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说说我家门前(散文)

精品 【丁香】说说我家门前(散文)


作者:丁旺 布衣,22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2发表时间:2019-10-30 10:11:27
摘要:作者讲述几十年来,身边环境改善变化情况。

【丁香】说说我家门前(散文) 我的故乡在陕西省三原县北部塬区,村东、村北靠沟,童年时期每年暑假割柴就在东沟里,游泳也是在沟底的赵氏河。沟里经常见到最多的野生飞禽是呱啦鸡,成群结对,跑的很快,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滑翔,不停的叫唤:“呱啦呱啦”。尽管早就在书上看到,有一种野生鸟儿叫野鸡,别称“雉鸡、“山鸡”,雄性野鸡特别好看,但一直没机会见过。1965年前后的一个夏收季节,听大人割麦子回来说,在麦地里惊飞一只野鸡,仅这一次听到本地出现野鸡。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每遇到下暴雨,队长便紧急打铃,召集全体劳力到饲养室解开牲口缰绳,把牲口转移到室外,以防饲养室被洪水泡塌,损失牲口。饲养室是土打墙,草顶。后边是4米多高的硷畔,地势高,稍微大点的降雨就会形成洪水,从饲养室过水。好几次抢救完牲口,不大一会儿雨就停了、天晴了。大雨过后天空分外洁净,湛蓝、空气清新,能见度特好。我们站在饲养室门前,举目望去,终南山清晰可见。可见当时空气质量很好。
   初中毕业刚回乡劳动,夏天队长经常派我们这些半大劳力给棉花打农药,防治棉铃虫。每人背一只铁制喷雾器,担一担水,配好农药,打上气,一人一行往前打。那时农药都是剧毒,如1059、3911。我们也不懂农药毒性有多强,放工吃饭时,如一块地药没打完,就把药瓶顺便放在棉花植株下面,下次上地接着用,省得每次上下工带来带去,麻烦!有时当喷雾器铁盖掉进装有药液的喷桶时,我竟然不懂事的挽起衣袖伸手捞出盖子,根本不知剧毒农药有多厉害。经常听到哪儿有人农药中毒,连夜晚到医院抢救的传闻。我的表姐,参加打农药,身体没直接接触到农药,也出现中毒症状。虽然已经过去50多年,她还说中毒后遗症时隐时现。
   1973年父亲骨折住院回来说,一位流浪汉路过棉田,发现一瓶未用完的农药,正好被虱子叮咬的浑身不舒服,看看附近没人,急中生智,脱下衣服,顺手用药瓶给衣服上撒上农药。人暂时舒服了,当他被路人发现时已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紧急抢救,患者又拉又吐,多亏一些部队医院的实习生不怕脏不怕苦,精心照顾,才捡回一条命。类似事件,还听说过好多起。
   那时夏季蚊子特别凶,家里又无防治药物。我跑到小队果园,找看园人倒了点敌敌畏准备治蚊子,一小瓶药液装在裤袋里,小跑着回家。次日在打麦场分小麦,感到大腿根部不对劲,察看发现,腿部皮肤起了几个水泡。去医院医生说是农药腐蚀导致,开了点内服药,患处抹了紫药水。虽说很快就好了,但至今患处显现轻微紫色。无疑是当时使用紫药水所致。
   同村我的一位好友,经常被虱子叮咬,急中生智,就在洗内裤时给水里放了点敌敌畏药液,后来两条大腿被腐蚀溃烂,教训深刻。
   那个年代,人们卫生常识非常欠缺。县上修建冯村水库时,民工吃粮都由各小队按人数提供原粮,大队统一加工面粉送工地使用。但有的小队提供的原粮加工食用发现有明显六六粉味道。这些小队库存粮食较多,担心虫害鼠害就在麦囤里撒了六六六粉。可是尽管大家都清楚食物中有农药残留,但毕竟是麦面吗,也就不太在意。现在看来是多么严重的食品安全时事件。多年前国家就因六六六粉残毒严重,已不再允许生产使用。那时人们就昏昏然然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对农药的认识和使用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更不懂药害对人或生物造成多大影响。
   2003年底,我搬家住到县城,门前仍然是一大片耕地,站在门口,向南望去,无遮无挡,极目远眺,心情舒畅。
   搬到县城头几年,蚊子异常猖獗,尤其是早晨和晚上,就像开大会。我起床早,洗漱完毕就坐在门口看书,每到此时,大群的蚊子立即围绕周围,嗡嗡叫着不肯离去,伺机叮人。我手持电蚊拍,只听随着啪啪的响声,一会儿地上就是一片蚊子死尸。为加强防范,给每个卧室门上都装上防蚊帘。过了两年,县上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蚊子明显少多了。从而人们才切身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多严重。
