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 】运粮湖之行 (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 】运粮湖之行 (散文)


作者:雪涌蓝关 童生,7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0发表时间:2019-03-14 22:41:24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运粮湖的巨变。

三月九日上午,我和爱人结束了潜江运粮湖农场之行,在潜江火车站坐十时十三分的动车,一个小时后在汉口火车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到光谷;从出发到回家不到三个小时。
   若是在西堤街坐长途汽车走高速公路,会多花四五十分钟一一就这,也比过去省了一半的时间。从潜江赶来与我们见面的原卫生科胡科长说,现在荆州、潜江到农场的车很多,去来方便。我也注意到停靠在建设路马路边的黄色中巴车,近瞧还看见车身上的预约联系电话。没想到如今的交通这么便捷,我想起了四十一年前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分到运粮湖农场职工医院工作的情形。
   在汉口新华路长途汽车站,坐八点十分走318国道的老汉(口)沙(市)公路,到丫角大桥后换乘下午二点烧柴油的机帆船,在总干渠下游约七公里的场部的堤外上岸。记得我把随身带的一口大木箱子,弄到了北边挨着堤脚的供销社商店,托营业员帮忙看管一下。去一里外的医院报到后,带来了制药室的两个同事帮我取回行李。留意了一下碎石渣土路两边的街道,越过农资土产商店旁的巷子口是农场汽车队,门面则是理发店、缝纫组、弹棉花铺、修手表的柜台等;往东去有邮局、信用信、场招待所什么的。南边的堤脚下仅有一个供销社的小餐馆,一溜过去是场基建队、修配厂、供销科。越过十字路口后,左边是机关、文化室等;右边是学校、医院。直到八四年农场搞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条老街才慢慢发展起来。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后来平地而起的西堤街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出来的。
   按下不表,还是先说交通。几年后荆州到对河江陵三湖农场、途经运粮湖西堤街的班车开通:上下午各一趟。从汉口过来,下午二点之前赶不到丫角大桥就会误车。走在总干渠的河堤上,运气好的话,碰上拖拉机或货车捎带一下。省了脚力,但车后飞扬的尘土够人受的。其实从武汉到农场二百公里多一点的距离,过去之所以觉得很远,那是因为人、牛、非机动车、汽车都混走在一条公路上,车速慢;加上乡镇、场的道路、交通设施又未配套好,七八个小时扔在路上不足为奇。
   我九一年十月调回武汉时,虽说出行的交通条件有所解善,不必去丫角转车,但时间上减少并不多。那时没有高速公路,农场的的路也不好,仅场部有一纵一横两条水泥路,从西堤街口往东到医院门诊部的大门口截止。记得农场基建队的工人师傅们修路时,群众干部过节似的争相观看。他们干活时也兴奋地高喊着劳动号子。是啊,农垦围湖造田,是为了把千年的荒湖变成米粮仓。且不说建场初期住干打垒的房子,泥巴路也走了不少年。从填渣土路再到铺碎石路,最后和城市一样修钢筋水路,经过了多少建设者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啊!有了这么好的阳光大道,能不兴高采烈?能不自豪骄傲?
   这次因临时有急事去运粮湖,晚上八时赶到的。原打算第三天的下午返回武汉,没想到朋友们再三挽留,盛情难却又住了一夜。尽管夜酒高朋滿座,开怀畅饮,引吭高歌,但东道主似乎意犹未尽,坚持早宴送行。二十七年来因有事我回梦牵魂萦的第二故乡一一运粮湖近十次:有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学或研究生;有朋友的孩子结婚;有武汉的朋友过来垂钓散心;还有朋友去世了送最后一程……在西堤街的小餐馆里,好客的朋友用早酒的方式送行,记不得是第几次了。过去潜江尚未开通火车,是估摸着时间边喝边等从三湖农场的老街齐家埠开过来的车一一靠杯酒散了,车也到了,拎包走人。每次依依惜别,虽说没有“西堤岸边折柳”的浪漫,没有“挥手从兹去”的惆怅,也没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但有难分难舍的感伤………
   这次说的是简餐,但上了火锅,冷碟热炒几大盘。如果不是每人面前的一大碗肉絲面或牛肉粉什么的,是不像早酒的。小谢被连日的酒聚闹怕了,借联系送我们去潜江的小车之机进进出出,屁股一直不肯落座一一不时地过来劝我们少喝一点,催促出发。知道他是关心我们,怕激动起来失控喝高了一一最后那个晚宴上,击节高歌《篱笆·女人和狗》的插曲:“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的歌声有点发飘了;毕竟是六十七的人了。不好意思让小谢再催,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劝停了热情的朋友,一一握手告别。
