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咏柳(散文)
我相信,春色最先写在柳条上。吐出嫩穗是诗,悠然于风中是曲,漫天飞絮是舞蹈,春应该因柳而醉,我为柳歌咏。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尚在隆冬时节,柳就率先迎春。报春花整整迟了两个月,她只喜欢藏匿着矜持的春光;玉兰花太高傲,孕了硕大的骨朵,唤来一阵春的劲风才肯掰开蕊心。惊蛰雷响,蟋蟀恐惧地窸窣作响,轻吟春曲,布谷鸟需要一个谷雨的正式仪式,才站在深树上鸣春。
那摇摆于煦风里的柳啊,千枝万条挂春风,先醉了的是柔嫩的柳枝;炸开一穗柳花春絮,串串招展,做了东风的信使。我要给柳一篇春的传记,吟咏一管柳枝词。
春之魅,春也柔,柔柳千条,正合了这春意,所以,柳做了春的随从,想想跟着春亦步亦趋的样子,我都笑得若柳梢弯腰,很想抚摸一把,却又怕伤了柳嫩,“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句)怎舍得!
◎柳含烟翠拖轻缕
给春柳这般诗意的是苏轼。暖煦的春阳,细细地播着光泽,唯恐伤及了地面上萌动的草芽柳梢,却在不经意里,将细柳接骨处的嫩黄呼出,穗穗嫩黄淡绿,串串生烟布雾。晴翠靓色,分布河岸,铺排沟坡,点缀路旁,织染了一带春烟醉意,经风轻曳,柳烟轻袅,却难以吹散这烟弄的胜景。莫以为是排柳弄起的翠烟缕缕轻盈飘逸,那是苏轼眼中的美女长裙履地,于是后代人便给了那些名媛佳丽以嘉名,柳如烟,醉倒了秦淮公子多少,名妓秦淮第一,仗了这诗意的名字?
在我的眼中,春就是一派朦胧,这是春意,春意是烟柳弄出的,春江如锦的黄涂在了柳条柳干,一眨眼,曼黄爬上了枝条,秀出了轻烟。在我的老家,东河河畔烟柳扎堆,逢春,我们捉迷藏都在烟柳的藏匿之下,留着我们儿时的快乐,与柳如烟一类的名妓无关,可与一位刘姓的青年有关。他是村中剧团的主角主力,春来淡黄了河岸,如烟的柳雾编织了舞台,他躲进去,练嗓子,每晨扬声,也招来了鸟鸣,我家近河,没有鸡鸣,听到他的声音我就起床了。我们叫他是“刘如烟”,这是我们看《古今传奇》话本发现的词儿,将“柳”改为谐音的“刘”。他的音乐没有走出村子,却依然钟情于晨兴练声,他得到了我们送给他的艺名,很满意,似乎我们叫他真名他都给我们白眼。
其实,爱好就可以使人走进生命的春天,他的诗和远方就是那片柳林。也是那片柳林,给了我文学的启蒙,所以,那年和朋友漫步秦淮岸上,我吟出“帝里风光别是天,花如锦绣柳如烟”,(邹应龙句)惹得朋友惊讶十分。一个人,在某处,可以不经意唤醒记忆深处的诗意,也是难得的诗意生活吧。所以,我每到秦淮,秦淮就不是风景了,是一首首的诗。
◎柳梳斜月上纱窗
这是赵长卿《浣溪沙》词中句。还是老家东河的柳岸,春来柳黄,尤其那掠过河面的春风,从来就不放弃岸上的柳,最不经风的就是柳,月影斜挂,似乎就要找一处柳舞斗水的场景,才好尽兴,一轮月沉在河波里,仿佛天上掉下一颗珠,捞不出,柳条风梳,颤啊颤,打捞如珠的月。那些女人总是喜欢在春的傍晚到河边浣洗衣物,原来她们是借着洗衣去享受柳梳斜月的意境,尽管她们唱不出诗人之一的佳句,可她们心中有诗,对诗意的景致,依然很敏感。
其实,唤醒我诗意眼光的是门东三十几米远的东沟柳,那株老柳,样子难看,若不是春来柳枝着色长叶,就像没有梳妆过的老妪。这株老柳靠近邻居六母家的东墙,六母的二女儿香姐的窗户就对着一半柳,我曾经羡慕她近水得月的居住环境,当然也喜欢香姐平常的儒雅生活方式。香姐蓄留两条长长的黝黑的辫子,辫子齐腰,在我的印象里,就跟那柳条极像。那时,村子里没有多少文化生活,闲了人们的心思,香姐就不同了,每天傍晚就站在窗前,梳理着她的长发,晚风轻拂,柳条轻曳,没有院墙遮挡,在合适的位置看,香姐那秀发和柳条一样轻曳飘逸,一轮媚月就像被香姐约来观赏她梳发。后来,香姐出嫁了,我也去上学了,这番在我心中最唯美的景象,始终是印象,再难得见那一幕的真实了。不过,那种审美理想,一直影响着我。心底有一个念想,将来娶媳妇,一定要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能够看着她在某株垂柳下梳发,还原香姐梳发的诗意镜头,那该是多么好的感觉。其实,发长发短,与一个人的模样关系甚微,一种美感,完全不是长相来决定的。意念,往往是不具备逻辑性的,长发若柳的美,让我半生为之醉。
