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人赏江山文】多元化尝试,对峙性哲思(柳岸)

精品 【江山人赏江山文】多元化尝试,对峙性哲思(柳岸) ——怀才抱器散文《残壶断想》浅析


作者:菁茵 举人,403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19发表时间:2019-07-23 05:01:15
摘要:一盏残壶,引发无数断想,一盏残壶,成就一篇华章。此文如一杯氤氲的茶,有清香,有厚味,值得我们再三咀嚼。

【江山人赏江山文】多元化尝试,对峙性哲思(柳岸) 初读怀才抱器老师的文章,缘于江山文学网2018年举办的“江山十年情”征文活动,当时我的微小说《老蔫的江山》得了优秀奖,而他的《江山赋》一鸣惊人、晋为绝品。赋是一种古韵,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在两者之间,赋又更接近于诗体。《江山赋》文采飞扬,气宇轩昂,遣词造句,铿锵有力,读来令人震撼,心生佩服。直到某天,再次被他的散文《残壶断想》吸引。
   读《江山赋》感受到的是酣畅淋漓,令人心生快意,而《残壶断想》则曲径通幽,散发着缕缕禅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怀才老师皆拿捏得恰到好处。随着阅读的深入,脑海中闪现一句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对,这就是作者的风格,阳刚与阴柔并存。从他的作品中,你能读到大气磅礴,也能读到细腻婉约,能读到率真拙朴,更能读到厚重精深。《残壶断想》,展现的便是他细腻婉约的一面,作者托物言志,借一把壶,品岁月之香,悟人生之趣,盈心胸之空旷。
   一
   全文围绕一盏紫砂壶进行全方位解读,用大量笔墨抒发对一把壶的缱绻情怀,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语言亲切自然,似是与我们促膝交谈,又如一道涨满的溪流,一经开启便滔滔不绝。
   首先打动我的是那些生动传神的描写,透着惊艳。
   文章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在写壶的形状时形容壶如“攥拳”,工巧不俗,通身看,方圆的结合夺得了巧工。运用比喻和对比,将壶的小巧与精致完美呈现,栩栩如生,很有画面感。
   写到茶身上的字,“茶禅”居右,“一味”在左。圆中嵌方的手法,睹之,仿佛见印章,却无边线的束缚。收在虚中,放在实上,收放很有特点。这段描写,句式灵活,有排比,有对偶,有古韵,逼真传神,生动活泼,令人回味。
   壶上图是纤竹,轻灵简洁,“仿佛经风摧竹折,突然飞来,散落于壶上”。写茶叶入水的状态“没有遮盖了,茶叶沉浸于水,滚沸于汤,没有过多的言语,一番热烈之后,趋于沉静,喧闹的世界退远了,肃静了,只以酽酽的茶色茶香濡染着,弥漫着”这般描述细腻清新,注重以实带虚,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呈现出一种空灵优雅之美。
   读的过程中,惊叹于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制壶的材质,还是壶身上的雕刻,作者都有一定的研究,亦有细腻的描述。干刻的刀工展现的是凌厉,起笔深掘,留下千钧之力……时而有蜻蜓点水的妙趣,也有横扫千军的深度与气势。刀刻最难的是刚硬有余而曲柔不足,但本壶刀工宛如运作狼毫,已经有了“入砂透壶”的功力。这段描写,有专业水准,有文化内涵,有古韵之雅,有鲜明对比,工整又不乏活泼,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文中类似于这样的描述很多,彰显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古韵功底,他的笔触是多变的,像一个探头,自由地游走。
   其次,那些不拘一格的联想,令人折服。作者的想像力非常丰富。他博古通今、旁征博引,由这把壶,牵出吟出“大江东去”的大文豪苏轼,引出作家三毛那个有着裂纹的盘子,想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又引出宜兴美女陶艺师,想到人们的二婚,又牵出了失掉一条腿的老珠叔……有人们熟知的古人典故,更有现代人的烟火生活。“老珠叔”算是其中的特写,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条腿已经截肢,残了,可他写下了一本名为《我走过的岁月》的书。在书中有这样一段:少一条腿,就像折了一根木桩,换一根木棍照样可以支撑人生。笔墨虽然不多,但老珠叔身残志坚的形象跃然纸上。由此,作者借老珠叔的故事发出这样的慨叹:人生虽残而不破,是充满诗意的完整。这番慨叹将作者的文思收拢回来,与文中的“残壶”形成呼应,洒落一种形散神聚、意近旨远的韵味。
