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西安印象(散文)

精品 【流年】西安印象(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23发表时间:2019-07-22 10:08:11

【流年】西安印象(散文)
   西安,我到底去了几趟?从来没有细数过,反正因为工作、或执行任务的原因,我去过很多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留下的印象,也大多是浮光掠影。直到前年,年近耳顺,才有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
   虽然每次旅行,在西安停留的日子都不多,却因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景物,给我留下的印象都不同。那斑驳嶙峋的古城垛,挺立敦厚的大雁塔,青苔染阶的含元殿,柳丝斜飞的灞河桥,军阵雄壮的兵马俑,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大明宫,还有隐在闹市里的碑林、暴露在荒野里的秦始皇陵……他们都曾荡起我心中的历史烟尘,引发思古之幽情。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第一次去西安,那时,我还是一名军人,一个只有19岁的小兵。我吟唱着这样的诗句,跟随首长从西安一路走到咸阳,在乾陵骑了骆驼,和那些石马合影,望着武则天的无字碑,一脸懵懂。站在高岗上四望,群峰如潮,波翻浪涌,绵延无穷。当年,我怎么也不明白,那个自号稼轩的南宋诗人,为什么要远在江西万安的清江口,向着千里外的大唐故都,发出这样悲愤的感叹?那一声深山鹧鸪,鸣唱了千年。直到今天,当我也霜雪染鬓,才明白诗人为什么要泪滴清江,把栏杆拍遍。
   从古老的明城墙走进西安的大街,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暮春。东望是钟楼,西看是鼓楼。钟楼上早已没有了钟,清晨你听到的是嘈杂市声里,街头大喇叭发出的扭捏港台女声。鼓楼也没有了鼓,黄昏你听到的是商贩们沿街的吆喝声。迎面一阵风吹来,你立马就能想到当年汉高祖留下的唯一诗句:“大风起兮尘飞扬。”黄沙扑面,黄叶旋飞,带起沿街的木头电线杆,发出呜呜声。于是,我明白了,为啥路上碰到的女人,头上都裹着一块透明丝巾。
   散文作家伊莎在《西安女孩》中说:“在西安修鞋的地摊很多,生意也算红火,但我想,如果他们同时开设一项擦皮鞋的业务,生意肯定更加火爆。”风起尘落,的确是西安的一大特色。
   尘土飞扬的大街上走着马车、牛车、毛驴车,偶尔还有骆驼驾辕的木头大车。街的两边有很多露天卖杂食的商贩,牛肉汤、羊肉杂碎、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摊贩当街卖,食客露天吃,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挥袖吃喝的潇洒,尽显陕西汉子的大气豪迈。
   江南人以自己的精细,总觉得西北汉子粗陋憨厚,那是他们不知西安这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深浅,一个曾经拥有姜尚、吕不韦、李斯、张良、陈平、杜如晦、房玄龄……等谋士贤相的地方,怎么会缺乏智慧?
   在军中,一个老兵曾给我讲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随首长到西安,有一条大街上,挨挨挤挤的有许多烧炭火的柴油桶大锅,里边烧着热气腾腾的羊杂碎。这时候,有人牵了一头毛驴走过,驴子走过锅边,尾巴一翘,一群驴粪蛋,滚进了锅沿。这样弄在江南,摊贩和牵驴的准得吵个地覆天翻。可人家卖杂碎的大哥,心不跳,脸不热,眼都没眨一下,抄起捞勺,啪啪啪几下子砸碎了锅里的驴粪蛋,嘴里高唱一声:新添佐料,还是两毛一碗!那机灵、那气度,充分显示了西安人的大智慧。若非有千年文化的积淀,怎么能做成如此浑然天成的举动?
   要说这只是个笑谈,不足为证,那我讲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给您听听。我从军中退役后,回到江南故乡,在一家单位做了组织科长。上世纪初九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一场人才大战,一时间,挖人、招贤成了时髦、时尚。有人向我们单位举荐了西安某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这个人是研究载波通讯的奇才。于是,我受命去西安考察。这个研究所上上下下的人都责怪我不该来挖他们的台柱子,继而凡是我接触到的人,都把这位副所长夸成一朵花,说是要不是他还长了肚脐眼,这个人根本就没缺点。这个所的领导,个个见了我都很冷淡,让我更坚定了这个人是个奇才的信念。经过一番过招,我还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老话说:“路遥知马力。”没有几个月,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引进的是个绣花枕头,中了貌似忠厚的西安老乡的招。这一计叫欲擒故纵吧,不知它是否属于三十六计。
   如今的西安城,也和全国各地的城市一样,千吨万吨地往城里搬运钢筋水泥,那一方方像是火柴盒子一般矗立起来的高楼大厦,还有那一条条跑着奔驰、宝马、雪佛莱,笔直、整洁的柏油大道,仿佛摆摊站街的大妈几刀下去,把城市切成了一个个豆腐块。虽然也有了五光十色,也有了灯红酒绿,有了穿西装打领结的男人,有了穿短裙踩高跟鞋的女子,但是,西安还是处处冒着一股土气,始终没有北京人的皇家气派,没有上海人的洋气潇洒。它厚重的文化、千年的智慧,不是在现代化的影楼、剧院、咖啡店、歌舞厅里,而是深藏在井字形排列的寻常街巷里。校场门、书院门、贡院门、端履门、琉璃市、炭市街……这些往古留下的地名,还都诉说着昔日的辉煌。门,没了,名,还在。在这些长街小巷里游走,你会觉得,大汉的豪情、大唐的张扬,其实,离你并不遥远,或许你的驻足地,就踩着一块汉砖,你抬头的目力所及,正是一排秦瓦,你站立地方的那棵千年古槐,曾挂过大唐的明月。还有社戏、高跷、腰鼓……西北汉子的嘶吼鸣叫,关中女人的手舞足蹈,会让你血脉喷张,从内心里发一声喊:做个中国人真好!
