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一个黄河学子的故事(散文)

精品 【柳岸】一个黄河学子的故事(散文)


作者:龙红 布衣,15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38发表时间:2019-11-03 16:07:48
摘要:一个人当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生命的目标时,他就能生出一种大的力量来,这种力量简直是沛然莫能抵御的。

他的故事,是一代人奋斗的缩影,是一首每读便垂泪的叙事诗。
  
   一
   他是大跃进的产物。1958年他出生在满眼皆是历史,触目多为古迹的文化大省甘肃。由于家乡贫瘠缺水,少年的他无暇领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佳句,有暇面对的只是黄土高坡上的黄土与干旱,饥饿与贫穷。
   他是文化大革命的见证。1966年他上了小学,一天停课两天放羊三天拾荒地又上了中学,书没读上几本就稀里糊涂度过了十年,却也算是个高中毕业生。
   他在历史的转折处彷徨。1976年他做了一名中学教师,然而知识的匮乏让他感到羞于为人师,尽管他极是聪明,可现实终究没有遮掩住他教育理论的欠缺和教学过程中的事倍功半。
   他在历史的春天呐喊。1979年他断然辞去了教师一职,呐喊着我要上学,上大学。于是他重新背起书包,加入了复习高考的大军。
   他与新时代一起成熟。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天水师范大学的校门,在茫茫文化沙漠中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单是这些标识历史的数字,足以让人思起那不同寻常的岁月;单是这些刻印着现实的履历,足以让人想起那曲折多绉的年代。那么,这个黄河学子在那个岁月那个年代生活有多绉,学习有多苦,经历有多么不同寻常?今天就让我截取他经历中的一个小段,来诠释这个黄河学子吧。
  
   二
   他决定到会宁县二中复习一年再参加高考。
   会宁,既有着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光荣历史,又有着闻名远近的高考状元县的光荣称号,还有着全国罕见的贫困县的贫穷称号。走向会宁的那天,他口袋里揣着家里卖掉一头猪的钱,他自然知道这钱意味着什么,他没让家人送他,是只身上路的。当他的身影即将从亲人的目光中消匿的片刻,他猛地转回身,冲着塬,冲着家,冲着亲人喊道:考不上大学,你们到黄河去找我!
   到会宁二中去上学,他没有通知书,没有转学证,也没有熟人的介绍信,学校不接收他这个学生自是情理之中。第一天,他被学校理所当然的拒之门外,他没有灰心,在校门口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看起书来。第二天,他找到校长,校长对他说:目前每个班的正常学生人数已经到了七八十个,如果再收像你这样的学生,教室里恐怕连老师站的位置都没有了。又一次遭拒绝,他还是没有灰心。第三天,他又来到学校,只是没有进校长室,而是静静地躲在校园一角,等放学时,他尾随校长到了校长家,再次向校长坦诚要读书要上大学的决心。俗语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校长终于被打动了,他如愿以偿成了会宁二中的一名正式学生。
   如果说这位黄河学子进得校门不容易,那么进了校门之后的学习更是不容易。他底子薄基础差,很多知识几年不用,差不多都还给了老师,第一次摸底考试,他排在了班级的最后一名。
   汹涌的激流拦不住顶风前行的孤舟,坚定的选择不会因眼前的障碍而动摇。他开始了发疯般的苦读。不分上下课,没有星期天,就是吃喝拉撒睡的时间,他也会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
   我曾在书本中看到过不少好读书者,他们说他们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读书便忘记了一切,完全成了书中的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想自己就是那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一个跟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想自己就是那林黛玉,叹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每每读到这些,似乎并没有撩起我心中对好读书者的敬慕。因这些书大多为小说之类,其中虽不乏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典型的环境,可毕竟虚构的成分多。尚且读它时,并没有什么压力,起码不用考试,只是随兴随趣去欣赏一下理想的世界罢了。而读课本则不同,不管你对它有没有兴,感不感趣都要读,都要理解,都要记住,即使是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说理、艰涩的词语,都因了考试而必须去学,这就有些苦了,身体之苦、精神之苦。这时,若能吃得精神之苦,又能经受身体之苦,做到上课读下课读,吃饭读睡觉读,走路读,连上厕所也在读,确是不容易,需要意志来支撑。
   这些苦,对于黄河学子来说都不算苦,他早就明白:读书之苦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还要苦,握笔杆子的苦,比握锄杆子的苦还要苦。他早就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他早就悟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至理名言。他坚信自己,能吃得了读书的苦,能扼住苦的咽喉,而获得知识的果实。
   这些苦,对于黄河学子来说他都不怕,他早已抱定《黄河大合唱》的绝响,像冼星海那样穿着草鞋在《太行山上》,打着绑腿《黄河大合唱》。他怕的是不给他时间和空间。他没有“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时间;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空间。
   晚上,到了熄灯的时间,学生宿舍里的电源就会统一关掉,想在宿舍里偷学是万万不可能的。他没有钱买手电筒在被窝里照明偷学,唯一的空间就是厕所,那里的灯是通宵亮着的。于是他选择了厕所作为学习的教室。尽管这个教室气味不佳,还有蚊蝇来扰,可他不在乎,只要能容他读书就心满意足。开始的那段日子,老师查铺时他以蹲厕所为由蒙混过了关,日子长了,马脚就露了出来,他被勒令熄灯后不准去厕所,必须在床上睡觉。即使是这样,他读书挤出来的时间还是比别的同学多。可他并不满足,他恨不得把耽误十年的知识一夜之间补回来,这种渴望,全因了心中的那个目标,那个大学梦。
  
