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一目尽传下的此岸与彼岸(赏析)

精品 【流年】一目尽传下的此岸与彼岸(赏析) ——评《罗溪行吟》


作者:媛婕嫣 布衣,23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50发表时间:2019-12-22 15:18:47

不过一只空木桶,诗人们却骑着它把它作为物色的象征与风云并驱,由一端飞向另一端。在超前的思考中,在时间的奥义里,“灌进斗量的酒”,然后成为宇宙内部的旅行者。于是,人生如亦旅,我亦是行人。天涯踏尽,一目尽传。或附情而言,或即行即吟。
   无非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此岸、彼岸自由延伸或自由体现,仿佛原野的灯火,仿佛博尔赫斯器重的镜子的正面及反面。而世界如此亲切,又如此朦胧。在一切未抵达之前,它们皆是未经剪裁的毛边书,是自然界未经动用的奶酪。喧嚣与忧伤并存而驱。推进与顺应,形而上与形而下,皆在一种亟待探寻与拓展的无限领域中。但也无需因此玄思匡辩,只是视野影响了思想,思想又受视野波动而已。它们总是先于语言抵达,这让我想起阿隆曾对萨特说的话,“我的小同志,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观察这杯杏子鸡尾酒,然后通过想象与联系从中研究出哲学来。”而这样的说辞又恰恰与海德格尔推荐的理念相差无异。只要关注事物,让事物向你揭示自身即可。你有多感性,内心就有多波澜。这似乎很贴近诗人的属性,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天然的激情与非凡的感知。此岸彼岸一体两面,透过哲学层面从本体出发,然后向认知无限靠近或无限纵深。任何虚与实的描述视点,都会迸发出新的发现与提炼。毫无争议,优秀诗人始终是世界天马行空的猎奇者与造火者,他们很会平衡现实与想象间的关系。譬如肖评,凭借一组游记诗歌《罗溪行吟》,向读者纷纷抛出一个个磁化球,并成功带领读者跃过“小西藏”那道神秘门槛,开始延展、开始顺着司南指向,有所了解并迅速建立一种与之一触即得的联系及引人猎奇的心境。
   罗溪,属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的罗西瑶族乡境内。历史曾名为“挪溪”,即挪动的溪流。归因于这里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后又赋予新的名字“罗溪”。应该是少数民族的方言。因汉字中没有“艹那溪”字,官方只好用“罗”字代替。罗溪森林公园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绿洲”。
   所以,这里举目皆是的“雄、秀、险、幽”,于诗人而言存在着几倍的超然与情怀,当然也自会进入他们优于常人的“想象秩序与想象逻辑”。思维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应类似于卡森迪的“感觉论”,或卡尔维诺口中漫无界限的空中漂游体,也近乎于米兰?昆德拉口中的诗化记忆。因而,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载体,它应来源于个人智慧催化而成的记录与发现,以及生命万物演变过程中所衍生的客观存在与虚无。也可以理解为建立于固有形态下发生的意识形态,相当于符合客观事实的此岸与彼岸的一种完美组合及重要体现与揭示。其活动结果,属于认识。
   而现在,一个人欲做出大胆尝试,他要以诗歌的形式寻找个性,将此岸与彼岸艺术地呈现出来。在挪溪,但凡落入肖评眼中的神奇,都为其提供了不尽的写作线索与形神合一的艺术质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他鹰一般的眼睛面前,既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又溢出不可复制的奇崛之美;既有沉默如影的倾诉,又有与灵魂相遇的佳词丽句。它被埋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在字典里都找不到。正如他在诗中所言,“休说挪溪的挪/长得面生/你不认得它/那是你找错字典了/挪,原本是挂在树梢的老黄叶/掉到水里才响亮/书上哪来什么挪的发声/许多声音一直关在山里。”
   或许如惠斯勒所说:艺术是自我发生的。在这首开篇诗中,他没有过度使用抽象,只是以一种原生态的自然,象征性地向我们提供材料,以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介绍,关于挪溪的挪,关于它的生僻,关于它的原初及关在山里的声音。他的轻描淡写,不仅赋予了诗以哲趣,还令读者听到了声音之外的声音。
