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散文)

精品 【看点】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散文)


作者:古冰 白丁,8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6发表时间:2019-05-10 11:57:09


   雨水从横斜的枝条、灌木丛漏进来,和着汗水,衣服湿漉漉粘在身上。打伞是徒劳的,只遮得住头脸。我攀拉着灌木,在“野猫路”上艰难行进。野猫路,一条宽仅容身、山人为上落方便而辟除草皮灌木的泥石小径。时过中午,肚子早已饿瘪,山巅尚在云深不知处。
   一行五六人,早已停止了交谈,一个个喘着粗气,默然攀爬。
   这是我工作后第二次出现场,时逢国庆。三天前第一次出现场,在桃树林检验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还夏日炎炎,酷热难耐。此时却秋雨绵绵,秋寒阵阵。
   事隔多年,当日情形已然模糊。但整个案件的脉络与心理流痕,依然明晰。我苦苦追忆,一些细节渐渐显影,就像一张封藏多年的胶片,时光之水反复冲洗,现出影像,有岁月的痕迹,并非全然原本的模样。
   国庆假日,因人地两疏,无处可去,我照例一大早就到了办公室看书。治安科许科长匆匆而来,通知我作好准备去“小将”出事现场,一个老头用自制电雷管炸野猪,把自己炸死了。“小将”?别致的地名。
   小将是新昌县的偏远山区乡镇,车子颠簸,茶园,竹山,密林,一路穿行,忽见道旁几间泥墙屋,我大为惊讶,不禁问:怎么还有黄泥屋?
   同行的摄影师老梁说:小将是山区,地方比较穷,老百姓没什么钱。
   我默然。我出生农村,在我们当地,哪怕最穷困的家庭,造房也用石灰沙石混泥土砌墙,从未见过黄泥屋。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达小将派出所,接上副所长,一车五人继续前行。副所长介绍说:案子发生在五马乡王大山村,山里野猪太多,老头平时用自制电雷管炸猪。前一天晚上他放置好雷管,这天早上看见野猪来过,雷管没炸响,以为没接好,在检查的时候雷管突然爆炸,将自己炸死了,同时受伤的还有一个邻居小孩。
   我老家也属山区,但野猪早已绝迹。想不到这儿还很猖獗。
   副所长也没去过事发地,就去五马乡政府,找了个负责联系当地的乡干部带路。
   进山不通车路,一行人走在田间阡陌,穿过绿茵茵的稻田。这时后面又赶上来一个乡干部,带了几瓶水和面包,分给大家。说是要走很远,先垫垫肚。顺手把我拎着的尸检箱拿了过去。十来斤重的箱子,我早已提得胳膊酸胀。
   微雨濛濛,秋意渐浓。山影沉沉,沿着山脚小路,循着山间小溪,渐行渐远更深。
   一乡干部指着路旁一块山地说:这是野猪拱的。老百姓想有点收成,全看运气。辛辛苦苦种点东西,全被野猪拱了。
   那块山地新鲜翻动的泥土,如果不细看,真以为是农人刚翻掘、耕种的。是成群的野猪吧?辛苦种下的东西,自己一口没吃上,就被糟蹋干净了。野猪竟这般猖獗?
   那乡干部指着一座大山道:王大山到了,村子就在山顶上。
   山高林密,一条蜿蜒小径,隐现树林灌木中。只能从此处爬山,跃然还有一条小路可通,但路况好不了多少,还得绕一大弯。时近中午,纷纷在山脚吞咽下面包,开始攀爬。雨渐渐密起来。想不到王大山村,真是一座大山。
   好不容易爬到山巅,雨水、汗水湿透了全身。沿着山脊走过一程,远远看见高大的树林后,露出一角灰瓦砖墙。心里松了口气,总算是到了,肚子早已咕咕叫。
   一座古老的院落,数间青砖瓦房,坍塌了一角,墙体砖灰斑剥,豁着几个破洞,依稀可辨红色大字标语:“社会主义好”、“农业学大寨”。有线广播正播送着结束语:“本次节目到此结束”。
   乡干部赶紧找人联系,安排午饭。村人早已吃过,等重新烧好午饭尚需不少时间。决定忍冻熬饥,先去验尸。
   一个老农带我们去村边的庄稼地。我早已忘记他是村长还是书记。他被乡政府安排作村里的领导,忠勤任事几十年。他介绍说村子很小,仅有五户人家八口人,住在同一个院子,现在一个老头炸死,炸伤的小孩又被父亲送去上海治疗,村子里只剩三户人家五个人了。
   说起野猪,老农恨得牙痒痒,骂不绝口。不管地里种什么、有没有收成,它都来糟蹋。逼得实在没办法,用土制电雷管对付。野猪没炸翻几只,人却出了事。
   死者俯趴在庄稼地里,头面部破烂不堪,右前臂被炸飞,创口被雨水冲刷,色泽惨白,地上已不见血迹。死因很明确,没有解剖的必要。老农指点着断臂的位置,我过去将它收拢,发现一只手指消失不见。逝者已矣,我想让他完整体面地走,满地里寻找炸飞的手指。一起参与现场的几人颇是不耐,也只得陪着一起寻找。好半天,一人远远指着地里喊道:在这里!