   三
   一个人当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生命的目标时,他就能生出一种大的力量来,这种力量简直是沛然莫能抵御的。
   他断绝了自己的后路,他开始了残酷的强化记忆。他调动了理解的优势,全神贯注地把老师讲到的知识在分解组合、辨门别类、浅出深入地进行消化理解,然后在头脑中编码存档,强化记忆。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公式、例题、习题,他倒背如流;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本内容他背得滚瓜烂熟。为了让知识牢固储存大脑,做到随叫随到,随用随拈,他开始了理解——背诵——储存——撕书的强化记忆。一篇课文,他在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特色,清楚了学习此文应掌握什么学会什么之后,便开始了对全文的背诵记忆。由字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即使是标点符号也要做到准确无误。在他残酷地逼迫自己把书本中的文字摄取到大脑之后,便把此篇撕掉,再接着背诵记忆下一篇。就这样,到期中考试复习时,老师发现黄河学子手中的书只剩下薄薄的几页,而且是没了角,没了边,破碎得似几张破纸。老师生气了,发怒了,抡起的巴掌就要落到他的脸上,他告诉老师我能背下来,老师疑惑,便挑了一篇并不是当堂课复习的课文让他背,他背下来了,没出一点儿错。
   预考的时间到了,他以全班第一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也就在这时,在离全国统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累倒了。一个一米八高的小伙子体重只剩下五十公斤,头发也一把一把地掉落,老师着急了,学校发慌了,无奈之中只好让他停止学习,回家休息养病,以备能参加最后的统考。
   他被学校送回了家,可是他并没有躺在炕上休息,他知道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个月万不可停止学习,如果这时松懈,这时向后转,他可能会前功尽弃,那可真的是要跳进黄河了。于是,他预支了毕生的坚韧,口袋里装着撕剩下的几页书本,拎着小板凳来到了村口北边的小树林里,又开始了理解——背诵——储存——撕书的残酷学习。
   劳累,不足以灰他的心;困难,不足以摇他的坚;疾病,不足以扰他学习。他几次晕倒在小树林里,家人几次把他抬回了家,他又几次从炕上爬起来,让家人再把他送到安静的小树林里苦学。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始终在激他生出超人的力量。他终于撕下了最后一页书,大步迈进了神圣的考场。
   1980年,这位黄土地里孕育的黄河学子在断绝了一切后路的高考决战中获得全胜,他用刻苦、耐旱、信心、坚韧挥写着“西北状元县”的辉煌历史。
   这个“黄河学子”是老伴的一奶同胞,我的夫弟。
  
   2019年11月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1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不是人物传记,可树立起一个黄河学子的高大形象;这不是诗歌,却为一种奋斗精神而平仄。作者从低下的一则报道说起,引发了感触。到底需不需要吃苦的精神,精神总有外壳,总是要挑战常规,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黄河学子的奋斗故事。这个人出生在五十年代末,一切机会都丧失了,或者说,就没有过人生求梦的机会。他做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觉得误人子弟,于是去求学,他赶上了可以高考的年代(小我一岁,我深有同感)。几次插班复习都被拒之门外,他不放弃,终于得到校长的可怜。他付出了非一般人有的的意志力和刻苦精神。他的读书方法未必值得我们赞赏,但令我们感动,是新版的悬梁刺股。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这个人就是作者的夫弟,故事真实,并非杜撰,他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在为时代的机会而付出,他是正能量的光芒,至今不失色。这篇记人散文,情感真挚,故事感人,特别是细节的力量,殉道者的付出,给我们很多震撼。在日子一天好于一天的时候,我们需要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但勤奋精神不能失去,这是本文给我们的回答,是人物的心声,因为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为之共呼吸的人,奋斗者。文章笔法老道,有概述,也有细节描写,更有壮怀的抒情,各种手法的运用,文章恣肆,故事鲜活,感人的力量始终不减。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求学者和家长,有着生动的启迪。学习的精神不是看背着多少重量的书包,看的是给学生什么样的精神和梦想。很好很精彩的励志故事,共赏励志!【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11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03 16:09:23
  杜鹃啼血,悬梁刺股。故事的力量给我们震撼,看看一个时代的人物,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感谢投稿柳岸,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1-03 20:21:55
  令人感动的黄河学子的故事,执着的求学精神是新一代的楷模!激励后人!欣赏佳作,感谢分享!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龙红        2019-11-04 18:23:57
  自己写一篇文章不容易,为他人写一篇精致的评论更不容易,需要付出眼力心力来阅读,甚至是多次的阅读。诚谢怀才抱器老师对《黄河学子》的精彩点评!诚谢怀才抱器老师对作者的鼓励!
4 楼        文友:龙红        2019-11-04 18:27:56
  诚谢刘柳琴老师在百忙中关注《黄河学子》!诚谢刘柳琴老师对龙红的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