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骑肥西山南,话江淮圩堡(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骑肥西山南,话江淮圩堡(散文)


作者:梨园枝 布衣,10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82发表时间:2019-05-07 09:48:56
摘要:“五一”假期骑行肥西山南,迎接大部队从霍山十八盘归来。途经周老圩、张老圩等地有感江淮圩堡文化有待开发


   2019年5月4日,“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骑行肥西山南,迎接合肥快乐骑游俱乐部群主快男一行骑行霍山十八盘凯旋归来。
   群主快男一行11人昨晚驻扎在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今日途经张母桥、双河、山南等地返回合肥,并说好在山南吃午饭。
   有关群主快男一行骑行霍山十八盘的情况,骑友独狼远行返回合肥后在QQ群里是这样描述的,“五一骑霍山,翻了计划中的十八盘,盘就是拐吧。”独狼的小腿腿还没发热,就到顶了,逍遥客可是蹬了骑行钉鞋来的,不知他的感受如何,逍遥客笑着答曰:“哈哈,一个屁还没放完就到了!”下得山来,领队在和另一个人商量是骑阳光大道回合肥还是再翻一坐山呢?独狼远行听到后悄悄地对领队说:“时间还多,就再翻山吧。”领队考虑一下,亮出了OK的手势。此时已是上午10点了,气温也上来了,大别山的坡又陡又急,众骑友都累得够呛,那个快男大腿都抽筋了,还背了一个大包。这个时候由于大家准备不足,早就粮尽水绝了,快男包里还有八个鹵鸡蛋,八个蛋十一个人不够分,有人就戏说:“你笨呀,10元一个卖呀!”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途经紫蓬镇、聚星、磨墩水库抵达山南,路过农兴中学、聚星中学、潜南干渠渡槽等地方都停下来游玩拍照。此时,群主一行刚穿过双河,我在短暂的休息后又继续往双河方向骑行迎接。大约骑行不到4公里路程,远远就看见了群主一行的先头部队中的快男、逍遥客、喜哥等迎面急速驶来,我一边热情招手问候,一边又随即调头跟群主一道向山南方向挺进。
   先头小分队到达山南后,群主在十字路口等待后边的车友,逍遥客、喜哥先去老地方安排午饭,中午大部队和迎接的车友一共14人在山南忠祥大酒店把酒言欢,午后陆续返程回家去了。
  