   纵观全文,围绕一把壶,素材组织得丰富而全面,可以说是多方佐证。作者的描写打破了传统的中规中矩,笔触恣意,不拘一格,顺叙、倒叙、插叙甚至于补叙等手法共同穿插,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交织运用,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多种表达方法相互结合,对壶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由壶引发的联想可谓天马行空,但这天马行空,却不是不着边际,最后总有一根线牵拢着回来,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对散文写作多元化的有益尝试,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二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诗意,是滋润人生的水。诗性表达往往能助推人们在叙述、抒情、议论等方面自由飞升的能力,走向更唯美自由深远的意境。显然作者很擅长这一手法。在这篇文中,诗性表达贯穿全篇,带来的意趣,如一朵朵不经意间绽放的花,令文章摇曳多姿、妙趣迭现。
   譬如他说,钓鱼的人意不在于鱼,看图的人神不限于图,独坐的人趣不拘于坐,赏壶的人味不止于壶,见一波而生千浪。这四个排比句,对仗工整,诗意横生,构建出一种行云流水的意韵,能引发我们作画外之境、弦外之音的联想。“以手捉月,舍花逐香么?得月盈壶中,闻香日子里”这组含蓄优美的描写,同样将古韵与诗意完美揉和,静中生动,意境深幽,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拥有的一份拙朴与清宁。
   描述那个裂了的盘子,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那条浸渍了尘灰的纹络,就像一道闪电,有时候会穿透时空,燃起回味生活的火花。生活是平淡而现实的,但作者将柴米油盐与风花雪月有机调和,烟火日子也散发出了缕缕诗意。他让我们明白,诗意,不是只写在纸上或飘浮在云端,只是一副不染风尘的样子。诗意,可以融入到拥挤忙碌的生活中,诗意,可以存在于我们平凡琐碎的日子中。只要心中留有一块空地,保留一份敏感与浪漫,每一扇昏黄的窗口内,每一片嘈杂的日光下,每一缕混杂的花香中,都有绽放诗意的无限可能。
   残壶之所以成残,是因为外孙见壶好玩,将壶盖摔碎,他并不生气,反而认为给了他灵顽的启发。“一盏残壶,少一个盖子,就像帽子被风吹走”独特的比喻,将自由灵动的审美情趣得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本质是美好的,关键在于,人们能不能去发现生活的美,这需要一颗柔软又笃定的心。梁实秋曾言,“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这篇文,给我们带来唯美享受和情感熏陶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真性情。通过那些细腻温柔的触碰,我们猜想生活中的作者也定然是个性情中人,他的这些性情特点在这篇文里显露无遗。他是敏感细腻的,他将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事无巨细全部付诸笔端,他又是随性洒脱的,他最大限度地敞开自己的心扉,笔墨中饱蘸了率真与深情。他善于苦中作乐,用从容的笔触描述过往的种种经历,他更善于忙里偷闲,从紧张密实的喧嚣中寻觅一抹抹诗意。
   三
   全文围绕“我”的所知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且歌且吟,边写边悟,将人生的哲理借助于一把残壶,由浅入深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
   在文中,处处充满了对峙性的哲思,这是文章的又一大亮点。比如虚与实,阴与阳,方与圆,空与满,复杂与单纯,沉静与喧闹,残缺与圆满,甚至想到男人与女人。这种对峙性的哲思,相生相伴相斥相衡,此起彼伏,构成万物存在的常态。其对峙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哪方高哪方低,恰恰相反,是通过反差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妥协与平衡、对立和统一。这些也可以看作此文在不同部分的一个个文眼,能起到点晴传神的作用。
