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弹】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
【编者按】作者从两首诗开始,以杜甫的身世为设论基础,想表达自己对于权力、自由、富贵、贫贱等等社会现象的看法。引证的很多:古人的、今人的;西方的、国内的。但也由于多就杂,反而没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人被判死刑,他就求道拜佛信基督。表面上是在笑话他的病急乱投医,其实质却是在说我们民族的实用主义。郭洪纪的《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没看过,但从作者引用的话能看出他其实不理解儒家(尽管儒家有好几种,但他没看到重点),他也不过和许多文人如欧阳修之类,在说着自己的话罢了。敝帚自珍是人性,所以我们的古人告诉我们要“谦”,要“君子不器”,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以为自己出手就解决所有的一切,反而让自己成了孟轲一样处处碰壁且百无一用的书生。但“大用之用,无用也”,这就是文人存在的价值。古老的时代过去了,但那群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的盲人却传承着文化。至于权力和财富什么的,既然其“本质和来源问题是神秘莫测的”,那这个问题就超出了你的范围,放弃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毕竟,连无用的李白都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么,用西方人的话说就是上帝给你关上了什么同时就会打开什么,哈哈。问候作者。【风之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