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静静的村庄(散文)

精品 【晓荷】静静的村庄(散文)


作者:江沐阳 白丁,9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2发表时间:2019-07-20 21:36:54
摘要:村里的小河静地流淌着,不时有尖利的山风吹过,吹落河边梧桐的树叶,又掀起一阵路边的尘埃。一瞬间,许多故事都随着流水远去了,“妈妈,金凤阿姨的名字真好听,金色的凤凰。”“是啊,可惜到底是没有飞出去。”妈妈带我回到自己的娘家,金凤阿姨家大门紧锁着,里面一个人都没有,院里的那棵梨树,不结果也好多年了。

妈妈从老家来省城做体检,来的前一天去看了看她娘家的小姐妹金凤,患病快大半年了,妈妈几次要去看,都被小姨拦下了,说别去了,金凤见着以前的姐妹就不停地淌眼泪。医生说不好,于是就拖着一直没去看,直到不久前妈妈梦到了金凤阿姨,梦里全是儿时在一起玩的场景,这下不去怎么都不行了,妈妈越想越惦念,当天就坐车回了趟娘家。
   “你金凤阿姨可怜啊,快不行了。”在车站接到妈妈,妈妈叹了一口气对我说道。“人快不行了?怎么可能,不是年前做的手术吗?”我不相信似的又再问了一遍。“是的,不行了。我昨天下午去她家看了,眼睛都没睁开。应该意识不清楚了。”之后,我们都沉默了好久。
   我脑海里浮现出金凤阿姨瘦骨嶙峋的样子,上一次看到她还是在小姨家。小姨家离她家住得很近,又是小时候在一起玩的,关系始终很好。金凤阿姨常来串门,来了,也不坐,也不喝水,也不吃小姨递过来的水果,就那么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笑盈盈的和小姨说说话,“你忙你的,别管我。”后来,小姨当奶奶了,可把金凤羡慕的,她儿子和表哥差不多大,如今还没个对象。“真是有福气啊!”金凤常常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小姨在院子里晾尿布,有时候也给小姨帮帮忙,逗弄下我的小侄女。可是,小侄女才会说话不久,就不喜欢这个常常逗她的奶奶。长大一点会跑会跳的时候,金凤阿姨更是抓都抓不着。我们就问她,“妞妞,为什么不要金凤奶奶抱?”“黑,黑奶奶,不要!”众人都笑了,小姨一把拽过妞妞,作势就要打她,“哎呀!小孩子不懂事,这是干嘛呀!”金凤阿姨也和众人一起笑着,拉过小姨,弯下腰,和妞妞说:“你不要黑奶奶,那你昨天还吃了黑奶奶给你的梨子呢!”我们知道,金凤阿姨才不会和最好姐妹的孙子置气了呢,但换做别人,就不一定了,准说是大人教的。
   屋后的吴奶奶的孙子本来和金凤阿姨的儿子挺要好,突然某天就不登门了。金凤阿姨做了馅饼让儿子端过去,他家孙子不要。说不卫生,吴奶奶赶着来捂孙子的嘴巴已经迟了,跟在后面的金凤阿姨肯定是听到了,还没等吴奶奶接过柱子手里的盘子,就一把夺过去,冷笑一声,“哼!小时候在我家吃得也不少了。”说罢掉头就走,留下吴奶奶留在原地,尴尬的笑容还僵在脸上。金凤阿姨对小姨说一定是吴奶奶教的,小孩不会说那样的话,气得从此绝了交。说不来往就不来往,直到那年,吴奶奶重病,小姨喊她一起去看看,倔强的金凤偏就是不去。“看我们家穷,没本事像她儿子媳妇一样在外面搞钱,就看不起我们。”金凤还是一脸余怒未消的样子。小姨见这样也就没再劝,独自去看吴奶奶,走出没几步,又被金凤阿姨一把拽过去,金凤阿姨将两张皱巴巴的百元纸币塞到小姨手板心,“别说是我给的,要不然人家嫌脏不要。”
