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感动】诗心落雪域,草色遥看有(赏析)

绝品 【浪花·感动】诗心落雪域,草色遥看有(赏析) ——赏析“浪花诗语”社团望雪绝品诗歌《草色返青》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164.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23发表时间:2020-05-06 10:40:38
摘要:浪花诗语社团望雪社长的《草色返青》一诗被评定为绝品诗歌,从为之编辑,到几番修改编按,我走进了与诗人对话的天地,也感受到了这组诗的别样美感,写作赏析文章,意在推介好诗,领略诗人不俗的风采与灵动之笔。

【浪花·感动】诗心落雪域,草色遥看有(赏析) 一个诗人,叫“望雪”,从辽宁的本溪,瞭望西域雪原,揽诗满怀。遥距万里豁然透视了西藏,看得草色返青,就像在跟韩昌黎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叫板。这是不是心游万仞、起笔奇崛的诗意呢?
   读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马上被他“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流浪者姿态感动了,一片荒域,一城白皑,在诗心里,却如花开,且花开有声,有“幸福的闪电”的感觉。因此,我理解了诗人望雪的组诗取题“草色返青”的穿透视力,也不乏温润,惊人的形似。这般诗意,如此心游,永远是诗的臻境。
   我想到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章故事。“赏红”者一直在研究为何平添这么一个在格调上难以协调的章节,依我看,并非跑题,作者曹雪芹意在借平民百姓的视野来关照性批判豪门贵族的世界,看似留下与全书并不合拍的一幕,但那种轻松与失笑,未必不是作者的生活理想。望雪以温热的烟火人家的眼光看佛性驻留的地方,也是人的幸福之地,很自然,入眼走心的还是春暖花开、炊烟融雪、石墙漏风、草色日新的生活里的黑白颜色。这是诗人的情怀,善目慈眼,才看得见生活的本色。
   雪域西藏,原本应该是藏着最宁静的烟火的,多少年被佛神的光芒遮盖了,望雪诗人撩开烟火让我们去见识一个篝火点燃袅烟升腾的佛光万种的世界。
   逐字品读着望雪的诗,突然,作家高晓松的话,伴着雪域的梵音,徐徐道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望雪是在辽宁省一个被大山裹住的桓仁县生活。他,一个远梦,枕在浑江上,生出蝶舞的景象,一梦到雪域,不再沉湎于轻浮的人世悲悲欢欢。那里,距离雪域西藏,只有用诗可以丈量,诗人不忍于苟且,将发现的眼光投向远方。高晓松说,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望雪诗人长物放眼,看见一片香雪海,不是足力的西进,而是将诗心落在雪域。什么是诗心?古人无法给出一句定义,但我们可以揣摩出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意思。“春来依旧诗心在,一见桃花更不疑”,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见了美就心醉,如是才有诗心出,诗心就是一种热爱的情怀吧?想想,我肯定是这样。望雪诗人的情怀,付诸于草色,满满的,浓浓的,绿翠欲滴。诗心,总是会将艺术的真实表达得最透彻。
  
   ◎一种情怀可以化成诗境,即使暌违文字,也可以泛出画面。
