞬间消逝,留下长长的相思让久别的亲人们回味一整年。
2019年的春节没有因为天气异常的阻挠,而放缓脚步,春节刚过三天,来不及多陪伴父母半秒,在外务工的我们就已踏上返沪的路了,纵有千般不舍万般心酸,还要他乡继续追梦。
春节里最不愿事情恐怕就是返程了,因为返程就意味着离别,离别意味着无法尽孝。返程前一天,父母将准备好的“年货”满满的塞上了车,有两只大公鸡、五斤菠菜、十瓶黄桃和山楂罐头,十斤大豆油,十五斤芝麻油,二十斤面条,五十斤苹果,三百只土鸡蛋,一千多只冷冻“知了猴”,还有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剩下一箱六个核桃、一箱火腿肠、一袋二十斤大米以及一筐油炸的带鱼和丸子等,就连备胎处多余的空隙也都用上了,严严实实,满满一车。无论哪一样都承载着双方父母和兄弟姐妹最美的祝福和全部的爱。无论身在何处,看到它们就感觉父母就在身边,父母的嘱咐萦绕在耳边,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感动着、温暖着、激励着在外务工的我,战胜所有困难,一路前行。
公鸡是父母春天买的小鸡养大的,喂的都是青草和粮食,无任何添加剂,临返程的前一天晚上被“杀”的,说是给孙子孙女补补身体;菠菜是二姐家地里种地,初二特意为我们从田里挖的,虽然不值钱,但却满载着姐弟深厚的情谊;知道孙女爱吃黄桃和山楂罐头,所以初秋时,父母特意去乡下桃园亲自挑选的上等黄桃和山楂为原材料做成的,虽然不能天天陪着孙女长大,但可以让孙女吃上可口的罐头;大豆油是父母乡下田里种植的大豆压榨而来的,满满的豆香满载着父母的深深的爱;面条是父母一个月前备下的,整整齐齐一箱子,是用自己种植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成的,虽然颜色没有超市买的白,但吃起来都是家乡的味道;苹果是父母年前去乡下果园冷库里一个一个挑选出的,红红的,大小均匀,足够我们一家人吃上两三个月的;土鸡蛋是母亲乡下用玉米和青草养殖的十几只土鸡产的,积攒了两月之余,期间有很多邻居来我家高价收购,母亲都一口回绝,“这是留给我儿子和孙子孙女的,真的不能卖的”,而父母在家里却舍不得吃上一个土鸡蛋,满满的一纸箱子,却有千万斤重;“知了猴”是老家著名特产,每年六月上旬至七月才会有的,是喝柳树和杨树树汁三年长大的,绿色无污染,“知了猴”盛产的时候,父母每天晚上用手电在乡下杨树和柳树上“捉”的,然后冷冻在冰箱里留至现在,尽管味美,父母却不舍得自己享用,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们。
春节假期真的很短,返乡的时侯还没有从上班中适应过来,就于大年三十的中午到了家里,年货都被父母准备妥当,就等着我来贴春联了,来不及换下风尘仆仆的行囊,就和父母把春联贴上。老家的大门还是原来那扇大铁门,尽管退去了火红的本色,仍然像卫士一样,每天迎着朝阳,伴着夕阳坚守着、陪伴着、期待着。房间里已被父母布置的温暖如春,大到水壶空调,小到牙膏牙刷以及孩子们喜欢吃的各类水果零食都塞满了柜子。
除夕是最温馨的时刻,离乡一年,父母攒了一年唠叨说与我们听,平时有没有按时吃饭和休息,孩子上学读书好不好……,虽然每年唠叨内容大致差不多,但听起来总是那么亲切和温暖。
年是离别的愁,年是相聚的福,年是幸福的泪,年是期待的暖,在家的亲人们啊,你们要拒绝烟酒,生活安康,保住身体,心宽体胖,电话常通,来年再享天伦;在外的人儿们那,我们要踏实做人,勤奋工作,作息规律,电话常打,健康生活,年末再返乡。再见2019春节,你好2020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