   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支以江淮子弟为骨干的军事力量,深刻地影响了清末民初数十年间的国祚命运,这支劲旅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创立的淮军,为清廷打下一场场战役享誉海外,而现在散落于肥西县的张老圩、刘老圩、周老圩等大大小小100多个圩堡,便是当年淮军团练的根据地。
   圩堡俗称圩子,是江淮之间特有的建筑形式,兼有居住和防御功能。当年的肥西团练武装转制为世人皆知的淮军后,昔日的团练首领们因功勋卓著衣锦还乡,在山林之间建起一座座四面环水的私家圩堡。肥西圩堡群特点是以水圩居多,四面环水,壕沟深三四米,四面还有碉堡、箭楼。从外表看,如铁桶一般刚硬不侵,圩内瑰丽得如同庄园,丝毫没有兵荒马乱的景象。圩内房屋似于徽派建筑,又有别于徽派建筑,以皖中特色为主,兼有皖南元素和质地,自成一体。更楼、四合院、子药房、炮台、曲桥、抱鼓石,还有皂荚、广玉兰、法梧、银杏等百年古木掩映其中,充满着徽式气息。
   据肥西县文管所负责人张永新介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安徽省肥西县发现大面积淮军将领圩堡建筑群,为研究淮军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此次新发现的圩堡群共有30多处,以紫蓬山、周公山、大潜山为中心,分布在方圆百余里的“三山”周边,其中包括淮军福建陆路提督唐定奎家族的唐大房圩、唐三房圩以及南圩、北圩、前圩、后圩;淮军直隶天津镇总兵周盛传家族的罗坝圩、康湾圩、周新圩等。
   张永新说:“虽然淮军将领的圩堡建筑大多在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被拆毁,建筑材料、圩址多为乡村学校、基层粮站及村民占用,但是这次普查中发现不少圩堡外部环境依旧,不少遗迹和遗存较为清晰完整。这些发现对研究淮军的兴衰史、研究江淮地区圩堡建筑形制都有一定的意义。”
   鉴于上述原因,我自2012年加入合肥快乐骑游俱乐部以来就一直关注每一次的肥西圩堡之行。
   上午路过紫蓬镇时,发现农兴中学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建施工,难道是老校址要进行保护开发?不由地返回到学校一探究竟。虽然学校还在放假中,但门卫依旧不让进去,我说:“这里是周老圩的旧址,我进去看一下、拍几张照片就走。”门卫说:“里面没有什么可参观、可拍照的。”我说:“里面的古树、周家公子读书的小院不都还在吗?”磨破了嘴皮还是不让我进去。
   离开农兴中学,沿X044县道西行十几公里有个三岔路口,其东南角便是张老圩旧址,即现在的肥西聚星中学。在学校的北圩沟外面,透过浓密的树木枝叶就隐约可见学校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教师宿舍。这个房舍的屋面很多地方已经塌陷了,不知什么原因这栋房子既不维修也没拆除。
   绕过三岔路口向南200米,便是肥西聚星学校大门,大门对面电线杆上挂着一块“张老圩”牌子。
   走进昔日的聚星校园,依旧是同每一次看到的一样。只是这次在百年广玉兰树边的空地上长满了一片即将成熟的油菜。油菜地旁一位老阿姨正在摘菜,顺便询问了一些学校开发的事情。她说:“年年讲要开发要开发,但一直没有动静。”我问:“看管老房子的还是童老师吗?”老阿姨显得十分热情,要帮我去找童老师拿钥匙,我说:“上次来这里到老房子里面看过张氏家史的文物资料了,谢谢,不用了。”
   说到张老圩,这里还得多说几句,因为1958年至1962年期间家父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4个年头,2012年我在“安徽单车网”曾发过一篇《骑行聚星湖,寻梦张老圩》的帖子:
   1958年至1962年,父亲因1957年在安师大时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张老圩学校参加劳动改造。在这里父亲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辛的青春岁月。种菜、喂猪、养蚕。说到养蚕,竟成为父亲终身的牵挂和感激。一次父亲上树摘桑叶不慎跌落到水沟里,好在沟里干涸,只是摔断了右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一位陈姓工友把父亲背到十几里外的医院救治和照料。
   当年的张老圩学校就是今天的聚星中学。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根据父亲平常的描述,我在里面细细寻思。父亲当年的宿舍还在,校园里青石板路依旧,办公室的老房子还保留一栋,不过现在已是文物保护单位。圩堡的四面沟渠变化不大,只是圩沟上的几座木桥全改造成了水泥桥。校门口两棵依然茂盛的百年巨大法梧,见证着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如今父亲已在家安享晚年,右派的帽子1978已摘掉了,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回到他梦开始的地方,看看他逝去的青春和朝夕相处的工友们。
   当年秋天我还专程开车带父亲旧地重游,来到他50多年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半个世纪过去了,睹物思人,望着当年住过的宿舍、走过的青石板小路以及秋水环绕的校园,父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那时聚星中学已经停办了,留校看守的一位童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准备修整,将来要开发成肥西圩堡旅游景点之一。如今六七年时间过去了,除了对即将倒塌的老房子更换了墙体之外,其它的什么也没变动。校园里面完全荒芜了,原先空旷的大操场上荒草长得一人多高,通往北圩沟外的几排教师宿舍的小路全部淹没在杂草丛中了。
   走出这座百年老圩,向南不到3公里就是聚星乡。如今区划调整了,现在是铭传乡聚星村。进村路过潜南干渠渡槽下方,只见渡槽槽身两边多了一些文字标语,东边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西边是“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等等,看上去让人有一种沧桑的历史感。
  
   三
   写到这里本该打住,但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又让我对肥西的圩堡旅游开发项目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铭传乡将构建全域旅游
   据介绍,铭传乡是合肥地区最大的山区乡,地处合肥市西郊,辖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境内“三圩、两山、两水、一院”远近闻名,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著名淮军将领张树声的故乡。他们的故居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作为“淮军故里圩堡群”,现已成为旅游胜地。根据《规划》,铭传乡将打造成为江淮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乡镇、合肥西部生态型旅游乡镇,承担生态保育、文化旅游等功能,将构建全域旅游,打造“一区双道四组团”的旅游空间结构。
   圩堡群或变身影视基地
   圩堡群是江淮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本次规划将投资约3亿元修复张老圩、张新圩独特圩堡建筑群,将其打造成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化研究和影视剧拍摄基地,同时收集、整理以张树声、张树珊、张氏四姐妹为核心的张氏家族故事,讲好圩堡故事,将张老圩、张新圩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圩堡文化博物馆。充分利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优势,讲好淮军文化与两岸交流的大故事,实现旅游文化功能上的拓展和延伸。
   另外,聚星片区还将提升肥西书院景观,搬迁聚星小学,恢复肥西书院。依法合规开发独座山三清观,使其成为省、市重要道教活动场所,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共 33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骑肥西山南,话江淮圩堡》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条理清晰,以流畅的言语,分三个层次记叙。先将自己在2019年5月4日,骑行肥西山南,迎接合肥快乐骑游俱乐部群主快男一行骑行霍山十八盘凯旋归来叙述;再把自己骑行途经周老圩、张老圩等地所见所闻描写,相关的故事与传说写入;最后针对江淮圩堡文化有待开发一事叙说。总之,文记以自己骑行肥西山南为线索,将江淮圩堡的渊源历史探究描写,融入自己的情感,文叙有方志的味道。欣赏了,推荐阅读!【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5-07 09:57:28
  骑行有收获,江淮圩堡文化说。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5-07 09:58:04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梨园枝        2019-05-07 09:59:16
  谢谢程南老师认真编辑、推荐!遥祝老师编安!
往事如烟随风飘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