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巧媳妇”煮饭(微小说)
我们村子里有那么一户姓崔的人家,男户主在家族中排行第三,大家叫他“三叔”,三叔的妻子自然就被称为“三婶”了。三叔有三个孩子,二男一女。大儿子已经结婚,娶了邻村俊俏的姑娘王巧珍做媳妇。这个王巧珍为人率直,虎头虎脑的,手脚勤快,但是不太喜欢动脑子,村子里的乡亲们管她叫做“巧媳妇”。
巧媳妇勤快、嘴甜、心地好,但是本位思想严重,做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有了勤快的巧媳妇后,崔家的煮饭工作就全盘由巧媳妇接手,崔家“三婶”和崔家人一起,专注于田地的劳作,一家人的生活有滋有味的,其乐融融,美中不足的是,巧媳妇什么都好,就是饭不是煮得太多了,就是煮得太少了,有时剩下不少,有时不够吃,要第二次煮饭。刚开始,家里人以为她到了新环境还不习惯家人的饭量,量米煮饭难免会有出入,也就没有过多去计较。可是,这样“多多少少”的过了快一年了,巧媳妇依然是我行我素,煮饭没个准头儿。
一向和善的三婶实在忍不住了,就对巧媳妇说:“巧珍,你看邻居家徐宜周的媳妇人家多会持家呀!每天的饭做得刚刚好,大家吃饱了,又没剩下多少饭,多会节省啊!”
巧媳妇听了三婶的话,红着脸不知道怎么回答。
晚上巧媳妇问丈夫:“我要怎么做才不会浪费?”
“向别人学习呀!”
对呀,丈夫说得好,我何不向徐宜周媳妇学习呢!第二天她就去向邻居徐宜周媳妇讨教。
徐宜周媳妇很大方,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做饭的技巧一股脑儿地传授给了巧媳妇。
“下米煮饭很简单。”徐宜周媳妇拿出一个圆柱体的竹筒,说:“这个是我家的米筒,每一筒米大概有三两半,我用它来量米做饭。我家大大小小有六个人,平均每人饭量大约要用三两多,差不多要一筒米。我就每一个人量一筒米,这样就能够人人吃饱,也没有剩下多少饭。”
巧媳妇很虚心地学习,她一边听徐宜周媳妇讲方法,一边心里盘算着:“我家有我、丈夫、祖母、公婆、小姑、小叔,才是七个人,好办!”
当天的晚饭,全家人一个一个吃得肚子胀鼓鼓的,还剩下了一大半。
“巧珍,你怎么放那么多米煮饭呢?比往常多了一倍,真是浪费啊!”三婶责怪道。
巧媳妇瞧瞧剩下的那多半锅饭,手足无措,满脸通红。
“昨晚我不是说让你向人家学习吗?”坐在旁边的丈夫压低声音对巧媳妇说:“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呢?”
巧媳妇一脸的委屈与不解,“今天我去向徐宜周媳妇讨教来着,她说用三两半的米筒量米,一个人一筒米,我特意到集市去买回来一个能装下三两半米的米筒。”
丈夫说:“那你说说看,你是怎么量的?我看看症结在哪里?”
“我是这样量米的,我自己一筒,你一筒,我一筒;祖母一筒,我一筒;爸爸一筒,我一筒;妈妈一筒,我一筒;小姑一筒,我一筒;小叔一筒,我一筒。你看,每人一筒米,没问题呀!”
“哈哈哈……”
全家人捂着胀鼓鼓的肚子,嘻笑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