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路】晚秋的黄昏(散文)

精品 【柳岸•路】晚秋的黄昏(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84发表时间:2019-12-01 18:39:21
摘要:几度夕阳红?每度都是人生的诗,要经常诵读;只是近黄昏?黄昏不都是藏着衰老,还有最美的回忆。怀才抱器用美的回忆,给晚秋的黄昏添色。

【柳岸•路】晚秋的黄昏(散文)
   胶东冬天的脚步总是很迟疑,小雪节气之前有零星的雪花飘洒在半空,没有落下就变成了幻影。胶东的晚秋大概是十月十一月,秋被拉得很长,似乎就是为了让人慢慢感悟什么是秋色。我妈妈对“黄昏”这个词有自己的见解,别的季节的傍晚可以叫“落黑”,晚秋的太阳西沉才是黄昏。
   那时,老家院子在西南角有一棵大柿树,每当晚秋,柿子灿烂地悬在枝桠上,粘在梢头,好像是赛着和那个夕阳炫彩。夕阳在柿树上一圈一圈地缩小,并慢慢遁去,我和妈妈在门槛上坐着,看着,心生妄想,真想将黄透的柿子和那个夕阳摘下来,放进篮子里,坐在炕头吃了它。
   晚秋黄昏的美,都写在柿子上。
   妈妈说,柿树上擎着夕阳,那才是真的黄昏,没有柿黄,就称不上黄昏。我反驳妈妈,始祖黄帝,也是黄色的?妈妈好像更找到了铁的事实,说,黄种人的上帝就是黄帝。
   春天的黄昏天边多彩霞,是想把太阳染得色艳味甜再送给夏天;夏天的黄昏,残阳如血,晚霞似火,像胖娃娃的粉脸蛋在撒娇,可不敢碰;冬天的黄昏,被白雪给染了,一切都淡淡的,日头泛白,送不出暖黄。唯有晚秋的黄昏,原野和村庄,落日熔金,安详而又丰满。说起晚秋的黄昏,妈妈有着童话般的描述——
   西天那个夕阳,格外低沉,总是探头看看庄户人家的院落,找到一色的金黄。院墙上挂着的玉米棒子,呲着牙毫无拘束地嬉笑着。黄昏在晚秋的田野悠闲地逛着,在每家每户的屋脊上站着,在归巢的鸟儿的翅膀上悬着,在行进于山野小径上的人的肩上扛着。在晚风中摇曳的树梢,在瘫倒的褐草上,在不舍得回家的农人的脸庞上,直到夜色渐合,黄昏才收去最后的暖黄。
   妈妈的话土得掉渣,这是我润色了之后的句子。但诗意不会因土气而消失,如诗如画,美感的熏染,成色一点也不减。乡下的黄昏最美,而城里是没有黄昏的。马路上的白炽灯,早早地点亮了,硬生生地不留情面地把个美好的黄昏给吞掉了,路灯是与黄昏作对的,我没有多少好感。路灯想扮演黄昏的角色,可总是不像。
  
   二
   最美的黄昏在河堤处。褐黄了的草匍匐在河岸上,做了护堤的被子,我相信晚秋的衰草是有着情感的,总是散着可亲的光,在夕阳下温柔地眨着眼,将自己淹没在一抹夕照的金粉里,相牵相依。这是草的暮年,但苍老的根依然扎在岸上,不肯做漫天的飞蓬,慈祥得正如老人,茎秆或许还留着绿意,但不再炫耀了。有时候,我去河边赶鸭上岸,竟然忘记了正事,倒在衰草的怀抱,黄昏的暖色不再刺眼,柔柔的,慵懒的,不想失去这个黄昏,就像不想离开年老的父母,手不时地摩挲着草,挑逗着自己的掌心。
