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流浪赋 完美赋(文赋) 
【编者按】【菊韵】流浪赋、完美赋。作者作品题材精准,壮、紧、长、隔依次进行,走马蹄律。规范无误。作品阐述层次分明,是的每个人都在红尘中流浪,或精神或躯壳,履历的坎坷,创伤,生活的苦辣酸甜,日子的油盐柴米,无不形影不离的伴随终生。无论你权高位重,昂或凄苦贫穷,各有各自的不尽意,其实人生不完美,而历练心情要有适应的的过程,也就是,知足者常乐!糊涂者聪明,万事不可较真,越是计较越是痛苦。作品比较深奥,懂赋者不多,希望作者换一种载体把见解写出来更好,因为作品是写来让读者看的,没人看的懂,再好的作品岂不枉然,如果让作者附带一篇解释文章莫如换个方式,这是我的各见,总之作品很好,点赞!推荐阅读,(责编飞云流瀑)
2 楼        文友:远近        2019-12-07 20:48:38
  赋体文章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刘晓林的就是文赋,生动形象,如果写成现代散文就失去了那种风味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楼        文友:刘银科        2019-12-08 18:00:32
  这两篇赋,古文居多颇费解析,其意深邃浩远,其文词句艰涩,倘古文薄而识赋浅者恐望而生畏也。细琢其文详揣其意,又不免豁然开郎乎!其一《流浪赋》寓意出乎世俗常理。词人对流浪之人并非嗤之以鼻,而是寄之以情托之以望。认为流浪者“岂能尽为庸群?”高官厚禄者的生存状态并非比流浪人有多么安逸舒服。“鲜衣怒马,夜深而不能眠;金鞍玉勒,景妙而不能享!”对社会上“布衣藏虎,庙堂卧虾”之象做了深刻的剖析。其二《完美赋》认为完美乃为虚幻之言,世事皆有缺,金难足赤也!“良辰美景皆为虚设,锦衣雕车尽是过眼!”只有任其自然“顺天工之性,无为亦为,自然之妙也!”看来词人已洞穿人生世事,悟透天地万物,遂做出以上感悟慨叹,誓示世人勿太贪完满应适可而止知足常乐。词赋哲理贯穿其中,其心可鉴,其言可信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