   写到关于方与圆,制壶的人,往往把方印镌于壶底,藏了方印,因而喝茶的人,舌与水绕,养性在品味里,逐渐也变得出入圆润。其实人生的境界大事也多可以圆融对待,从容才是茶壶之象的本意,更是茶道的根本所在。又说,就做人而言,应该做“外圆内方”的人,这样的人格是不易受损的。他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这是方与圆的对峙,这里运用到夹叙夹议的手法。方,代表一种内在的原则与坚定,圆代表一种外显的忍让与包容,外化而内不化,这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夹叙夹议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可以起到提示、过渡、总结和深化等作用,叙是铺陈,议是点染。在这里,后面的议论很好地升华印证了前面的叙述。
   文中,作者还提出一个观点,壶也是需要养的,令人眼前一亮。在磨合里相依相握,可减少悲欢离合的空寂与哀叹。揭示了人与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自然规律,并由这种规律联想到了阴阳结合,联想到身体之保养,联想到婚姻的经营,皆是人生至理,又蕴含着禅机,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而对“茶禅一味”的正名,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禅者,形而上,是哲学层面的,是意也,道也。茶者,形而下,是饮食层面的,是实,也是“引”。故“茶”是先始,“禅”则是跟随,因物而获意,顺理成章,故“茶禅一味”,才是正解。这番剖析与比较,透着禅意,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
   对残缺的思考,是此文的重头戏。作者通过多个方面,对残缺美进行阐述与挖掘。秋日的残荷,这是一种残缺,但荷花虽残败了,那种抱香荷箭而不弃恰恰是大美,这种残缺,反倒具有了别样的美感。残缺美,实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残存的一种意象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所以成为经典,形成无法言说的美,恰恰在于它的朦胧与欠缺所引发出的万千遐想。相反,一种事物过于完满,丧失了想像的空间,反倒失了意韵。比如当今整容过度的美女,比如描画太满的山水图……故而,残缺美,从种意义上来说,比完满更具有魅力。诚如余秋雨在《废墟》中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残缺美正是这样一种幻想美,一种弥补美,一种在心灵里重塑的艺术。
   缺盖的壶也是一种残缺,但它开了心口,不掩饰,也是生活轻松自得的意趣,袒露示人。这哪里是在说壶,分明是在说人,倡导一种坦荡为人的胸襟与气节。作者表达了自己深邃的思想,同时带动了我们对残缺的多重思考。什么是残缺,什么是圆满?我们不禁要问,这也让我想到了作家史铁生,他的肢体是残缺的,可他的思想健全而丰满,他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可他用笔抒写出生命存在的明朗与轻盈。
   文中还提到“压伤了”的芦苇和“点残了”的蜡烛,这也是一种残缺,依旧是对残缺内涵的延伸与拓展,不要折断、不要吹灭是作者的态度,说的是凡事留有余地,存有一份怜悯与慈悲,显示出一种大包容、大智慧,散发着佛性的光芒,是关于普世价值的深度思考。
   事实上,世间万物,不可能圆满,残缺,才是人生的常态。张爱玲曾说:生活是一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爱而不得,有得而复失,有生老病死,有苦难挫折,这些都是人生的残缺,残缺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残缺。对此,作者自有一番见解:要做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处之而不惊;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这一组排比,很有说服力,且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增强了气势,进一步升化了主题,有醍醐灌顶之效。
   这些哲性思维,令文章的主旨思想逐渐升华,如点点火光,映衬得文章煜煜生辉。正如作者所说:茶壶不会深藏万种风情,却纳了天地大观之象在其中,足够人琢磨。一壶一世界,壶中有乾坤。读到最后,你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经历了三重境界。哪三重呢?开始,我们读到的只是一盏普通的紫砂壶,是具相的实物,读着读着,发现作者写的不仅仅是壶,有壶外之意,最后,作者将笔触又收拢聚焦于壶上。这恰恰是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一是见山是山,二是见山不是山,三是见山只是山。“见山是山”代表执著于表相;“见山不是山”代表怀疑与虚幻;“见山只是山”,则代表参悟后的淡定与从容。