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那年丁香】半仙婆(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那年丁香】半仙婆(散文)


作者:樱雪 进士,8947.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3发表时间:2019-06-17 11:34:21

【丁香•那年丁香】半仙婆(散文) 只要女人有了孙子,在我们老家,就会被称之为某某婆。那时候,膝下有了孙子,就意味着人丁兴旺,这是好兆头,因而被旁人那么称呼,她们往往是非常高兴的。这里的某某,通常指其孙子的小名。但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住在村子东南方向的半仙婆。半仙婆之所以会得来那样的称呼,只因她掌握着两个绝活——给娃叫魂,给娃扎针。
   半仙婆是什么时候学会那两个绝活的?年轻一代里头,没人说得清。老一辈的知情者,也不愿意多说。她们说要是点破,就不灵了。日子久了,也就没人追问那个问题了。半仙婆本姓王,人称“圣手王”,至于“半仙”那个雅号是怎么得来的?大家都知道。村里有一户马姓人家,家大业大,却没有儿子,老太太一直好几胎都是女儿。马老先生没辙,只能给最喜欢的老大招了上门女婿。但自打老大生下孩子,那娃娃就没日没夜地哭。遇到此类情况,村里人都会请圣手王出手。但那个上门女婿却认为那是封建迷信,非要带着孩子去医院,可到医院也没查出个问题,便只能请圣手王了。圣手王出手,三两下的功夫,娃就不哭了,而且不断笑着。马家的上门女婿单场就跪了下来,说自己有眼无珠不识真神。圣手王笑了笑,扶起他,就准备坐下喝茶。可谁知他却张口就说,您这手法就跟神仙一样,您就是咱们这里的活神仙。没过多久,就没人叫“圣手王”了,全部叫“王半仙”。小一辈的,就根据辈分叫“半仙婶或半仙婆”。半仙婆的性子非常好,并不在意那些,纵使那些晚辈当着她的面那么叫,她也不会说什么。半仙婆的辈分很高,不光是村里的年轻人把她叫婆,有些年纪大的,也那么叫。过了几年,晚辈们就不管那些虚礼了,不管是什么辈分,都把她叫“半仙婆”。按辈分来说,半仙婆是我的曾祖辈,但我依然叫她“半仙婆”。她也非常喜欢我,见我那么叫,笑得脸上像开满了花。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躺在炕上睡得迷迷糊糊时,耳旁总会传来半仙婆正在为村里某个娃叫魂的声音。半仙婆说,娃晚上一直哭个不停,多半是玩的时候把魂弄丢了。叫魂时,必须要站在村口叫,而且还要孩子的父母跟着一块回应。半仙婆喊:“倩倩娃——,我娃快回来——”倩倩的父母则要跟着喊:“回来了——,回来了——”她们就一直站在那里喊着,直到喊得嗓子都哑了,依然在坚持着。直到孩子的奶奶跑到他们的跟前,说孩子不哭了或者孩子睡着了,他们才会停下来。半仙婆叫魂时的腔调,抑扬顿挫,调子拉得很长,非常耐听,每个孩子都喜欢,好像在他们的心目中,那不是半仙婆在叫魂,而是在为他们哼唱着悦耳动听的摇篮曲。无数个睡梦里,我都梦见自己和小伙伴们站在半仙婆的跟前,跟着她一块在为某个孩子叫魂。我们望着头顶的圆月,半仙婆喊一声:“某某娃(通常为孩子的小名)——,快回来——”我们马上跟着喊:“快回来——,快回来——”每张稚嫩的小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但那笑又是极其严肃的笑。
   要是孩子在白天一直哭个不停,就不是丢魂了,但对半仙婆来说,根本不费事,只需要在肚饥眼的跟前扎几针,就马上好了。那个场面,我亲眼见过。三堂哥的长女,也就是我的堂侄女,自打生下来,就一直在哭,而且是没黑没夜地哭,晚上叫过几次魂也不顶事。于是,半仙婆就决定要给堂侄女扎针。我站得远远的,见半仙婆先在堂侄女的肚子上摸了一会儿,嘴里还默默念叨着什么,紧闭双眼面色非常平静。半仙婆就那样反反复复念叨着,一直轻轻抚摸着,堂侄女的哭声变得更大了,但半仙婆却没有感觉到烦躁,而是继续忙活着。过了一会儿,我只听到堂侄女的哭声突然变得高了好几个分贝,紧接着就是低声抽搐着。半仙婆轻轻擦拭着堂侄女满脸的泪水,笑眯眯地说:“我娃以后就不哭了。”后来,果然正如半仙婆所说,堂侄女不再一个劲地哭个不停。我觉得那一幕太神奇了,我都没看到半仙婆什么时候扎针,就看见她不断抚摸着堂侄女的肚子。我问过嫂子,她说堂侄女的肚子上真的有针眼,这就完全可以确定半仙婆扎过了。
   我们都很佩服半仙婆的能耐,总想着把她的手艺学到,于是就结伴去她家准备拜师学艺。听说我们的来意后,半仙婆非常高兴,将家里的糖果糕点一股脑拿了出来让我们吃。那些糕点都是人们对半仙婆的答谢。但半仙婆从来没有开口要过任何报酬,无论是给娃叫魂还是给娃扎针,她都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是本着一颗善心在为村里的孩子服务。孩子身体恢复后,大人会抱着孩子带点谢礼去感谢半仙婆。可是到最后,半仙婆得到的谢礼又回到了孩子们的口中。
   半仙婆在自己的卧室里供着一尊佛像,而且每天都要虔诚地焚香祭拜。我们去半仙婆家玩,便会学着她的模样,恭恭敬敬地跪在佛像前,嘴里胡乱念叨一阵。我们还发现半仙婆在佛像前还点着一盏油灯,黄豆大点的灯光一闪一闪的。那盏灯常年亮着,估计也要用一些油。灯油是半仙婆用自己收的蓖麻子榨的。半仙婆在自家门口开垦了一小块地,专门种蓖麻,我们经常去那里帮她干活。从种蓖麻子,到蓖麻苗慢慢长大的整个过程,以及后续的收获,我们都参与其中。到了收获时节,我们这些小孩一起上手,根本就不用半仙婆自己动手,我们就把所有的蓖麻子收完了。摸着光溜溜的蓖麻子,我们的心情非常好,半仙婆比我们还要高兴,她一直笑呵呵的。我们天真地以为半仙婆肯定会将自己的真本事传给我们中间的某一个,但我们的愿望却落空了。半仙婆没有收徒弟,具体的原因,她没说过,也没人知道原因。
