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芳】手帕(散文)

精品 【柳岸•芳】手帕(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09.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76发表时间:2020-02-10 20:06:37
摘要:一件可能被历史淘汰的物件,对过来人而言,是情感的寄托,是读懂文化的符号。就像本篇我写的手帕,藏着我的童年,让串起了一些文化现象。手帕也叫“香帕”,本次征文主题词是“芳”,以此响应征文,让芳香氤氲柳岸吧。

【柳岸•芳】手帕(散文)
   一
   手帕,沾满旧时光的味道,沾着我们的情感故事。
   像我还保留着一块老掉牙的“中山表”一样,我独钟一方手帕。
   那日,我家外孙女翻阅储物箱,搜出一方折叠整齐的手帕,抖开,眉宇紧锁,略思,问我,这是姥姥当年给你的信物?我说,你是不是电视剧看得多了,什么想法都有!可我和妻两个人脸红起来,的确,这方手帕还是我们见面不久,妻给买的,但非信物。
   每当下课,我身上脸上像涂了粉似的,妻见我总是用手扑打一番,便于再见面时赠我这方手帕。如今,它静静地蹲在箱子底。手帕是粗细相交的蓝格子花样,已略褪色,但叠得方方正正,折线清晰,我展开,凑近鼻子嗅一下,没有汗渍味儿,只有年久的气味,就像解封一坛陈年老酒。一方手帕,唤起了我对我和妻相处那段时光的回忆,没有什么信物礼物相赠,讲究的是实用,可骨子里也一样将这段手帕相赠当作了最浪漫的事件。
   对今人而言,手帕是古物了,但非古董。古董要珍藏,待价而沽,渴望它在箱子底增值无限,而手帕则不同,虽“古”,可价格低廉,只能算作旧时的信物,如今时代进步了,手帕就像旧时光一样,也没有多少价值,被抛弃,谁都不会太惋惜。可她的历史还是很光鲜的,其情感意义大于她的经济价值。
  
   二
   手帕,它的生命只存在于过去,赢得人们的好感,成为“手玩”之物。人们对手帕有着特别的情感寄托,不信?光看手帕的名字就一大串,简直如一串琳琅的珠玑。
   鲛绡,所指是一尺见方的素绢制成的帕子,意为美人鱼织出来的纱,专为女子拭泪所用。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看古装戏剧就明白,为何花旦之类的角色出场都指尖举一方丝帕。“泪痕红邑鲛绡透”,丝帕与红泪,都成了殇情之物。古人还习惯在其上题诗寄情,称为尺素,渐渐地,尺素成为了爱人之间书信的代称。“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这里的“素”是素心若雪之意,表达爱情贞洁,含蓄至极。当然还有别的称谓,如罗帕、手绢,读起来就轻盈波俏。绡、罗、绢等都是丝缎类织物,质感润滑,温度赧颜,常被女子用来裹发,或挑在指尖,或袖在袖管,别在腰间,总之,是染了女子体香的,起码带着馥郁的脂粉味儿,所以,人们给了更诗意的名字,曰“香帕”。手帕啊,真的是神乎了,难怪老外学什么汉语总不解深蕴,怎知一个“帕”字还有这么多的妙解。
   古代女子视首饰为闺私,手帕亦是。它通常被叠成同心方形掖在臂钏里。手帕是体己而温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结拜金兰姐妹也称“手帕交”。在手帕的一角缀上圆环,其余三个角从中穿过,即称“穿心合”,里面装着的或许就是一场女儿家的心事。心事裹在一方锦布里,打开却无,叠起,却包罗万千。其妙如魔,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关于这样的“有无”的辩证法,是不是本就源于华夏文化。
  
