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从思乡中读到的一份厚实和凝重(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从思乡中读到的一份厚实和凝重(赏析) ——读黄廉捷诗《一百年后,我凝视这村庄》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09发表时间:2019-03-25 16:50:39

【柳岸】从思乡中读到的一份厚实和凝重(赏析) 《一百年后,我凝视这村庄》是黄廉捷新出版的诗集。浮光掠影也好,管中窥豹也罢。我实在是从中读到的一个离家的游子,用诗歌来守护心灵家园的涓涓诗情。
   一名诗人,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诗风,其作品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会透露其心机——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情愫。诗人黄廉捷,是一名内心泛着乡土情韵的田园歌手。他写家乡的风、大地、水草、林子、稻田、小狗、鸟儿……这些自然景物散发着古朴、纯净和的美。《椅子》《这一刻》《夜通过小镇》《秋声》《沾满泥土的土豆》《飞鸟》《青瓦望向远方之时》《大地被剥夺得只剩下伤口》《一百年后,我凝视这村庄》等呈现出比较深刻的主题:农村已经渐渐陷入贫穷,它已经不解决人们的物质需求。所以有志向的年轻人则如飞鸟一般纷纷整理“凌乱的羽毛”,飞往“遥远的城市”,在“鸟儿”看来遥远的城市才更有诱惑力,于是,很多地方出行了空村,剩下孤独的老人和孩子,诗人黄廉捷不仅仅为写诗而写诗,他以自己敏锐的目光,扑捉到当今社会逐渐被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思乡情结
   诗人海德格尔说: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诗人黄廉捷的内心深爱着家乡那片瑰丽神奇而又朴实无华的土地,即使他已经离开家乡,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总是在他的心中浮现并为土地的荒芜深深担忧,诗人把这种担忧表现在《窗户外,浮起一片黑》这首诗中:
   无人耕种的农田
   留下荒芜在收集记忆的泪水
   熨平结扎了的生活皱纹
   是城市俘虏了无数人的魂魄
   是青春抛弃了它的后半生
   再多的绿也无法让历史催生氧气
   一扇扇窗户写上离乡的符号
   符号已变成了渴望的眼睛
   痕迹随着禾苗老去。
   诗人黄廉捷心中沸腾着炙热的情感,我被诗中诸如“无人耕种、无人耕种、泪水、皱纹、离乡、渴望、老去……”等等词汇打动,切实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担忧和牵挂。
   诗人的诗不仅仅写了担忧,在诗人黄廉捷另一首诗《沾满泥土的土豆》表现的是一种忧郁。诗人的将这种情感借一个极力想进城的土豆来表达。这土豆身上占满泥土,它毅然拒绝“蝉虫”“野草”“彩云”等的挽留,“擦脸净身”,像“一头奔向城市的公牛”,冲进了城市。然而,令土豆毅然决然离开家乡投奔而来的城市,并未给它带来甜蜜的生活,“若干年后/沾满泥土的土豆变得忧郁”:
   ……
   若干年后
   沾满泥土的土豆变得忧郁
   它不明白
   这里的天空要么是线条的,要么是阴沉的
   它的生活要么是阴影的,要么是忧郁的
   ……
   这就是一头扎进城市里的土豆
   它贴在了城市编织的铁网中
   寻找蝉虫的身影
   “土豆”象征了离开农村投奔城市的农村青年,他们进城后,经过一番打拼奋斗,生活变得富足了。然而,他们增添了忧郁。者忧郁便是乡愁,诗人再次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用进城的土豆做象征体,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份思乡,这种忧郁。
   在廉捷的另一首诗《锄头醒来,他依然睡着》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一个农民和锄头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表达一个有着故乡情结的游子对故乡荒芜的田地的痛心。