   半仙婆是新世纪初去世的。那一年,我已经读初三了。半仙婆咽气的那天,太阳不是很红,而且有风。天快黑的时候,我刚刚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回来,还没走到村口,就隐隐约约看到半仙婆的孙子戴着十字白孝坐在门口的石头上发呆。我一下子愣住了,想着我前几天还见半仙婆坐在门口,可过了没几天,她就没了。不仅仅是我,很多和我一起放学回来的孩子都愣住了。我们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但事实就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接受半仙婆已经皈依仙界的事实。我们跪在半仙婆的灵前,望着她的遗像,扯开嗓门大声痛哭着。我们不仅仅是心里伤心难过,还在担忧着以后出生的孩子。半仙婆去世了,要是哪个孩子丢了魂或者一直哭个不停,村里又有谁能解决那样的难题呢?
   回想近些年村里发生的事,我发现我当初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半仙婆去世后,村里的孩子依然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着,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半仙婆当年为孩子们所做的两件事——叫魂、扎针,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我没想过。我知道现在研究那些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但不管怎样,半仙婆在世时的确为村里的孩子费尽了心思;即便她已到了耄耋之年,走起路来也是颤颤巍巍的,可只要有人来请她,她肯定会全力以赴,而且不图任何回报。有个问题,我一直想当着半仙婆的面问一问,可终究也没有机会问,因为我找不到理由当着她的面提那样的问题,村里人谁不知道她老人家的好德行。我曾经怀疑过,半仙婆几十年如一日地做那两件事,她会不会感到厌烦呢,是不是很累很累呢?试想想,半仙婆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在黑漆漆的夜里,站在村口为丢了魂的孩子叫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她一定要那么做?我绞尽脑汁苦想了很久,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何。或许,半仙婆当年做那些事的时候,可能也厌烦过,而且很累很累,但只要她多看一眼孩子们那稚嫩的笑脸,听见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向她跑来,我想,纵使她有怨言、身心疲惫,那些困难和她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们对她的爱相比,肯定不值一提。正因为半仙婆一直记挂着村里的孩子,几十年来,她才坚持了下来。不知在多少个难以入眠的夜里,我睁着眼躺在炕上,耳旁便会隐隐约约传来半仙婆为村里某个孩子的叫魂声。在那个瞬间,恍恍惚惚间,我觉得半仙婆不是在为别的孩子叫魂,而是在为我叫魂。说来也很奇怪,刚刚还毫无睡意,可听了半仙婆那抑扬顿挫的叫魂声,我就有了很安全很温暖的感觉,马上就感到困了。
   迄今为止,半仙婆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后辈们依然记着她以及关于她的传奇故事,我想对她来说这就够了。不管是谁,要想活得重于泰山,就要真诚地为人类做些有意义的事,就像半仙婆那样将村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时刻燃烧着自己的一切。半仙婆的好德行就像种在我们心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共 32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樱雪老师所写的“半仙婆”,可能在偏远的农村都有过。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封建迷信抑或有些雕虫小技,但在贫穷落后的乡村确实给过那些缺医少药,知识匮乏的乡亲们一些精神的安慰!仅这点我们就不应该扮演科学的能人去指责它。更何况樱雪老师笔下的这位受人尊敬的“半仙婆”既不收钱又不收礼,偶尔有人为了感激她送一些糕点来,她还是给了来她家的孩子吃。这样善良的老人谁不尊敬呢,至于她是怎样把孩子魂找回来的,怎样让孩子不哭,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重要吗?村里人信任她,孩子们喜欢她,这就够了!尤其是樱雪老师最后一段对已故老人的评价,让我们完全读懂了老师写这篇文章的主旨了。老师说“不管是谁,要想活得重于泰山,就要真诚地为人类做些有意义的事,就像半仙婆那样将村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时刻燃烧着自己的一切。半仙婆的好德行就像种在我们心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谢谢老师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乡村老人形象。我们民族之所以能这样生生不息,一代代繁衍繁衍下去,都是因为有许多像“半仙婆”这样的人支撑着的缘故吧!感谢老师赐稿丁香。推荐阅读鉴赏。{丁香编辑:嘉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嘉禾        2019-06-17 11:35:34
  选材典型,写的真切,人物形象鲜明。
回复1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08:54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嘉禾        2019-06-17 11:36:14