   三
   在中国文化里,自古及今,男女情事的表达都含蓄不露。人们形容女子“花枝招展”,本是指手帕随手翻舞。如今,换成了湿巾,方便倒是方便了,可那纸巾是一次性用品,用漂白粉处理了,添加了水分,可不是什么眼泪,用完就随便丢弃,不出几分钟,湿巾干涩,苍白得很,也断送了“花枝招展”这个美感十足的形容词。想想,这种手帕文化虽被翻新了,可似乎少了什么,少的应该是很多过程吧,浪漫的过程被剪断,被割裂,过程简化了,而味同嚼蜡。
   儿时过年看村里演年戏,多是外村“剧团”友情演出的大剧,其中就有手帕戏。丫鬟伴小姐,轻移莲步,手中就顶一方帕子,小小碎步如阵风吹走戏台上,手指头顶的手帕巧变成一硬物,若花伞旋转,风生舞台,转得够了,便猛地向上一顶,手帕腾空而上,旋即垂落,不偏不倚,正好挂在了那根手指头,就像东北的二人转,那手艺,羡煞人了,惹得台下的我们醉酒一般地大声喝彩,有时候要破坏剧情,要求再转一段。回家问妈妈要手帕,也学着转,可手帕不听使唤,至今也没弄清诀窍。那时惹得妈妈大笑,笑声里就两个字:笨死!一件手帕令我们母子开心,快乐真的很简单啊。转不动手帕,转得动母子的天伦之乐。
   关于手帕的戏,我觉得有两处很生动。在《西厢记》里,崔莺莺邂逅了书生张生,仅一目,便许下千年,可如何开口求婚配?那崔女也够胆大,情急之中丢一方手帕于他,再来一个回眸百媚生,张生开窍了,昏灯之下,张生解读这方手帕,那是崔莺莺的一颗心,一腔情,千般意,千种愁。看看,这浪漫而含蓄的表达,虽风情万种,却不露风向;虽赤裸求爱,却尽保面皮。是崔莺莺高明呢?还是手帕法力无边?可推想,若丢下一片纸巾,即使蓄满馨香,打上花纹,涂上艳色,想必都没有手帕的质感与达意吧。
   喜欢看《红楼梦》黛玉葬花一节,其次就是晴雯送帕,因为其中都深藏哀婉与风情。贾宝玉挨打之后,派晴雯给黛玉送了两块帕子,且是旧绢。晴雯不解,送人持旧,不合适,宝玉责她只管送就是了。帕子是灵犀之物,深藏了多少爱慕故事,晴雯怎解得了!林黛玉见了帕子,心花怒放,神荡魂驰,当即冷眉舒展,研磨蘸笔,在帕上题诗三首。这旧帕好在一个“旧”字,就像“老情人”“旧相识”这些词,旧情旧意,一帕唤起,情感无法自持得住了。真的是“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来颠倒看,横也丝,竖也丝”。关键是这个“丝”,就是“思”的谐音,就像“莲子”就是“怜子”,爱你不商量,可非常含蓄,难尽其意。宝玉此意,黛玉知晓,当即又手持了素帕,捂住了脸蛋,此时真的是面若桃花开,腮上飞红晕。
   当然也有开放一点的,“绣香罗帕,为待别时亲付”,不过,还是靠罗帕转达爱慕之意,直白“我爱你”这样意思的几乎不见,这是中国文化最含蓄最内敛的例证。
   少年时,我看老街宽婶,总是将手帕叠得方方正正,就暗想,真与她做事有板有眼的性格一直。宽婶也说,从女人布兜里掏出手绢就可以看到这个女人料理家务的能力。这种眼光,真是洞若观火。
  
   四
   我小时候若得一块买来的手帕,那真会有如获至宝的惊喜,节俭的母亲只能剪一方粗布,边缘用针脚走一遍线而成。鼻涕控制不住,就像开了水龙头,往衣袖上一擦,天长日久,袖子铁亮油光。母亲就做一块手帕用线拴在衣角上。想想,我是流鼻涕长不大的孩子,可街上的孩子都那样,谁也不会笑话谁了。
   儿歌《丢手绢》,最适合女孩子唱,轻盈好听,似乎手帕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性别角色,我不敢跟着女孩子玩,只能躲在远处分享她们做游戏的快乐。其实,儿童阶段,很多心理疙瘩需要大人们来解开,等待慢慢长大成人再理解,真有点晚,我常笑自己的智商太低,其实,还是手帕让人心情还童。
   那时玩具很少,孩子们几乎都学会了雕刻杏核桃核,做成篮子扁舟等,不过瘾,便找来手绢。母亲用浆糊濯洗一遍晾干,手绢可以任意摆弄,有棱有角的,充满了立体感。竖耳的小老鼠,笨拙的老牛,飞奔的野马,飘飞的燕子……似乎手绢会变魔术,一变千物,奇幻无穷。现在孩子手中的玩具,多是商店买来的,孩子做玩具的能力完全退化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爱手帕,有一方手帕,是女孩子们的渴望,其实男孩子也喜欢。那时家里穷,穿不起白色的衬衣,有的青年就买来领饰(只有衬衣的领子部分),我家买不起,妈妈就剪一块手帕,我系在脖子上,额下的打结便如两枚蝴蝶,走起路来飘飞舞动,有时趁着没有人注意还低首去看,爱美,是从一件手帕开始的,手帕,启发了我对美的探究,很多东西的价值,常常被我们低估,一件寻常之物,对人的启蒙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母亲做的手帕,一角绣着一朵无名的花,母亲说也就是个记号,我不那样理解,母亲总是有意寄托着她的想法,也许是一朵桃花,或许她对“人面桃花相映红”有着别解?或许是一枚蝴蝶,或许她懂得“庄生晓梦迷蝴蝶”?或者是一朵睡莲,是母亲把疼痛绣在帕上?一份盼儿长大的情怀,做什么样的解释都不过分。母子情深,才有了彼此审美的可能。
   上高中那段时间,我们走读生要带中午干粮,我从来不用厚毛巾包裹饼子,就喜欢用手帕,在同学面前拿出来,也很有面子,手帕包裹的食物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手帕的精致。
   时光不会让我们驻足儿时,年纪总是把沧桑刻成皱纹,说起这段往事,外孙硬要在我的脖上系一道手帕,但已经找不到年轻时候的英俊帅气了。人老了,手绢也老了,只能安静地躺在箱子底,打开,一段段往事便涌出,可以撩拨我们这代人的情丝,不一定对现在的人有什么触动。是啊,就像烟花腾空,散布于天际,但烟消云灭,烟花也就凉了,一切随之黯淡。但并不等于那时的手帕没有灿烂,她与时光一起留在我的记忆里。
  