   一个朝圣者眼中的西藏,是神秘的佛,痴情可以化作万千因果。一个将军眼中的西藏,是雪域边界,是零号高地,一鞭所指,力透高原之脊。一个旅游者眼中的西藏,可能就是看遍了世界还有的一个遗憾。每个人的情怀和以什么样的情怀拥抱世界是不同的,世界观也不同,人生的眼界也会各异。望雪,是一个农民工,是迎着晨曦,在六点钟时,就扛着颤悠悠的钢筋行走在工地上的建筑工,我在“浪花诗语”社团遇见他,他就传来一个视频,我相信他在“江山之星”的简约介绍,字字不虚。他眼中的西藏,我第一感觉,应该是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是密布在随山而起的环廊上的佛像佛塔,哪怕是精美遗传的唐卡,或者是卷帙浩繁的典籍,酥油灯盏下的泛黄经文藏符。可这些都不是。我想说,这些是连我都可以倒背如流的俗套,诗人不会牙慧一番吧?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情怀,决定着他所见的价值,我在编辑这组诗的时候,他特别给我强调,我在桓仁,最先看到晨曦,人在西藏也最先看到曙光。这样的表述是诗的跳跃。春天来了,繁忙的工地,人头攒动,就像一株株破土的绿芽,西藏也是。他还说,写这组诗的时候,很长时间没有摆弄文字了,暌违日久。无需追问,他是用情怀布施他的文字。这应该是这组诗的创作动因,用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怀在酝酿意境。
   所以,望雪的情怀里的西藏,是一幅“春来草自青”的佛意画面。我相信这个画面是真实的,当年黄庭坚就这样禅意十足地描摹了那种情形:“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且听诗人笔下格桑花开声声入耳:凄然,缠绵,执念,都敞开了衣襟/阳光收在花瓣上,与脉博一唱一和/跳动着连接出远方和云朵……
   这是诗人自己的生活,突然垂落在最美“藏花”格桑梅朵的瓣上,我觉得,朴素可以解释神圣。格桑梅朵的精神意念不是什么豪言壮语,是普通的如花情怀,凄然,才接近于凄美;缠绵,才摸得出波澜不惊的日子的脉搏;执念,才是甘愿在冷土上扎根的理由。所以,在很多诗人发问格桑梅朵为何是雪地生灵,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情怀,做了人性的诗话解说。
   洁雪覆盖下的世界,掩盖的不都是肮脏,这是诗人的解读。《拉萨的雪》句云:载着所有形容词覆盖下去/大地,大昭寺,羊背,羊卓雍措/人们分别择取自己的独白……
   “独白”这个词,不是诗人的发现,但是他的眼。很多人在大雪染白时,总是看到那些未被抓住的东西隐身了,这几行诗,罗列的风物,都在说话,说什么?这首诗的诗眼是“承诺”,大地承诺,我以广阔盛着雪;大昭寺换装,不再用奢华的红来接纳人的朝拜,而以纯洁面对踏上石阶的足印,并烙印下来;羊背上的雪之歌,可以填饱藏牧者的肚皮,蓄足丰满的诗句;羊卓雍措这座含情脉脉的碧玉湖,是看着雪的眼睛,承诺着我要装载着所有的眼泪。诗人告诉我,他不想抱怨,雪是最不抱怨的轻盈,他是东北诗人,可能对此理解更接近雪这种事物的本真吧,所以赋予西藏的景致是一种承诺和独白,而不是简单的冬景与宁静。
   诗人笔下的经筒,转动的不是经书的梵语天籁,而是草色轮回,是对生活的信念坚守与歌颂。《经筒里打转的草》句:露水,风声,循着气息而来/透过尘世和轮回倾谈/说草色比人世更适合跪拜……
   我想,我们很多人以为,诗是属于伟大者所有的,其实不然。就像经筒,是所有藏民的生活信念。诗人破除了经筒的神秘感陌生感,以“露润花容”、“风催物华”的眼界,关照尘埃的世界,在无花处见到花璀璨,在无风处闻到风吟诗。这是一首希望的诗,明眼人一看就有贴心的暖意。人生如草木,拿来说人有情,那就俗气了。人生有草色,轮回来往,草一样的生民,在跪拜他们的风,他们的花,坚定着生活的信念,至此,草色返青的含义不言自明。
   诗的字句可以训诂得意,而意境只能由我们用生活去解读感悟。郭沫若谈到新诗创作说,“新诗靠本色”,意思是说,还原风物的本色,才是诗歌的任务。西藏的建筑、佛教、藏民、习俗等,可能有着多解,但最本色的东西是什么?诗人从中读出了一个淳朴的诗意:草色返青。动感的颜色,渐进的萌发,这片雪域从来不失风景,心中有春色,雪域雪里可开花,可盈绿,可返青。
   我敢说,没有草色的情怀,西藏的春色也只能在雪地覆盖之下,看不见返青的诗意。
   诗人韩愈登泰山写《早春》,句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敢说,眼界只在风物本身,未透视出生活的意蕴。所以我改句“草色遥看有”,来赞美望雪诗人的眼力,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有温暖的情怀,不是可以“世界同此凉热”么?