  主题深刻,满满的正能量。
回复2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09:11
  再次感谢老师辛苦编辑。感谢老师鼓励。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19-06-17 14:06:56
  非常优秀的一篇散文。以“仙”的名义爱孩子,这是半仙婆一生的写照。在孩子们的眼里,她是近乎神仙的半仙;孩子们在她眼里,个个胜似她的亲孙子。从年轻到终老,为方圆村民帮困解忧,分文不取,亲力亲为,所以她“仙”名得以流传。一半是婆,一半是仙,不图一分一厘,仙名长久远。感谢老师赐稿丁香。赞!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3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09:32
  感谢老师点评。祝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9-06-17 17:50:42
  看到老弟深厚的文笔功底老姐赞叹不已!老弟用自己精湛的笔锋描写了半仙婆的一生,山村里很需要这样的人,她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了依靠。好文佳作,向老弟学习了!感谢老弟投稿支持丁香!期待老弟再创佳作投稿丁香与读者分享!问候老弟!创作愉快!
峥嵘岁月
回复4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09:56
  那样的人,在过去很多,现在少了。感谢老姐点评。周末愉快。
5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06-17 23:21:46
  感谢樱雪老师投稿丁香,分享精彩美文。微笑敬茶。我妈说,我小时候就经常容易被“吓着”,守惊吓后,就是村里那个“半仙奶奶”给叫好的,嘿嘿。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5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10:21
  是的,大家都有那样的经历。感谢社长点评。周末愉快。
6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6-18 14:10:53
  半仙婆是众多农村里“半仙”的典型。听起来神乎其神,好像是编的故事,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我是见证者,也是亲身经历者。上一年级时,我被村子里的一只狗咬了一口,还把我吓得从四五米高的斜崖边摔下去,或许是受了惊吓,晚上爱做恶梦爱哭,白天没往常精神。母亲叫村子里一个会掐会算的人给我叫了魂。我清楚记得是晚上十一二点叫魂的,说夜深人静,丢了的魂没干扰才肯回来。不知真假,反正“病”好了。有很多这样的事,无法解释。
   那些像半仙婆的人还有,他们依旧在用一颗善心做着善良的事。不管唯心还是唯物,不用考究,但他们是好人。
   好文写出了散文的真。问好老朋友,夏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6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11:11
  是啊,他们是善良的,不图一分一厘。在医学不是很发达的那个年代,他们的确是每个村子的病人的精神寄托。感谢薛老师点评。周末愉快。
7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9-06-18 18:31:51
  感谢樱雪老师投稿丁香!农村像半仙婆这样的人并不罕见, 能如老师这样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者却不多。“半仙婆” 是仙,是好仙,她将村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燃烧着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终止。这样的仙在老师笔下可敬可爱,像白娘子白素贞,为民驱病造福,做有益于人民的人,满满的正能量,向老师学习。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7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11:59
  谢谢老师点评。谢谢老师鼓励。那样的人,在过去太多太多了。他们或许已退出政治舞台,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8 楼        文友:聚沙成塔        2019-06-18 22:27:11
  我相信老师笔下的半仙婆是真有其人,而且还不止她一个。感谢老师,轻松的叙述,淡淡的描写,将人物丰满厚重!问好老师!4908
回复8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12:22
  是真人,就是我们村的。我们村很多孩子,都得益于她。感谢老师点评。
9 楼        文友:半川柚子        2019-06-22 07:06:21
  看来咱们真是大秦岭的山里人,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半仙婆,拜读老师大作,受益匪浅。
回复9 楼        文友:樱雪        2019-06-22 17:13:11
  谢谢老师点评。老师之言,完全属于事实。那样的人,依然存在。祝老师生活愉快。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