至此,作者的情趣、品格、思想,借助于这盏残壶,得以充分的表达,残壶具有的意象美,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正如残缺是万物之常态,一篇文章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谈到此文存在的缺陷,我认为,厚重有余,留白不足,可以作进一步的删减与提炼,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事例可以整合归纳,不必反复提及,有雷同重复之嫌;二是一些素材可以舍弃或压缩,比如对“湿刻、干刻和熟刻”的描述,因为与主旨关系不大,不必写得那么细致周全,一笔带过就好;三是有的地方,描述不必太全太密,解释也不必太透太满,点到为止,要留下空白和间歇,给读者以想像和思索的空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粗浅之见,不当不妥,敬请指正。
   一盏残壶,引发无数断想,一盏残壶,成就一篇华章。此文如一杯氤氲的茶,有清香,有厚味,值得我们再三咀嚼。
  
   附:怀才抱器原作《残壶断想》:http://www.vsread.com/article-882125.html

共 50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对江山文学柳岸花明社团怀才抱器的精品散文《残壶断想》的赏析文章。作者通过对原文的把握及解析,认为“多元化尝试,对峙性哲思”是其鲜明的主题特色。《残壶断想》曲径通幽,散发着缕缕禅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写作风格,阳刚与阴柔并存,既能读到细腻婉约,也能读到率真拙朴,更能读到厚重精深。借一把“残壶”,品岁月之香,悟人生之趣,盈心胸之空旷。这篇赏析从三个方面深刻透彻地剖析了原作的精髓和内涵,深入浅出地探讨挖掘了原作的独有特色和过人之处。第一个方面是才情似水,汩汩流淌。把对一把壶的缱绻情怀,描写得生动惊艳,惊叹于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古韵之雅,有鲜明对比,还有那些不拘一格的联想,慨叹人生虽残而并不破,是充满诗意的完整,令人折服。第二个方面是诗性表达,意趣如花,朵朵绽放。譬如原文说,钓鱼的人意不在于鱼,看图的人神不限于图,独坐的人趣不拘于坐,赏壶的人心不止于壶,见一波而生千浪,将平日的柴米油盐与风花雪月有机调和,诗意横生,静中有动,构建出一种行云流水的意韵,让读者看到了原文作者的真性情,苦中作乐,笔墨中饱蘸了深情与真诚,从喧嚣中寻觅出一抹抹诗意。第三个方面是哲思成光,煜煜生辉。原文围绕着自己的所知所见,且歌且吟,边写边悟,将人生的哲理借助于一把残壶,把复杂与单纯、沉静与喧闹、残缺与圆满等等对峙性的哲思,由浅入深、辩证地表达出来,达到一种妥协与平衡,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令人醍醐灌顶,蓦然醒悟。而对“茶禅一味”的正名,读来更让人耳目一新。茶壶不会深藏万种风情,却纳入天地大观之象在其中,一壶一世界,壶中有乾坤。世间万物,不可能圆满,残缺才是人生的常态。这些哲性思维,借助于这盏残壶得以充分的表达,令原作的主旨思想逐渐升华,如点点火光,煜煜生辉,字里行间表达着对生活的一个个“顿悟”和“禅悟”。人生自有诗意,品读这篇赏析佳作,不得不钦佩作者厚重精深、精工独到的赏析眼光,能够透入原文骨髓,剖析到位,分析透彻,阐述观点简洁精炼,层次分明,画龙点睛,一语中的,通过残壶断想,深切地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演绎出了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人间奇迹。纵观这篇赏析,赞叹作者高人一筹的写作功底和驾驭文字的从容优雅,妙笔生花,文采飞扬,精辟深刻,韵味纯正,彰显了作者所积累的深厚的历史人文知识和妙趣横生的行文叙事特征,令读者品味不尽,钦佩不已,给人遐想,心生共鸣。江山文友,一脉根连,拜读佳作,问候作者!好文推荐大家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2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7-23 05:04:23
  拜读佳作,问候菁茵老师!分享您的赏析精华,分享怀才总编的一壶残美。感谢您投稿柳岸,参与江山征文,祝福写作快乐,一切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3 18:01:30
  感谢安平老师对拙文的辛勤编辑,竟然起那么早哦。编按十分喜欢,有文采,有深度。点赞是对我的鼓励。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19-07-23 07:26:11
  细细品,如品茗茶,慢慢嚼,味正醇香。红线串珠,一脉相承。写得好,赏得透,评得深。为两位点赞了!
