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暗香】逃出养老院(小说)

编辑推荐 【暗香】逃出养老院(小说)


作者:濯缨 白丁,4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89发表时间:2019-07-05 23:01:02


   郑老头神秘的说:“我有个想法。”
   老徐木讷的说:“吃早餐时说不行吗?”郑老头思忖了一下,觉得也对,老哥俩又顺着原路回到养老院内。
   张明英端着早餐盘来到郑老头身边坐下时,看到老徐一脸地不高兴,不像以往那样平静和谐。问是怎么回事,这也不像你们的风格呀。老徐愤愤的说郑老头发神经,自己在这儿好好的,硬要带自己逃出养老院。张明英以为是开玩笑,也就笑着问他准备逃到哪儿去?食堂里就餐的老人太多,郑老头张开的嘴巴又合上了。
  
   五
   晴朗的天空下,白云悠游月季红,天蓝地绿人乐中。然而,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仍旧穿着厚衣,行动缓慢,寡言少语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他们三人从食堂里出来,已经是上午八点多钟了。来到平日里常坐的那张休闲椅旁,郑老头四下看看,确定跟前没外人,对坐在椅子上的老徐和张明英说:“我没说养老院不好,我在这儿真地很开心,这里是我的家,有你们在比哪儿都强。一块散步,说话,一起打牌,一块儿晒太阳,甭说有多快活了,在孩子家我能这样吗?就是让孩子陪我去散个步,说难听一点,就像遛狗似的拉着我。”张明英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逃出去的想法,她继续追问:“那你逃出去干嘛?”郑老头解释道:“我想和老徐一块去泡个热水澡。”听罢,老徐沉默不语,张明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也就放心了。告诉他可以跟养老院请个假,二人结伴去是好事呀!郑老头停了一会,清清嗓子说养老院有规定,凡是老人出院必须要有监护人来接老人出去,否则一律不准走出那二道门。郑老头只要给儿子打个电话就行了,张明英是暂住养老院,能够自由出入,而老徐就难办了,他的前女婿是否有时间来接他,谁也不知道。几年来,老徐自从进了养老院就没出去过一次,真不愧是个重情义讲信誉,一心只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张明英打心底敬佩他。当郑老头说还要带她去看大海,实现她没见过海的梦想,张明英感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思忖后说:“我也只是随便说说,没有非要看到的意思。”
   老徐问郑老头是否知道阜阳离海边有多远,知不知道,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旅行社是不接待的。郑老头自信满满的说他都侦察好了,食堂买菜的车是七点半回来,回来后就一直停放在门口。只要拿到了车钥匙,就开车拉着他们去普陀山,还说那个地方四周都是海;有一年,他就开车到过普陀山,郑老头还说,车钥匙放在储物间办公桌的抽屉里,那抽屉是不上锁的。老徐半晌没吭声,凝然听着,仔细掂量着每一个细节,过了一会问:“那年你多大?”郑老头不明白老徐问的是哪年,老徐说是他开车去普陀山的那年,郑老头仰着头想了想说:“五十多岁。”老徐惊讶地说:“三十年前的事,你也敢说。”郑志拍拍老徐的手臂,夸奖自己开了几十年的车,技术是如何的好,又如何的稳。还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一个盘的交通工具,没啥复杂的,开车和骑自行车一样,会了,一辈子也不会忘。
