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 最后三天(散文)
一
李老爷子仰面朝天地躺在床上,脸气得煞白,双手不停地拍打着床帮,心里不停地在呐喊:“我这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让我养了这么一帮畜生,气死我了,这是赶尽杀绝啊!我活不下去了……”
两行浑浊的老泪无声地顺着眼角缓缓地流了下来,枕巾湿了一大片。这个抗日战争扛起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的老革命,这个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战友的尸体,救过无数战友生命的老战士,这个从来就只知道流血不流泪的坚强老人,今天却让他的几个不孝之子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无声的眼泪在控诉着这几个忤逆之子。
泪流干了,他虚弱地躺在那里。
此时,尽管五月的夕阳温暖地照耀着他的房间,也温和地照耀在他的身上。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小区,这个时刻能照到阳光已经很奢侈了。他能听到保姆忙里忙外的声音,但他丝毫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
暮色就要降临到这个北方的城市了,他也走到了人生的垂暮之年,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可是他的夕阳过得却在流泪、在泣血。
他的浑身还在颤抖,而且抖个不停,他右手的小手指还在隐隐地作痛,还在汩汩地渗着血。
这个经历过枪林弹雨、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老人,解放后又一直任职于市第一医院的院长,他对疼痛是藐视的。所以他对来自肉体的疼痛应该是完全能够忍受的。
但此时此刻的他,心却在痛,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是绝望的痛,是愤懑的痛!
他很想嚎啕大哭一场,他想痛快淋漓地大哭一场,哪怕是一声也好,也能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可是,本已憋足了的劲,到了嗓子眼上,就发出了那么一点点似婴儿啜泣的声音,他绝望地哭不出来了,他太虚弱了。
他恨啊!恨自己怎么养了这么一帮无情无义的儿女,这哪里是亲生儿女啊!这是一群没有人味的王八犊子啊!更是一群冤家呀!
二
刚刚发生的一幕,让李老爷子痛心疾首,也让他对生活心灰意冷,更让他对生命、对活着感到绝望。他再也不留恋这个世界了。
他想放弃生命!
李老爷子想放弃生命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饱经风霜又精通医道的他当然知道,生死轮回是自然的法则,谁也违背不了,他也是一样。
每一个人最终都将走向死亡,他就是秋天树上的叶子,离开树干回归大地是他的必然归宿。
他不怕死亡,但他却怕临终前没有亲情的挽留、没有亲人的眼泪的那种薄情寡义的生不如死。
他之所以坚持到现在还活着,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他深爱的老伴,虽然这个老伴是李老爷子七十二岁那年后办的,但他们相依为命,同舟共济,牵手走过了十年。
他的老伴,一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退休前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教育专家。这个小他十岁的老伴对他体贴照顾、细致入微、啥也不图,就图晚年有个知己有个伴。他是一天比一天老了,生活上的事都是老伴在忙活,在料理。
自从有了这个老伴,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寂寞了十多年的他又焕发了青春,业余生活丰富了起来。
每天上午,他们一起去老年大学,老伴讲课他听课。晚饭后又一起进行环城散步,生活温馨又从容。他和老伴非常珍惜人生的第二次牵手,闲暇的时候,经常一个弹琴一个唱,唱这迟来的爱,唱这未了的情。
他们最喜欢唱得一首歌就是《牵手》,每每唱起这首歌老两口总是泪流满面,感谢生活给了他们最美的遇见: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因为誓言不敢听
因为承诺不敢信
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
去说服明天的命运
没有风雨躲得过
没有坎坷不必走……
去年开春,他不幸查出患上了肺癌中期,是老伴陪着他天南海北地治,先去北京治疗,又去省城治疗,上楼下楼地跑这些个检查。
住院的各项手续、所有检查治疗的程序都是老伴一个人在跑,那些个小王八蛋、小犊子年轻力壮的没有一个人跟着。一切全靠老伴了,陪床也是老伴,打饭也是老伴,交费、检查、出院,都是七十二岁的老伴一个人跟头把式地跑,真是难为她了。
自从他得病以后,老伴把老年大学的讲座也辞掉了,老伴是那么地热爱她的讲台,她也有一批退休的学生舍不得她离开,没有办法,是他拖累了她,要不然人家还在老年大学发挥余热呢!
