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好酒(小小说)
(陕西)张昆
朱元璋幼年家境十分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他长得聪明伶俐,深得邻居汪大娘的喜爱,汪大娘经常周济他,还认他作了干儿子。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不幸在灾荒瘟疫中相继去世,二哥也外出逃命,丢下了年方17岁的孤苦伶仃的朱元璋。汪大娘家庭也很困难,但人好心善,为了不让干儿子饿死,便把他送进皇觉寺里,让他当了和尚。后来,汪大娘听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反元起义的队伍,就再没见上干儿子的面。
几十年后,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的消息传到了濠州太平乡的孤庄村。汪大娘听到后满心欢喜,万万没想到穷人的孩子竟当上了皇上。邻居们向汪大娘道喜说:“重八(朱元璋的小名)坐上朝廷,干娘也能享上福了,你该去找一找嘛!”汪大娘说:“咋不想呢,就怕人家今天认不得这个穷老婆子了。”邻居们说:“他怎么会不认识哩,当年不是你他早都饿死了。”正在这时,皇帝派人来接汪大娘了。汪大娘心里很高兴,可一想,多年没见面,去时得拿点什么东西呀!带啥哩?好吃的、好穿的,自己没有钱买。正愁时,只听“嘎嘎”两声,家里养的大白鹅摇摆着走进屋来。她不觉一喜,就把这只鹅带上。她又看到屋里还有一斗高梁,何不拿上它换上一坛子酒,嫩鹅肉、醇烧酒,他重八能不喜欢多年没尝到的家乡美味吗?于是,汪大娘带上肥鹅和烧酒,就上南京看干儿子去了。
汪大娘走了多日,一天来到长江岸边,她一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江水,心里害怕。一会儿,一只船靠近岸边,她和许多人就上船过江。江水滔滔,浪花翻滚,小船在江中颠簸前进。汪大娘怀抱白鹅,手扳船板,心里扑扑直跳。这鹅多日子未见水,看到江水直往里扑,突然挣断了腿上的麻丝,向水里跳。汪大娘紧抓忙拉,拔了一把鹅毛,鹅还是跳到江里去了。她顾着拉鹅,没防把身边的酒坛撞到了,烧酒也洒了。鹅跑酒洒,汪大娘流着泪连声叹息,同船的人问她去看谁?她说去看干儿子。大家说:“不要紧,你把鹅毛跟酒坛子拿上,说明实情,干娃是不会见怪的。”汪大娘也只得这么办,就把鹅毛装在身上。她又想到,不能提着空坛子走亲戚,便又给坛子里灌满了江水。
汪大娘到了南京城皇宫的门前,朱元璋亲自出宫迎接。汪大娘一见干儿子,悲喜交加,拉住朱元璋的手,流着泪说:“孩子,今天可见到你了,真把干娘想坏了,不想你还能认得我……”说着掏出一把鹅毛来。朱元璋问:“干娘,你拿这鹅毛干啥?”汪大娘就把带的大白鹅丢了的事说了一遍。朱元璋一笑,接过鹅毛说:“这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收了。”汪大娘又指着酒坛子讲述了经过,朱元璋说:“很好,水酒、水酒,酒离不了水嘛!我也收下。”
第二天,朱元璋设宴,还真的把他干娘送的那坛酒拿出来,给朝臣每人斟了一杯说:“众爱卿,这是我干娘千里迢迢送来的家乡美酒,我不能独享,请众位尝。”说毕,举杯一饮而尽,还咂着嘴说:“好香的酒呀!多年没有饮到。”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但看到皇上喝了都说好,也纷纷称赞道:“果然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