   就在这时,那位扶着助行车的老人,缓缓的移了过来,看着郑老头的帽子说:“天热了,也不把帽子抹掉,你那秃头不热吗?”郑老头笑道:“毛稀为秃,没毛为光,我这是光头,你那才是秃头呢。”那位老人驻足看着郑老头,呆滞的目光中透着不满,向前移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埋怨道:“秃头跟光头不一样?”他的话还没说完,助行车一角被广场边红叶石楠的树枝挂住了,一使劲就歪在红叶石楠上,他也跪在地上起不来了。郑老头立马冲过去,把他扶了起来,老徐看着郑老头僵硬的后背,似乎是对张明英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我相信他,喜欢和人说话,喜欢走路,又喜欢开车,他的品位不是造作出来的。”郑老头拍拍手上的灰尘回来了,嘴里还笑哈哈的接着刚才的话说:“也没啥区别,就是秃子难看,光头让人看着喜欢。”郑老头正得意大笑时,张明英起身走了,临走时还撂下一句:“看你说的是啥话。”郑老头目送着张明英,感觉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老徐说:“人家戴着假发呢。”郑老头愕然了。
   郑老头就像一个好幻想又天真的大男孩,他的话讲得有条有理,要逃出养老院去实现梦想。老徐被他说服了,决定跟着他越轨一次;想想自己当初,为了面子偷偷的找女婿商量,生怕熟人知道,暗地里选了这家养老院。现在,以前的生活已成空白,无需再隐藏自己。都已经是棺材瓤子了,还有深思熟虑的时间吗?张明英也表态愿意跟着二位大哥逃出养老院。
   翌日清晨,老徐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还准备了一个行李包,床铺整理好了,把床头柜上物品摆放整齐后,好正欲出门时被郑老头堵在门口。
   “你拎包干嘛?”见房间里有位护工,正手脚麻利地为卧床不起的老人更换尿不湿,他只好压低了说话的声音。
   “换洗的衣服呀。”老徐不以为然地说道。
   “你想叫大家都知道吗?”郑老头低声说着,生怕忙碌地护工听到。
   “没有换洗衣服怎么办?”老徐问。
   “我就什么都没有。”说罢,示意老徐赶快把包收进柜子里;等老徐把包放回到自己的柜子后,他俩就和往常一样,跟着去就早餐的老人们下楼。
   红枫树旁,张明英已经站在那儿了。她挎着黑色的女式双肩包,老徐不悦的问道:“她能带包?”郑老头扭过头看着老徐说:“她是女的你也是女人吗?一会儿在厨房里要是有人看到我们,就说来看看中午烧什么好吃的,别的什么也别说。”老徐站住了,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心脏不好,是不能说谎的。”郑老头停顿了片刻说:“没人叫你撒谎,中午饭你是要吃饭的吧。”老徐拍拍肚子说:“早饭还没吃呢。”郑老头兴奋地说道:“等我们出去了,就到南门口吃碗粉鸡,南门口的粉鸡甩的最劲道了。”老徐纠正道:“我要喝牛肉汤,一碗清汤牛肉,加二个烧饼,都快想不出是什么味了。”他们说话的时候已经来到红枫树前,张明英也插了一句:“我想喝碗淡马糊,多撒点椒盐芝麻。”三人意见相左,郑老头是一脸的无奈,他指着食堂说了句:“这儿有吗?”意思是只要出去了,想吃什么都行;然后,告诉他俩要大大方方的走,别走的跟小偷似的,老徐跟在郑老头的身后说:“我连小偷都没见过,我怎么知道小偷是怎么走的。”张明英跟在他们身后偷偷的想笑,看他俩一本正经的样子,又忍住了。
   看似严密的工作环境,只要认真地观察就能找到不严密的地方,就好比庖丁解牛。郑老头按照侦察好的路线和时间节点,领着他俩在厨房里一会躲在冰柜旁,一会儿躲在灶台下面。趁工作人员把面包车上一包包蔬搬下车之机,来到储物间,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刚把车钥匙拿到手,老徐一声叫唤,吓了郑老头一跳。“我的本子忘在包里了。”看着老徐坚毅要回去拿笔记本的目光,只好放下车钥匙,合上抽屉退了回来。