   没想到没过几年,金凤阿姨也病倒了。这一病就不大好,小姨说这恐怕和他们兄弟姐妹从小就吃太多苦,干起活来又太拼命,性格太要强,气性大有关。
   妈妈、小姨和金凤阿姨自小在一个村庄长大。村子不大,背靠青山,村前是一大片田野,村里一条小河,蜿蜒着从上村流到下村,许多村里的人家就沿河而居。一到吃晚饭的时候,家家的小孩就端着饭碗坐在河沿上,甩着两条腿,晃啊晃啊。外公以前是兽医,每月有固定的五斤猪肉票,外婆又能干,在后面山上开垦了好些荒地,再加上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妈妈,小姨,舅舅他们几个碗里常常还有些荤腥。金凤阿姨的碗里总是米饭少,山芋多。妈妈说,那时候他们常常挨个的换菜吃,见金凤阿姨饭菜少,也拿点荤的菜换她的山芋。后来,金凤妈妈知道了,就再不许金凤吃饭的时候出来了。
   “金凤妈妈是你外婆顶好的老姐妹,我们都叫她姨娘。”妈妈说老姨娘刚强了一辈子,丈夫在最小的儿子四岁的时候就上吊死了,一个人拉扯七个兄弟姐妹长大。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男人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金凤阿姨一家少不了被别人在背后议论,有说可怜的,也有说金凤她娘命硬的。总之,这样的环境让金凤他们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母亲都变得格外要强和敏感。他们家的家风就是不随便要人家东西,要了拿不出东西还人情。也不要人家同情,什么苦都自己咽下去。在外面照样高声说笑,别人不给好脸也能全家找上门去大干一场!反正钱没有,人头多。就这样,金凤阿姨的妈妈靠着种菜卖菜,一个菜一个命的节省,到底是将七个孩子拉扯大了,俩个儿子五个女儿,只是没有一个读了书,全都不识字。
   金凤阿姨在家排行老四,起初是在家帮忙带着弟弟妹妹,后来不知道和谁学会了编竹篮,就在家编竹篮子。竹子编完了就山上去砍竹子,妈妈说金凤阿姨编的竹篮与众不同的好,据说还拿到省里展览过,别人的竹篮卖两块钱,金凤阿姨的一个竹篮可以卖到三块钱,可以换一斤多的猪肉了,于是,几个兄弟姐妹也想学着在家编,无奈编的慢又不好看,终究只剩下了金凤阿姨一个在家编篮子,虽说编篮子所要用的水竹是一年四季都生长的,可那么多人都需要的话就变得不是那么容易砍得到,一来水竹多长在山边溪流两旁,容易砍得到地方早被人砍了,远了就要去深山,深山丛林茂密,看不见脚下,有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刚被砍掉的竹签子上,就将脚板心戳个血窟窿,前不着店后不着村,只好自己胡乱摘些树叶,放在嘴巴里面嚼烂了,再忍着痛敷在伤口上。到后来,用篮子的人越来越少,满大街都是塑料袋,轻便又不占地方,终于有一天,金凤阿姨编的篮子一个都没有卖出去。
   现在竹子多了,没人编竹篮了,那些曾经和金凤阿姨一样在家编篮子糊口的阿姨们年纪大了,长时间垂头编织颈椎也落下了病根,如今谁也不愿意垂头干那活儿了,只有在送人情的时候,编个小而精致的竹篮子作为送人的小玩意儿,往往也是成为家里孩子的玩具,倒没什么人真提着个竹篮子出门。