每晨,我散步到屋左的青山中,路边的柳,在微风里,轻柔地梳理着柳的发梢,我想起香姐,想起了这种最具诗意的风拂柳的意境,脚步似乎被铅坨子系住,禁不住拉一下飘荡过眼前的柳条,风梳的是柳烟,弄的是柳柔的情。莫说每个春都一样,诗心是跳跃的,春就是生动的,梳柳的样子就是诗,一把春风梳子,不知梳出多少诗句。
◎弱柳扶风风中仙
上高中时,我就贪读《红楼梦》,认识了“弱柳扶风”的林黛玉,但美感似乎未被唤起,总觉得病恹恹的样子,那年去剧院看电影第一版《红楼梦》,真的看见了那个林黛玉,马上与弱柳联系起来了,其实,我对那“弱”字的理解太肤浅,直到我教书《林黛玉进贾府》一章,才把握了这个字的深意。
书中描写林黛玉,是无所依托,寄人篱下,红颜薄命。养眼的美女,偏偏生了一副瘦弱之躯,像风中的一叶飘柳,瘦到极致,如同风中摇曳的一枝弱柳。一枝弱柳,怎敌寒风来袭?曹雪芹如此用笔,对所创造的女神形象到底是何意?就像一朵本就蔫了的花,白霜凌寒,曹雪芹这是为夺我们眼球中的泪花啊,若如此理解,我觉得还是肤浅了。联想到林黛玉的身世,一股苍凉冷意顿生,林黛玉哭啼啼荷锄葬花,也不想将自己的性命一下子呜呼,这是怎样的坚强。当年,我于学生做了一个“弱柳扶风”研究性学习解读,获益匪浅。
春风骀荡,巡岸扶柳,柳影没有留给我峭拔之势,似乎也是在悲悯我曾经的身世,我出生时失母,三个月送人,小时多舛,身体羸弱,不能凌空扬鞭,只能若这弱柳,跌跌撞撞走过花甲人生,生命有时候要低头,不是恐惧,而是尊重生命的承受力。我突然觉得那四个字“弱柳扶风”也为我做了写照。是啊,在灰蒙蒙的初春时节,万物迟钝,只有弱柳摇风,摇出了柔条上的嫩芽,于是我们成为“柳花”,当春天成为姹紫嫣红的时节了,柳花成絮,我们给了一个“败絮”的恶名。其实,不要计较人们怎样称呼,弱柳也自在,诗曰:“弱柳扶风风中仙。”在春风摇曳里,失去脚跟,陶醉着,或许就是生命的最美状态。我常站在风中的柳前,凝思这些难得的神韵精义,同样也获得了直面人生的力量。打铁的,不一定就坚强;弹棉絮的可能更有韧度。
我常想,一个人,能够认识生活的真相,而依然热爱着生活,这是怎样的热爱,就像弱柳,无力撼动风,却在风中得趣,她依然可以创造出人生的真理,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唯有风柳可为仙,其中的哲学,也应该是我们从书本难以读到的。
我拜弱柳为诗吧,我想,世界上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跟人讲道理,弱柳只扶风,那些道理都蕴藏其间,我们从中读到的是无言的教诲,风摇出的诗句。
人生的状态不都是勃勃向上的,浅滩暗流,坎坷沟壑,这些障碍,需要我们迈开双腿跨过去,但有时候也可以绕路而去,未必是不够坚强。我想,似弱柳,在风中低首也是一种姿态,她并非是自卑,也不是怯弱,而是清醒中的自在和嬗变,将自己变得更有风度,这才是“风中仙”的蕴意吧。
◎花胎柳骨含天和
这是宋诗人戴栩的诗句。诗人看风物,别有情致和眼光。我们对描写风物的理解往往人云亦云,难得其趣,比如看这烟柳,总是轻慢不整的样子,所赋予的含义也就一点轻浮了,例如“烟花柳巷”四个字,简直就煞风景,所以谈柳难有新意。
“花胎”,给我们赏花以新颖的视觉,那些赞花的词儿都无色了,姹紫嫣红、花枝招展、花团锦簇……似乎都缺乏想象力和美感期待想,瓣儿包裹的是什么?若答曰“花蕊”,韵味顿失。花胎孕育几日,是何模样,想象总是让人生出念想,真想双手捧住,待产。