   在院子里,郑老头叫老徐快去快回,还一再叮嘱他别把自己再忘在屋里了,老徐是边走边说:“我都快九十的人了,还能走多快?这已经很快了。”郑老头领着张明英走到红枫树前,靠在休闲椅上等老徐;耄耋之人,垂着脑袋就睡着了。张明英看着他的侧面,脑海中涌现出无数句要感谢他的话,却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他无私无欲,挽救自己于衰颓。也曾想顾虑过,自己和二个老男人走的太近会不会引起别人的猜想;别人的猜想会不会衍生出流言蜚语,让亲戚朋友知道了,会不会毁了自己的名声。病态的脸色早已替代了昔日的水灵,谁又在乎一个癌症患者呢,还有什么可顾虑的,自己都觉得好笑。想起上个月,儿子来养老院看自己,儿子在原单位离职后,到云南山区找到一份同行业的工作;儿子没问别的,一见面就说在那里的工作太寂寞了,再干下去的话自己会疯掉的。当儿子提出,要自己向他大姨再借一些钱时,张明英感到很失望。她劝儿子,自己看病和住养老院的钱都是大姨给的,大姨的钱也不是大河里趟来的呀;当儿子最后提出,不借钱也行,把家的房产证过户到他的名下时,张明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着儿子面失声痛哭起来。哭诉自己是多么的疼爱他,小时候是多么听话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恶魔把他迷惑的如此冷漠。听着郑老头呼噜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一片沼泽地,儿子陷在淤泥中不能自拔,拼命的喊着救命。自己奋不顾身地冲入沼泽,把儿子从淤泥中拉了出来,自己却困在沼泽中;儿子走开了,丈夫一声不吭的从身边走过。身体在淤泥中下沉,越是挣扎下沉的越快。突然,一根竹竿伸到自己面前,顺着竹竿看到郑老头,正紧紧㧓着竹竿的另一头;无论他怎么拉,也无法把自己拉出淤泥。这淤泥就是身体里的那个东西,正无情的吞噬着自己的生命;他在竹竿的另一头鼓励着自己,㧓着竹竿不要乱动,他是绝不会松手的,就这么拉着。
   老徐匆匆来到跟前,看到打呼噜的郑老头说道:“你的心好大。”郑老头本能的惊了一下,立马表示自己没睡,只是眯了一下眼;确认老徐的东西都带齐了,果断的说:“我们出发。”当他们再次来到厨房门口,里面全是在忙碌地工作人员,逃出养老院的路没了,看着郑老头可怜巴巴的表情和无助的眼神,张明英是真地想笑。
  
   六
   他们已不可能和年青时那样,做任何事情都能一蹴而就的完成,但实现梦想的决心仍不减当年。
   翌日早晨,他们成功的穿过厨房,拿到了车钥匙,走出食堂的后门来到了那辆退色的面包车旁。郑老头急忙拉开车门,扶着老徐爬上车,在前排座位上坐好。带着张明英来到面包车的另一侧,拉开车门等她在老徐身边坐好后,关上车门,自己拉开驾驶位的车门,好不容易爬上驾驶位,看到老徐那边的车门还没关,就叫老徐把车门关上。老徐说不会关车门,人家不会又能怎么办,只好从驾驶位上再爬下来,跑到车子的另一边关好车门,等他重新爬上驾驶位时,已是气喘吁吁的了。歇了一会,无意中看到副驾驶位上有个新棒球帽,拿过来看看,取下自己头上的旧帽子,戴上新棒球帽,先通过后视镜看看自己,再回过头看着老徐和张明英。老徐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张明英怡然笑笑;他又转回身体,仔细察看汽车仪表面板,双手抚摸着方向盘,就像抚摸一件失而复得的宝贝。他深呼吸,回忆曾经熟悉的操作步骤,拨动了几下档位杆,踩了踩刹车和离合踏板,又点了点油门踏板。然后,他在口袋里掏出车钥匙,先低着头找到方向盘下的钥匙孔,再把车钥匙插入孔内,嘴里嘟囔道:“先踩离合器,挂空档再启动,观看左右镜,挂一档,油离配合松手刹。”汽车启动了,可能是他没有操作好,面包车向前撅拱了一下就熄火了。他重新启动,嘴里仍嘟囔前面的话,面包车缓慢地向前行驶,高兴地说道:“我说我不会忘的。”面包车顺着楼前的柏油路缓缓前行,开到路的尽头把车停下,在养老院员工停放电瓶车的空地上倒车掉头。张明英提醒郑老头,她看别人开车都是系着安全带的;郑老头不知道什么是安全带,就停下车来找了半天才找到安全带,在拉安全带时不知道匀速的拉织带,安全带被锁死拽不动了,就埋怨这安全带不够长。郑老头开车那个时期,卡车上是不配安全带的,也没有开车必须系好安全的规定。好容易拽的够长了,又不懂卡子应往卡扣里插,就说这安全带可能是坏掉了,没有挂的地方。在张明英的指导下,终于找到了卡子,也找到了卡扣并成功的把卡子插入卡扣里;之后又埋怨这样也太麻烦了,把自己绑的像个犯人,那像自己开车那会儿,轻松自在。老徐冷不丁说了句:“那会儿路上也没有这么多的车呀。”郑老头扭过头看着围墙外车水马龙的街道,没有回话,默默的点点头。
