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田间见闻(散文)
入冬后,太阳总是跟江浙沪川渝人民躲猫猫,很难感受到它的温暖。
每天出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舒服吗?在阴沉沉的天,蒙蒙的细雨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的人们这时才意识到,原来有太阳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
熬过严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久经风雨的人更懂得晴天的好处。天晴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便有了去田间散步的兴致。
广袤的田野里,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是那样的湛蓝,除了水中的芦苇仍保持入冬后的模样,目之所及都是绿色。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田里有几十个身穿各色服装的妇女左臂挎竹篮或水桶,右手从容器里抓一把化肥由右至左洒向身前,那颗粒立刻化作一条白色的绸带飘落田间,这情形犹如舞台上出色的演员挥洒水袖,圆润自如。这只有大集体年代才有的劳动场面,如今在土地流转后又重新出现了。种植大户们“不失时机地掌握生产环节”力争“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抢晴天给小麦施返青肥。
散落在堤岸外的大垛小格的自留地上,菜农们在收拾蔬菜。他们卖完蔬菜后,吃过午饭撂下饭碗便奔向田头收获整理蔬菜为明天的生计做好准备。
种植蔬菜已不像从前那么辛苦,浇水都用上了直流水泵了,但“农家少闲月”,菜农人倍忙。正常年景,忙点苦点累点倒也无所谓,因为收入不错。可入冬以来,阴雨连绵,光照减少,无霜期缩短,所有菜农都觉得无所适从。蔬菜生长快速,长大长壮后又迅速老去,绿叶青梗的青菜蜕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大蒜空心,菠菜比往年的青菜大……这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蔬菜没有了往年的味儿,菜价一直走低,丰产可收入却打了折扣,“谷贱伤农”啊。
看着绿汁嵌进了他们手掌裂开的口子里已成黑色,我知道这是反复劳作的缘故。我原以为,应能挣不少钱吧,可他们未讲话却先长叹一声:“唉……不要做梦吧,工钱都挣不回来呢!不卖怎么办,烂在田里损失更大啊!”唉,都是这雨惹的祸!是呀,农民要真正做到丰产丰收并不容易,只有掌握规律顺应天时,才能做到“人定胜天”。
我一直以为自己生在斯长在斯,就是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了,其实非如此,为此我感到愧疚。我不知道过年前后的蔬菜价值几何,因为我有家有菜园,周围邻居也经常送各类新鲜菜来,所以蔬菜一般不用买,我忽视了市场行情。在这不安的情状下,我又为自己生活在乡下感到窃喜,因为生活在农村其实是一种福分,最起码我们每天都能吃到纯天然的蔬菜。
辞别农友继续沿着大堤往前走,不知不觉便到了闸桥上,调头一看河里有人在拉网捕鱼。网拉上船后,活蹦乱跳的鱼儿迅速落进有水的船舱里。拉网的不是原著渔民,而是水面承包户。只见他们不时将未到出售期的鱼儿抛入水中,入水的鱼儿犹如逃出牢笼,一入水便钻进水底,不见了踪影。
见到这欢快的场景,刚才心中的不快已倘然无存,我饶有兴致的观察起来。就在这时船上的人跟我打招呼了:“老师,吃过饭到田里来转悠的啊?”我仔细一瞧,噢,原来他是我曾经的学生,在外搞运输多年,现在回家承包水面养起鱼来了。回到家乡养鱼也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服务乡梓,照顾老人,抚育孩子,何乐而不为之?
看罢他们的捕捞之后,我折身返回,原来由于只顾一路向前跑,却疏忽了田间地头河沟的美景。不少人说桃李杏梨是春天的信使,其实将春来了的信息报告给人们的应是菜花。还未过去的冬天不算太冷,避风朝阳处那些调皮的油菜花,不管季节是否适合它们开放顽强地抽出花葶,悄悄放开金黄的花瓣,使人们忘了冬天的存在。
油菜花开了,没有蝴蝶蜜蜂采集花粉,没有诱人的花香,能否有好结果,前景堪忧,人们在为过早开放的油菜花默默的祈祷,但愿老天爷不再发淫威,不要让凛冽的寒风吹残花儿,使农民能有一个好收成。
寒流少见,可雨水过多,人们在诅咒老天爷,在责问,这天到底怎么了?天破了吗,那补天的女娲哪里去了?人有失职的时候,菩萨也会打瞌睡,为何不严惩渎职的太阳公公呢?当然这只是人们闲扯时说的愤激的话罢了,而今的人们再也不会为“月缺花残,黯然泪下”了。
谁都知道,不管你高兴与否,春天就在这连绵不绝的细雨中,悄悄来到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