   在他的意识视角里,挪溪森林公园被发现前就像树梢上的老黄叶,被发现后才搭上轮渡逐渐有了声音。在这里的“声”,一指名气,二指景区陆续繁华后应有的喧嚣。被关注之前,这里的一切仿佛就像一颗沉睡的月亮。尽管绿洲还是那个绿洲,神奇也从未停止,怎奈独独缺少些名气。从未被污染过的明亮始终没有被世界尊重,书上又怎么会有详尽的记录呢。当然这是指暗义,表义正如他而言,字典里查无此字。这似乎等同于伯乐与千里马,生命急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它的古老与久远,它存在的潜力与相应的文化就像被隐瞒的真相。没有开发的地方还有很多,许多声音一直被关在山里。
   看到的和想到的,可见的不可见的,本体与认知,个体与共体间的联系,此岸与彼岸,我们轻易就理解了现象背后的有形与无形。时间与空间,始终存在着一根绳的距离。
   肖评的这组游历诗歌共含七首小诗,从文本的角度而言,他好像欲将挪溪的几个核心风景在他含有几分宗教的语境下不断挖掘以赋予多重意义。比如归一、众生、菩萨,彼岸花,痴女俗男,肉身以及尘世杂念等,都属宗教范畴的关键词,但却能极好节制,他没有将浓厚的宗教色彩过度呈现,只将这些词均衡分散在每首诗当中,以添加动词或形容词,然后构成一种氛围,输入挪溪的此前此后、三吊瀑布以及观音潭峡谷高悬狭窄的钢铁栈桥、半月亭、一线天与唱歌洞的游泳池以及挪溪的宁静。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新写实主义者,而新写实主义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正是以主观内在世界与客观外在世界的真实感悟为主,然后再配以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以及心灵碰撞中的高度提炼,从而获得一种言之有物的表达与呈现。
   博尔赫斯说:卡夫卡的命运是把各种各样的处境和挣扎化为寓言。而我认为,肖评的这组诗歌则是把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体验、此岸与彼岸融为一体后化为不受限制的思想游记,然后再运用新的表述与声音,因物立体,因思成势,异于常规而求奇。
   然而,关于此岸彼岸之说,无论东方佛禅还是儒家本体论,再到康德的唯心主义,都对此岸与彼岸做出过精致阐释。东方佛禅的艺术往往看起来模凌两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一旦了悟,此岸即彼岸。儒家本体论则本体不离现象,此岸彼岸统一且融合。康德则把世界分成可知和不可知两部分。此岸,为可认识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为不可认识部分,即超越人们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这里的“自在之物”就是指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他认为“此岸”与“彼岸”之间应该有一条原则上的界限。但肖评在这首诗的表现却告诉我们。此岸彼岸,界限即桥梁。
   他在第二首小诗中这样写道:“水无源头/藏住源头就藏住贡溪的清白/水有定势/时而缓舒时而遒劲/贡溪作三次放纵/三吊瀑布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可终究逃不过山石和风的掌控/万涓归一/一切皆会逐流/在洞口,在神面前/万物皆是镜子/水现出原形。在阳光下快活,也打算在阳光下浑浊/众人已将脚探入。”
   看起来什么都未发生,但一切都在其中。诗歌到底有多少保留,又有多少释放?很明显,他的语调、气调,归纳与总结,似乎还没完全跳脱出上首诗的表达及陈述,但他的语言、意象、结构却早已在合理调配的使用中大大提升了诗歌的动人部分。从一个主线入手,到另一个角度观照,景与境好像一直都在他的艺术处理中和缓冲淡而暗含力量。他申张所要表达的内容需外延,却又良好地把握了枝节韵律而言不尽意。他令他的此岸,即三吊瀑布,在流水磨光的漫游中平添了多重寓意。
   “吊”在汉语中具有悬挂、落下的含义,在瑶语中的意思就是“瀑布”。龙头三吊是指八仙洞、观音潭、龙头三个瀑布群。
   在这里,诗人运用“水无源头”向我们揭示一个真相,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理性认识永远依赖于感性认识。所以他才会说,“藏住源头就藏住贡溪的清白”,没有水源就不会有瀑布。这里的清白显然指的是瀑布。接下来,他又反用了《孙子兵法虚实第六》里的“水无常形”,用一句“水有定势”以阐释三吊瀑布倾泻的特点,“时而缓舒时而遒劲”。三次放纵是三个瀑布的统称。即诗人的此岸。