   回想起那些曾经醉倒在晚秋河岸的黄昏,我突然觉得我辜负了那个意境,因为人在旅途,只知道赶路,疲惫而急促的心总是绷紧着的,怎么就不知突然止息自己的奔波?温暖未必不是壮行的誓言,真想劝如我当年一样的人,急切地奔波一段,应该恋一个黄昏,将自己放倒,享受几个美的黄昏。原来“几度夕阳红”,并非是送给老年的诗句,“几度”,正是让人珍惜几次,黄昏属于漂泊者和疲惫者的黄酒,微醉黄昏,最具诗意。
   还有晚秋的苇丛,最容易留住黄昏。因为狼毫色的苇花,将黄昏时的夕阳弄得更醉,如果躺在苇丛外的避风处,看着黄昏垂落于苇丛,仿佛就是月亮上巡演童话故事,嫦娥长袖拂云啊,桂枝斜出,桂花飘香啊;鹊桥横卧,牛织隔岸相望啊……一轮夕阳不甘寂寞,照在河水,被风摇得晃荡着。那时曾想,这样的景观比年画生动多了。在昼夜交替之际,夕阳在河水里游弋摇曳,弄碎了水,成了金花,想插在头上?还是只想在河水里洗把脸,准备夜戏的开场?洗了脸蛋就变成了月亮,分不清了。或许,夕阳是要搞一个归去的仪式?尽管明天还要出来,但每一次归去,都必须是庄重的,天天如是,从不糊弄。我还想,为什么诗人总是从黄昏里读出愁绪……
   诗人周邦彦说“到此际,愁如苇”,儿时不知愁,我言“暖如苇”。我不希望也能写出那样有深度而悲怆的诗句。
   晚秋的黄昏之所以美,因为包裹着一切丰收的色彩。一坡坡,满田畴,晚秋田野里似乎某一天被黄昏染黄了,庄稼收割完,农事的繁华也落尽,田野里陷入令人不可想象的沉寂,仿佛只有夕阳光顾。可被黄昏释放出来的土地味道,在这个季节、这个时段更盈鼻,是熟透的作物被黄昏发酵了,蒸发出袅袅的香气。岁月荣枯,田野寥落,我们对繁茂季节没有伤感,而对晚秋的寂寥生出心痛感,若无黄昏熏染一派丰收的色彩,我们可能难以对得失表现得如此从容,蓬勃与消退总是此生彼长,没有晚秋黄昏的薰暖,土地怎么可以忍受漫长的寒冬!
  
   三
   黄昏最喜欢光顾晒场。那些年,妈妈最喜欢干的就是到场地坐着剥玉米叶。满场的玉米堆成小山,黄昏的时候,三两个妇女守着一座小山,干得更欢快。妈妈说,就怕夕阳落山。女人们要贪着抹平自己眼前的小山。我相信,这是诗意生活生出的美感。褐色的玉米叶,被夕阳进一步染黄,将叶子撕开,金黄的玉米粒像金牙般与夕阳一起笑着,当然还有和母亲一样的女人心也在笑着。每个妇女剥玉米,可以给自己留下20斤玉米叶,这是蒸大馍馍的底袄,换了棉线布料做笼屉底布,赶不上玉米叶,因为叶子里充满了粮香,还有被太阳晒过的味道。妈妈总是踮着小脚,背着一袋子玉米叶,在黄昏里,摇摇晃晃地回家。我想接住,妈妈不肯,她是舍不得通过劳作而获得的满足感被我剥夺,夕阳照着妈妈的脸,暖黄的脸色,喜悦的韵律,夕阳的牵引,成了一幅唯美的乡村晚秋图画。
   将玉米叶倒在门前,母亲把一个最美的黄昏给了我。黄昏的体香,都浸染在那些玉米叶上,母亲并不责怪我和小伙伴们在玉米叶上打滚嬉闹,有时候累了,就仰面躺着,沐浴着暖色的黄昏。我们会顽皮地装睡,睡在暖暖的玉米叶里,睡在黄昏的诗意里,玉米叶盖住身体,出汗了,汗味沾在叶子上。妈妈说,给叶子沾点孩子气。气,就是味道,这是胶东人对“气”的解释。母亲是很注重味道的人,她一生没有生育,但甚爱孩子。她慈爱的心,在那些黄昏里释放得淋漓尽致啊。