   小汽车没有沿着总干渠堤上的老公路往丫角方向走,而是回头上了场部机关后面靠近新场队旁边的一条公路。小谢看见我东张西望,好奇惊讶的样子,知道我在寻找过去杂草丛生的南北支沟。他微笑着说:“这条宽阔的公路是农场为招商引资修的,与境外的公路相连;场内的路都是水泥的,你怎么认得出来呢!”他回头指指刚才的拐弯处说,这儿计划修建职工休闲的景观区,好像是亲水平台什么的。到处莺歌燕舞,旧貌变新颜,村村通公路在农场早已实现了。大约走了一半的路程小谢又告诉我,脚下的这个地方马上要修一条直通枣阳等地的公路。说医院的书记王广彦一定很高兴,他开车回老家钟祥,再也不用绕大弯子了。离开了农场二十七年了,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早年曾听六三年下放来的武汉老知青说,刚来时汉口到丫角的公路还未修通,只好先坐船到沙市,再转乘汽车往回绕,一路颠簸到农场。五八年从上海下放到监利人民大垸农场、后来支援运粮湖的老知青来得更早,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各级干部、群众和热血青年等立志要把运粮湖建成前苏联一样的机械化的集体农庄;建成“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今天他们的愿望都实现了。
   听朋友说,多年来常有武汉、宜昌的新(七二年从武汉下放来的高、初中毕业生)、老知青和其他老同志(荆州、潜江当年援助建场的干部、工人等)回农场旧地重游,我想他们看到了宽阔笔直的马路;道路两边鳞次栉比的楼房;洁净如洗的路面和彩色人行砖道;碧波荡漾的偌大人工湖;水上长廊连着臥波虹桥;春风吹拂倒映在湖面的杨柳;八面来风的湖心高亭……一定是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阳光明媚。迷人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我心潮起伏,思绪飞扬。惊蛰后的田野,路边油菜黄花煞是好看。我忽然发现有一大片金灿灿处,等我取出手机拍摄时,车已疾驰而过。富起来了的农工依旧惜土如金,边边角角也会利用的。望着歇了一冬、雨水浸透了的肥田,怎么不见农人老牛、犁耙水响呢?哦,我想起来了,这儿是闻名中外的稻虾共作基地,说不定眼下肥虾正在催长呢。难怪这几天耳边总听见有人说,若是起捞小龙虾旺季,随之带出来的活蹦乱跳的肥鲫鱼,主人往往无暇顾及时,路人可俯身随手拾捡呢!俗话说:“河里没有鱼,虾也贵。”而今吃货们餐桌上须臾离不开的小龙虾,已经涨到论只卖了一一百元一盘排列得齐整、馋人的痱红虾,怕是要破二十了。
   想当年风光一时的基围虾,现在虽说仍然是酒席上少不了的一道海鲜菜,但那大多是主人为了体面,一一我甚至见过滿盘没人动过一筷子的冷遇。市场引导消费,消费刺激生产,种田也一样。农场的种植业和养植业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的。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有。从建场到现在,场领导班子换了多少届,但始终以民生为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先前运粮湖以种植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棉花为主。八四年农业生产队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地归个人耕种,农工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几年棉花市场红火,政府为了鼓励棉花生产,给种户优惠的返送棉油待遇。棉花丰收了,装油不用瓶子了,别说是十斤、二十斤的壶;返油多的农户小水缸也用派上了用场。我们在医院工作没少沾贫下中农的光一一有人会捎带点棉油感谢我当过内科医生的夫人。长期吃惯了的油,直到现在还觉得那时的味道好。
   忽然想起了当年农场和全国一样吃油紧张时,弄出的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那个年代每人每月定量三两油,农工迁怒于农场的领导,在露天电影院选人大代表时发牢骚嘀咕:“三两油,锅都铲破了!”说着把选票投到别处去了一一老百姓借打“勾”表示不滿的情绪。其实他们也知道政策是上面制定的,但他见不到更大的官,只好把怨气撒在能见到的县一级的父母官身上。没想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后来吹到了这儿,农业连连大丰收,种田人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不忘党和政府的恩情,用庆祝活动的形式感激农场的领导。
   于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老台子上的生产队(新场、光明、肖邓、魏岭等屯田后弃舟登岸、挂网荷锄)也好,从松滋、河南永城等地支援农场建设的移民生产队也罢,沉寂了多年闹新春的传统庆祝活动一一舞龙灯,玩狮子等又恢复了。生产队的狮子队舞到了场部机关,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彻云霄。人人洋溢着灿烂的笑脸,真有点干部与群众同乐的味道。有一年农场举办舞龙灯比赛,总校的操场上人声鼎沸,盛况空前。生产队的职工自发掀起的庆贺活动,与计划经济时农场组织的劳模大会不同。虽说都是普天同庆,歌舞升平,但后者多少有点粉饰太平的意味。我七二年下放三湖农场农科所时,曾当过劳模,到总场开过三天会,吃过三天的大白馒头、二两一块的大粉蒸肉、五花肉饨大白菜……
