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一窗秋雨惹乡愁(散文)

精品 【柳岸】一窗秋雨惹乡愁(散文)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9发表时间:2019-11-16 14:38:49
摘要:京城的偶尔一场秋雨,使驻京多时的我,触景生情,忽然有了一种思乡的愁绪,想起了耄耋的母亲,想起了与母亲同龄的闺蜜……


   昨天几乎没有出门,在下榻如饥似渴地读着女作家张抗抗的一本书,名《张抗抗散文作品赏析》。因为我计划着十月五日回家前须在京读完从旧书摊上捡漏买的书中最后一本。
   张抗抗的文章以前曾读过,但这本书还是初读。她的散文优美灵动、挥洒大气、真挚自然,常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其中一篇抒情散文,《故乡在远方》写得生动感人,作者借助自己对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张抗抗散文开篇的这句话一下子将我的心撕碎了。我不是“觉得”,想想自己半百的身世,就是一个“流浪者”,流浪者最不怕的是流浪,但最怕的还是流浪,因为每到一处,都有故乡的影子,可以勾起流浪者的情感。
   乡愁,就这样被作家的几行字轻易唤出,我的眼睛涩涩的,每一行字都像是敲在心头上的秋雨,掠过心扉的秋风。我真的想家了。
   由于没有出门,对于窗外的天气倒没太多注意,只是下午四时去楼下超市买菜时,发现天色有些灰蒙蒙的,没有一丝的阳光,给人以沉闷和压抑之感,更没有意识到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这其实是一反常态的,平时的北京,深秋最是美丽,晴朗的天空,风和日丽,碧色如洗,绿水青山,山河烂漫,节次鳞比的耸天大厦,阳光下熠熠生辉,长城内外,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晚上没有熬夜的习惯,早睡早起。平时都是五点醒来,今天却在凌晨三点被窗外的阵阵轰鸣声惊醒,噼噼啪啪,如山洪奔流,不绝于耳。仔细倾听,原来是一场秋雨来袭。风雨相伴,漫卷着夜空,像是黎明前的一场血雨腥风。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入秋以来,我遇到的第一场秋雨,虽是乍暖还寒,秋凉习习,夜盖一床薄被,倒没感觉出丝丝凉意,只是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思绪情怀,合着眼,虽然没了睡意,静静地听着外面有节奏的雨声……
  
   二
   秋夜秋雨最是煽情。白居易那《秋雨夜眠》的诗情画意,仿佛是流动的影像,正穿越岁月的时空,缓缓浮现在脑海:“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一场秋雨让香山居士诗兴大发,把个冷寒的秋夜描摹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我想文中的老翁是个虚称吧,实际当时的醉吟先生,大概不到六十岁,正是我现在的年纪。诗的意境很美,给人一种心生寒意的清凉,正像我身处的雨的秋夜,我沉浸在这诗的秋夜的雨中。
   如果把“霜叶满阶红”,改成“竹叶沙沙响”,那更符合我的秋雨之夜了。因为在我下榻的楼下,没有枫叶,只是一片青翠的竹园,在夜的秋风落雨中发出撩人的声响,仿佛是埋伏着万马千军。
   我不知道当时的秋雨的夜里,诗人白乐天是在流浪的他乡,还是在他的草堂里,我似乎感到比他幸运的多,我虽也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但身处盛世繁华的京城。
   这夜的凌晨的秋雨,不仅触发了我的一点思古幽情,也使我忽然想起了白天读过的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的文字: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我不知道。”
   大凡秋雨两个字本身就包含着愁思吧?秋雨之后是寒冬,总有寒意袭上心头。此地天冷,家人是否蜷曲着度日?这是我冒出的想法,尽管这个时代吃穿不愁,但我不能面对亲人表达出我的暖意,我怪这场秋雨。
  
