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草原上的小木屋(散文)

精品 【渔舟】草原上的小木屋(散文)


作者:陕北房子 童生,55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2发表时间:2019-06-06 22:50:53
摘要:草原的绿,一天比一天深浓,更多的花蕾正在酝酿着一场隆重的庆典。作为观众,我静静地等待着。我已经不再急于赶赴每一场花事的隆重。我已深知,一切终将随风而来,也将随风而去。


   两年前的这一天,我从两千多公里之外的陕北来到了呼伦贝尔草原。我将开始一段不同寻常的独居生活。这让我感到兴奋,又恍若进入了梦的时空,一切都充满未知,一切又让人痴迷不已。
   我深信,每个人的生命里,一定潜藏着某些与生俱来又形同休眠的机能。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东西在你的生命里犹如地下多年沉睡的种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苏醒、不会发芽。种子有一种功能,可以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在地下沉睡上百、上千年。当土壤和气候一旦适应它生发的条件,它就会被风和阳光唤醒。乔纳森.西尔弗在《种子的故事》中说:“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种子休眠行为的范围极广,套用莎士比亚《第十二夜》里马福留的话来说:“有些休眠是天生的,有些休眠是挣来的,有些休眠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事实上,每颗种子可以说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有些得自遗传,有些属于物种的特性,有些则来自种子所处的独特环境和经历;不过这一切最终还是受天择的形塑与支配。”
   梭罗说:“我对种子有着莫大的信仰。若让我相信你有颗种子,我就要期待生命显现奇迹。”
   选择在草原独居,大概正是我生命中一颗休眠的种子要苏醒了。我不知道它在我的身体里沉睡了多久。令人高兴的是:终于,它遇到了适合的环境和合适的气候。
   我选择暂时离开城市,把自己安放在这样的地方,似乎无需什么理由。我并不是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生活,相反,我对生活从来没有失去过热情和兴趣。即使我一直和逆境形影不离,与死神也有过多次交往,甚至一直在负债中常使灵魂感到不安和内疚,但是,面对每一天的生活,我从不曾对此感到绝望,也不曾在困难面前有过妥协。可能我只是更适合在一些僻静的地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促使让一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目前来看,经管我几乎看不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收成,但我还是把种子播进了大地。那是冥冥中我必将要做得一件事情,就像农民需要守着一块土地一样。
   这里似乎正是我梦中必要抵达的地方。是夙愿皈依现实的一片乐土,也具备心中那颗休眠的种子在经历苏醒时最理想的条件。
   这里,原始、广袤、苍凉。没有任何高耸的建筑能挡住人散养的目光;相对的偏远,使这里的道路还保持着泥土天然朴素的属性,也没有纷乱交错的电线扰乱了这片天空的整洁和安详;这里没有农田,没有刀耕火种的风生水起;这里依旧原始,生长着几百年前的樟子松,依然可见许多地方已经销声匿迹的古老生命;这里的土壤从不需要科技的关心和农药的医治,却草木旺盛,飞鸟云集;不多的牧民,分散居住在这片水草丰盈的草地上,互不干扰,又如云霞一般,在一次次日出日落时,渲染出他们生活共有的绚丽和色彩的和谐。正如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所说:“各种类型的作物集合在一起,竟出奇地显现出一派和谐风光”。
   我很幸运博得一户牧民的信任,允许我在他家靠近河流的草地上盖了一间小屋。
   这曾经是我做梦都不敢有过的奢望,可是,冥冥之中我竟然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在周围山丁子花飞雪般绽放的地方,我的小屋静静地伫立期间,有些突兀,又合情合理,就像一幅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构造、形状、还是小屋暗红色的木纹和灰色的屋顶,都和周围的一切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有如神助一般,让我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邂逅了如此多的植物、鸟类、昆虫、还有画布一样的蓝天和白云。
   我宿命般认同了我和自然有一种天生不可割舍的情怀。在我的房前屋后,总有无数蒲公英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一片片温和的金黄色,就像挂在老祖母嘴角的笑容,充满了成熟的、母性般的和蔼;不多的糙叶黄耆抖动着薄如蝉翼形同白玉般透明的花瓣,低俯在蒲公英伞状的呵护下,幸福地绽放着,一如老祖母怀里的婴儿,皮肤细嫩、又天真无邪;咫尺的地方,一眼能看到鹅绒委陵菜、地蔷薇、多茎野豌豆、灰背老鹳草、瞿麦、草原丝石竹等这些充满灵性的植物,正疏密有序地聚在一起,抽叶开花、谈笑生风、一派和气、又充满了生机。仿佛一群不同姓氏的人聚在一棵老槐树下说着一些温暖柔软的话题。
   自然这位老祖母,很多时候,会显得安逸随和、心不在焉。仿佛她早已把大地上的事情安排妥当,再无任何忧虑和牵挂,放任万物以自己的方式在大地上自由地生灭轮回、繁荣衰败,尽享花开花落的纷繁和多彩,也静享凋落与死亡同步的坦然和从容。在这里,我有幸通过自然世界所呈现出来诸多物种之间共生的和谐与简单,更坚定了我要过一种简朴生活的信念和亲近自然的理想。
