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散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生物学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甚至将成为下一世纪科技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人体器官移植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国外有些小动物的记忆移植实验已经获得成功,那么人的记忆是否可以移植呢?
假如有一天,人类的记忆移植成为现实,将又会带来些什么影响呢?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技术成果的运用是比减少人们记忆的时间,提高记忆效率,进而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一个几岁男孩掌握大学课程甚至更多的知识将成为可能。这样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学习其他。试想一个正常学习的人到二十一岁左右才完成大学课程,而如应用记忆移植就可以节约十几年的时间,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对减轻国家用于教育方面的经费负担,节约资源等有积极的作用,教育学家们也不必每日喊着“减轻学生负担”了。也许将来可以有很多的“爱因斯坦”、“牛顿”,人类的科技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一百年后的海洋、外星球建造人类家园的梦想也许不久即可成为现实。
但是每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不会一帆风顺,在记忆移植成功的同时又需考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科技的应用不是无节制的,人类不是万能的。如果心怀叵测的记忆移植到他人身上,我看未必是好事。科技的发展使有些人变得狂妄自大起来,肆无忌惮地运用科技成果已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对记忆移植,人们应当保持理性的头脑,正如对待“克隆”一样。
科技发展使很多人越来越感到不安,他们的私人秘密越来越多地被发现。这是小事,弱势涉及到国家安危乃至人类的利益的人物的记忆被人窃取,却是非同小可。记忆移植的成果又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个窗口。又或是有人将希特勒等人的记忆移植了,可是人类一大害。
因此,我们应当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待记忆移植。当然,我不是说不要应用科技。我们不能像清政府一样畏惧外国侵犯就“闭关锁国”。我是说要让记忆移植应用于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的领域,让它为人类造福,否则滥用记忆移植恐怕要“天下大乱”了,定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总的来说,记忆移植是人类科技的一大创造,甚至会引起科技的又一次革命,我们要小心利用它。如在记忆移植的同时,能否在创造一种记忆保密。我们要用它集中精华,不是集中糟粕。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世界会怎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上述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正反论述。文章首先从“人类记忆移植成为现实,又将带来什么影响”引出话题,自然而贴切。接着紧扣这一话题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想象丰富而合理,引例恰当而充分;纵横议论,透彻精当,令人信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正反两方面的“度”,显示了他较强的思维能力。文章第二段运用想象,假设推理,由事例阐明看法,再引出其后果。
明细的思路,流畅的文笔,表现出语言运用的熟练与机智,有值得称道之处。例如第四段“一帆风顺”、“狂妄自大”、“肆无忌惮”等成语的运用,把记忆移植的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了。第七段设问的使用即呼应了文首,又有坚定的回答“拭目以待”,让人留有余地,回味无穷。同时增强了表达效果。纵观全文,段落划分也均匀合理,脉络清晰。

B两篇课外阅读。第一读题,第二提取有用信息,第三回答问题。注意:多读文本,注意关键词,内容概括,主观理解。
3写作。注意:第一审题要紧扣主题,不能走题。第二要选材新颖。第三要注意结构合理。第四是语言表达。第五篇幅不能太短。第六书写要工整,不能有错别字。
1949—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历程。70年风雨沧桑,70年山河巨变,70年砥砺奋进,70年不忘初心。祖国与你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生了许多许多的故事。值此建国7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芝罘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即日起,芝罘区文联与《烟台晚报·今日芝罘》编辑部联合举办《爱祖国爱家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我们真诚邀请广大专家、学者和作者、读者,拿起手中的笔,注入心中的情,书写浓烈的爱,抒发你们无尽的感怀,踊跃创作佳作!
作品要求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抒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生动反映7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自己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发展进步。征文稿件须为原创作品,如发现有剽窃、抄袭者,取消参评资格。体裁以散文为主,字数1500字左右。征文截止时间2019年10月底。优秀稿件将在《烟台晚报·今日芝罘》文艺版及《芝罘文艺》杂志上刊发并给予表彰。
投稿邮箱:
zhifuwenyi@126.com。
邮件请注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字样。烟台市芝罘区文联《烟台晚报·今日芝罘》编辑部

父母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吧!他们不需要溺爱,同时不需要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