  
   ◎他用诗句做画笔,创作最灵动的水墨画,臻于纸染墨渍的效果。
   宋代诗人邵雍论诗有两句话:“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他认为诗句就是画笔,最擅长丹青状物,这是他的创作经验谈,也是我们认识诗歌艺术特性的一个诗话参考。
   望雪的组诗分为四章,表现一个雪地生芽、渐次葱茏的大季节下的西藏。就大多数作者写西藏,我想,离不开布达拉宫的雄视西域,雪域高原的携云起舞,鱼贯而出入的信教徒的流淌景色,而这些恰恰不是诗人关注的,也许与诗人的生活关系不大,凭空而单纯的赞美是最没有力量的,甚至有讨好和随声附和的谄媚之色。但,诗人一定要给他的“草色”一个硕大的背景,也让草在诗人的发现上着色,于是,诗人的取景,就有了删繁就简去奢而又不舍其华的艺术构思,这种取舍是在朴素的世界观下的“轻拢慢捻”,是活色生香,是烟火弥漫。正如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的“物色篇”里所言:“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意思是,一脉树叶掉下来尚且引起感想,一虫之声也能够引起情丝。也就是说,能够代表西藏风物和精神的那些,不一定是在人们耳熟能详人人见之的宏伟巧工上,还有更让诗人用情关注的东西。这些东西,铺开来看,不失“藏色”,却又是从诗人心胸滚淌而出的。
   诗人不想耗费笔力,直接以格桑梅朵为特写镜头,推出一片幸福色。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匍匐于花草的世界,诗人卧草听花开,甚至意识到“原来,我也有花开的声音”。我以为,这是诗人笔绘的一个背景,是否受到梵高的向日葵画作的影响不得而知,但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一个忧郁,一个幸福。
   《拉萨的雪》,则采用了大写意的笔法,画雪景,就用不着着墨,留白即可,于是诗人的画笔点化了一个生动的雪人,她有“承诺”,也有“独白”。看似毫无动感的雪景,在全章里,是灵动的人物状态。
   如果说布达拉宫给人的感官冲击是神圣感召与膜拜冲动,那么,诗人选择的“玛尼堆”则是生活的原色渲染,生活的影子,不必看藏民头顶瓦罐汲水,只看他们心藏着的“微尘”,就像原始的村落里一堵散石墙笑看“天苍苍野茫茫”的岁月旷远,这是诗意的,更是草色的日子,都写在玛尼堆上,难怪诗人的画笔连石头的纹理形状都清晰可见:“圆的,扁的,各种纹理契合在指尖。”草色是铺陈在地上的,爬到了玛尼堆,就是生活的向往,也是诗人用情怀看见的西藏现实。
   一种信念,可以画出来么?我读望雪的诗一开始就生出这样的疑问,好在他选择了藏人手中的经筒,我仿佛从画面上听见了经筒发出的安静与祥和的谐音,从摇动经筒的意义看,诗人用了“捧出蓝天”四个字写出了经筒的生活意蕴,那么,在蓝天下,草色返青,春色青青,就不是妄语了。
   通览全诗绘出的四幅画面,有些是用色彩与线条无法模拟出来的画面,诗人用诗句的灵动,做了动感充沛画质唯美的表现,例如,经筒的声音,格桑梅朵花开的声音,这是画笔无能为力的,但诗句可以来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轻功绝招。不是图画,胜过有形画笔狂涂浓抹。
   我们可以发现,这组诗有着博大的场面美感,很多组诗,在操作上往往忽视了整体场景的设计,显得局促不安,有在微观空间里冲撞突围的局促感,不能激起审美的辽远体验和多重意象。《草色返青》,是宏大连贯场面下的故事,也是唯美的“西域水墨”:地上烟火,天上白云;雪为袈裟,经筒梵音。
  
   ◎让哲理与情感在意象里流出,使意象多一份承载的功能。
   诗论家对宋朝诗的腹诽甚至直言批评,就是阉割了诗歌的意象,而直接站出来演讲,用现在的话说,跟人一味地讲道理,是最没有出息的,所以宋诗式微,为人诟病至今。