   在西安的大街上,你很少能听到港台腔的靡靡之音,你也很少能看到万人空巷去听明星们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哼哼流行歌曲的景象。流行歌曲,对西安人来说就像流行感冒。他们在一千年前就听惯了胡琴、胡音和胡女的旋风舞曲。他们更喜欢喝醉了酒,吼两嗓子秦腔,闲下来去看皮影戏,秦腔宣泄的是汉唐后裔的自豪,皮影戏的故事里全是对先祖生活的追忆与敬意。
   我常常对朋友们说,你去游西安与其跟着导游,一站赶一站地去敬仰那些楼阙、碑石、陵墓,不如去逛逛西安的鸟市、虫市、狗市,司马迁《史记》里的侠客、刺客、或许就住在那里。与其攀高楼、逐霓虹,去那些豪华的大酒店、餐饮中心品尝所谓的陕西品牌菜,倒不如找一家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小饭店,那些粗瓷大碗里,才有真正的关中滋味。西安人的菜,大多是炒、炖、烧,而面食多为蒸、煮、烙,来一瓶“包谷烧”,上一盘金线油塔,外加一碗羊肉泡,会让你吃得九曲肠润,唇齿生香。
   到了西安,你一定要去回民街转转,它就在钟鼓楼的后边。虽然那儿的建筑古色古香,但不是历史真迹,全是为了赚外地旅游者的钱而修的仿古建筑。建筑是假的,那里的小吃却是真的。酸汤水饺、烩羊杂、羊肉臊子饸、韭饼、粉蒸羊肉、盛氏酿皮、羊肉饼糊辣汤、米皮、灌汤包子、牛肉拉面、黄桂柿子饼、蛋花醪糟……数百种地方小吃,加上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引得这条只有500米长的街道,日日人流如潮。
   相对于今日西安的低调内敛,汉唐时代的长安城,却开放、包容、恢弘得多。汉武帝时代,这座大西北的都城,繁荣达到鼎盛,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引得四方的商旅,如浪涌来。葡萄、胡麻、蚕豆、黄瓜、石榴、胡萝卜、芫荽……这些中原不产的瓜果蔬菜由西域引来,还有象牙、犀角、玳瑁、香料、宝石、乃至狮子、鸵鸟、大象、汗血宝马从更远处进入中原。到了大唐开元盛世之时,诗人李白兴奋地唱到:“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大唐的长安城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如雨,店铺似云,城中居住的胡人就有上万家。这是怎样的开放气度?
