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寻找诗意(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寻找诗意(散文)


作者:马永利 白丁,1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62发表时间:2019-07-10 22:18:04


   周末去省图书馆看书,读点新诗,就是想要找一下诗的感觉,那种现代诗的感觉,象征或者隐喻的感觉。看书与读书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看书是随意的翻捡,找有兴趣的书籍随意看看,不想看了就放到一边再翻捡别的看,像是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采了一朵花又急着去采另一朵花,并不会停留在哪一朵花上;又像是去看一个朋友,闲扯一点话题,尽兴了、没话找话了,半天沉默不语,需要喝一口茶来填补沉寂的时候,就该告辞了。读书则不然,是要一页一页一字一句地在心里默念下去的,相对于看书就要专注一些,有些书竟要读许多遍,像是在认真地做一件事情,是在种田,是要收获一点什么的。
   偶尔写一点诗,有旧体诗,也有现代诗。适合用旧体诗表达就用旧体诗表达,适合用现代诗表达就用现代诗表达。体裁只是一种形式或容器,适合什么就用什么,不论新体还是旧体,内涵和想象都是最重要的,就如灵魂一样。
   旧体诗很难写,平仄押韵对仗句式是有范式和技巧的,十分讲究,不要说写不好,写不过古人,就是写得很好了也如胡适先生所说的“不过是在博物馆里添了一件逼真的赝鼎”,时代变了;况且我的旧体诗也不敢叫格律诗,连“赝鼎”的级别都达不到呢!
   我的现代诗好像也还不够现代,因为我总是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押韵、上口;但这不是现代诗的特征和要求,现代诗在中文语境里已经不能叫诗歌了,歌是能唱的,现代诗却不能唱,就是现代诗与歌已经分离了;现代诗已经不在意是不是押韵上口了,甚至不在意你是不是能够读得懂了,只在意象征、隐喻、意象;就是表达不能太直白了,太直白了就不是诗了,是杂文随笔了,应当借此说彼。王霁良先生在《谈谈诗的主要特征》中讲:“我觉得诗的显要特征是暗示,诗人写的是现实,是此界,提示给读者的却是彼界,是另一世界。一个诗人必须做到透过语言进入内核,哪怕是最寻常之处也能触到诗意。诗首先不应写得过于通俗易懂,因为通俗易懂只不过在字面上缩小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却无法缩短心灵的距离,这一点也许只有暗示才能做得到。直白历来为诗家所忌,诗人的第六感乃是他的洞察力,而不是现实主义的一般观察,诗之暗示包含在隐喻、象征的运用中。”
   诗要激情,文要理性,没有激情就没有诗,但有了激情也需要含蓄。我的现代诗充其量是歌词。不能说不用情,不能说不动人,也不能说不能走进人的心灵,但就是缺少象征,缺少朦胧的感觉。好诗你不一定立刻能读得明白,但一定能让你品味一点什么、往深里想一点什么,隐隐约约的,看见了什么又好像看不清楚是什么,像是一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飘飘美人,引得你想要一探究竟。
   读了一下午《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上面的东西,果真大多读不懂,不知道人家是怎样想象的又表达了什么,也看不懂章法标点。读不懂好像是拉大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但读不懂,进不到诗里去,看不明白诗人胡言乱语一样所象征的东西,恐怕也谈不上缩短了心灵的距离若有所思了。
   有几首好像读懂了,如陈荣来的《桃花雪》:
   三月里,桃花开
   雪花也开。桃花开在雪花里
   旷野,身披冰天雪地
   每一步行走
   踩响的,都是春天
  
   千树万树的绽放
   不再属于,铺天盖地的白
   一朵桃花一朵火
   该走的
   自然会走
   该来的,总是要来
   ……
   对多数人来说,年纪越大梦想越小。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再到垂老,总有许多梦想,像吹泡泡,有的吹大了飞走了,飘过了一段时光;有的很快就幻灭了,都没有长大;还有的没有吹出来,还在希冀。我的许多梦想也幻灭了,但有的梦想却从来不曾幻灭过,总是在执意地寻找着、追逐着,比如……比如……我羡慕人家“像生活一样写作,像写作一样生活”,明明就是一个庸常的人却想要摆脱庸常,在空虚中寻找着存在,在无中寻找着有,在琐碎中寻找着诗意,在诗意中寻找着生活,在不了中寻找着了,就是不想让岁月的河流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光滑圆润的石头、一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空壳,就是不愿像蝼蚁一样麻木地没有痕迹地活。
  
   2019年7月9日

共 16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在创作中对文学艺术的感悟,比如诗歌,作者在不断探索中,接受朦胧诗意象诗,懂得诗歌忌讳直白,但自己又修炼不到朦胧诗的高度,对一些看不懂的诗歌心存疑惑。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爱好文学,勇于探索,启人心智!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10 22:18:59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爱好文学,勇于探索,启人心智!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10 22:24:43
  个见,口语诗歌一般都直白,多数人都看得懂,有什么不好?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比如《悯农诗》“谁知盘中餐”,人人看得懂,流传上千年,有什么不好?还有现代诗人歌颂张志新的《重量》,直白得打动人心,真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