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新生】008号(小说)
一
我,一个师范毕业生,做了几年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政界。先是宣传部,后到组织部,再到检察院。由一般干事做到了市级检察院的检察长。
随着职位的升高,我渐渐放松了思想之弦,对于求我办事的人送来的礼金一概收入囊中,对于主动投怀送抱的美女也来者不拒,特别可意者还包养在外。这不,随着从严治党力度的增大,我也先被双规,后被逮捕,终于开始了铁窗生活。
每每站在铁窗里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鸟儿,那对于自由的渴望就会变得异常强烈,而同时对于自己以往行为的忏悔也会越来越深刻。
我常常想“机会”、“新生”这两个词的含义:
机会对于有些人是人生转折的福音,而对于另一些人,也许正是他步入深渊的玄梯!抓住机会的人不一定是好事,而抓不住机会的也不一定是坏事;
而“新生”则没有两面性,纯属于鲜活的、向上的,有着凤凰涅槃式的伟大意义……
二
那是我刚担任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负责办公室工作不久,由于原办公室主任退居二线,需要物色一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人选。我考察了院里能掂起笔的几个年轻人,竟没有发现一个可以胜任的。当我把这一情况向检察长汇报之后,得到答复:可以从教育系统考察一个人选。
那时,我虽已在检察院任职,但仍然住在当教师时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寝室里。
那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加了个班,回到进修学校时,已经是十点多了,成人电大的教室里还亮着灯光。我好奇地推门进去,看见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两个人还在看书。其中一个是我的校友瑜,他是正式教师,现在在一个偏僻的山区中学任教,另一个我并不熟悉。
瑜是我们高中那一届学生中有名的高材生,其语文水平与我基本相当。尤其写的一手好文章,当时学校的每一次作文展览都有瑜和我的“大作”。
瑜很有才,也很有人缘,就是性格有点倔,向来不知道“关系”是何物。
瑜见我进来,抬头看了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就继续低头看书。我有点生气,同学们中哪一个见到我这个跳出教育不久就被提拔为副院长的“时代幸运儿”不是两眼放光,极力攀谈的。他倒好,见到我像没看见似的。本想关门离开,突然想到我的使命——这个“笔杆子”不正是个理想的人选吗?于是我压下心头的不快,坐到瑜的面前。
“瑜,电大毕业之后还干教师吗?”
“不干教师还能干什么?”他头也不抬地回答。
“检察院需要个办公室主任,说是可以从现有公职教师中招一个,老同学,想不想来?这件事我负责。”
“想啊。”瑜听到我的话两眼放光。
听他这样回答,又看见了他的眼神我放心了。
回去以后的几天里我就等着瑜来找我。
三
等了两天,瑜竟没有来。第三天,我下班回到家里洗把脸还没在沙发上坐稳,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来者是个陌生人却也有点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只见来人把两瓶茅台酒和两条“中华”香烟放在茶几上,自我介绍道:“我叫明,跟瑜同班的电大同学。噢,前几天晚上咱们见过面的。”他这一说我想起来了,他就是那天晚上和瑜一起在教室看书的那位。
“是瑜让你来的?老同学了,都不能自己来,还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你误会了,不是瑜让我来的。”
“啊——那么说是你自己来的?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先介绍一下:我叫明,省立师范中文系毕业,现在五道沟中学任办公室主任兼毕业班语文课。”听了他的介绍,我大约知道了他的来意。
只听明继续说道:“那天听您说县检察院需要个办公室主任,有让瑜去的意思。可是瑜好像不太乐意去。我观察了两天也没见他来找你,我想要不您考察一下我?”
说着明从衣兜中掏出一叠纸递给我:“这是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你看看我的水平是否能适应办公室的工作?”
“好吧,先放这里我看一下再说。”等他说完我对他说。
果然不出所料!
四
这个自称明的走后,我就开始看他的文章。
文笔还真不错。虽然比不上瑜的妙笔生华,倒也文笔流畅,好句频出。这样的文采做一个办公室主任写写公文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我还是希望瑜能来找我一下。
然而一周过去了,瑜仍然没来。
这期间倒是这个叫明的教师又来了好几次,而且每次手都未空过。这个年轻人还特会说话,直把我的女儿哄得直叫“叔叔”。连我那文艺班毕业的妻子对他印象也很好。
我是真想为老同学办点事啊,但有什么办法?
我这热脸贴了冷屁股!难不成叫我这个副检察长去低三下四地求你?我己经把话说得够明白了,你好歹也来表示一下,道个谢吧?让我上下打点也心理平衡点。早就知道这家伙不识眼窍,没承想达到了如此地步!