   走出回民街不远,就是唐诗里常常吟唱到的曲江池。当了大唐玄宗朝翰林的李白曾在那儿流连忘返。那一日,醉酒之间,他挥笔写下三首歌颂杨贵妃花容月貌的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马屁诗,引得杨贵妃开心巧笑,博得唐明皇龙颜大悦,命他再写一首。于是飘飘然的大诗人,竟然端起架子,让贵妃的堂兄、宰相杨国忠铺纸研墨,让皇上最得宠的大太监高力士脱靴。几番得意之后,竟然胆壮到醉酒放浪,躺在官道上当街耍酒疯,满嘴胡嚷嚷:“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样的人,放在别的朝代,别说当官,就是脑袋搬家也是小菜一碟。但玄宗皇帝没有追究他的非礼,而是赠一车黄金,放他四方云游去了。正是这种对文化、对文人的包容,大唐的诗人们,李白、杜甫、韩愈、王维、白居易、以及后来的杜牧,才在这长安城中,曲江池畔,留下大量不朽的诗篇。
   不过今日的曲江池似乎已无处可寻旧迹。那些亭台楼阁、红莲碧荷,早已被岁月的风吹雨打,烟柳画桥、轻歌曼舞,只在书页中,还剩寥寥数笔。江干了,池枯了,江与池都盖上了重重现代化的高楼屋宇,楼宇间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人流稠密。
   西安城是十三朝故都,少不了宫殿旧址。阿房宫、未央宫、长乐宫、太极宫、大明宫、永庆宫、兴庆宫、华清宫……宫殿里住着皇帝后妃,也就有着说不尽的传说、传奇、故事、阴谋和无人能解的谜。
   本来这些宫殿,早已在历史的战火和岁月的烟雨中倾倒、湮灭,但因了本世纪初一部叫做《大明宫词》的电视剧,让它们又被从历史的隧道中拉了出来。到西安,这些地方转转就好,毕竟它们是躺倒在地面的,再也立不起来。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去逛逛旧书摊,说不定运气好,你能捡到汉碑唐贴,就算不是真迹,只是一些拓片、仿抄、伪版,你也能从中闻到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战马嘶鸣、刀光剑影、尘土硝烟,你或许还能知道并记住几个名字:白起、蒙恬、卫青、霍去病、秦琼、李靖、薛仁贵、李光弼、郭子仪、李朔……“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这些智勇双全的战将,忠心护国、拓土开边,都是一时豪杰。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古道边,让我留恋、感兴趣的不是那些帝陵、城垛、碑石、亭台、楼阁、庙宇、道观,华清池看了,温泉再洗不掉凝脂;兵马俑看了,战阵再兴不起腥风血雨;大明宫看了,那些断壁残垣,再也跳不出《秦王破阵舞》,唱不出《霓裳羽衣曲》;唐太宗的六骏图、武则天的无字碑以及乐游原上的汉家陵阙都看了,那些都成了过眼烟云……让我感兴趣的是什么?是今日西安大街小巷里,市民的悠闲与从容,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自信。
   如果你离开大道、离开广场、离开导游带你匆匆去,又匆匆走的地方,自主悠闲地走进一条有老槐树、老榆树或者老柳树、老杨树的小巷,你就会发现,那树下,一定有一圈老头、老婆围在一起打麻将。如果,你发现了有人大呼小叫的地方,那一定是有一架破旧的台球案子,围着一圈人,看着两个后生打台球。小巷里有中年的壮汉在溜达,有倚门的小媳妇在站着嗑瓜子,西安人的悠闲、从容,对生活的温情,让你叹为观止。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里,你很少能看到北京那烤羊肉串一般的堵车、江南人那和谁赛跑一样的急冲冲的脚步。
   西安没有上海、广州、深圳的洋气,没有北京的傲气,却也觉得和南京、成都、开封这些古都比,自己更有底气。虽然经济稍显落后,但文化的优势是不容分说的,何况,再望西看,还有兰州、银川和西宁。
   西安是一座古都,和一千年前的大唐长安城比,它已经萎缩到只有过去的七分之一。离开西安的时候,当地的朋友对我说,别嫌西安封闭,别嫌西安土气,更别嫌西安保守,其实,西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比东部大部分的城市都多,国庆六十年大阅兵上,有一半的现代化装备和西安有关。言语间透着骄傲与自信。
   西安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一座土气又现代的城,一座谦卑又自傲的城,一座憨厚又老于世故的城,一座散漫又富于活力的城……你让我说对西安的印象,下次吧,等我再游一次后告诉你。

共 45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在唐朝时达到了鼎盛。西安地处内陆,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各色小吃琳琅满目,却没有沿海地区的发达,显得低调内敛。可在汉唐时期,这座城市却开放包容,十分的繁华,并通过陆地丝绸之路,引来了四方商旅,也引进了西域的瓜果蔬菜,还有香料、象牙、以及狮子鸵鸟等动物。现在的西安城,与一千多年前的古长安比,只有过去的七分之一。城市虽缩小了不少,却古香古色,保存了许多历史遗留的古迹,如古城墙,古城楼,古牌坊,古宅,古巷等等。如今的西安,也是高楼林立,高等学府遍布,是经济与工业的发展基地。总的来说,西安是一座古老又年轻,土气又现代,谦卑又自豪,老于世故,又富于活力的城市。文章文美意丰,知识性强,描写细腻,叙事沉稳,散文韵味浓郁,全面综合、公正地描绘了西安这座古城的特点。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9-07-26 23:48:31
  读二哥的文就是过瘾!如同飞瀑奔流而下,恣肆快意,势不可挡。西安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风味小吃,前世今生,都仿佛迫不及待地挤到二哥的笔下来,给人争先恐后之感。这应该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最好注解了。
闲云落雪
12 楼        文友:石语        2019-07-27 11:18:35
  这篇文章,早几日就读过,没顾上留言。二哥此文,比我的大气,丰满。我也写过西安,二哥还留过言。《明月何曾是两乡》,我的文,总是更感性些。欣赏二哥佳作,这是喷发的节奏啊!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