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路】潭柘寺寻宝(散文)
【编者按】《潭柘寺寻宝》以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在学友的建议下,到“潭柘寺寻宝”的经历。学友给“我”列出的旅游攻略是:各寺皆有“宝”,得宝知趣,才是旅游的真正意义。他还说,寻宝比作诗难。寻宝则是难言其妙。学友的话里隐喻很深,我只能切身去体会了。来到潭柘山,望着云雾缭绕中古刹,我难找到入口,有种身处缥缈与朦胧的感觉,威武的“天王殿”,给人震慑的四大天王,手持金杵,目含威慑,守护着一口“宝锅”,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还有一口更大的宝锅,这口宝锅一次煮粥能贮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这么长的“煮”时间,也让人禅悟出要学会坚守专一,才能得到美食。两口大锅放置在显著位置,有什么重要意义?大概佛家也看重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的。这两口宝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也让人领悟出要胸襟宽广,心里容得下沙子。大锅是古刹之宝,也让人们禅悟出许多道理,这是宝锅中藏着的宝。潭柘寺的宝物还有石鱼,其中还蕴含着玉皇大帝派石鱼夜奔凡界,解救疫民,祛灾除难民间传奇故事,令我听来很喜欢。敲打着木鱼,心中向佛,又悟出其中的哲理:“木鱼,取“鱼日夜不合目”之意,故刻木象鱼,击之,用以诫昼夜思道。”我又惊喜得到一宝。可这些宝我无法获宝而归,寻一石阶随地而坐。遇到一位老外“华君”,他向我倾诉了对潭柘寺的深厚感情,令我感动;在寺外一角奇石卖场,我相中一块奇石,卖石人把石头琢磨的颇有诗意,令我想起赏石痴人白居易的诗,把玩在手,心满意足。我将奇石置于书桌,抬头赏石,胸有千山,一石在手,从奇石中有故事,有历史。也正如赏石人说,人应该拜石为师,尊石敬石。一方奇石,不仅于寓意深邃,也记录着我和石友的的温暖故事。散文通过“我”在潭柘寺寻宝经历,描述出千年古刹悠远的历史,回荡着浓浓的历史纵深感,借寻宝中的故事,以物明志,借物抒情,蕴意深刻,情理交汇,情节生动,满满的正能量,读之感人肺腑,引人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090003】
11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20-01-06 18:37:15
近来俗事缠身,错过怀才老师多篇文章,今得空闲,不妨从头学起!读完这篇文章,我得思考,潭拓寺寻宝,寻的究竟是什么?我自作聪明认为寻的是一种禅境,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人生佳境。这宝不能物化,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能透过一方古刹品到一段历史,能通过一块奇石品到人生乐趣……这些都是宝。然而,我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文章中关于潭拓寺的桩桩件件,我关注的是怀才老师在文中的思考,有所思是我学习怀才散文的重要部分!从这点将,我还未得一二,惶恐!路还很长,在此先祝怀才老师身体安康,才思泉涌!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07 07:10:52
感谢清风社长拨冗到访留墨。谢谢,磨目了啊。怀才20年前游览潭柘寺,所见印象已经多模糊了,只能选择思考了,所以才有这篇文章,我也想抛开俗套和套路,写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是尝试。今日清风社长文笔飞扬了看见很多您的大作,只是身体不太好,没有细读,大致都有浏览,会好好揣摩学习的。遥握,问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