   “家里厨房那个装着干菜的篮子就是你金凤阿姨编的。”妈妈不提我都忘记了。一到大热天,妈妈就把篮子拎出来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晒着,就是那个竹篮,是很耐用的,好像很早很早以前就在厨房里面了,篮子的颜色已经发暗发红,可依旧很结实,即使有好几处的竹篾子都翘起来。
   “不知道还能撑几天,赶明儿你有空也回去看看金凤阿姨,小时候也经常抱你的。”妈妈不说我也会去的,但人算不如天算,话音未落,小姨打来电话,我听见妈妈一声重重的叹息,便猜到了,果然,金凤阿姨在妈妈去过的第二天傍晚就去世了。
   “还好去看了一眼,其实,我好多次都要去,你小姨不让,说金凤不愿意老让人去看,要流好多泪水,再说,你给钱,她也不要,说什么都不要,拉拉扯扯叫心里难受。那天,不知怎么的,就晚上梦到她了,梦到了我们小时候一起玩的场景,我知道,我这次一定要去,要去看看她”这话,妈妈已经说了好多遍了,挂掉电话后又坐在沙发上絮絮叨叨,像是和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金凤阿姨就这样走了,听小姨说,走的前一天住院打吊水,丈夫从外面缴费回到病床前,冲着床上奄奄一息的妻子说:“广金凤哎,你又花了老子两千元钱啊。”其实,这几年看病,区区两千元或许都不到个零头,男人也许实在是疲累不堪,想着儿子又没个工作,自己得照顾妻子不能去挣钱,这钱只出不进,心里着急才抱怨一句,金凤阿姨的俩个姐姐却嫌这妹夫讲这话太不讲良心,那几日做饭,偏偏不做他的饭,要是睡在病床上的金凤阿姨一点东西都吃不了,俩个姐姐索性就也不吃也不做了,就吃点便宜的饼干得了。
   出殡那天,灵柩依旧是按照村里葬礼的老规矩顺着河边绕村子一周,这个金凤阿姨待了一辈子的小山村,就这样,陪伴着她苦涩的童年,看着她倔强的长成姑娘后又拼命的操持着自己的小家,如今又埋葬了还未曾老去的她。
   金凤阿姨的妈妈去年走的,那时候五个女儿哭的撕心裂肺,如今,金凤阿姨也随着母亲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又再次哭的撕心裂肺。
   如今,村子里早就铺上了水泥路,很少能看见瓦房了,大部分人家都有个小院子,小院子里盖起来了两层小楼,从外面看,和城市里的没啥区别,甚至还要大上一些。只是因为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也是整日在地里忙活,地里活儿忙完啦,还要去附近的工地上找零工,因此,家里都是不怎么收拾的,也基本上没有特别讲究的装潢。金凤阿姨家也是,前些年和丈夫在外地打工赚了一些钱,急急忙忙回到老家盖新房,人家望着黑不溜秋,瘦的像个猴的金凤阿姨,都劝她,在外面这些年瘦成这个样子,回来何不好好休息一阵,反正柱子还小,又不急着娶老婆,钱攒着晚一点盖新房也成啊。金凤阿姨等不了,村里家家都在盖,可不能落后,外一柱子对象来了,一看,家里还是两间灰不溜秋的平房,不乐意跑了咋办?“没事没事,别看我瘦,能干,我不累。”这话倒不假,金凤阿姨一个人可以顶两个小工,又是和水泥,又是砌砖,汗水合着泥浆顺着脸,脖子往下直,金凤阿姨变得更瘦更黑了,一次挑担子不知怎么一下没站稳竟然晕了过去。丈夫让她歇歇,金凤阿姨却撵他回到上海的工地上,眼瞅着挣的钱都花的差不多了,家里装修的钱还没筹够。
   邻居们后来回忆都说,盖这个房子真要去了金凤半条命啊!