后来我认真地想了一想,瑜这种人的性格也并不适应办公室主任的工作。
办公室主任除了要有好文笔,能撰写公文,还应该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上要协调院长和各位副院长之间的关系;中要协调各科室负责人之间的配合;下还要协调全院干警的工作。这些工作瑜是适应不了的。倒是这个机警随和,脑子又灵光的明还真是块办公室主任的好料子。
想到这里,我就调明任职一事向院长汇报。
经过一番申请、交涉、协调与运作,明终于从教育系统出来到检查院担任了办公室主任。
五
明果然没有辜负我的希望,任职不久就把办公室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还在全院干群中赚取了不错的口碑。这使我这个主抓办公室工作的副院长在老大面前也有光彩。老院长退休的时候,特意向组织上提议让我接替了他的工作,当然,我也把明提到了副院长的位置。后来我到市院工作,也向组织上建议,让明接替了院长一职。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我的贪腐事发,锒铛入狱,明也在同一案中。经查,明的贪污数额比我还大!于是在我进来不久,明也蹲了大牢!
而我那位不识抬举的校友瑜却一直在教师的岗位上,前几年已经被晋升为特一级教师,工资标准早已超过了副县级!
六
那天,我独自蜷缩在监狱里扪心自问、反省以往,忽听到狱警叫号:“008号,有人探监。”
我诧异地抬起头,睁大了不相信的眼睛。自从进来以后,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除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以外,还没有一个来看过我。说没有也不确切,有几个生怕我供出的上司也来过。不过,我一直把责任都往我自己身上揽,他们也就放心了,后来就再没有打过一个脚尖。老婆孩子昨天刚刚来过,还有谁会来看我呢?
当我跟随狱警来到探监室,隔着玻璃窗往外一看,在大吃一惊的同时,眼泪也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窗外手拿着话筒想与我说话的是瑜,再睁大眼睛看看,确实是瑜!
瑜啊,我从县检察院干到市检察院,几十年来你都没有找过我,即使没有事情要托办,在一起叙叙旧总是可以的吧?向来没有,包括我已经向你表明了可以调你到检察院上班的意思,你也没有去找过我,现在,我落魄了,锒铛入狱成了囚徒,你却来了!
看来,在你的心里,我还算你的同学、朋友?
瑜这次来看望我,除了给我捎来了几条香烟,还带来了1000块钱,说是让狱警在平时的饭食上多照顾照顾我。
这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引起我思想震动的却是他告诉我的一个消息:
瑜这几年利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小说创作,现在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了。最近瑜创作的自传体的小说《师生之间》刚刚获得了“矛盾文学奖”!
我愕然了!
七
回到监房,瑜的身影好几天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不时回忆起高中时代,不时回忆起与瑜一起生活的日子。
其实,当年我们都是班上中高水平的学生,只不过毕业之后分别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我走的路充满了鲜花、阳光、逢迎与喝彩。而瑜的路上则尽是辛勤与奉献,虽然也有阳光,但没有鲜花与喝彩,更没有逢迎与拍马,但是他也达到了人生的辉煌。而我却跌入了人生的低谷……
我的后半生不会再有鲜花相伴,难道就只能在后悔与懊恼、自责与愤恨中生活吗?不行,我要振作,我要重新选择后半生的道路!
我坚信,经历就是财富,哪怕是不光彩的经历!
我要回忆前半生的经历,记下自己犯下的罪恶!我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机会毕竟不是坏事。权力是个好东西,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能把握住机会得到它的人不一定能用好权力。共产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给的,而党给你这权力是让你为人民办事的。不是让你为自己谋利益的。如果你得到权力之后,把党的事业当成了你的私产,把权力当成你谋利的工具,那就终究有一天会栽跟头,轻者入狱,重者送命!
但只要你当权之后知敬畏,存戒惧,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的,不是你祖传的,别把下属当私产,不要忘了自已的身份,你就会行稳致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进入了出狱后“笔耕”的准备工作,好在服刑期间有的是时间。
八
服刑期满,我出狱了。
多年的同事要请我喝酒,祝贺我重新获得自由,我拒绝了。
曾经的上司邀我赴宴,要感谢我没有牵连他们一起蹲大牢,我避而不见。
几个私营企业主要为我“接风洗尘”,还承诺要我当他们企业的副总,以年薪十万相聘,我也没有赴约……
我足不出户,日复一日地闭门写作。
好在妻子理解我的想法,用她那不算高的工资和我入狱前不定期给她生活费的积蓄养活着我,我也算衣食无忧,可以安心徜徉在往日的回忆里,追忆着那既风光无限又不堪回首的往事……
一年以后,我的第一部小说《轨迹》出版,第二年这部小说被评为市级年度五个一“精品奖”。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连续发表了五个长篇!
现在,我觉得好像彻底获得了新生。
我的后半生将比前半生活得更加精彩……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