   锄头醒来,
   他依然睡着
   窗外的农田茫然四顾
   它多想望见藤椅中熟睡的老人
   这是它的父亲
   但已多年没亲近它的脸
   ……
   他起来
   锄头高兴
   一个趔趄,他差点摔倒
   锄头扶起了他
   “这锄头比儿子孝顺”
   是啊,锄头都睡醒了,而他依然没有醒来,闲置的农田茫然四顾,这里将老农民比作天地的父亲,可是,它已经“父亲”已经多年没有亲近天地了。这里透视出一份失落和无奈的情愫。老人站起来,锄头高兴了,从“一个趔趄,他差点摔倒”可见老人已经风烛残年,而一生劳作的工具,已经成了老人的拐杖,用以支撑老人了。“这锄头比儿子孝顺”将空巢老人的孤独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震撼人心
   诗人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在黄廉捷笔下,一把普普通通的椅子,让他写出十足诗意。
   《椅子》是我读黄廉捷诗极为受震动的诗之一。
   夏日的午后,我抛开杂念,静静坐在书房里,开着空调,默默读这这首诗,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为诗人妙笔叫好,我被椅子的孤独和衰老担心,我为椅子的忠诚感动。它虽然已经成了一幅枯骨,但是它还是向着光宣誓,这宣誓延续了多年!它对抛弃了它的旧主人依然充满信任,它说:“我要骑着白马去远方/旧主人不会把我们遗忘”,看到它用力压脚跟,看到残裂处蚂蚁窝,看到它眼花心碎,看到它穿着的外衣被灰尘绑架,我感到心痛了。这首诗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
   椅子静立动
   似一副枯骨
   它向着窗口的光灌注记忆活力
   “我们是坚守者,屋子的新主人”
   椅子向着光宣誓
   这个誓言已延续了多年
   水泥顶的植物快要占完它的地盘
   “我要骑着白马去远方,旧主人不会把我们遗忘”
   它用力压了压脚跟
   残裂处已被蚂蚁当成了新窝
   它的心有些碎
   它穿着的外衣被灰尘绑架
   它的眼睛有些老花
   风还是那么年轻
   窗口的光为它的虔诚做祈祷
   尤其是结尾处诗人有最妙的一笔:“风还是那么年轻”鲜明而强烈地反衬了椅子的孤独和衰老。我在椅子里面读到了农村的留守老人,我似乎看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对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子女的盼望。
   《农妇》是我读廉捷诗集中最受震动的诗。著名诗歌评论家赵金钟高度评价廉捷的这首诗,他说:“《农妇》在取材和表现上可以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放一起谈论。”我完全赞同。《农妇》的确大气、恢宏且悲郁达到极致!诗歌的章节整齐,用了三个‘那一年’贯穿全诗,使整首诗浑然一体。‘那一年’像一条线,跨越时空,横穿了农妇的一生:从出嫁开始,带着项链坐上轿子,其实,她当时真正带着的是对未来一切不可知的惊恐和对从未谋面老公的惧怕,她用歌声掩饰着自己的惊恐和惧怕,歌声便和眼泪一起流。
   时光荏苒,那一年农妇已经成了九个儿女的妈妈。诗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得再现了岁月无情和农妇的辛劳。他写道:“岁月在她的麻衣上打转”,而“她像一只多嘴的小鸟/经常在孙子的耳边唠叨她说得很急/孙子听不清细节”则再现了农妇老迈而又慈祥的情形,她絮絮叨叨,经常在孙子耳边幸福地唠叨着。在穿越时空的诗句里面,一笔带过,当年令农妇从未谋面又产生惧怕的老公,如今“她不惧怕老公”了,她经常在屋檐下给他捶背,并且,她不嫌弃他“这个男人曾经吸食过鸦片烟”,暗示了她具有宽厚大度的传统美德。“她用麻料编织的衣裳还压在箱底”“她不再唱起山歌/只是经常念‘我死后/要穿上麻衣裳去见我娘’”这里再三提起的麻衣是诗人廉捷故意设计的伏笔,留下悬念。暗藏着结尾出高潮的到来。
   结尾处的“那一年”就是诗的高潮,农妇走了,儿子在箱底翻出麻衣,结果,“麻衣中翻出38元,会哭的钱,她一生的积蓄”!