   梭罗说:“自然总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这大概也是我来这里生活的原因,只是,我尚不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
   当我独自坐在门口的圆木上,想一些心事,或是抽着烟静静地看着满天堆积的乌云正在如何酝酿一场风雨时,我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经成为记忆的一些经历,和当初一些艰难的抉择。曾经,我就像此刻天空中汹涌不安的浓云,正在经历化身为一场风雨前的蜕变和煎熬。
   不可否认,一些质疑的声音和一些善意的谴责,曾经一度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和人性的优劣有过深深的怀疑。我一度十分的困惑、忧虑、心烦气躁,就像心里揣着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在出出进进蜂群所发出的嗡嗡声里,分不清哪些声音能给我安慰,哪些声音又让我万念俱灰。幸好,我并没有被这些无论出于好意还是嘲讽的声音所左右。最终,我尊崇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相比此刻由这些茂盛的花草和清脆的鸟鸣所带给我的欢悦来说,那些曾因诸多不确定因素带给心灵的伤害和痛苦,就像被这此刻的欢悦所冲淡的一杯茶水一样,早已经索然无味了。
   我不知道,自己能在这如花似锦的地方住上多久。三个月?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能确定。不过,这些无意义的忧虑和烦恼很快就自行消失了。因为,没有一个人能设定自己明天的生活。我又何必为还不曾到来的明天心存忧患呢?我何不好好面对此刻正经历的美好,这难得的境地难道不值得我用心珍惜吗?前一分钟和未来的一小时对我来说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我一天天安静下来,就像悄然出现的晨曦寂静从容;又如日暮时天边浸染的晚霞,在寂静中变幻,又在寂静中化作时光的灰烬落入黑夜的万丈深渊。我能知觉的,就是这平静简单的生活,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单纯的快乐。这不是标榜,或是自作清高。人只有在相对单纯的环境和社会中,内心那颗喜悦的种子才会被一缕和煦的春风唤醒。若要使它健康成长,给它充分的自由和新鲜的空气就够了。过多的养分和过度的呵护都是多余的,除非你想亲眼目睹一颗种子是如何因为营养过盛而直至腐烂。有时候,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向自然讨教、学习,并从她那里掌握某些生存的智慧。就像她只给万物以生命,却从来不主宰和左右万物自身生灭的明智,这是自古以来自然的精髓,也是她从不掩人的奥秘。
   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为自然,我们又会如何对待其中自己这个小小的生命呢?我能看到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从来没有停止用贪欲去诱惑和摧残那颗生命的种子,直到她不堪负重,自行枯萎,或是半道夭折。我们不惜在孩童时代,就给生命戴上一幅沉重的枷锁。不幸的是,有些人一生都没有从这幅枷锁中解脱出来,或者说,已经习惯了这种可怕的禁锢。原因是,有些人一直活在一种虚无的憧憬中,永远对明天抱有无尽的幻想,总觉得今天的不足和缺憾,明天一定会得到一些应有的填补。保持乐观的心态固然必要,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保持幼稚的乐观,也无非是在浪费生命而已。
   我从两年独居生活的经验中发现,人,其实是不难满足的。
   我的小屋只有二十多平米,但是完全能应付生活的各种需要。如果有时候心血来潮,想让生活有点仪式感,也是容易做到的。我可以在书桌一角的罐头瓶里插上一束野花,就能让堆满书籍显得凌乱的场面瞬间变得充满情调,使人十分愿意并舒适地呆在这样的环境里,浑然不觉时间已经从早晨流向了午后;我也会在墙壁上挂一些装饰性的东西,一根大雁的羽毛,一顶草帽,或是一截抽象的树根。这是一些不惹人眼目的东西,但是却能给我的小屋平添许多自然素面的清新。从一根羽毛上,我仿佛可以看到迁徙的大雁在高空飞翔的身影;在一截树根上,看到大地的厚重和之于万物慷慨的恩赐。或者,这树根,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百看不厌的艺术品。这比那些摆在豪华厅堂里的瓷器更让我赏心悦目,也让我对现代畅行的艺术产生出许多从未有过的思考。
   如果没有什么外出计划,我通常会一整天呆在自己的小屋里。即便总是一个人,也很少觉得寂寞和无聊。大部分时间里,我可能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任凭心思跟着书中的文字到处神游。这是最廉价的旅游方式。足不出户,不用买门票,就能领略到从未见过的一道道庄严雄伟的冰川横隔在眼前,并以它独有的带着冰河世纪的口音,向你讲述着冰冻世界里充满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奥秘和不为人知的惊艳。这会让人对历史产生一种渴望了解的热情和欲望,并且充满了敬畏;浩瀚的文字里,蕴藏的远远不止是森林、海洋、湖泊、群山这些看得见的奇观景象,也深藏着许多高贵的灵魂给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这些光彩熠熠的思想,像一盏盏神灯,给我们启发、引领,并照亮着我们与生俱来的无知和生死路上那么多黑暗的角落。这会让我们避免走更多的弯路,就像神明在指引着一个朝拜的人,使他更容易走出生命的迷宫,从而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向心中的圣地。
