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泉店张家宅院探访记(散文)
张家宅院是一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三进古宅院落,该院落坐北朝南,位于即将整村拆迁的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泉店村西南部的一条街道上。
2019年4月3日上午,我驱车来到了因煤矿采煤沉陷需整村搬迁的泉店村。根据此前灵井镇泉店村包村干部张海潮先生提供的线索,我在村里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古宅院的具体位置,但见大门前一侧的地面上躺着一块石碑,上刻“泉店张家宅院”字样。宅院大门由铁将军把持,我只好在外面驻足观看。
宅院的大门楼古朴高大,上面精美的砖雕图案似有被毁的痕迹,门楼右侧配房后墙上面还镶嵌有三个青石雕琢的拴马桩,我在大门楼前拍了几张照片。
为了能够进院目睹这处古豪宅的风采,我七拐八折地来到了泉店西街,沿途看到是泉店村民因搬迁而拆除的七零八落的房舍。在西街一处经销店里我有缘结识了泉店村的一位村民张学平先生,我向他说明来意后,他热情地告诉我,那个宅院就是他的老家,并同意带我一同前往,一探究竟。
在他的引导下,我随他从张家宅院的后角门进入大院的后院。后院的主堂屋几年前已经坍塌,看到的仅是后院的东西屋厢房。
据他的介绍,张家宅院原为两处三进大院,均为明清建筑。西面的一处大门和前院早年被拆,仅剩一座后院的堂屋和一座东厢房,那就是他的老家。东面的一处保存相对完整一些,去年被政府部门视为不可移动文物,挂牌为“泉店张家古宅”。
通过宅院的后院,过中庭楼房,我们来到前院。这里也有东西屋厢房,不过这里的老厢房被拆了,房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的瓦房。在那里我们正巧遇到了看院的张玉茹老先生。
张玉茹老人现年92岁,耳聪目明,身体健朗,听说我们来访即刻打开了话匣子。老先生告诉我们,泉店过去是“三张、四白,一窝朱”。我不解其意,老人进一步解释道:“过去泉店村是由三家姓张的,四家姓白的和一家姓朱的三大姓氏组成。我爷爷叫张兰芳,是位清朝的举人。祖上经营头发、药材和食品等生意。北上京城,南下广州,生意兴隆时建下了这两处东西宅院。因祖上有官职,所建房屋的山脊上除了有五脊六兽外,还镶嵌有雕刻精美的铁燕子图案。你们瞧,就是房顶上的那些图案!”老先生说到动情处用手指着房顶让我们看。
说到泉店村的过去,张玉茹老人还给我们讲到了泉店村的古寨墙、古寨门,说到了泉店村西寨门外的弧王庙和朝阳寺。
我们辞别了张玉茹老人,穿过前院的门楼来到了南面的大街上。在巍峨高大的门楼前,张学平指着门楼右侧的一所房子的后墙说:“那就是当年做生意时留下的三个拴马桩。”我走近仔细察看,发现拴马桩皆为青石雕刻,且有长期磨损的痕迹,足见其年岁久远。
接着我们来到西面的一处古宅,他告诉我这就是他家。前院的中庭和门楼早年被拆了,建了现代样式两层楼房,后院仅剩下主堂屋和东屋厢房,小时候他就是在这里生活的。我抬头观看房屋,古香古色的建筑,精美绝伦的砖雕和木雕装饰。只是那房屋年久失修,显得十分破败,让人有些惋惜。
他带我走进幽暗的主堂屋,借着昏暗的光线,看到堂屋内方砖铺地,有几处足有五公分厚的方砖十分凌乱地躺在地面上,我诧异地问:“这是咋回事儿?”他皱皱眉头说:“最近村里要拆迁了,可能有人进来寻宝吧。”
我们从古宅的后角门又转到了东宅院的后院,原来这两处东西古宅院是相通的。再次穿过东院中庭时,看到了上楼的梯子和楼上保存完好的棚板,同时也看到了古宅内散放的建筑物件和居民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具。
走出张家宅院,我们又来到了泉店西街。在那里碰到了一位泉店村民,他上前给他打过招呼,然后对我说:“西街马上就要拆了,给我们拍个照留个念想吧!”
于是我就把他们和即将拆除的泉店老街给拍照了下来。
泉店过去叫“古弧城”,起源自泉店西寨门外的弧王庙,弧王庙里敬有弧王爷雕像。相传,弧王是我国历史春秋时期的一个封王,泉店一带是其封地,后人我纪念他而修建了庙宇。
朝阳寺是近几年来泉店附近村民捐资重建的,其规模要小于昔日的寺庙建筑。过去泉店村筑有村寨,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西寨门上镶嵌有青石雕刻的“古弧城”三个大字,只可惜村寨被毁了,青石雕刻的寨门牌匾也没了踪迹。
告别张学平先生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我沿泉店西街往回走,同时对沿街几处正在拆除的老房子进行了拍照。心想,不久的将来这里因煤矿采煤整村要搬迁了,泉店这一千年古村将被夷为平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热土的泉店村民也将全部搬迁到新村,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衷心地祝福勤劳、善良、智慧的泉店村人,铭记传统,继往开来,在新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