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斗龙河上的船户(散文)

精品 【文采】斗龙河上的船户(散文)


作者:仇育富 秀才,114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5发表时间:2019-08-14 18:36:54
摘要:历史上的斗龙港是县境继串场河之后的第二条大河,它不仅是县境的提水入海河道,同时也是内地通向大海的重要航道,更是两岸居民吃用水的母亲河,数百年人斗龙河日夜不息向东流淌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居民,丰富的鱼虾资料同样也养活了那些以渔业为生的渔民。


   “起锚了!”
   天还没见亮,父亲就吆喝着家人开船。
   我出生在斗龙河,从小就漂泊在一条15.5吨的小木船上。船就是我们的家,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大哥比我大10岁,我5岁时大哥成了家庭劳力,开始自己去挣工分。他被分配在机帆船上——机帆船在当时的斗龙河中已属于最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二哥进了书房,父母带着算是半个劳力的大姐和二姐一起行船,他们行船的时候,我就被扣在笼头上。
   船在里下河地区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工具,在大丰这块土地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始自张蹇到大丰废灶开垦,1919年大丰盐垦公司制订规划并实施河道开挖工程,先后花了19年时间,用人工挖掘了三横五纵的卯酉河、子午河。其中五条卯酉河的西部皆与斗龙河相通,将整个垦区形成了主河道网络。自此,与原大丰境内的斗龙河连成一片,陆陆续续才有了以打鱼为生的渔船和以运输为生的拖家带口的小木船。斗龙河最繁荣时河上行过漕船、商船、民船、军船,往返于南北,连绵不绝。如今,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原来的一些河道几经改造,将适合现在运输的河道根据其深度、宽度规范成各种等级的航道,最原始的斗龙河则有少数段落仍在沿用中。
   历史上的斗龙河是县境继串场河之后的第二条大河。它不仅是县境的提水入海河道,同时也是内地通向大海的重要航道,更是两岸居民吃用水的母亲河。数百年来斗龙河日夜不息向东流淌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居民,丰富的鱼虾食料同样也养活了那些以渔业为生的渔民。县境古代经济上有盐、鱼两大利,串场河主要用于盐斤的运输。斗龙港的主要作用则在入海捕捞和水产运输方面,但斗龙港的曲折系数为93%,航行十分不便,有的大弯道有四五十里。行船人说:“早上船从门前过,傍晚还在屋后头。”
   二
   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起苏州,说那里才是我们的根。后来才知道我们盐城地区大部分人都是洪武年间从苏州阊门迁移过来的移民,落户在盐城秦南,因开垦常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祖父时起就以小船为生,到我父母成了家从爷爷奶奶那分得这条小木船,爷爷奶奶则有一条更小的船拖在后面,一年四季多半行走在斗龙河上,时常自西南向东北历经九曲十八弯行到海边去装草。斗龙河不屈地向东流淌,水流平缓,不急不慢。河水滋润了两岸贫瘠的土地,富饶了两岸人家贫困的生活,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条条船儿向东寻找着、坚持着去探寻他们的梦想,演绎了斗龙人不屈的精神。
   斗龙河上的船儿种类主要有三类:以运输为主的有民船,以打渔为生的渔民人家,有船头高耸能抗击海浪的海船,每天最活跃的就是那些捕鱼的小舟,他们穿越历史,唱响渔歌,装粮运草的民船划过一道道水痕一路前行。河岸边的树林中绿意勃发,生机葱茏,或到秋天落叶缤纷,冬天白雪披身,斗龙河一直蜿蜒,灵动而温和。春的麦田、夏的高粱、秋的棉花、冬的冬青将这条河流点缀得充实而饱满。最震撼的是春天满世界金黄的油菜花把这条河流的两岸装扮得春意盎然,涌向远方,令人遐想。
   三
   运输的小木船在斗龙港两岸留下了条条纤路,这些运输的小船逆风时拉纤,顺风时扯帆,遇有弯路浅滩撑篙。船户们就是这条大丰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中一幅幅动态的画卷,为这条充满生机和带有神话色彩的河流增添了灵气。