   晚上,妈妈将玉米叶抱在炕头上,剪掉两端,然后一张一张地捋顺,膝盖上一会就堆高了叶子。晚秋的收获变成一张张玉米叶,就像我如今写作垒高的稿纸。闻着被秋阳晒透的味道,仿佛已经吃过喷香的大馍馍一般。那时,世界就那么大,似乎几片玉米叶就写满了世界的文字,幸福是主题。
   人生因简单而变得单纯了,单纯了就容易感受到快乐。当下,我们对黄昏似乎很少有那样的感觉了,感受不到诗意,甚至生活的美满感都不翼而飞,或许是物质生活太过丰富,但完全的物质生活,是不能引发我们的生活诗意的。
  
   四
   诗意,还属于老黄牛,黄牛总是与黄昏最般配的,是绝配的美。我们家的老屋在山根处,门左就是上山的小路,特别是晚秋的傍晚,似乎夕阳都给了山坡,就是那些割掉的草茬,也闪着暖光,这是给劳作者归来布置的底色,也是表演的舞台。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林格叔就老了,他是驾牛好手,队上的牛都听他的,是权威。他六十多了,胡子白了,那些牛也似乎与他一样,也老了,走路慢悠悠,没有了朝气。也好,这给了我爬上院墙看他与牛在黄昏里相伴而行的镜头的机会。牛和他的身上都披着黄昏的影子,似乎夕阳是有意跟着而来,也要回家?林格叔嘴里哼着根本没意义的“喔喔喔”的声音,常想,这是叫牛停住呢,还是要牛走?是快走还是慢走?似乎也无需理解,只要是从他嘴里发出的,都是牛耳听到的歌吧,歌声单调,也平常,但歌声闪光,与哗啦啦垂落下来的黄昏一样明亮。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所有的动作都是被赶牛人的歌声驱使的,我这样想。这幅画,若是在一个早晨,那就不是这样的境界了,匆忙会成为旋律,没有了悠闲。牛是人的伙伴,或者,人是牛的伙伴,主仆的关系在这时最难分辨。他们相依为命,相伴而行,在最美的夕阳下,在最暖的黄昏里,这是尘世间不能多得的情趣和诗意吧?若人生有过这样的一幕,在一个如我一样的孩子的心中泛起歆羡的波澜,我想,林格叔就是和牛一样默默老去,也是最温暖的,因为他和牛在黄昏里,给一句诗做了生动的注脚:“斜阳草舍迷归路,却与牛羊作伴归。”(辛弃疾句)
   发现没有?在晚秋的黄昏里,飞鸟会晚归。文人们总是面对鸟归而生出倦意,想到退隐归乡,可能与“寒”字有联系,可哪里知道,晚秋的鸟,忙于寻食,常常忘归,就是归,也是暖的,因为嘴角都叼着灿灿的米粒。落尽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鸟儿,仿佛想给晚秋的树缀上生动的叶子,尤其是家雀,密密匝匝的,它们对着夕阳,唱吟着黄昏,互道晚安。或许是在恋着人间的黄昏美景。山坡,田野,屋舍,被黄昏镀上了一层绚丽的橙色,暖得要流出汁液,更像奢侈地披了锦,想拒绝晚秋的微寒吧?炊烟升腾,各家的烟囱,在黄昏里弄着袅袅的诗句,炊烟在空中牵手拥抱,极尽了缠绵之意。村庄的好,不分你和我,不设防,也不分彼此,共享一个黄昏。
  