我不解“柳骨”,柔弱得就像面条,哪来什么骨气。读完作者的全诗《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我有惊悟。点点柳花,风飘絮,不是离人泪。敢做漫天散花,腾飞于空,不为着落而不安,可见气骨,何等气概。柳风吹静,即使寻梦最难处亦倍加缠绵。我常常想,情侣绵绵相许之意,该不是柔柳风语的含义吧。敢于缠绵,爱许与东风,是一种胆魄。百花烟柳妖娆看,浅妆浓笑有馀妍。不做作,嬉笑妖娆,浓妆风淡,如此自然,没有“我自风中笑”的豁达,难有如此范儿,这不是风骨么!旧夜如洗,柳眼星星尽掩。不为华灯飞絮虫,让出一片夜空,进退有度,不是值得稽首么?灯火万家清江畔,柳腰婀娜随风转。美景当前,做锦上添花之美,在人们眼中,总是配角衬托,却依然乐此不倦。春柳之骨,非一般硬朗可比,是一种柔韧和达观。
无骨可销魂,有骨可装精髓。
给风物以多面的解,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诗意和情理。正如“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骨气这东西,不是总以“硬度”来定义的。
关于“柳骨”,我自以为甚解而不再推求了,曾经闹出一个令人不堪的笑话。2005年我拜师书法家刘振荣先生学书。拜师前捉笔写了几个字,送呈老师过目。刘老师说:“字的间架结构有功底,但少了柳骨。”
“柔得不足?”我想到了“花胎柳骨含天和”的句子,将自己对花柳气骨的理解迁移到书法,并说出自己的一知半解。刘老师说,误解了,学书法先要临摹,使字入范,书法史上有“柳骨颜筋”之说。
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书法专有名词,与河岸花柳无关。我身体一阵虚汗,望文生义,如我,实在汗颜。偏执,使人狂妄;而无知使人无畏,但一知半解会使人自鸣得意后反而难堪。
一棵树,我们尚且知之不足,了解肤浅,何况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能够知其一二者都甚少,不敢妄言,学无止境,并非悬在书斋做招牌或者充门面,应该谨记于心。
我曾经听一位朋友感叹:人啊,若能够活成一棵树,那就够了。他是站在一棵老柳前发出感叹,我以为是就年轮年岁而言,现在想来,不完全是,还有我们从树上看到的东西,他是在感叹见识太少太浅吧。
◎秋千蹴破柳间烟
很喜欢明诗人朱权这句诗。鸟蹄踏破柳间烟,多大的力气啊,不,那是四两拨千斤啊。
几处早莺争暖树,那画面是生动,却少了浪漫与秩序。我不知是春来唤鸟到,还是柳枝劲舞呼鸟临,也许是柳烟可藏鸟身,那么多的鸟,恋着柳眉,啾啾欢唱,切莫以为他们是为了开一场音乐会而聚集在柳间。柳枝上窜出几朵嫩芽,看一眼都觉得会伤了芽儿的元气,可鸟儿才不管,似乎柳芽天生就为了给鸟儿啄,就像三月采春茶,需两三瓣儿才好。错了,那是鸟儿爱惜之意,鸟喙并没有啄破芽儿,就像人类的吻,深情地亲昵春,我理解了,虽不懂得鸟语,可明白鸟意。
哦,鸟儿是站在嫩芽上,鸟爪攀住了柳枝,侧身的,倒置的,悬挂的,就像体操运动,五花八门,微风拂过,柳枝轻舞,鸟儿随风随枝,款荡秋千,我想若有一道墙,柳枝扶墙,是一幅画,鸟儿挂在枝头随风荡悠,翻出墙外,又退宿墙内,墙外墙内,来去从容,真配得上“柳外秋千出画墙”这样的美诗佳句,诗人专注“柳外秋千裙影乱”,我更喜欢鸟和柳和风和春美妙的搭配。
有时候我想,一个人就应该像柔柳那样,为鸟儿做一副秋千,随意些,有点趣味,否则,做人就没有了生动,也没有了幸福感。鸟踏柳枝,并非因为春来吧,在我看来,悠悠的柳秋千,充满了诱惑,鸟儿无法抗拒。人生应该有禅意,也应该充满趣味,否则我们都是严肃的面孔,一脸的真理模样,春风拂面也不能化开冰冻。
我眼前总是闪现着这幅动感的画面,春鸟和柳枝,简单的搭配,却演绎着诗的意境,诉说的不仅仅是情话,还是“树上哲学”。
我喜欢柳动风情,中国的古典文学美诗佳句,为柳做了传情达意的描摹,我在柳岸行,心向诗意美。
春天的晨,清爽宜人,我喜欢晨兴登山,在柳岸漫步,于柳间穿行,柳风款荡,思绪若柳,绵绵悠悠,对着柔柳说说话,似与智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