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足够(随笔)
有首歌叫《足够》,有一句词儿挺可爱:“这一刻,我爱你就足够。”
今天是大雪时节,下了一场小雪,望出去,薄薄的,像一杯甜甜的酒,像一杯淡淡的茶,像一个轻轻的梦。
我不太喜欢烈酒,虽然有人说度数高的白酒不上头,可是我当场就醉了。我不太喜欢喝浓茶,不管是普洱,不管是花茶,总觉得淡淡的为好。也不喜欢做太美的梦,不管是娶媳妇,不管是当大官,不然,醒了之后挺失望。你说是么?
宋代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中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四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粗茶淡饭,本意是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据说,粗茶淡饭延年益寿。我查了一下,“粗茶”又苦又涩,但含有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对身体很有益处。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不可能尽情使用,菜肴就淡了些,称为“淡饭”,这不正好对血压有好处吗?衣、食、住平平常常,名和位也就这么样了,三平二满,我觉得足够了。
唐代高僧仰山慧寂禅师有一首七言绝句:“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说自己是一个不持戒、不坐禅、饮酽茶、做农活的僧人。慧寂禅师学禅不重形式,而在于心领神会,我是欣赏的。正所谓“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坐”。不拘泥于形式,便得自由心。
慧寂喝的酽茶,不是茶叶放多了,应该是质量差,也就是“粗茶”,就像我现在喝的茶,是老婆亲自晒的蒲公英,苦涩涩的。喝茶不用杯,不用盏,而且两三碗。应该是慧寂禅师不愿像那些达官贵人那样品茗,有茶喝就知足了。这才符合浑似农夫的形象。虽然不够档次,不够文雅,却够得上朴实,够得上自在,够得上我行我素。可以随心所欲,绝对不理会“不逾矩”。
朋友发来照片,山那边的雪,凳子上,碾盘上,房坡上,厚厚的,像大大小小的白面馒头,而山野之中,则是望不到边际的洁白的棉被……“今冬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农民们肯定笑了。这些年我没有为吃馒头发过愁,也就没有特别担心。总是想,天塌下来,总有比我高的人顶着,我等凡夫俗子,只是豪杰们的铺垫而已。
可是有人不太满意,说,你看山那边的雪下得正儿八经,看看咱这里……吊儿郎当的。
说句心里话,这雪,没有爽约,就挺可爱的了。只不过带来的礼物少了些,可是聊胜于无啊。这并不是一种自我安慰,而是一种智慧。
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就是在欲望中(说好听点儿是在梦想中)苦苦挣扎。有时候,梦想不会像灼灼桃花、艳艳杏花,香消玉殒之后,还有甘甜的果实;有时候,梦像倾国倾城的牡丹,香消玉殒之后,便只剩下一声叹息;有时候,梦很轻盈,却能温暖你的心灵。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根火柴一段浅浅的梦,一根火柴一个甜甜的微笑。在浅浅的梦中,在甜甜的微笑中,她幸福地去了天堂。我想,笑着离去,总比哭着离开要好得多,是吧?将小小的温暖无限扩大,就会有一个无比温馨的人生。
微信群里,朋友们一句简单的“雪后路滑,注意安全”,不能融化冰冷么?老婆出门后打回来的“路上结冰了,开车小心”的电话,已经将温暖送到了心口。
再来说那个慧寂禅师,身为和尚,他却不持戒,不坐禅。更离谱的是,他师父将祖师的画像交给他保藏,他接过来看了看就点火烧掉了。师父问他,他说:“我看了看,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觉得没有必要拿着画像。”
师父把祖师的画像交给慧寂收藏,意味着希望他能接过衣钵,承传法统。慧寂却将画像烧掉了,他明白,要承传法统,重要的是得其意,而非得其像。不必被祖师所拘谨,不必把职位看得太重。
是的,蜗牛之所以慢腾腾蹉跎着岁月,并不是想看看路边的风景,而是那沉重的壳让他举步维艰。我们的欲望多了,就会背上沉重的壳,寸步难行。赏薄薄的雪,饮甜甜的酒,喝淡淡的茶,此乐何极?有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你觉得呢?
慧寂禅师77岁那年,觉得自己即将圆寂,亭午时分,盘腿打坐,跟众人辞别,唱了一偈曰:“年满七十七,无常在今日。日轮正当午,两手攀屈膝。”说完,用两手抱膝而终。
慧寂禅师走得特别轻松,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我喜欢《再度重相逢》的旋律,更喜欢歌词:“朦胧中有你,你跟我就已经足够,你就在我的世界升起了彩虹。”不需要那么明晰,感觉到就行了,就能让我的生命灿若烟花。
“简单爱你心所爱,世界也变的大了起来。所有花都为你开,所有景物也为了你安排。”简单一点儿,花儿常开。当你紧紧握住的时候,手里的沙子就会悄悄溜走了。你说,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