   左转弯后,面包车驶入大门口前的喇叭口。自动识别车牌的道闸,郑老头是观察过,但没有亲自操作过,也不清楚是怎么识别的。嘴里不停地嘟囔着镇静,镇静;面包车驶入闸道口,眼看着就要撞上前面的道闸了。郑老头心里也没谱了,咬着牙开,撞,就撞吧;突然,在车头离道闸,还有一米多远的时候,道闸快速向上抬了起来。郑老头手扶方向盘,注视着前方,也不敢看门卫室里的保安;或许是车窗上贴的膜颜色较深的缘故,或许保安根本就没看开车的人。总之,面包车顺利的开出了养老院大门。郑老头把档位迅速换到二档,他换档的动作还是挺熟练的,只是有些僵硬。他把握着方向盘在临街路口向右拐,慢慢驰入街道上的川流不息的车流之中;终于成功的逃出了养老院,他那苍老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兴奋。由于面包车开的太慢,后面赶着上班的车辆都纷纷的绕了过去;老徐左右看着车窗外的街景,有好几年都没看到过了。
   看到街道旁有一块空地,郑老头缓缓的把车开了过去,老徐说:“这样开下去,我们的早餐得等到明天吃了。”郑老头停好车,拉好手刹,回过头来说:“我不认识路。”
   他知道老徐和自己一样,只有张明英可能熟悉道路。当张明英摇摇头表示也不清楚时,郑老头无奈的用手指敲打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外面。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缜密的逃跑计划,却忘了逃出养老院后的路该怎么走。现在,城里有好多路都不认识。自己曾经把市区所有路线的公交都坐过,那只是消磨时间,没想过要记路。老徐说可以找警察问问,郑老头说不能找警察,自己的驾照不知丢在哪了。老徐责备他这么大的年龄,还做违法的事,逃出养老院,就直接住牢房吧。郑老头强词夺理的坚持自己是有驾照的,只是没带在身边,跟没驾照就开车的人是不一样的。老徐说违法的人还这么理直气壮,他在数落郑老头无知和法盲时;突然想到钱的事来,就问郑老头钱带了吗。俗话说穷家富路,没钱可寸步难行呀;郑老头埋怨老徐是老糊涂了,之前都已说好的,钱由老徐负责。老徐听了是一头的雾水,没人交钱给自己,为什么要由自己负责。如果把钱交给自己保管,绝对是不会忘记的;并重申自己在经济方面一向是认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原则性的问题。郑老头肯定是老徐忘记了,老徐也急了,要和郑老头下车,面朝南跪在地上对天发誓;俩人振振有词,谁也不让谁。还是郑老头缓和了争吵的气氛,说他自己每月的退休工资全都交给养老院还不够呢,还说开空调要钱,开暖气要钱,抽烟也要钱,老徐纠正那是养老金,不是退休工资。
   郑老头右手抓着帽檐摘下棒球帽,手掌抚摸着自己的光头,哄人的口气说:“我知道你的卡就在你的小本子里夹着,里面肯定有不少的钱。你是准备让你的钱发霉吗?钱花出去才是钱,我的钱都已经花出去了;现在是花钱的时代。我们过去挣钱存钱,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不花钱的日了,就不能算是好日子,钱在卡里面只是个数字。你总不会让老妹把看病吃药的钱也拿出来吧。我腿上的肌肉要是跟跳蚤腿上的肌肉一样,我就能背着你去了,保证一分钱也不用花。”
   老徐心里明白,从头到尾就没说过钱的事。他之所以互不相让的争吵,也是向郑老头表明自己并没有老糊涂而已。年已及艾,留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想起养老院里的一位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老了,跑不动,就跟在时代的后面,听听时代的声音吧。他没再吱声,默默的掏出笔记本,工整地写着:好与坏都是人为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坏人做的事情对坏人来说就是好事,对好人来说就是坏事。他从笔记本封皮插袋里扣出银行卡,既熟悉又陌生;卡里是老伴的死亡赔偿金,一直揣在怀里,究竟是多少钱,他已记不清了。