   五
   我父亲对黄昏有着细腻的味觉感受。他每年要腌制很多酸辣大白菜,先是用食盐腌渍白菜一两天,去掉白菜的脆性,然后等一个最好的黄昏,夕阳润黄,仿佛最低,低到要垂落到院子,他将白菜从缸里提取出来,整齐地排列在院子里的石条上,白天,石条被秋阳烧烤得很热,手一摸,就像烧过火的炕头,父亲说,温度高了也不好,最好是等到黄昏,日头转过田野,吸纳了秋作物的精华,染过石条,白菜会沾染上作物的香味,他还特别用几根新割的稻草扎住白菜,这样,香味最合适,最地道。父亲说到黄昏侍弄酸辣白菜,脸上都有一种特别的光彩,似乎夕阳的光填满了他脸上的皱纹,变得脸面丰润起来;似乎也将他对生活的特别细腻的感悟给了黄昏这个时段,温润,饱满,流金溢彩。他的经验是:一般遇不到好的黄昏,那只能放到阴凉处晾着,腌制的酸辣大白菜的口感就差一些。尽管我是吃不出白菜里的黄昏味道,但这道秘方我记住了。一切最美的口味口感来自自然的才好。阳光可以催熟作物,黄昏可以温暖人心。不舍黄昏的味道,是热爱,更是对生活的多情。
   入冬的黄昏有些寒冷,我们要抓住晚秋的几个黄昏,孩子们最喜欢在黄昏里疯,甚至商量着去追赶夕阳,说,夕阳很慢,我们完全可以追上。多么让人觉得好笑的想法啊!其实,孩子们在黄昏里玩,还有一个期待,就是突然听到自己的母亲呼叫吃晚饭的声音。“召子(我的乳名),别贪玩了,吃饭啰……”如果妈妈不是第一个这样喊我,我会一个晚上不高兴。我想让小伙伴羡慕我,他们也一样。黄昏里,最能够激发我们的玩兴。
   晚秋的黄昏,似乎也让我有着痛。多少对老夫妻,晚秋里,黄昏中,相伴坐在院落里,骨骼嶙峋的手,牵着,固然是对相濡以沫一生的深情表达,何尝不是告别晚秋黄昏的暗示?尽管他们不说,但我心中总有不忍看一眼夕阳的想法,希望这种怜悯可以延缓晚秋的脚步,牵住黄昏的步伐。
   人的一生很短暂,最终都要失去,一定不要辜负每一个黄昏!面对黄昏,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只能欣赏和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个人都有黄昏,但色泽和质地是不一样的。
   晚秋的黄昏,我和妻回到老家,顾不得和老姐寒暄,就去看老宅。黄昏里充满了秋收的韵味,晒红薯干的味儿,钻进了胃口;路边的花生眨着黄灿灿的眼,我弯腰拾起捏一捏。突然,我牵住了妻的手,走到门口,妻说,这是夕阳行?我笑笑,这一幕来得太晚,二十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没有看见儿子牵着媳妇的样子,我相信,妈妈还站在门口,希望看到黄昏里这最美的一幕。
   她会转身,举起门后的竹竿,勾下几个暖黄的柿子。我多么希望将我记住的最美的柿子诗脱口而出:柿叶秋红不是霜。
   妈妈,您懂得这句柿子诗?