   那还是金凤阿姨去世半年前发生的事,一天早晨,金凤阿姨叫住了正要出门的大宝妈,
   “大宝妈,门口这几块地你种种蔬菜,我恐怕出去几个月。”“怎么?又要出去打工啊!”“不是不是,”金凤阿姨摆摆手接着说道“身体最近老不好,小便出血,柱子他爸带我去看看。”
   “那你赶紧去吧,家里放心,我帮你照看着。”大宝妈和金凤阿姨家是紧贴着的两栋房子,院子也是连在一起,很多时候门口的蔬菜种着种着就分不清你家我家的了,也不要紧,搭伙吃呗,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一个月之后,金凤阿姨回到家和小姨说,病不大好,下个月要手术,切除子宫。可手术之后,回家休息不到半个月,金凤阿姨又闲不住了,不让出去打工,就在家种地吧,种点草药还能卖钱,买秧子,支架子,施肥,一天到晚忙乎起来,这期间,与大宝妈倒成了对头。为啥,就为着门口几块地,金凤阿姨回来了想把地要回来,没想到大宝妈一拖再拖,豆荚老了,茄子也吃的差不多了,应该要清理出来了吧,一天清晨,金凤阿姨看着地里又多出几排新插的白菜秧,一下子气不过,全给拔了,两个女人就这么隔着自家的院子大声骂了起来。
   人家都说,金凤阿姨恐怕是大好了,骂人的声音这么响亮。谁知道,不到半个月,身上的病又复发了。村里卫生站的医生说,这癌症,复发可就不大好了,果然一语中的。
   大宝妈也吓得不轻,生怕是自己气的,拎了不少好东西去了金凤阿姨家,倒也不提吵架的事情,临走的时候,金凤阿姨叫住了她,“大宝妈,那几块地我也没精神捯饬来了,柱子他爸才下的肥,你继续栽些小菜吧,别浪费了。”大宝妈搓搓手,半天不知道怎么回,想想还是“哎!”了一声,从此直到金凤阿姨去世,天天上门给她两个帮忙做饭的姐姐送一把新鲜的蔬菜,送菜的时候顺便去里屋看一眼金凤阿姨,金凤阿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终于不能下地了,终于连眼睛也不怎么能睁开了,就是嘴里还在时不时的喃喃的念叨在外面的儿子。
   柱子是在他妈去世的前三天才回家的,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表姐家开的小厂子里上班,表姐怕他一个人在外面乱花钱,一个月给他一千块零花,剩下的直接汇到姨账户上。没干一年,柱子就不乐意了,也不去厂里上班了,没钱了就到处借,借了也不还,东躲西藏,都是一个村出来打工的,那些人找不到柱子就找上家来找柱子的娘,如今,是再也找不到了,金凤阿姨出殡后的第二天,柱子走了,说是还去表姐的厂子。
   村里的小河静静的流淌着,不时有尖利的山风吹过,吹落河边梧桐的树叶,又掀起一阵路边的尘埃,一瞬间,许多故事都随着流水远去了,“妈妈,金凤阿姨的名字真好听,金色的凤凰。”“是啊,可惜到底是没有飞出去。”不久,妈妈带我一起回到自己的娘家,金凤阿姨家大门紧锁着,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了。
  

共 46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散文,记述了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金凤的故事。本文塑造人物活灵活现,读完之后,一个活生生的金凤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文中的主人公,善良、勤快。即使生了重病,仍然抽空忙闲去干活。最终由于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从这篇文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金凤阿姨的同情和思念。每个人对于养育自己的故乡都会有很深的感情,作者也是如此。感谢您赐稿晓荷,祝创作愉快!学习老师新作,遥祝夏安!推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72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7-20 21:39:42
  感谢赐稿晓荷,遥祝安好!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7-20 21:41:30
  这篇散文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江沐阳        2019-07-21 00:06:15
  谢谢您的认真点评,问安!
回复2 楼        文友:江沐阳        2019-07-23 16:19:28
  谢谢老师的认真点评,继续努力,向大家学习。
3 楼        文友:双头狼        2019-07-23 11:30:47
  文章朴实无华,人生不易珍惜。
回复3 楼        文友:江沐阳        2019-07-23 16:20:26
  是啊,人生不易,只得多多珍惜,向您问好!
4 楼        文友:何叶        2019-07-25 18:21:41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江沐阳        2019-07-31 10:20:56
  谢谢美女的鼓励,继续加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