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岁月漫漫汾河湾(散文)
暴雨时节心乱如雨点。
南方的天在六月里总是说不尽的雨,到有种林清玄先生笔下的飘逸感,北方的六月是记忆里汾河畔两旁的长长湿地,望眼欲穿的让你走尽了整个夏天……
青龙古镇的石板上曾写下历史千年的沧桑,江南的烟雨里又镌刻了几分康桥诗人的向往?由北向南的这段日子忽然惦念起家乡的风景,欲罢不能的品位起北人文化风骨里的那几分豪迈;那无数个投影在梦中的风景竟是长长的汾河湾和无数次沿河走过的时光。
高三那段别人在题海战场拼杀的人仰马翻的日子里,我像是批了特许一般,拿着书来到汾河畔,漫无目的的沿河而走,边走边背,听百鸟呢喃,看芙蕖戏水。幻想一般的走过魏晋,唐宋……明清,体味这流淌了五千年的黄河水分出了一片灵魂飘游到了汾河,再经人工修建和园林改造成为脚下的汾河湾。
有时迎着人流到夕阳散尽处,又有时寻着孩子的方向在假山长亭前徘徊打弯,就这样一边背一边思想漫游着走过悬壶和碧水沙滩,于芦苇深处,忽忘返,蛙声阵阵,蝉鸣切切,游鱼荡起涟漪,惊起回头,已是归时。天色渐深,踏着一路的萨克斯独奏《回家》返程,来路即是归途。
这是个远离纷争和繁杂的地方,是17岁天空下的一方净土,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是不受拘束的,信马由缰或是泼墨挥毫。在这里,邂逅不同的洁净有趣的灵魂,看这波澜不惊的汾河水静观这整个小城四季轮回,星光流转。终于得到了澄然的片刻,不必再计较是非惶惶和溃烂在时光中的鸡零狗碎。
他乡求学的日子,每到传统节假日看到本地的同学提起行囊往家赶,而离家千里的我只能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乡土这个词第一次飘进我的意识,窗外雨打芭蕉,北国的长山上被风吹落了一片红叶,飘进汾河源远流长的波涛里,五千年黄河水翻涌出的浑厚,滋长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和历史,翻阅旧唐书的时候,我猜想着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起兵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是否像汾河二库那般波涛汹涌又或是像改造后的汾河湿地般平静的毫无波澜。
汾河像上世纪经历沧桑的和蔼老人,褶皱斑驳的脸上诉着满满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汾河带着家乡的记忆,任20载春秋释然,像一壶久违的东湖醋,伴着几代人的汗水,一勺饮尽,酸酸爽爽尽是故乡情。
汾河像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写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似余秋雨笔下的一段文化苦旅:万里山河,以此为归;是苏轼的一曲南乡子——醉酒陪君三万场,不用诉离殇!
前阵子看蔡崇达的《皮囊》,我认同先生谈到的小镇文明,但我也想说有乡土的地方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脉文明的源远流长,只是现世纪奔波生活的我们很少有人去挖掘开采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