   小屋成了我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这里随心所欲地生活,不会再遭到谁的褒奖和掌控。没有谁能左右我的情绪,给我发号施令,使我很容易像以往那样畏畏缩缩,或暴跳如雷地呈现一种和心灵完全相悖的状态。我在这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顺应内心的反应。原本琐碎如烧火、做饭、扫地这样的事情,在这里都让我觉得是一种快乐的消遣。其实并不是这些琐碎的事情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随着我做事心态的改变,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苦变成了甜,烦恼变成了喜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我懒散的个性时不时会在这里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于是,一整天,可能我什么也不做,就那样坐在窗前看喜鹊在树枝上嬉戏欢闹,关注一大堆云朵在天空纷飞变幻,关心小院里的篱笆墙是如何被阳光拉长又缩短了它们的影子……常人看来这些无聊的举动,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享受。那些光影的变化是那样神奇莫测,鬼魅又魔幻;许多鸟雀时而聚在枝头上歌唱,时而迎着风把身体悬浮在空中,就像孩童在做着自己喜爱的游戏,有时候,完全就是一种不怎么谦虚的炫技。可是,多么令人欣喜和赞赏啊!即便我会花费不少时间,但却值得让我耗费足量的时光,去欣赏天地间这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歌舞大剧。相比在商场和大街上浪费的时光,我多么愿意永远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以最为廉价的方式,让生命经验着生活的快乐和寂静的欢悦。
   梭罗说:“信念和经验使我深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己不是苦事,而是消遣……但是人类竟然到了这种境地,他们经常挨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在独居的生活中,我不是学会了、而是真切地体会到,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是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人所有的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在这样的地方,又能有多少需求呢?
   当外面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时候,小屋里的一炉柴火就能让我感到深深地满足和幸福。这时候,我只会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柴火洋溢出的暖意中,一心一意地享受着简陋小屋宽厚周全地呵护,享受着炉火带给身心种种不可言表的愉悦。这时候,我决然不会去想一座大房子里空调吹出的热风。炉火洋溢出的暖意难道不比空调吹出的热风更令人舒适和健康吗?
   快乐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快乐的本质也从来不曾改变。它只是人内心一种愉悦的感知。用一分钟就可以获取的快乐,我们为什么要花一辈子去苦苦寻找呢?在一滴水中就可以找到的快乐,我们又为什么非要一片海呢?许多人一生都在用一滴滴的水,企图给自己造一片海,他以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快乐。只是,他从来不曾发现这每一滴水,其实都深涵着快乐的因子。他用一生去追寻快乐,而有些人,一生都在快乐中行走。
   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觉得自己是一个极其富有的人。我的小屋虽小,但是它完全可以包容我的一切,满足我的一切。即便是我独守着一份旷世的孤独,我也能从这孤独里感到无上的快乐。因为,小屋和小屋里这些简单的陈设,似乎每一天都能带给我全新的体验和赞新的快乐。无论之于一本翻了好几遍的书,还是新近燃起的一炉柴火,偶然闯进来得一只飞虫,都能激起我感知快乐的涟漪和浪花。当我远离世俗的时候,我也正在远离世俗的禁锢。我无需再在人群中掩饰自己品性的优劣,或是因在乎别人的眼光而违心地处世为人。我并没有想过要逃避这个世界的魔咒,只是想在可能的情况下,找到那个迷失在俗世里的自我,看到他因为开心而真诚的微笑因为忧伤而尽情的泪流。

共 92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写出了一种情境,探讨了生活的一种可能,即自在,随性的方式。迷失在俗世里的我们,不妨在草原上策马奔驰,或者住在木屋里,感受心灵的愉悦。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的生命不过是一个气泡而已,而短暂的时光中,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放弃所谓的物质的需求,去追寻精神的享受,努力让自己变得高尚起来。作者以轻快的笔调,写下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日子,围绕木屋的生活,点点滴滴,正是梦中必要抵达的地方,在文字之间,颇具有感染力。【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61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9-06-06 22:53:25
  很不错,享受独孤,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此文虽然跟风雅没有什么关系,但确实写出了草原的大美,感谢支持。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