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蓉城】李永茂传(新编)

编辑推荐 【蓉城】李永茂传(新编)


作者:侯保国 白丁,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90发表时间:2019-06-18 16:36:04
摘要:真实公正地介绍了南明永历朝丞相,邓州人李永茂的生平事迹。纠正了王夫之《永历实录》和钱海岳《南明史》中关于李永茂的错误记载。

李永茂(1601~1648),字孝源,号约生,又号耐庵,别号嵩道人。明未清初邓州城内东北隅升平里七甲人(今邓州市湍河办事处大李宅人)。其先祖为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第十子李宪,世居陕西高陵,宋初迁吉水。明初,天祖纲,卜兆孝感县董家湖。居无几,高祖思明自孝感繇宛镇平迁邓州,遂为邓州人。曾祖别驾公奈,字世珍,扬州分府,有惠政。祖中丞公继先,侧身修行,多隐誉。父大醇,字叔恒,别号泊斋。恩贡,国子博士,精于易经。崇祯时封征士郎、兵科给事中。避兵入粤,寓居芜湖,后就养于赣州,以子永茂贵,弘光时封职同永茂。卒后,隆武、永历两朝多次追赠,累赠柱国、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永茂生而聪颖,秀异不群。读书能十行并下,日积一寸。垂髫,颇负侠烈,喜交游,不屑屑于章句。天启七年(1627)中河南乡试,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授北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为浚邑宰,廉敏有为,多有善政。倡议募捐修建浚县城垣,改城外墙为砖石,并捐俸修样城四十丈。盗发督兵剿捕,夺回所俘子女千,悉遣其亲党。以停征辽饷事违制罢官,浚民号哭当车,卧辙乞留,并集一万五千金赎之。浚县境屡发蝗灾,立《捕蝗法》十三条,与灾民亲捕,许以仓谷相易。时易在仓之蝻,凡二千六百石。百姓多蓄以充饥。两台文移各处准行,禾稼亦少赖以保全。惩治邻县贵要妾族强占浚县民田。自筹资财建文寨以为城守犄角,创射圃以教国中俊秀,煮粥赈饥施衣济寒。尤为器重浚县贫寒学子马大士,竭力帮扶其成才。在浚县五年,御灾、悍患、锄强、恤民,政绩卓著,浚民有“神君”之誉,并立碑颂德。
   永茂任职浚县知县,还时刻关心乡梓,应邓州举人丁之栋,耆民秦守玉、孔在鲁、丁汝平等之请,为免除家乡额外的赋税徭役,代拟奏章,御批恩准把邓州原来的三十七里据实改为十二里,并豁免邓州当年税赋。
   壬午(1642),入京召对,以其在浚县的政绩,崇祯御笔亲书“洁己效忠”匾额,赐之褒曰“豫南国士无双,河北循良第一”。授兵科给事中。居谏垣二载,以保贤、去奸、爱民为重,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弹劾不避权贵,参首辅周廷儒、河北巡按严云京;冤抑敢于申奏,颂同官熊开元、姜采、陈燕翼、熊汝霖冤。《为浚民请蠲免疏》、《请矜恤豫士疏》、《摘参未完疏》、《平贼十事》等所条上辨贤奸、陈雷变、请蠲、治河、平贼、矜恤豫士等三十余事均被采纳。
   癸未(1643)冬,李永茂奏鄧州内乡许宣及家人共十二口死节事,朝廷恤赠许宣、许寀、许官三人为知县。
   甲申(1644)二月,永茂出使南京。时,李自成军占据南阳、邓州等地,其父及家人避难芜湖,便道探亲。三月闻崇祯帝殉国,衣缞麻北望恸哭,三昼夜不绝声。其父劝慰曰:“主辱臣死,正义也。今日之事,又当以为先帝立君、讨贼复仇为正义。”永茂听从之,与众拥立弘光为帝,积极参与讨贼复仇,多所建白,不利于权贵,又因朝事之争,忤逆马士英等。于甲申(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任资治少尹、中大夫、巡抚南赣汀韶惠潮郴桂等处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就任虔院,大展风采,召集部属,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忠君爱朝廷的演说,使动乱的人心得以安定。