有病以来,只有老伴陪伴在他的身边,三个子女没有一个人陪着他去看病。他们经常——不——是常年把他遗忘在这个七十多平方的房子里。
儿女们不像小的时候那么需要他了,他对他们完全失去了影响力,他的荣耀、他的辉煌都和他一同走向了人生的黄昏,生命的终点。
想想他们小的时候,下雨阴天,他挨个把他们背过水坑洼地,把他们安全地送到学校。他结实的后背是儿女们安全的靠山,是儿女们寒冷中的温暖,是儿女们成长中的梯子。
长大后,利用自己德高望重的影响力,把他们一个个安排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学历不够又利用手中的权利送他们出去进修镀金,最后他们又陆续地走向了领导岗位。
随着地位的提高,他们的良知却没有提高,他们想起老爸的时候往往是想到了他的钱他的权利。
他的钱对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他们隔三差五地来到他的身边虚情假意地来虚呼一番,直到把他的钱忽悠走了,直到多久以后也许半年,也许一年才能再见到他们那副贪婪的嘴脸。
他们搜刮他的钱,截留他的医药费,最后干脆是明火执仗地来抢他的救命钱。
一系列的打击让老爷子对生活、对活着心灰意冷,黯然神伤。
儿女们一个个弃他而去,他还有什么留恋的呢?这些个见钱眼开的东西……
在得病的这段日子,他彻底地看清了子女们的嘴脸。
三
大女儿,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人,今年已经退休,自己也是个快要当奶奶的人了。对他的生死、病痛始终是不管不问,不冷不热,虽然不向他要钱,但什么事也不靠前,一年只来那么两三回,那是不得不来啊!过生日了来一趟送一件地摊上的背心;过年了象征性的拿点单位发的福利:一箱一捏一股黑烟仿佛里面躲着孙猴子的坏桔子来看看。坐不了多一会儿,像火燎腚似的急忙就走了,犹如躲避瘟疫一般,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他这个爹一样。
想想她小的时候,是那么地乖巧懂事,是那么地需要他这个强壮的父亲。
李老爷子悲伤地沿着记忆的长河又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是一段多么忙碌又快乐的时光啊!
她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又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结婚本来就晚,二十八九岁了才有这第一胎,宝贝的不得了。抱着背着扛着,骑脖脖,不知道怎么稀罕好了,只要是女儿开口要的东西,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就是豁出命来也要让女儿吃上喝到。
每次出差或者出去会诊,只要有点时间他都要去当地的百货逛一逛,给女儿买上一样两样小玩具,小帽子,小手绢,各种颜色的头绳。
女儿上幼儿园了,女儿从来不坐妈妈的自行车,不管他有多忙也要把女儿送到幼儿园才放心地去上班。
女儿一有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他抱起女儿趿拉个鞋就往医院跑,让手下的医生快一点救他女儿。然后就是不停地搓手,不停地叹气,不停地走来走去……
医生好奇地劝他:“主任啊,您接触的病人比这严重百倍、千倍的,都能沉着冷静地处理,怎么轮到自己的女儿,这么沉不住气呢?一点小毛病别担心,用上药就会好的。主任,是不是自己的女儿生病了特揪心呢……”
当然了,这不是屁话嘛!看着女儿生病,他能淡定吗?
他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拉扯大,大女儿学习成绩平平,眼看着也考不上什么大学,把他急的像火上房似的,日夜为大女儿的前途忧虑!
他利用手里的人脉资源,弄了个名额,把大女儿送到一所大专学校进修,回来后又找人给安排了工作,在一个政府部门当会计。
那几年他为了女儿的工作经常是茶饭不思,忧心如焚,直到女儿有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又找到了一位理想的伴侣,和他老同志的儿子结婚,这也算是门当户对了,他的心才稍稍安稳下来。
二女儿,就是个强盗,数她最不是人,简直贪婪成性,视钱如命。
唉!先别想她了,想起这个二女儿,李老爷子的心就堵得慌,眼泪就哗哗往下淌!