   天气晴朗时,斗龙河两岸青青的芦苇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柴雀立于芦苇的枝头向远处眺望,唱着春天的歌儿,三三两两以水中鱼儿为食的白色鸟儿悠闲地漫步于芦苇丛中觅食,或展翅高飞,或俯冲入水,简单地重复着生存的基本动作。河上的鸬鹚在渔民的驱赶下一次又一次地钻进水中,当它们的食管中塞满鱼儿的时候渔民会用带钩的长竹竿将它拉上小船,将鱼儿倒出,再捡一条小鱼算是对它的奖赏。还只有五岁的我坐在船头独自玩耍,身上套着笼头,这是水上人家必备的照看孩子的工具。大姐二姐在岸边只有一尺来宽的纤路上拉纤,母亲一边掌舵,一边纳着鞋底。风不大,两个姐姐拉得还算轻松。
   到了近中午时分,船儿过了斗龙河的一处弯道,前面出现一条岔河,纤路中断,母亲将舵转了一下,让船靠到岸边,让两个姐姐上船。到船上她们便拿起了篙子撑了起来,等转过弯时大姐发现风向变了。在征求母亲的意见后两个姐姐便开始竖起了桅杆,扯上了船帆,借着不大的风力将船儿平衡地向前行进着。这时母亲早已偷着空闲将午饭做好,也就一个菜一个汤,还有一盘蟹渣当咸,这是两个姐姐在海边的杰作。半个月前船到海边时她们拎着马灯在海滩上捡拾了几十斤的小蟹,母亲花了一整天的工夫将它们捣烂,放进了坛子存起来,每天都从坛子里捞起一小碗当着咸、就着饭,也算是一道小菜了。父亲到县城开会去了,他是党员,同时还管理着十几条住家的自航船。若是他在家,今天一定会喝上一杯小酒,然后再睡上一个午觉,养足精神,到了目的地还有很多事在等着他呢。
   那时候我们的船儿往来于各个乡镇,很多乡镇的人都认识我的父亲。只要是我家船到了码头便会有不少人上来跟我父亲打着招呼,因为他们常会借用我们的船,帮他们从县城带些乡镇紧缺的物资。这样,我的父亲实际上也就成了那个年代因交通不便往来于各乡镇交流的使者。
   60年代,船行至离海边的地方,人烟越稀少,越到海边越是风大。秋天,转过了斗龙河一道又一道湾子后来到海堤边,海边的草堆得像小山一样。只要你船装得下,一船草也只有几块钱,运到内地卖给买主可赚到成倍的钱,不过去掉人工也只能是勉强过日子罢了。草不重,都是家里人自己装船,排放整齐后用绳子码紧。在这期间我就会跟着一起打帮的船家子弟去海堤外看海,那是另一番天地,视野很宽,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时有獐子在一望无际的草丛中跳来蹦去,色彩斑斓的野鸡漫步在树林间,待人走近时便飞上树枝。再往海边深处走,滩涂上的小岗子里小蟹成灾,伸手可捉。
   斗龙河在此与大海相汇,完成了最终的使命。
   四
   应该说斗龙河是很美的,它集中了里下河地区所有的特色。如果能将那时的原生态保留至今定会让现代的文明人惊呼不已。
   春天的斗龙河两岸是两条宽大的绿色芦苇带,芦苇丛中各种鸟儿此起彼落的欢叫、筑巢,以河为家觅食,这个季节有一种鸟儿叫得特别欢,我们都管它叫“柴雀”。每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白色的雾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恰似披着白纱的少女一般,鸟儿便开始在晨雾中歌唱。
   到了夏季,清澈见底的河水到处是鱼儿在游动,还有更多在河中嘻戏的孩童,把这条古老的斗龙河吵得热闹非凡。一到夜晚便见船家的渔火点点,把宁静的夜晚装点成一条灯火的长龙,萤火虫在其中忽闪忽闪地飞来飞去,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朴实的富有里下河特色的画卷。
   秋季的斗龙河芦苇花四处飘落,仿佛满天飞舞的雪花,岸边但见刺槐树上的花儿随风飘落,掉进洋河的水面上便引来无数食草的鱼儿。
   那个年代的斗龙河到冬季的三九严寒时常会冰封,芦苇丛变成干枯的草,鸟儿无处藏身,只留下凋败的巢穴,一派人去楼空的景象。船被冰封后,我们小孩子也自有乐趣。用一只小木棍将小木桶撑起来,里面放上一小团子米饭来吸引鸟儿。一旦有鸟儿进去觅食,我们就会猛地拉动木棍,将鸟儿罩在里面,然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纱布将小桶掀开,鸟儿便伸手可捉。大人们还会在岸边挖上一些陷阱,守候着送上门的野兔。在冰封的日子里往往都是住家船聚集的时候,在这严寒的冬季里好抱团取暖,相互支撑着度过严冬。有猎枪的船户是大家追捧的对象,只要他在便少不了一冬的野味,日子虽苦,但苦中也有乐。
   五
   一条小船承载着我的童年生活,装满我童年的欢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童年是喝着斗龙河的水、看着斗龙河的绿色、听着斗龙河边上鸟儿的歌唱、吃着斗龙河中各种美味长大的。