   而他的彼岸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再进行其艺术概括的强烈倾诉。无论怎样放纵,三吊瀑布都逃不过客观规律的塑形。万涓归一,“终注大海做碧涛,黄檗溪涧又岂能留得住。”它的姿态、归宿都由不得它。随波逐流也好,顺应潮流也罢,众多分散的事物终将汇集一处。而这样的表达,不仅对“水在清泉,万里朝宗终归海”进行了化用,同时也有几分佛教的“九九归一,终成正果”的味道。同时我还读出了几分博尔赫斯口中“疲惫的历史引力”。世间事有几件事是自己真正能够主宰的?在八仙洞口,在众神面前,万物皆变得澄明而饱含敬畏,像一面面镜子。在这里,他暗指了信仰对人类具备的约束。只有水纯粹得不会伪装,“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所以,尽管被众人冒犯,但它已做好准备,快活并欲以接受。
   然而,这一切也只是表义,我个人认为,他另含的奥义应该不少于五层:
   一、指水最接近的“道”;二、指水的审时度势;三、指促成其质变的主要因素是人;四、指外因永远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五、由水及人。一切之初都清澈得如同白纸,但世界有弱点,人性有弱点,万物皆有弱点。我们常常因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他才会采用“原形”这个近似于贬义的词汇。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原形毕露”。不是这个世界把我们弄丢了,是我们的“原形”弄丢了自己。
   看来,奥义是一本永恒的无期之书,它的彼岸注定没有终结,它是“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可能性的混合”,“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感知与认知,色彩与视野,以及意识的体验与外延,无不在诗人力求简洁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叙述效果与深化意义。他灵魂的探索,他艺术的特质,他主张的求新求变与精神高度,他指涉的空间与本体,他写境造境下的避实而击虚,他的《挪溪行吟》,他为之而发挥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挪溪,他一目尽传下的此岸与彼岸,是可见的表征与不可见的无限认知。或许也正因如此,世界之美林林种种,我们记住了一个叫“挪溪”的地方。这绝不是一刹那的感觉。他散发的自由之境像一种加法,像潜隐的命题探戈,像从唱歌洞发出的风声、水声、鸟声的和鸣。我们愿意深入它的灵魂,“与尘世的杂念中和”,再中和。

共 39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罗溪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绿洲”,以“雄、秀、险、幽”著称。诗人肖评,游览罗溪后写作了一组诗歌——《挪溪行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篇评论,就是对这组诗歌的赏析。赏析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着重对组诗的内核做了刨析与评判,并得知结论:“感知与认知,色彩与视野,以及意识的体验与外延,无不在诗人力求简洁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叙述效果与深化意义。”组诗有对灵魂的探索,也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是对可见的表象与不可见的无限认知,符合客观事实的此岸与彼岸的完美组合。文章知识性强,主题饱满,语句优美,具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广度,读罢让人受益。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2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2-22 15:20:16
  欣赏美文,感谢作者的分享!
   问好,遥祝冬至快乐!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媛婕嫣        2019-12-26 15:35:25
  感谢老师!编辑辛苦,敬茶!提前祝您新年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