   您听不懂就跺脚,还会责怪儿一句:说给妈听还是说给黄昏听?妈不懂你不说,黄昏懂得,你说了又没有用。
   我这样理解:妈妈是想把她调侃的黄昏留住。
  
   2019年12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7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晚秋的黄昏》从标题上就明确了内容、寄寓了思想、暗示了主题。本文以胶东之秋与院子的柿树以及妈妈的“说”起笔。从“探头”、“看”、“呲牙”、“嬉笑”……运用多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以排比拟人的手法,作者做到绘形绘声又绘色,将景物真切再现,给读者展现出一副乡村晚秋黄昏之美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眼前。作者利用乡下以城里作对比的手法,体现了作者浓浓的热爱家乡之情。文中第二章节,开笔就写“最美的黄昏在河堤处”,这是总起句。通过对河堤处的草、苇丛等实景描写,同时又虚实相生,引发联想,想象创造出新景象,互相渗透相互转化,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了“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情景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一副恬淡、温暖的晚秋黄昏画面。“黄昏最喜欢光顾晒场”,本章节总起句。作者描写了妈妈剥玉米叶,通过对妈妈背着一袋玉米叶回家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怜爱之情。作者极其准确地抓住了妈妈“剥、倒、抱、剪……”通过这些画面描写,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触发了作者的情思,也引起了读者的种种情思。不但突出了农家生活的单纯,因单纯而容易感到快乐的画面,更展现了一副浓浓的亲情画面。第四章节,“诗意还属于老黄牛”通过对林格叔与黄牛暮归的细节描写,体现出了一副晚秋黄昏悠闲自在的画面。还有晚秋黄昏,鸟儿晚归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晚秋黄昏之美。文中第五章节,通过父亲腌制酸辣大白菜,要在晚秋黄昏时提取晾开,香味才合适地道。是呀,人,才是风景最好的构成者。写景与人结合,以景衬人,则景物便更有了神韵。文末,“晚秋的黄昏是否也让我有着痛”,作者笔锋一转,让人感慨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之中,但更让人懂得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让自己活得更有色泽与质地。文中多处提及妈妈,就作者对母亲称“妈妈”这一细腻的称谓,足以让读者感觉得到这位母亲,是位极其疼爱孩子的人,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牵着妻之手,来到门口,让妈妈看到“我”琴瑟之好的画面,以慰母亲之心,体现了作者对母亲尽孝之心与对母亲无比怀念之情!结尾“妈妈,你懂的这句柿子诗”起到了文章首尾照应的效果,使文章浑然一体。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亲切自然,层次段落清楚,文章边叙边抒情,情感丰富真实,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来吧,让我们放慢脚步,一起欣赏这晚秋的黄昏之美!好文、美文,力荐赏读。【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0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19-12-08 10:40:49
  晚秋的黄昏,在作者的笔下,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别有一番感慨。自然的晚秋与人生的晚秋相得益彰!珍惜现在、感恩遇见、不忘亲恩、憧憬明天……一切都是最美的存在!老师笔墨生香,拜读受益!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2-08 14:56:58
  很感谢罗老师到访留下美评。是啊,人生和季节里的黄昏,有多少是相通的,怀一颗热爱的心,不纠结黄昏,才是人生态度啊。谢谢罗老师,遥握!
1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1-05 11:33:25
  怀才老师笔下的晚秋黄昏图,或浓墨重泼,或轻描淡写,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图,又像一幅极具层次感和厚重感的油彩画,瑰丽绚烂,美不胜收,回味无穷。除了视觉的感受,还将晚秋的黄昏之美沁于嗅觉与味蕾之中,就像心花一瓣社长在《剪一幅钟爱的晚秋黄昏图》赏析里所说:在浓墨铺陈中把五个特写镜头慢慢推出,将一幅晚秋黄昏图的长轴画卷在我眼前徐徐铺展开来。怀才老师的美文值得一品再品,只言片语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雪胎梅骨蕴藏的生命底色跃跃欲试,呼之欲出。试图写一篇曾一日三品的《写给不朽的绿》的赏析文,题目都酝酿好了:《编织一帘新绿,尽享一帘幽梦》,预计在10号之前定稿,不知梅骨有没有这个资格?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06 07:05:27
  能够得梅骨君青睐,是怀才之幸啊。怀才期待梅骨君的赏析佳作,乐见文学批评,促使怀才可以有所进步。其实,这个“黄昏”是我的最深情的乡愁,走进如诗的画面,安顿我所有的情绪,才是此时黄昏的含义。得到梅骨君的赏评,很是荣幸,心情真好。遥握,谢谢梅骨君,期待佳作。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