回复2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3 18:03:29
  感谢老师到访留墨,感谢品读与鼓励,遥握~~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7-23 07:34:43
  如果说《残壶断想》的精妙哲学,让读者唏嘘不已,那么,《多元化尝试,对峙性哲思》则是惊艳。赏析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精准透彻。它把原文的美,多元化展示。让读者观赏两位高手切磋的佳境!问好祝安。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4 18:05:15
  多谢若尘的认可与鼓励,您的赏析笔法犀利,直中要害,很喜欢~~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7-23 11:50:12
  看了菁茵老师赏析我的那篇拙文,有兴奋感激,更有惶恐不安了。创作《残壶断想》只是有感于一把残壶,想到了无奈的残缺,生出一点对残缺美感的感悟,现在看来,那些表达显得支离破碎,代表了一时的心境。菁茵老师赏析这篇散文,眼力深邃,把握有高度,纵论简约入木。原本为写作时并未顾及到的蕴意也被菁茵老师赏析而出,是我的遗憾,更是一种批评的关怀。作者拿捏精准,只是担之沉重了,有点哲思,不成体系,因物而感罢了;有点意趣,也是小打小闹,不敢登大雅之堂。文学的境界没有止境,菁茵老师的赏析给我的创作很多启迪,当以为至宝,深藏时读吧。菁茵老师的文思畅达,剖意深切,语言精美,运笔犀利,堪称佳作。为菁茵老师的文章点赞。遥握问候夏祺!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4 18:11:27
  老师的文字洋洋洒洒,我打印出来读了三遍,才敢下的笔。感谢您的佳作为我带来的写作灵感,赏析是深入的学习,若能探得老师精髓一二,得您认可,便是对菁茵最大的勉励。老师谦虚了,您的鉴赏和编辑能力非凡,佩服~~
回复4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4 18:14:43
  斗胆指瑕,不当不妥,敬请指点,还望海涵~~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9-07-24 14:51:39
  拜读文章生动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4 18:12:35
  感谢文友留墨鼓励,相遇江山,相聚柳岸,皆是缘份,祝您笔丰~~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7-24 18:16:40
  菁茵老师对《残壶断想》的指瑕一针见血,我也是这个感觉,在驾驭上总算不能过这个关。我得认真揣摩,行文必须格外谨慎,杜绝问题发生。深谢呵护!
怀才抱器
7 楼        文友:前进        2019-07-25 11:49:07
  祝贺老师的赏析佳作斩获精品,欣赏学习,问好老师!
农民,以种地和打工为生。爱好文学,休闲时搞点业佘创作,望多加批评指导。
回复7 楼        文友:菁茵        2019-07-25 17:14:01
  多谢前进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也祝您创作愉快,夏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