   这里,诗人看似平静的内心却翻滚的情感的波澜,在他平静地叙述中,表现出巨大悲情效果!
   会哭的钱,38元,她一生的积蓄!这是诗人发自内心呐喊。一生的积蓄仅仅38元。
   读后,不禁为农妇这一生的命运而感慨。其实,农妇仅仅是千万个农妇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廉捷抓住了人物共性,又突出了她的个性,所以说,令人拍案!
  
   三、厚实凝重
   诗言志。诗人廉捷的诗不仅仅只是担忧,他在被唤醒的农作物中看到了希望,希望给农田做出了播种的手势,诗人似乎听到了交响乐一般欣喜。这种欣喜在他的《穿越一片农田》诗句中窥见一斑:
   此处的农作物唤醒了荒芜过后的希望
   你见到它给农田的手势
   从天空深处划动的圈
   多似交响乐的指挥者
   在廉捷的《一百年后,我凝视这村庄》诗里面,则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情感,由对故乡的眷恋,他坦言:“一百年后/我希望还能与它说话”,然而,他不得不离开她“是城市俘虏了无数人的魂魄/是青春抛弃了它的后半生/再多的绿也无法让历史催生氧气”,年轻意味着敢于追求,敢于闯荡,为了理想,他们背井离乡,走向城市,追求梦想。而最终诗人从他乡归来,却没有似乎喜悦之情,面对着的故乡x却是“无人耕种的农田/留下荒芜在收集记忆的泪水/熨平结扎了的生活皱纹”这泪水就是诗人的复杂情感的表现。离乡人身在城市,心在故乡,记忆中的故乡不是这样的。故乡是山清水秀,一片葱茏,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荒芜冷清呢?诗人因此痛心。但是诗人没有忘记故乡,他说:“我是这处村庄唯一的诗人/这里的尘土创造了我/我想象自己是这里的一滴水/村庄另一个有机体/竖起耳朵聆听发霉的对话”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责任。
   无人耕种的农田
   留下荒芜在收集记忆的泪水
   熨平结扎了的生活皱纹
   ……
   一百年后,我凝视这村庄
   必定是从另一个人的眼里
   这首诗的结尾,含义深刻。人生一世,不过百年,而诗人却坚信:一百年之后我还能凝视这村庄,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必定是从另一个人的眼里”这另一个人,或者诗人的后代继承了诗人的诗心;或者诗人来世还做诗人,无论如何,诗人借用另一个人在百年后,还要凝视这村庄,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故乡刻骨深情。这份感情沉甸甸的,令我感到了厚实和凝重。

共 37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廉捷,70后,中国知名的媒体人、作家、诗人、编剧。《一百年后,我凝视这村庄》是黄廉捷新出版的诗集。作者从三个方面赏评、分析了此诗集,写出了这篇赏析作品《从思乡中读到的一份厚实和凝重》,第一方面,重点描写了诗人的思乡情结,扑捉到了当今社会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乡村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村闲置的农田、土地的荒芜深深担忧,彰显了诗人浓烈深厚的家国情怀。第二方面,分析了诗集震撼人心的艺术手法和特点。在诗里读到了农村风烛残年的留守老人,对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子女的盼望和惦记。满含真情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农妇的辛劳和岁月无情对人的磨炼。第三方面,分析讲述了诗集厚实凝重的语言特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刻骨深情,以及内心五味杂陈的情感,诗人借用百年后的人再凝视这个村庄的发展变化,哪将是什么样的结果?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灵魂深处这份沉甸甸忧国忧民的情怀,令读者感慨万千,赞叹不已。这篇赏析构思新颖,主题鲜明,论述合理,感情真挚,充分明白地阐述了诗集所反映出的思想道德观点和文学艺术特色,文笔犀利,风格简约,回忆往昔,感怀人生,寄托了作者对黄廉捷诗集的厚爱与懂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值得品读。感谢赐稿柳岸,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3-25 16:53:20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写作快乐,再创佳品!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19-03-25 17:43:11
  谢谢懂得! 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