   船上的生活非常地单调,家人们以船为家为生活在拚命,一年四季枕着斗龙河的微波,书写着自己的人生。闲时,几家一起打帮的船儿聚在一起,我总是时不时听到他们讲着各家的历史。这些单帮的船户大多来自盐城、阜宁、建湖、滨海一带,因常年行走在斗龙河上,彼此也都熟悉了。碰到晚上遇到一起,一定会把船靠到一起聚一下,往往在这时候,各家都会奉上家中所有拿得出的食物来,喝上一杯小酒,就着酒话诉说着各自行船的酸甜苦辣。
   据家人说,父母早在抗战后期就行走在这条河上了。遇到日本鬼子,偶尔也会被鬼子征用来装粮草。有一次在卸草的时候,母亲将十几根火柴用细线绑在火柴胶上,偷偷放进了草堆中,结果送上岸的草堆被引燃发生大火,怎么也查不到起火原因,着实也让人心跳了一回。
   父亲是在解放战争的支前运动中入党的。有不少住家船都被动员去了长江边。父亲因为是党员负责就地维护地方上后方支前工作,错失了去长江前线的机会。解放后,他没有因居功而对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直到1958年大丰成立航运联社,以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或成为先进、或被批斗,浑身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我记事的时候已经靠近70年代,正是文革火红的年代,平静的斗龙河也成了红色的海洋,到处可见迎风招展的红旗。1971年,九岁的我进了学校读书,从此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小木船。1974年航运公司编队,我家从此告别了独自航行的日子,告别了拉纤扯帆的生活。进入船队这个大家庭,船已不限定在斗龙河上漂泊了,而是越行越远。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斗龙河两岸的纤路几乎就失去了踪迹,成为了历史。这条数百年来一直唱着渔歌的母亲河从此被机器声打破而进入了另一种生活。
   今日的斗龙河上再也不见了昔日的小木船、渔船,承载着几代人的河流仍在平衡地向东流着,百折不回,执着朝着东方,奔向黄海。
  

共 38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成熟隽永的笔调描写了历史上继串场河之后的第二条大河:斗龙港。文章分作五部分,以“船”为主线,把开船出海与历史文化交融,揭示了斗龙港人的品质精神:“百折不回,执着朝着东方”。文中的“父亲”形象非常突出,世事变化的悲凉隐含了老一辈人的精神痛苦和顽强生活的精态度,这是父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文章的开头“起锚了!”大气磅礴,很有画面感,若没有常年的生活体验哪能爆发出这样震耳的声音?这是本文现实主义特征的出彩点。文中写景部分,按春夏秋冬顺势而上,成为斗龙港人生活和斗争的精神底色。“每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白色的雾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象似披着白纱的少女般,鸟儿便开始在晨雾中歌唱。”唯美的场境提升了生活的格调,更是人们精神情操的升华。这或许是作者所言:日子虽苦,但苦中也有乐。这也正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常态,文章的写作意义和价值也就凸显出来了。推荐阅读!【编辑:孙彩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1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灯之芯        2019-08-16 09:21:04
  欣赏佳作。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特别是对景物的描述,生动唯美。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19-08-17 07:25:27
  祝贺作者作品加精,欢迎继续投稿文采,让我们一起为文学梦进军!
以语开悟智慧,以文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仇育富        2019-08-23 12:25:29
  已有精品十篇了,再努力一下就能成为江山的签约作家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