   乙酉(1645)年正月初九,李永茂奏报寇扰汀州,弘光帝命福建巡抚张肯堂与之一起剿抚,寇得平定。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伪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以讨伐马士英为名,率数十万兵力乘船顺江东下。李永茂闻讯后,及时截下了备员巡道刘远生筹措的饷银八万余两,和四万石饷米,贮之虔廪,以备军实。不仅切断了左良玉的军粮供给,同时也保证了赣州的军粮供应。在李永茂离任后,次年清兵攻击赣州婴城时,还满足了赣州军民达七个月之久的军粮供给,此举对稳固隆武政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自成的部属攻占江西宁州、湖广岳州、湖南等地,一时间赣州人心惶惶,为安抚人心,李永茂一方面命令停征息讼,安养百姓,另一方面又核饷整兵,调将防御诸路,在虔南的关隘皂口、白扬、黄土设置堡垒,布置兵丁把守,在城上楼橹炮石,城下壁垒壕堑,事事修葺完整,防守甚坚。从而保障了赣南、闽、粤间的暂时稳定。
   五月,清兵直犯江西,江西郡县的官员有的遁匿,有的投降清军,在这种形式下,李永茂作《为拒虏誓神文》,并亲率文武将吏绅衿士民,提兵东下勤王。先擒清兵巡抚董梅鼎,斩之,从而使军声大振,人心得安。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在多铎统帅下攻破扬州,史可法,黄得功捐躯,很快兵临南京,之后多铎和平接受南京,勋贵保国公朱国弼、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允爵、焦梦熊等,文臣王铎、蔡奕琛、李沾、钱谦益等30余人,出迎于郊,高举舆图册籍,冒雨跪在泥泞的道路两边。清军占领南京,福王政权瓦解。
   闰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键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李永茂升任兵部右侍郎,未及任,旋任资德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巡抚南赣等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江楚浙直广川云贵,特赐蟒玉尚方便宜行事。
   李永茂接到诏书后,因惧爰立纷如,恐开骨肉之争,号召和约束江楚粤蜀滇黔的军民尊从隆武帝,并派出兵丁、衙役分途向各个州县宣布,使各级官员和民众都知道有了新主,稳定人心。同时移文令曹志建领兵驻守于楚,童以振、陈课领兵驻守于粤东,陈赓、赵印选领兵驻守于滇、黔,周之藩、郑彩领兵驻守于闽;而虔部则令金世任、徐必达、吴玉简等驻守,从而使重兵云集于楚、粤东、滇、黔、闽,保障了隆武政权的暂时稳固。
   十月二十五日父丧,讯传至赣州。十一月一日,李永茂推荐杨廷麟、万元吉守赣州,交接后去职奔丧。
   丙戌(1646)年六月,在南雄居丧期间,接到赣州被围二月有余的求助后,当即捐赠五百金犒师,并遣副将吴之蕃、游击张国祚前往救援,使赣州危机得解。
   由于战乱,无法将其父运回老家邓州安葬,李永茂只好携父棺柩,辗转逃亡,到达尚算太平的岭南仁化县界。李永茂怆然曰:“兵燹载道,时变靡穷,当早厝吾父于万全。吾自庚岭至此,万山蜿蜒不绝,其可以有深藏者乎?余一家具奉先灵而止于是焉。”于是为其父卜选葬地。李永茂看到丹霞山有险足固,有岩足屋,有樵可采,有泉可汲,乃避世之奥区。于是搜积俸一百二十金购之,并卜葬父于对岸石云山之阳。后其弟李充茂舍丹霞山给澹归和尚并出家。
   李永茂安葬其父后,打算隐居山内,侍奉母亲。遂带领弟充茂和两个儿子暨亲戚幕僚众人,劈除荆棘,修关门、凿石阶、架木梯、建房屋、修路凿道,筑舍开田,打算把丹霞山建设成桃源胜地,避世于此。九月十一日,宦官李国喜赍思文皇帝的诏书命李永茂到广惠迎驾。和继母商量后,永茂随吉王朱慈煃西行。九月二十一日行至三水时,听到思文皇帝在鄞江遇难的消息后痛哭,九月二十三日至端州。瞿式耜、朱容藩、方以智以“同仇恢复”和“立贤立亲”为由提出拥立桂王朱由榔的建议。总制两广的丁魁楚以隆武帝死无确信,态度迟疑,且以桂王“无兵无饷”相诘难。双方相持不下。当司马瞿式耜听说李永茂也来到梧州后,喜曰:“孝源来事遂矣。”九月二十四日,丁魁楚到李永茂舟中,李永茂劝说并斥责之,丁魁楚终于同意并答应拥立朱由樃为帝。
