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另类捐赠者(小说)
一
胡娟喜欢自由自在,她常以慈善家自居,经常参与各种捐赠活动,她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这天,胡娟又参加了一次捐款活动,似乎让自己的善意又一次得到了最大释放,她显得特别亢奋,决意到几个公众场合宣布。
胡娟先来到了濒湖公园,这是她常去的健身点。刚一进门,就有一位舞友和她热情地打起了招乎,胡娟,你怎么来了?你平时不在这个时候健身的,今天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我今天捐了五百元,是资助一位贫困白痴小孩的。胡娟的回答很反常,她不管舞友怎么向她打招乎,都会这样去回答,脸上的笑纹拧成了一朵菊花。
胡娟,你是好人啊!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舞友激动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胡娟是故意炫耀,却又装作谦虚的口气说,那里,那里!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人总是要有点慈善心么!胡娟此时的感觉特别享受,就像是舞友为她做健身按摩。
胡娟从公园出来后,计划到文化广场继续炫耀。但在半路上碰到了同事,她抢先问候说,老朋友,你要到哪里去?
我刚才在家看电视,时间长了,眼睛有点疲劳,到文化广场散散步去。
咱俩正好同路,我也去文化广场。胡娟故意向同事身边凑了凑脑袋,故作神秘地说,你猜我今天干了些什么?
莫非你又捐了。同事很了解胡娟,直接挑明了捐赠之事。
……
胡娟走到那里就炫耀到那里,整整闹腾了一天才静下心来。
二
胡娟是个小富婆,在生活上很奢侈,穿着打扮都很时髦,还经常参加一些开业仪式、舞会等很体面的活动,山珍海味早就吃腻了。可现在,富人在社会上并不受欢迎,还有人编了段子指责富人逞强、耍横。胡娟也赞同这个观点,她是富人,却很厌恶那些普通富人。她这样说,富人算个啥?不就是有点钱么!除了钱还有什么呢?虽然在金钱上是百万富翁,但在知识上却是货真价实的穷光蛋。我决不做这样的富人,要添补富人的这些身份缺陷。
她虽看不起普通的富人,却很羡慕那些明星,她觉得当这样的富人才过瘾,才有意义。于是就想着做点扬名之事,可具体做点什么呢?她琢磨了好几天也没找到答案。但在经历了一次偶然之事后,她茅塞顿开了。
这天,胡娟到公园里溜达,见一对小青年正依偎在树下闲聊,但说话的声音却很高。她感觉很奇怪:这对年轻人是谈恋爱吗?怎么一点也不像呢?干么要喊这么高呢?为弄清缘由,她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起来。
女青年说,你一定要搞双学位,否则我不嫁给你。
男青年说,双学位?我那有这本事!别这样要求好吗?
女青年说,不行!坚决不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男青年说,找对象还搞什么双学位,有关系么?
女青年说,谁说没有!将来成立了家庭,双学位容易就业,而且,弄到双学位,也是一种荣誉,同学及家人都会羡慕我的!不行,我就要双学位。
胡娟一听“双学位”,当即就受到了启发:大学生谈恋爱都要双学位,难道我就不能再兼个什么“家”当当?我得跟他们学学。既当企业家又当另一种“家”。可我来个什么“家”好呢?她脑海里开始念叨起这些“家”的名称和种类来:科学家、作家、画家、书法家,评论家、文学家、政治家、慈善家……,这么多“家”,我来个什么好呢?做科学家吧,我没有那么多知识啊!做政治家吧,那不是轻轻松松能搞定的,看来我是有点异想天开了。她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做慈善家。这个计划确定后,她决定每周搞一次捐赠。于是,她忙碌了起来。
三
胡娟把捐赠的第一个目标瞄向了农村。一天,她听说县城东南面七十里处,有个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生活特别困难。于是,她便驱车前往寻找。可到那里之后,她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人,累得她气喘吁吁、精疲力尽,无奈之下,只好无功而返。
回到县城后,她又做了细致的打听,当得知这个残疾人所在的村在县城西北面时,她感觉到自己很好笑,竟驶向了相反方向。于是,她又急匆匆地驱车前往那里,可到村后还是没有找到人。她又被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叫苦不迭。
最后,她还是在别人的引领下找到那个人的,这才尽了自己的捐赠心愿。但她也感受到了做慈善的难处,就想方设法寻求捷径。
胡娟最先找到的是民政局,她自我介绍后,把捐赠的事就一股脑儿交给了工作人员去代办。这下,她体会到了清闲和省事,轻轻松松地成就了自己的善意,许多贫困家庭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救急。
