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搅屎棍(微型小说)
李公平闭上了眼睛,沉沉的睡去了,脸上带着微笑。他的一生就这样走完了。他有一件遗憾事,永远的留在了他的心上,伴随了他的后半生,永远的抹不去。那就是他的绰号“搅屎棍”!
过去集体收粪,给饲养员定的有任务,每年要攒多少担粪。基本上是按牛的数量来定,一头牛一天两担粪。饲养员早上和下午放牛,中午割粪草或揽树叶,垫到牛圈里。饲养员的时间自由安排,只要按时放牛,完成积肥量就行。队里安排饲养员,一般都是安排年龄大点的社员或者身体有残疾不适合干活的社员。一天十分工,一年四季如此,不按出勤考量。收粪时,队里安排一部分人挑粪,记住担数。一担就是两笼粪,一根扁担一挑就走了。对各户,也是有任务的,也是按担算,记工分,一担一分工。各户的粪,又分猪圈粪和大粪。收大粪时最搞笑。各家都有茅厕,粪池子有圆有方,大部分都有遮盖,不能让雨水直接流进去。所以大粪主要是屎尿。但集体收粪是按担算。有些人家就在收粪之前往池子里倒水。一大池子几乎都是水,工分增加了,但挑到地里达不到施肥效果,而且还浪费劳动力。为了杜绝这种情况,队长就开会讲,然后再验粪。而验粪的任务就交个了李公平。李公平为人正直,干活老实,从不偷奸耍滑。在集体干活,不挑不捡,重活累活脏活都抢着干。李公平作为验粪的人,到各家茅厕看,再拿根木棍搅。水太多的粪就不收。这样有几次,各家再给粪池倒水就要考虑了。给粪池倒水的太多,队里不收,自己就要把水粪担到自留地里。
验了几次,这根木棍的一端就占有大粪。李公平拿着这根木棍,走东家串西家,在这家的茅厕里搅搅,到那家的茅厕里搅搅。有一次,在村西头孙满仓家验粪时,因为粪池里水太多,验不上。孙满仓的老婆刘秀英就和李公平吵上了。一大池子粪,验不上,就得自己挑,还挣不到工分。挑大粪,都是男人干的活。孙满仓要到集体上工,根本没时间挑粪。况且,这一池子粪,可能要顶男人集体上工五天。所以李公平说验不上时,刘秀英就急眼了。刘秀英开始还央求李公平,这次就收了吧。李公平说不行,加的水太多,已经不是粪了,是水,收不了。刘秀英一看,没指望了。索性就嚷嚷开了。
刘秀英说:“李公平,你凭仕么说我们家的粪验不上?”
李公平说:“你们加的水太多,已经不是粪了,是水了。”
刘秀英说:“好,李公平,你说这是水,不是粪。对吧。既然是水,那你就喝一口。”
李公平气急了,说:“不跟你一般见识。要喝你自己喝。”
刘秀英说:“你既然不喝,说明这还是粪。你的那种验粪方法有问题。你不闻不尝,拿根搅屎棍搅搅,就胡说验上验不上。我看你就是搅屎棍。”
李公平说:“你说我验粪有问题,你说乍验?你闻闻尝尝让我看看。你个麻胡婆娘。”
刘秀英喊:“你叫李公平,一点都不公平。以后也别这么叫了,就叫搅屎棍吧。”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也没吵出个结果。后来就找队长评理。队长又叫了几名社员,在孙满仓家现场处理这个事。
队长和其他社员也到他家的茅厕看了看,也搅了搅。然后回到孙满仓的家里,开始处理这个问题。
队长说:“满仓啊,你也是老社员了。你们家的粪池,明显是倒了大量的水。人家李公平没有冤枉你,你家的粪的确验不上。你自己处理吧。这次不算你没完成交粪任务。你看,如果对处理意见不服,我们开社员会。”
孙满仓心知肚明,知道自己是咋回事,表示没意见。
但这件事传开了,而且李公平这个“搅屎棍”绰号也叫开了。有的人直接叫“搅屎棍”,有的人虽然不直接叫,但拐弯抹角,还是拿他这个绰号开玩笑。
比如,有个社员见了他,就问:“李公平,你吃饭洗手了吗?”李公平不明就里,说:“我吃饭当然洗手了。”那人就说:“就是嘛,拿了搅屎棍,不洗手不卫生。”他才明白,人家拿“搅屎棍”和他开玩笑。
还有,有人问他,“你早上吃啥饭?”李公平说:“洋芋糊汤。”那人又说:“拿啥搅面?”李公平说:“拿搅面筷子搅啊。”那人又说:“那就对了,你不敢拿那根棍子搅。”李公平问:“你说那根棍子?”
那人说:“搅屎棍啊。”还有人问他吃啥饭?他说吃的擀面,人家又绕到擀面棍,最后回到搅屎棍。
还有,他拿个牙签剔牙,有人见了。又说:“你拿的棍棍太短了。你用你平常拿的那根棍子。”
李公平一开始,对这个绰号很恼火。但是,人已经叫出去了,而且叫的人并没有恶意,就是开个玩笑娱乐一下,所以他也无可奈何。经过几次玩笑,李公平也慢慢适应了,有时也能反过来取了乐一下。但这个绰号实在不雅,从内心他不愿接受。因为,搅屎棍,在人们的印象里,都是那些搅局的人。李公平的为人口碑不错,不多事,人正派,就因为验粪,得了这么个绰号,实在名不符实。
好多人已记不得他的名字了,只记得这个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