   我将断指断臂用线缝合,再将它们绑到断离处缝合。这是我能替死者做的仅有的活儿。一个人死去,血液雨水冲刷,渗入了泥土,很快,他会被埋入土里,潦倒一生,怕是一口薄皮棺材也不会有,直接入土。生命这般无声无息,不留痕迹。亲友悲伤一时,会恢复庸常,日复一日,耕种收获。地里会长满庄稼、杂草,地里会野猪横行。
   午饭在老农家里,饭,管够,刚出的新米,满口清香。菜,农家自种,两碗芋艿、三碗土豆,煮熟了撒点盐,没油,却格外鲜美。老农一个劲儿道歉,山上人家,没有事先准备,没有菜蔬,连这几碗芋艿土豆,都是几户人家凑的。
   我却觉得这是平生所吃最香甜的一顿饭,大吃了两碗。心里却在疑问:山上人家,有田有地,解放四十多年,为何还穷困如此?
   吃饭间,那老农聊起村子的情况。他有个儿子,出去打工了。山上种地,变不了钱,一年没多少收入,就成不了家。那个受伤的小孩,父母亲是亲戚才结的婚,受不了山上的穷日子,母亲前几年跟人跑了。
   祖宗为逃避兵灾、官府,不知多少年前迁居山上,造起这座院落。现在山上几户人家,都是宗亲。房子已经破败,山上生活不便,想迁到山下,一是没钱,二是没有田地,只能在山上勉强度日,还得忍受野猪糟蹋。
   几十年间,山上仅有的变化是通电和有线广播吧。那个年代,为了宣传政策、传达文件指示、丰富群众娱乐生活,政府的关怀无微不至、无远勿届,哪怕再偏僻,也会架设有线广播,体现其优越性。
   我问起小孩的受伤情况,老农说伤得不重,山上几户人家凑了点钱,送去上海了。我满腹疑问,送去上海治疗还不严重?老农说:送小将太远,不方便,山上有条小路,直通上海。
   见我满头雾水,一个乡干部笑着解释:小将有个村子,叫“上海”,就在山下。
   原来如此!上海,一个偏僻乡村,居然有东方巴黎的名字!
   那乡干部又笑着说:小将离深圳很近。宁海深圳,不是那个南方开放城市。
   小将,上海,深圳。我被这儿的地名弄得无语了。荒僻、落后的村子,一个漂亮的名字,一个华丽的名词,就能将不明真相者欺骗。人有个思维误区,他习惯用既有的概念填充听到的名目,去思考、推演,却不知道概念仅仅是概念,很容易将实质偷换。
   就像这山上,农妇、山泉、有点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生活似乎很理想。然而,大汉知你,魏晋知你,政策知你,野猪知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谈何容易!原野牧歌、田园诗篇,想象中很美。睁开了眼,美好只是想象,理想触礁现实,碰得粉碎。
   二十多年了,那被时光遗忘的山旮旯里的村子还在吗?破旧的老屋还好吧?肆虐成灾的野猪呢?那个受伤的孩子、送去上海的孩子,去过上海吧?

共 28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散文,作者说了上世纪的一件往事,偏僻的山村,只有几户人家,还都是近亲。可气的是山上的野猪时常拜访他们的土地,为了打死野猪,最后炸死了老头。整个散文写的悲悲戚戚,都是心酸和无奈。最后问:那个被时光遗忘的山旮旯里的小村子还在吗?我想,如今的扶贫政策这样深入人心。如果能够做到“精准扶贫”的话,小山村的居民应该得到了妥善的安排。是的,有时候我们诗人笔下很美丽的风景,确实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就是神仙住的地方,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所以有诗为证“无限风光在险峰”!有无限风光的地方,不适合人类长久生存,只能走马观花的看风景。散文朴素真挚,语言流畅,推荐阅读【编辑:太行飞剑】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51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05-10 11:59:20
  美丽的风景处不食人间烟火,明白了这一点就理解了野外生存的难处。这篇散文真挚动人,很好的散文作品。问候作者
太行飞剑
2 楼        文友:陶桃        2019-05-15 21:48:45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谢谢对看点的支持!祝文丰夏安!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5-16 10:21:38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古冰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