   在这一阶段,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好转,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
   夏天的傍晚,我和邻居一起坐在门前乘凉,只听见门前地头有细小声音。邻居小孩耳朵灵敏,大喊:“伯伯,你看,刺猬!”就这样,我在门前先后抓住两个刺猬,当然第二天我又放生。在我的认知里,本地没有刺猬这一物种,也从没听过。我第一次见过刺猬还是1981年在阎良区动物园见的。1992年,在武汉回西安的列车上,看见一位旅客带了只刺猬,用塑料桶装着,我好奇的问:“你哪儿来的刺猬!”他热心地说:“在武汉买的,4元钱一只。”我问:“武汉有刺猬!”他说:“菜市场一到晚上,到处都是。”我不无遗憾地说:“在武汉时,我要是知道,也给孩子买一只。”这些年,不仅我家门前有刺猬,还经常在塬区、灌区的公路上见到刺猬的死尸。至于刺猬是在生存条件改善慢慢迁徙而来,还是人们带来个别又慢慢自然繁衍而来,就不得而知,总之本县到处都有刺猬。
   不仅本地有了刺猬,门前还时不时地看见野鸡。一只出现时候多,多只出现少。2014年秋天的一天早晨,我上班时,竟然在门前同时看见6只野鸡,由一只华丽的雄性领着5只雌性,相距不远,警惕性很高地觅食。
   县城距老家有50华里,同时距山区和河沟更远,居然有了野鸡。县城尽管有条清河,但仅几十米深,不到100米宽的小河沟,还不至于养活野鸡一类较大野生禽类。只能得出结论: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高效低毒农药的广泛使用,人们生活环境好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具备了,所有的野生动物、这些人类曾经的邻居又回来了,或者说搬家了,它们也与人们友好相处,相安无事。相信随着国家不断加强污染防治,禁止秸秆焚烧,取缔燃煤锅炉,汽车限号出行,以及工业污染防治的深入开展,我们居住的环境一定会进一步好转,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的局面定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共 23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丁旺老师讲述几十年来,身边环境改善变化情况。在上世纪70年代,大雨过后天空分外洁净,湛蓝、空气清新,能见度特好。站在饲养室门前,举目望去,终南山清晰可见。可见当时空气质量很好。2003年底,搬家住到县城,蚊子异常猖獗,尤其是早晨和晚上,就像开大会。从而人们才切身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多严重。最近,随着生活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高效低毒农药的广泛使用,人们生活环境好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具备了,所有的野生动物、这些人类曾经的邻居又回来了。相信随着国家不断加强污染防治,禁止秸秆焚烧,取缔燃煤锅炉,汽车限号出行,以及工业污染防治的深入开展,我们居住的环境一定会进一步好转,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的局面定会展现在我们眼前。丁旺老师的这篇文章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呼吁大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情真意切,深入人心,推荐大家阅读赏析。【丁香编辑:孙巨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10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19-11-08 17:39:46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观念都会发生改变,绿水青山正在回归。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11 楼        文友:丁旺        2019-11-13 13:21:35
  圈圈是句号 :感谢你的跟评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