   我七七年十月来农场时,这儿已经初具规模,有幸目睹了六十年代初围湖造田建起来的农场后来发生的变化。明年农场一个花甲了,老职工们一定还记得当年热火朝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的壮观景象。据资料介绍,当初共产党领导四湖地区六干民工,以气吞山河的革命气概,手挖肩扛,修建了一条长一百多公里的人工河一一总干渠;保证了河两岸的庄稼早涝保收,鱼米之乡的运粮湖也成了水乡园林的江汉平原上新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今连农场纵横交错的沟渠,也有的铺上了水泥坡面;堤上的路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刷黑的,就是水泥的。过去“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的路面,恐怕再也见不到了。喜欢穿布鞋走土路的老人,也只能在鞋的软底上做做文章了。
   我在运粮湖场的卫生战线工作了整整十四年,调到武汉的关山医院时,我三十九岁。二十七年来,每次回农场来去匆匆,即使有空转一下,大多是探望一下医院的老同志。顺便转转,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这次是呆得最长的一次,而且到处转了一下,“微信运动”上显示一万五干多步。亳不夸张地说,一个绿色、宜居、娟秀、生机勃勃的新镇正在悄然崛起。当初异军突起的西堤老街,虽说商业的重心向东转移了,但仍不失迟暮美人的优雅,但更多的则是老知青创业留下来的凄美故事。
   多次听运粮湖的朋友说变化很大,叫我回去看看。原以为无非是楼房多一点,路长一点宽一点。其实,我远远低估了运粮湖的巨大变化。为了找到原砖瓦场的老职工郭妈,我们找到了偏街小巷的老宿舍区。说老实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看到的。沟边墙角见不到杂草不说,屋前屋后整洁有序不说,散放的鸡见不到也不说。就说各家各户院内的菜地,一垅一垅,一畦一畦,悦目清心;牵藤爬架的季节,想必开花挂果,一定很好看的。也有门前花坛种点青葱小菜的,想必住高楼大厦的人,也难舍种自栽自食的旧情结。
   我们去郭妈和医院的老职工徐会计、沈会计家里,她们的院子里都有打理得错落有致的菜地,不输侍弄花木的人。沈会计小洋房的院落还算精致,靠墙边还有上十个大小不同的花盆,但花草略显疏于料理。倘若有点耐心,会为小院增色不少。还有三年退休的荆江带着我们进出时,我想起了多年前这个小院让人眼睛一亮的青枝绿叶。现在他的母亲年事已高,怕是顾不得园子了。又想起当年这里没有菜市场,但单位有菜地,个人有菜园。如今小镇上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大菜场;六个大超市,小的星若棋布;酒店、餐馆大小皆有,丰俭由人;有过早的摊点,还有夜宵的排档;全着呢!
   那天上午,原医院的老护士王平陪我们转了二个多小时。遗憾的是,还有许多地方没能看到。站在修配厂职工宿舍旁边,她指着偌大的休闲运动场说:“这样的还有一二处。晚上这儿可热闹呢,打蓝球的,散步的,健身的,唱歌跳舞的……”
   朋友,二O一O年被湖北省评为卫生小镇的运粮湖越来越美丽了,你若有兴趣,欢迎来做客!

共 47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记实的手法,质朴的语言,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运粮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四十一年前作者夫妇二人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分到运粮湖农场职工医院工作。他们把青春与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离开农扬二十七年,再次踏上这片故土,思绪万千。重访当年的老邻居、职工,重走当年的革命路,令作者感慨良多。运粮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建设,还有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记叙详细,表达了对运粮湖的热爱之情。【编辑:莫道不消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3-14 22:43:18
  感谢老师以生动细致的笔墨,充沛的感情,再现了运粮湖的变化。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3-14 22:44:33
  注意段落不要太长,手机上阅读时会显得较多。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3-14 22:45:46
  老师对文字的热爱令我敬佩,写得非常具体细致。向您学习!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4 楼        文友:雪涌蓝关        2019-03-15 07:05:31
  老师辛苦了!
5 楼        文友:运粮湖农场        2019-10-20 15:42:09
  您好,我是王小峰,现任教深圳大学。我父亲是运粮湖农场职工医院的王连明医生。
   我家大约是1991年才从四分场卫生所搬到总场,而且那时我才10岁,所以我们可能并未谋面。
   看了您有关运粮湖农场的文章,想与您取得联系。我的电话13640916718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