   李永茂再三上表请桂王立,桂王朱由榔于十月十日正位监国,赐永茂花币并赏宴犒劳。十月十一,李永茂以守制辞别,渡德庆。桂王派遣金吾俞元善招李永茂于途,李永茂恳辞。十月十五日,李永茂至苍梧,后桂王与两宫太后及百官也到达苍梧。桂王朱由榔即皇帝位,李永茂转吏部左侍郎,请终制。十二月,永历帝拜李永茂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专知经筵。永茂以终制请,固辞不得,乃受命,参与了永历与绍武的皇位争夺战。
   丁亥(1647)正月,永茂知经筵时因进对,请皇帝召用人才,永历帝允。永茂乃上奏疏举荐十五人,为两京及十三布政司各举一人。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坤先启封奏折,见永茂荐所知十五人中,刘湘客等人不谒己,于是王坤假借御笔于十四人悉涂抹其名,并斥刘湘客。永茂怒曰:“以两京十三布政司人进,非私也。黜湘客者,黜永茂也。国势孤危如此,而犹惟内竖意挚辱大臣,吾宁死草间,不能为此辈分亡国之罪。”于是辞职而去。时李成栋降清,率军入广东,克取数郡,后入梧州,广西巡抚曹晔出降,梧属俱遍令纳印。永历帝在梧江舟次,将北进桂林府。
   二月,永茂与家人决绝,避难廉白山中,李成栋先后两次写信劝降,李永茂回信反复陈说,拒绝归降。
   五月,丁魁楚收复梧州,永历帝也多次派人持诏书,召永茂公回朝,永茂公以路远不能达而拒。随后养病于容县都峤山中。听闻永历圣驾已移桂林后,便在都峤山置地寓居。在都峤山寓居期间捐资修筑莫村雷神庙、并将所置土地的部分地租捐作寺庙香火之资,同时还多时刻关心朝政,多次上疏建言。
   戊子(1648)五月十五日,接到永历帝派中翰朱彦明带来的三月颁发的诏书。在诏书中永历帝诏谕李永茂,再次启用他为丞相,同时还准其不宿不驾之仪。李永茂同意复出,于七月十一日,题写寄语儿孙扇面后,起身赴肇庆。在赴肇庆途中,听闻粤东既去,武攸又失,知天下事无能为矣!于是,乃仰天长号,曰:“天不欲我为灵武、临安之举也。”悲愤填胸,五日不食,易箕之际,犹含糊连语曰:“驻跸虔州。”七月二十一日,病逝于梧州舟次,年四十八。是夕也,梧江两岸居民灼见一星斗大,陨落于公寝之侧。永历帝闻永茂公卒,震悼累日,赐斋粮麻布银三十两致祭、营葬,仍敕地方官存恤家属。诏礼官议恤典加渥。十一月,卜葬公于仁化县江头之原。
   三年(1649)十一月,永历帝加赠永茂公为柱国、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又以永茂公勤学好问曰文,纯行不爽曰定。谥号“文定”。
   顺治八年(1651)十二月初九日,其弟充茂及子灏、鸿扶柩从岭外回到邓州,于本月二十一日,安葬於邓州之小东门外,距州城三里许,李氏祖茔(今东贾庄附近)。
   李永茂娶赵氏,继娶唐氏、周氏,俱追赠一品夫人。妾王氏无封赠。
   生子三:长灏,字九嵕,廪生,加恩入监读书,荫锦衣卫指挥,性孝友,早丧母,继母周氏抚之。闻庄帝殉国,悲哀几绝,誓随父永茂讨贼。及永茂卒,昼夜号哭,目为之盲。母复殁,遂辞恩荫,扶榇归葬。义仆卢朴等十余家,皆给土田遣之。周恤乡里。无子,以弟鸿之子杜为嗣。杜,字芳园,事亲孝,父目复明。工诗画,携篆书数卷。
   次鸿,字青立,生员,少而能诗,先后走京师,为新城王阮亭所称道。谒选,得青蒲县丞。所作之诗经彭始奋汇编成《红香阁诗》,并为之作序,妻彭氏亦能诗,作有《蝶龛诗》一册,为阮亭所点定。
   三润,事不详。
   李永茂一生著述颇丰。著有《蒙难记》、《枢垣初刻》、《荆襄题稿》、《伾上吟》(《孝源诗集》),《经筵疏稿》。另有《南北咏》、《哀余诸草》、《西掖焚余》、《抚虔文草》、《寓峤集》,未见流传。
  
   作者单位:
   侯保国:邓州市财政局
   常振会:邓州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
   朱中月:浚县人社局
  
  