   三
   张抗抗对故乡的思绪情怀,一下子助燃起我的缕缕乡愁。
   我想起了我千里之外的耄耋老母,因为我离开母亲一个月了,我想母亲,想母亲那年迈瘦弱的身体,想母亲那岁月霜染的白发,想失去父亲后那孤独无伴的寂寞,母亲可好么?我开始感到无比的想家,想马上回到母亲的身边。我知道这不是真实,但我心欲飞翔。
   母亲更是想我,我知道,虽然母亲有其他兄妹陪伴,但每个儿女都是母亲的心头肉,越是年老越是牵挂,缺少哪个儿女,都会牵肠挂肚。我可想象得出,思念不在身边儿女的情景,母亲或者坐在房前的沙发上,望着院落的那一际天空,唉声叹气,或着拄着手杖踯躅大门外,把个胡同道道看遍。
   驻京公务结束,明天一早高铁回家,秋雨催乡愁,这能不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家中的老母么?
   敬爱的父亲,离开母亲和他的儿女已有十个多月了,父母相亲相爱、相依相伴六十五个春秋,慈父的突然离世,对家人是个晴天霹雳的打击,更是对母亲的一种人生暮年难言的内心伤痛。
   幸亏我们兄妹五人的真情照顾与抚慰,才使母亲渐渐从怀念父亲的悲情中走出来。但母亲还是常常不免想起父亲,向隅而泣,哼哼唧唧地念叨着父亲,做儿女的心情何止只有悲切?却也总是为母亲的身心折磨而揪心。
   人生无常,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真的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么?说来也巧,昨天在老家乡亲的微信群里,村人发布了一条不幸的消息:本村鲁氏家族,八十九岁的戚老太过世,十月五日出殡。
   看到这条信息我感到十分震惊,莫非是村人无意发错了信息?戚老太是位看上去很健康的老人,回家照顾母亲时经常的见到老太,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生死是自然规律,但健康老人的突然离世,不免还是让人感到惋惜。但对我来说,岂止是惋惜,更多地是对戚老太去世增加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留恋。
   戚老太是老家不远的邻居,按街坊喊她“大娘”,与我母亲同龄,而且她俩是从小的闺蜜。怎么说呢?戚老太与母亲的娘家是同村,娘家都是十里开外的一个小叫重河的山村,而且,从小的邻居,按乡邻戚老太还高称母亲为“姑姑”呢。小时候的亲密伙伴,长大后又婚嫁同一个村子,这是一份难得的缘分。
   戚老太一生历经坎坷与不幸,老伴早年置身外地工作,几十年前因触法入狱,出狱不久便撒手西天,家里留下了妻儿老小,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戚老太那柔弱的肩上。几经岁月的磨难,总算把儿女拉扯大,为老人养老送终。可上天并没有太多的眷顾戚老太辛苦与善良,四个孩子,一儿一女婚后,先于老太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戚老太尝尽了人生的辛酸,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
   我对戚老太的留恋,除了突然地离世带来的伤感外,还始于戚老太是母亲老来最常来往的唠嗑伙伴。双方的相聚,合得来,谈得拢,彼此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快乐。
   莫非这秋雨就是为戚老太的离世而淅沥,秋风斜雨,敲打着窗户,将我的视线打得模糊起来,我不想很清楚地过目戚老太的影子,勾起我更多的伤感。那些邻居,真希望他们天天早晨都问安,夜晚都凑在树下寒暄,这份生动的乡邻之情,是伴我们生活的温暖,突然走逝一个人,温度就冷淡了几分。秋雨,如泪,在窗玻璃上款款流下,当下这种悲凉的天气与乡邻的死亡那么契合,我浑身打着颤。
  
