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写给永远的远方(散文)
你不知道,她在这半虚半实的世界里,由于各种原因,她亲手垒起了一道道厚重的围墙,只剩下一个人的自说自话,也许她更习惯于这样萧条肃静的气氛,也许对于不太自信的她,只有这样才具有一定的安全感。许多人推开了那道半掩的门,万分不幸地走进了她的领地,她却没有给予足够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的高冷,只是性格使然不喜多语,她没有呼朋唤友的能力和磁场,跟陌生人交谈是她的弱项,沉默的她有时真像个哑巴,不断有好友相继离开,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不怪他们,怪只怪自己,遇上她这样的网友真可谓是扫兴至极吧!那为什么还要安身立命于此,又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字,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潜藏这一颗不安份的心,一颗虚荣邀宠的心吧!正像你说的那样:“也许是因为生活无趣,也许是因为性格孤僻难合,又想不被人忘记,才闭门造车,如果碰巧写出了一些别人的心思,又碰巧被那些人看见,被人认同,于是就成为文学”,这也许是一种幸福吧!人真是个复杂的动物,有时享受着孤独又抗拒着孤独。
曾经想永远会像陈丹燕所描述的那样:“在一个热闹的世界里,像一只鸡蛋一样沉默,可脆弱的壳里,却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一个完整无缺的细胞结构,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完美"。可不知何时就阴差阳错地就闯入了你的世界,也不知何时就喜欢上了你文字里的所有,喜欢文字里的桀骜不恭、温婉惆怅、幽默风趣,甚至是悲观厌世,当心情低迷幽暗的时候,妄想着如果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赴天堂,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自从被文字绑架以后,意志薄弱、内心龌龊的她亲手打破了壳里的沉默,对于突如其来的感觉让她心绪不宁,也让她惊慌失措,想必也是一种不能言说的幸福吧!其他的朋友几乎变成视而不见的背景,唯独你成了一道扎眼的风景线,却闪烁在云端之上,感觉永隔千江水的遥远,她知道像你们搞文学的人,眼光必是挑剔而毒辣的,常人是不入法眼的,因为文字上的朋友在学识上也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如果起了图谋不轨的念头,播下了罪恶的种子,却在灵魂上不能做到举案齐眉,那必定是一种灾难吧!
你不知道她曾一塌涂地地追随着你的消息,生怕错过一点一滴,任何关于你的风吹草动,在她的世界里都掀起了惊涛骇浪,却不敢声张。曾经像个间谍似地偷偷地跑去你的朋友圈,搜罗着关于你的蛛丝马迹,还背地里加了你的几个文字好友;曾经到网页去百度那座城市的文化历史背景,发现了桐城文化的悠久浓厚,发现了黄梅戏剧的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的徽州令人神往。才发现知道的越多,你离我就越来越远了,所有的差距都筑起了心中那道不能逾越的埂。于是慢慢地等待着时间去将那些不安和雀跃偃旗息鼓,最难熬的应是你毫无音讯的日子里,曾经放倒“拒聊”的旗帜,面对着小小的对话框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也只能通过写月、描花、抒景等来熄灭那随时可以燎原的星火,最终沉默得像个石头,假装得像个局外人一样。
所有有关或无关风月的说说和日志,只要你能够点击浏览,回眸一次也就心满意足了,懂与不懂,它就在那里不声不响。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有些事只适合收藏,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其实她也并不喜欢话语太多的人,有时候相逢又何需多言呢?更多的是尊崇你的孤独和寂寞,可是那种感觉压抑了太久,仰视了太久,一直踮起脚尖的她累了,匍匐在尘里的她倦了,鼠标假装漠然地一点,那个动听的名字便转身跌进了陌生人的黑暗里,带着一颗尚且完整的心走出这太虚幻境,低微的她终究是个多余的人,不如全身而退,同时也赦免了自己。
感谢你一次次真挚的邀请和挽回,也感谢你在前段时间的默默地陪伴,无论是文字还是文字背后的那个人,都曾在她荒芜的心漠里开出了一朵朵清丽的花,惊艳了时光,同时也温柔了岁月。她才知道自己在你的心里还是有一些分量的,无论彼此原来是沉默还是洪亮,还是能够读懂对方的,才知道旧日里写了那么多并没有白费,能够在朋友之外的距离上收到你的肺腑之言,感受到铮骨下那棵棉花糖一样柔软的心,她也算是如愿以偿了,她却永远不能跨越心中的那道埂,由于入心入肺的文字而相识相知,又因为高不可攀的文字而敬而远之。请原谅她的固执和真实,不懂世故和坚持自我,由于各种原因她再无暇无心踏入这网络红尘里,也许她的头像终究会像墓碑一样冰冷沉默,这只不过是时间早与晚的事罢了,就像晚秋的叶子虽然还悬挂在树枝上,但已是名存实亡,只需吹来一阵风,只需轻轻地一摇,便归尘了!愿你重拾对文字的初心,如果那一天想散漫了,就让心去懒惰放纵,那也是生活必存的一个状态,也是善待自己的一个方式,但断不可放弃那条文学的路,继续带着些许的傲慢,带着些许的等待,虽然会有一些凄凉,却也是美好的,祝友一切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