共 4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很长,生命很短。人们张口就来的几千年历史听起来像是个故事而已,但来龙去脉永远也无法知晓。作者这篇文章,以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为衬托,将一个忠贞不屈的末代名臣,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加以绘声绘色地描述,使其丰功伟绩和忠君爱国的思想,让读者肃然起敬,为明史研究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其价值给史学界去伪存真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资料。李永茂,明末著名抗清官员,今邓州市城郊乡大李宅人,崇祯十年举进士,授大名府浚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崇祯帝特御书“洁己效忠”匾额,褒奖他为“豫南国士无双,河北循良第一”。本文写到,他为了免除家乡额外的赋税徭役,代拟了奏章,经帝批准把邓州原来的三十七里据实改为十二里,此举造福故里百余年。崇祯十五年,授兵科给事中,所陈:“辩贤奸、审利弊、蠲税徭、治河恤民”等30余事,朝廷均予采纳。崇祯十七年二月,奉使去南京。不久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尽,福王朱由崧逃到淮安,永茂与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福王入南京称帝,号弘光政权。次年五月,南京陷落,朱由崧败亡,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号隆武,诏永茂为兵部侍郎,不久又派永茂总督江楚,兼理粮饷。寻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特赐蟒玉尚方剑便宜行事,后因父病故,永茂去芜湖奔丧。隆武二年,朱聿键败走汀州 ,被执遇害,次年,李永茂与瞿式耜等明朝遗臣,复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帝位,改元“永历”。加封永茂为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入参机务。永历二年,羊城失守,永历帝败走桂林。永茂同弟充茂,芒履道服避居廉白山中,历尽辛苦,七月病逝,终年四十八岁。永历帝赠永茂武英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定”。永茂文才武略兼备,史称“尽有相才”。文章标新立异,真实公证地介绍了南明永历朝丞相、邓州人李永茂的生平事迹,以实事求是的创作思想,纠正了王夫之《永历实录》和钱海岳《南明史》中关于李永茂的错误记载。作者文笔严谨,思路清晰,用典真实,词语简练,可谓南明史诗的一个典型标本。感谢投稿蜀秀蓉城社团,欢迎佳作继续。【编辑:梦外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外人        2019-06-18 16:38:55
  文章标新立异,真实公证地介绍了南明永历朝丞相、邓州人李永茂的生平事迹,以实事求是的创作思想,纠正了王夫之《永历实录》和钱海岳《南明史》中关于李永茂的错误记载。
2 楼        文友:梦外人        2019-06-18 16:39:23
  作者文笔严谨,思路清晰,用典真实,词语简练,可谓南明史诗的一个典型标本。
3 楼        文友:侯保国        2019-06-18 17:01:52
  本文真实公证地介绍了南明永历朝丞相,邓州人李永茂的生平事迹。纠正了王夫之《永历实录》和钱海岳《南明史》中关于李永茂的错误记载。弥补了《邓州志》记载的遗漏,很好。
4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19-06-18 21:36:21
  感谢侯老师入驻江山蜀秀版,希望你在这里一展你的风采!
5 楼        文友:延金林        2019-06-20 06:29:08
  作者用真实简练文字叙述历史真相!值得学习!
6 楼        文友:梦外人        2019-06-20 08:24:58
  历史文献学术文章在江山原创首发,是对网站的信任!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