二年后,胡娟听到一个纪律处分消息:某地民政局领导从慈善捐赠款物中获取了好处,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款物都被贪污。于是,她对政府官员竟由爱转恨。气呼呼地说,什么公务员,简直都是挖墙角的蛀虫。一气之下,她就再也不让民政局工作人员代捐了,而且对政府充满了敌意,经常借机诋毁政府的形象,还扬言,以后做捐赠,宁信道听途说和流言蜚语,也不能和政府打交道。
胡娟放弃了政府捐赠引导后,在社会上到处打听捐赠信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民间传说上。
一天,她捐赠的欲望异常强烈起来,便任性驱车往东部山区走,进了山二十里,眼前浮现出一座敬老院来,只见门前挂着“××乡政府敬老院”的牌子,那是当地政府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地方。她一看这牌子,当即就怒火中烧了。并激越地宣称说,这个养老院是政府办的,我决不去捐赠的!说着便驾车离开这里。其实这个敬老院运作得很困难,最需接收捐赠款物。这个乡的企业很少,而且不景气,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扶持。因此,住院老人的生活标准每月只有三、四百元,是政府供养的最低标准。
在撤离敬老院时,胡娟见围墙上有人用煤块写着歪歪扭扭的一行黑字:“××孤儿院在此东十二里处,欢迎善人们前往捐赠”。胡娟一看写着“善人”两个字,顿时兴奋了起来:善人,这不是在说我么!她立马就驱车到那个孤儿院捐了款。其实这个孤儿院并非真正的孤儿院,是因当时政策不完善,政府临时让这户人家代养弃婴,这户人家已收十二个弃婴。可随着政策的完善,国家出台了每户代养弃婴不得超过两名的限制规定,弃婴每月的扶养费也长到了一千元之多。论说,这个标准比五保老人的标准要高多了。政府本想收回这些弃婴,可那户人家觉得国家给的扶养费高,可从中盈利,便死皮赖脸地不让政府收走弃婴。政府出于稳定考虑,也未及时收回这些弃婴。这户人家很贪婪,为获取更大利益,竟到处去做捐赠误导,或专门登报宣传,或在一些墙壁上乱写,结果很多人都上了当,为其送去很多捐赠款物,这样得到的收入竟达到了国家扶养费的两三倍。结果,这户人家仅三年时间就用这些不义收入盖起了三层楼房。胡娟哪知道这些,不过,她也不管这些,她觉得只要送去捐赠款物就完事了。胡娟说,成大事者是不拘小节的,我是当慈善家,不是办手续的。那些具体的琐碎事,应由那些小人物来干。
四
胡娟不仅在心血来潮时做捐赠,还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参与捐赠活动。
有时,她做捐赠是故意让孩子看的。这天,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捐赠,冠冕堂皇地为孩子讲解那些行善的好处,还告诉了孩子参与捐赠的目的。但她事后对邻居说,教育孩子是我的本意,至于这些捐赠款物怎样处理?是没必要认真的!教育是百年大计,我捐了就行了,管他款物怎样处理呢!
有时,她捐赠是为了出名,是特意去应付单位捐赠。她说,我喜欢这种亲民行为,有一种居高临下和名扬天下的感觉,舒服极了!我这人做事是为名不为利,为名总比为利强吧!
有时,她直接到受捐地点去捐赠。她说,这是高效的捐赠方式,是捐赠的一种捷径,我参加这样的活动,从中体会到了一种随意和高傲感。我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我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很自由的,很享受的。
胡娟有各种各样的捐赠方式,而且越做越随意、越做越省事,她觉得这样可以不受政府引导的束缚,就如天马行空。她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完美的慈善家了,已经很圆满了。她这样总结自己的慈善行为:我搞慈善是每逢必捐的人,参加捐赠活动无数次,施善地点无数个,捐助人员无数位,已经很满足了。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完美,越来越觉得自己高级,已为富人们打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生榜样。不过,她又意外遇到了一次自认为很不合理的评价。
这天,胡娟前往自己常去的一个养老院捐赠,在半路上遇到了两名在该养老院入股的投资者窃窃私语。她刻意停下车来,尾随其后偷听,想看看他们怎样评价自己,她想亲耳听听真实的赞成声音。
甲说,那个叫胡娟的大款常来捐赠,她那里知道她捐不捐,老人们都一个样。她这一捐让咱们挣了很多钱,就等于捐给了咱们。
乙说,她真傻!不过,对这种人就得让她捐,不捐就不习惯了!
甲又说,这是实话,但对这种傻人,得说冠冕堂皇的大话、空话,她听了这些假话才会舒服。
正说间,甲突然发现胡娟偷听,顿时吓得脸色发青,再也不敢言语了。可胡娟却并不在意这些,像没事的人一样徒步返回到小车旁,并轻轻松松地坐在了驾驶员的位子上,兴奋地向养老院驶去。一路上,胡娟的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我想捐谁就捐谁,想怎样捐就怎样捐!你们怎么处理不关我事,我是个大慈善家,是办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