   五
   那日,我做一对新人婚礼的司仪,身着西装,口袋里就被人用手帕叠一只如蝴蝶模样的“红物”,没有想到,人们给手帕如此规格的礼遇。我问何意,多数人不能作答,一小伙子随口说,是不是这样就有了绅士风度?这是一个不错的答案,这不是什么科学探索,言之成理就可以,我感觉一方红帕飞到胸前,顿时就有了熠熠生辉的感觉,一身西装有点傻气,一旦有如蝶的锦帕飞到胸前,就有了五彩缤纷的浮华感,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女人胸前别一朵胸花而精神,男人上衣兜插一枚“帕蝴蝶”而生动,不管怎样说,日子好了,人们才有了这样的审美眼光和追求,总想将日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绚丽多姿。
   手帕的美一旦与旗袍搭配,会成一绝。那年我游览周庄,看见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手中拿着一块帕子,走在铺着青石板的巷弄,摇曳的身姿,颠簸的步点,简直就是一首诗,她在身后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觉得不但醉了我,也醉了周庄。
   可当下,手帕换作了纸巾,用完随手一扔,遍地牛皮癣,人们由“手帕文化”过渡到“纸巾文化”,文化的内涵却丢了,就像人们不再拎着篮子买菜,而改成塑料袋,污染来了,再声讨,这是个怪圈。人们应该坚守的不一定就是守旧,放弃未必就是时髦。我常想,若复辟手帕时代,是不是纸巾就会少点,造纸的树木不会被无休止的砍伐,我不是杞人忧天啊。
   就像手帕,是很多人寄托故事的载体,是藏住梦的东西。
   我所以留存手帕,不是怕她消亡,而是看着她,因之而回忆那些失去的美好,我相信,手帕也可以唤回很多人的美好记忆。
   手帕的存在,可能已不合时宜了,对于我而言,就像珍藏的一部老书,值得收藏。手帕,在过去是一种风雅,有着绝句般的诗意,斗方见趣,收放之间都有韵味。捧之贴面,如饮一杯红酒,醉醺心情。
   一尺之间写着繁华,八寸见方印着时光。手帕,我给你写下传记。
  
   2020年2月1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块方方正正的手帕,被作者当作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感情的信物,一个温暖的童年,一袭亲切的问候,一份慈祥的母爱,讲述了一个时代进步了、但是我们的情感不能被淘汰,一块手帕是包含情感的寄托物,可以见证上一代人——我们的父母辈那时简单纯洁的爱情;一个“丢手绢”的故事,可以直接讲述那一代代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童年生活;通篇文章引古论今,由自己和妻子存放在箱底的一块方方正正的手帕,写到“鲛绡”,再到“黛玉葬花”、西厢记里的张生跟莺莺的手帕的灵性,母亲做的一块朴素大方的手帕包含着盼儿长大的情怀,一次做新人婚礼的司仪时胸前飞来一方红帕就有了五彩缤纷的浮华感,用闲适的口吻娓娓道来,由一个个小故事,引入主题:从“手帕时代”过渡到“纸巾时代”,从“手帕文化”过渡到“纸巾文化”,是不是就可以让造纸的树木减少被无休止地砍伐,这是作者在呼吁,请爱护地球母亲,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手帕的情怀在时代的进步中保持怀念的意义,让我们回忆过去,怀念美好,展望未来,在进步中不要轻易丢掉闪光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能力,去渣留新,让中国人民的朴素文化源远流长,同中华同寿、日月同辉!问候老师,推荐共赏,期更多佳作点缀柳岸!【编辑:晓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21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8-26 21:55:21
  手帕的故事,连缀着一程旧时光,泛着浪漫、传奇的色彩!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帕,写到戏剧名著中的女子信物,乃传情达意之寄托,再讲到手帕文化的意义,以及今日不再传承手帕文化的遗憾。整篇读来,如赏花开,似观蝶舞,若饮琼浆,如此醉人!怀才老师功力非凡,篇篇荡气回肠,受益匪浅。问候老师晚上好!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27 06:22:07
  回想
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27 06:23:59
  想起很多失去作用的旧物,我们总是感叹,其实,失去未必不是一个归宿,只是我们的日子里曾经写着的故事,不能撂下,所以得写出来,暖一下自己的时光。很长时间的文章了,罗老师还磨目,不好意思。辛苦了。遥握,问安。
怀才抱器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