   四
   两年前,老家旧村改造,临时搬迁,两家都搬到外乡同村的界首居住,两家离得较远,不常见面。但戚老太的小女儿夫妇常年在集市摆摊零卖食品,五天一个集。凡是不刮风下雨,戚老太都会到集市上来,拿个马扎坐着,与女儿作伴看着熙熙攘攘赶集的人群,以排解解老年人的寂寞。
   正是这个机缘,离集住的很近的母亲又与戚老太接上了头。母亲年老,一人去不了集市,都是我们兄妹,谁有空在家赶集市,时常顺便领着母亲,提着马扎把母亲领到戚老太那里去。让两位老人促膝相谈,这也是两个老人最为快乐的时候。母亲喜欢抽烟,边抽烟便唠嗑,两人似乎忘记了已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有时笑起来是如此的爽朗和天真,集市就是两位老人的露天“俱乐部”。
   实际上,从表面上看,戚老太要比母亲健康,个不高,很富态,走路从不让家人搀扶,说话清晰嘹亮。母亲清瘦利索,走路不稳妥,出门离不开拐杖,而且要有人跟陪着才放心。
   我本打算回家见到母亲,等到集上带母亲找戚老太玩,可谁能想到,戚老太却突然的离世,家人的痛心和悲痛是可想而知的,而作为局外人的也深感惋惜之至,我也想到了,如果母亲知道了是怎样的心情呢?从小的闺蜜,老来的伙伴,母亲会落泪的,母亲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为母亲的身体担着心。我想,母亲应该早已知道,戚老太去世的噩耗。
   我想明天回家见到母亲,母亲会是怎样一个心情呢,应该是见到儿子的高兴和提起戚老太的悲叹吧,可谓是悲喜交加啊。
   这秋雨的夜,我没有了一点睡意,点亮床前的灯,我顺手拿起张抗抗的那本书,重温那篇让人思绪万千的《故乡在远方》。我想,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是否也会心有灵犀地看到儿子读书的样子呢?
   会的。母亲在昏暗的灯下,欠着身子,将墙上的月历摘下,戴上那副老花镜,前后翻个不停,嘴里念着月历上那些什么“动土不宜”、“宜于乔迁”之类的话。泰山脚下的老家,也应该是秋雨敲窗吧?不然,母亲不会与我几乎同时都在念叨着。很多时候,我们母子是心有感应的。这个秋雨夜,是否“宜于”回家?母亲肯定会说出几百个“宜于”的理由。
   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披衣下床,毫无目的的在房间来回走动,移步窗前,拉开橘黄色的薄如纱的窗帘,雾蒙蒙地夜色似乎透着微明,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滴滴雨声像是擂起启程的鼓鸣,我抬头望着家的方向,仿佛看见母亲正在出门迎接回家的儿子,我忽然做了一个回家的梦,房间瞬刻变成了南下的高铁,在一窗秋雨的的轰鸣中,正在圆我那一抹乡愁。
   秋雨,爬上我的窗,唤起我的乡愁,催促外出的我,雨停了快快回家看看。在外面太久,秋雨都会凄厉。
  
   2019年10月4日初稿。2019年10月1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抒情散文《一窗秋雨惹乡愁》,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朴实真挚、满怀深情的语言,讲述了在京城偶遇的一场秋雨,使驻京多时的“我”触景生情,忽然有了一种思乡的愁绪,心中想起了耄耋年迈的母亲,父亲十月前去世后,幸亏我们兄妹五人照顾与抚慰母亲,才使母亲渐渐从怀念父亲的悲情中走出来。又想起了刚刚去世的戚老太,她是母亲的闺蜜,与母亲同龄。母亲还不知道比自己更健康的戚老太突然离世的消息,如果母亲知道了肯定会伤心落泪的,也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这又让做儿女的万分地担心了。是呀,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夜秋雨最能引发愁绪的,这篇散文以北京的一场秋雨突然来袭为起笔,才思泉涌,情感细腻,既描写了白居易《秋雨夜眠》的诗情画意,展现了深秋的北京美丽无比的意境,还讲述了自己在无眠中的一腔思古幽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无奈,字里行间满含着浓浓的乡愁乡谊和对父母的思念、感恩之情。文章主题充满着真挚而细腻的韵味,笔意潇洒,放飞思绪。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生动感人,引人共鸣。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1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2 11:27:27
  秋,是自然属性的季节,也是应景花甲之年者的心理季节。秋雨,多是文人骚客的墨汁,往往用它倾诉一腔乡愁、想念故乡亲人的情思。不论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故乡在远方》,还是古代诗人白居易的《秋雨夜眠》,自然会“惹”起秋雨中一个客居他乡者触景生情,涌起一股思乡感慨,尤其是远在故乡的母亲正面对父亲刚去世十个月的孤独境况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人口迁徙的距离越来越远、范围越来越大,“流浪者”越来越多,故乡在重新定义中,如何定义?全在思乡者的笔下。谢谢作者奉献如此精美的文章!学习了。
还童心本真,续文学旧梦,不计名利得失,只求一吐为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