四
先说他的这个小儿子吧!这个孩子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是老爷子在三十五岁上才有的这个孩子,又是个儿子,就更加地宝贝。
等小儿子出世后,李老爷子已经是市中心医院的院长了,又是医学权威,连市长都是老爷子的好朋友,他上市长那里办事就像走平道一样。
老爷子的那些个活下来的战友在事业上也都渐入佳境,一个比一个能耐,一个比一个升得快。
这个儿子让他操得的心最多,伴大般的孩子数他最淘,淘得没边没沿,上房揭瓦,下鱼捞鱼,简直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手。
从小到大他真把自己当成了“官二代”。当然,在当时还没有这个时尚用语。
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调皮捣蛋、不完成作业、逃课抽烟、骂老师,最后发展到打架斗殴。
他经常被愤怒的老师找到学校里训斥一番,老师可不管你是不是院长,医学权威。
气得他对这个老儿子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儿子当时在肉体上疼痛的时候,保证要好好的,二天不到黑三天早早的又惹事了。
学习成绩那更是麻绳提豆腐没法提啊!考高中没有希望,勉强混到初中毕业,不够岁数,干啥都不成。在家游荡了一年,勉强够了岁数。他又求老战友,把儿子送到了部队。
原想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在铁的纪律下,能把儿子的野性驯服掉,把他的那些个坏毛病都改过来。
那成想,他三天两头地惹事生非。
他最怕的是突然接到儿子拍来的电报,就三个字“爸,快来。”
看到这三个字,他的头“嗡”一下子老大老大像充了气的皮球:“坏了,又惹事了。”
这是儿子给他丢过来的一坨屎啊!他马上得变成一条狗,赶紧得把它吃下去。
看到电报,如接到皇帝的金牌,他十万火急、星夜兼程地赶往部队,手里拿着个泥抹子,到处找人说情,总算把事情平息下来。
有一次,又是儿子的部队来电报了。
当他赶到部队,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敢情,他和几个老乡战友周末喝酒,喝得不省人事,横踢马槽地到处打人骂人、最后和地方上的小青年打起了群架,打伤了人还砸了玻璃。此事影响恶劣,让地方的人投诉到部队的高层,再也捂不住了。
没办法,部队的有关部门把他关了禁闭,到此时他还不老实,宿醉未醒,骂骂咧咧,没办法,看守他的人用手铐把他锁在了暖气片上了。
酒醒后,以为自己是谁啊!天王老子呢!不服气还大发雷霆,这个野性不改的家伙居然把三片暖气片一使劲全摘了下来,剽悍地举过头顶,踉踉跄跄地向门外看管他的战士走去,那模样很有些英雄的气概,看管他的人看到这个不要命的家伙居然撼动了重达几百斤的暖气片,而且这暖气片眼看着就要砸向自己,都吓得四处逃窜,惊叹他的力大无穷。
他是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把这件事情摆平了,但部队要求,他的儿子必须提前转业,如果不是看在老战友的面子上,他本应该被部队开除了。
转业回到地方,他还不接受教训,对工作东挑西拣的,哪一样工作都干不上一年半载的,就弄砸了。
又是他这个老爸,利用院长的权利和面子到处求人,再调动一个单位。
后来,儿子的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了,性格有所收敛。正巧单位的财务科分来一个女大学生,小姑娘长得端庄高挑,尤其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最关键是有学历,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就是面相有些冷。
但从领导角度考虑,他认为这是一个女孩子成熟的标志,不苟言笑好啊!这说明人家成熟稳重。
他就托人把这个姑娘介绍给了儿子。谁知道这个姑娘不光面冷心更冷,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是充分地领教了。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配不上人家姑娘,怕时间长了人家姑娘发现儿子顽劣的特性,跑了。他和老伴对这个儿媳妇采取了怀柔、细水长流的政策,对儿媳妇是呵护备至,有事没事就给钱!
儿子更是和自己的媳妇穿一条裤子,在外面的刚性全没有了,见了媳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点头哈腰的就像条应声虫。老辈人常念叨的那首童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自己吃得香,任凭娘在风中荡,呵护媳妇娘流浪……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人前儿媳孝抢先,忘恩负义不孝郎,人后儿媳毒蝎变,可怜老人多凄凉……”,是千真万确啊!
等到他退休以后,儿媳妇主动要求:“爸,每月开资您就不用来了,到时候我给您送过去……”
他一听也挺开心,当个甩手掌柜的多好。
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
鹿见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
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
蛛罗网以取食,蚁蔽塞以避雨,智也
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
畜尚有五常,而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德,不孝子女。
瑞霞老师又一力作《最后三天》与我们见面了。这里讲述的是当今社会一个普通家庭亲情多舛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是八十多岁的革命老前辈,曾经抗过枪、负过伤、过过江,曾经吃过糠也当过医院院长。他把一腔慈情送给儿女,把一份大爱交与老伴,把一片丹心奉献国家。
原本幸福之家,到了晚年却少有“心静自觉月光幽,千古天伦乐不休”的感怀。其原因正是在老人家有病住院期间,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浮出水面,围前围后端水喂药的唯独是七十二岁那年办的老伴,而三个从小含辛茹苦喂养长大的儿女,却没有一个陪护的…
看到这里,一种对不知感恩的不孝儿女的遣责愤然心中。乌鸦尚知反哺,羊羔懂得脆乳,况且人乎?
是家庭教育有失偏颇,还是人生价值取向有问题?接下来的故事章节,瑞霞老师以她女性特有细腻的文笔,把问题的本质剥茧抽丝般的交待给读者,叫人读后震聋发聩!
这个故事通过家庭亲情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这么多年的商品经济大潮推波助澜,而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滞后或正能量教育的缺失,导致“三观”不观,跪拜金钱物欲,“真善美”被严重的“妖魔化”了。
想想这种痛撕心裂肺,教育亦真到了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常言道,世道轮回,因果循环,行善招善才可得善遇善,那些不孝之子们醒醒吧……
清风明月楼楼主
人海茫茫苦难多,
不孝儿女聚成箩。
曾经为国赴苦难,
谁料今朝受儿孽。
想想过往古今事,
那个人前不说婆。
但愿风清月朗日,
群星灿烂照银河。
我想起清代文人王中书的《劝孝歌》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