   在老徐写字的时候,郑老头决定还是下车去问人。年青的时候就坚信路长在嘴上,只要肯问人,就没有找不到的路;就他的办法最多,一个不服输的倔老头。
   张明英看着他爬下车的身影,八十多岁的人了,就是问出路来,也肯定是记不住的。现在,只要用手机上的导航地图,就能便捷的规划出路线。可郑老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功能;他用的是老人机,没有上网功能。她有智能手机,也会使用导航,却没有告诉郑老头;她明白,尽管郑老头没有半点私心,但从阜阳到普陀山有八百多公里,他是根本开不到那儿的。之所以和他们一块儿逃出养老院,主要是觉得好玩,又不想扫了他们的兴;同时,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那个跟在大哥哥们后面屁颠的小女孩。她为自己拥有他们真诚的友情而欣慰,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辈子看不到大海也心满意足了。几天前,姐姐来接她回到母亲家住了三天,到医院做了一次复查,拿了一些药。自己的病情一直瞒着年迈的母亲,想在她身边多陪陪她,家里就她们姐妹俩,姐姐比自己大十岁,从小就由姐姐照顾自己,经济方面已给了太多的帮助。虽然儿子的债务,她是越想越揪心,但更多的还是自责。她想离开养老院,回自己的家去;可是,只有和他们在一块的时候,自己才心情舒畅,她的心在纠结。
   人人都有老的时候。
  

共 22238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的是,一群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在养老院也发生了许多笑话,养老院是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居住的,可在这个养老院中,除了徐老家庭突发事故,失去了妻子和女儿。才来到养老院的,而其他老人都是有子有女的,因为每个老人家都各有各自的事;都忘记了有老人家的存在,而让老人家心寒,只能居住在这个养老院里,想必都想逃离养老院吧!可是,如果当初选择来了养老院,如今又回家去了,是否会是会不舍呢?再说了,家里的子女们也照顾不到老人!小说流畅,人物刻画鲜明,或许在养老院的故事,也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不养而亲不待。”父母生育我们,我们应当要给予回报!而赡养也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品读佳作,感谢赐稿暗香文墨,祝创作愉快,期待再次来稿,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9-07-05 23:14:39
  感谢赐稿暗香文墨,祝创作愉快,期待再次来稿,祝佳作连连,问候老师!
樱水寒
2 楼        文友:易辞        2019-07-05 23:15:43
  问候老师,感谢来稿,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祝佳作连连~~
目前是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宁夏网络作家协会等各级作协、学会会员。
3 楼        文友:濯缨        2019-07-07 00:09:19
  工作之余,初试创作,承蒙老师审阅,万分感谢。9077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