   应该说,诗人望雪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诗句力避讲道理的嫌疑,将可能很多人知晓的事理奇妙地蕴于其中,不是醍醐灌顶的启蒙,而是运用得恰到好处,形似潜藏,却又袒露不掩饰。
   颠覆陌上爱情说,将生命的田间打开,若谈“陌上”两个字,似乎只剩下孤寂花开的影子,要不就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婉约劝返,诗人说:“在陌上,每一个脚窝都有传说。”深刻的脚印不是印在马路上,而是陌上。一踏足,成岁月印记,这不是沧桑,而是坚守。
   诗人描述了灵魂的样子,让我们知道怎样抓住自己的灵魂。“格桑一直洗着自己/灵魂也是,总会纯净于昨……”这让我想起了文学家巴金的话:“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不谋而合,灵魂是不断洗涤而纯净的,并非本来就从无菌的产房走来。
   在诗人笔下,哲理和情感往往是因景而生发,在语言能力测试方法上,有一个项目就是“仿句”,我们读诗的美感和感悟会在“仿句”的过程中得到读诗的满足。例如诗人吟道:世界欠拉萨一个承诺,便有了雪……那么,我们继续让意识流绵延下去,就是:我欠父母一个承诺,便有了什么?有常回家看看的想法,有送上一次祝福的急切,太多的承诺会变成具象,这就是所谓的诗意,单纯的诗句表意都是局限局促的,只有引发读者遐想的诗,诗意才最为充沛。
   诗人用诗诠释什么是信念。诗曰:我们一起绕着布达拉生长,一起捧出蓝天……藏民们有着聚居雪域的热情,千年定居于蓝天白云里,在低纬度者看来,那是诗意,对高纬度者自身而言则是修行,克服物欲的寡淡,忍耐氧气之不足,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吆喝,或者振臂一呼,而是崇拜的信念,守住静寂,每日都是蓝天,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不是用语言逻辑去证明,而是让我们去看那些世代飘动的经幡。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阅读鉴赏诗词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透过迹象而把握事物的空灵之处,不满足于形似而求其神似。阅读望雪的这组诗,能够更好地实践体验这个理论。诗人用简约的物象,甚至放弃词语的过度形容,只取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色彩,构筑合适的语境,让我们由此及彼,不难生出词语物象里所承载的哲学概念,从而再生哲学的理念与思想。

共 82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知道诗人叫无语,尤可,又知道诗人还叫望雪,求解,以为会是一种诗人浪漫的诠释,而诗人说不过是希望冬天下雪的时候就可以停工了,至少透露一个信息:工作是辛苦的。而雪在东北不会得比西藏少,但是本地的雪是累赘,而西域的雪却是诗人灵魂洗礼的净水。都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风格,诗人却颠覆了,看见他的诗,会爱,看见了这一组《草色返青》爱之上还有悸,以为是颤抖吗?是悸后恒远的静。诗人可能没有去过西域,因为没有目睹可以更惬意地演绎,都有雪,只是因为面雪而向的人,嫂子曾经惊惧于他们不图其他的对于佛的虔诚,而佛所崇尚的高与洁不是雪最原始最本真最完美的体现吗?所以最值得讴歌的雪在这里,而最深情而彻骨的参透的人往往却是为之所感的人。想想一双粗粝的手怎么描绘雪的轻柔,还有薄如蝉翼的格桑花瓣?如果说雪诗人让人爱了,那么怀才老师就在告诉我们,为什么爱?爱什么?一个在工地的钢筋混凝土中经营理想的宫殿;而另一个却在故纸堆中雕琢璞玉的精美,两个人的相得益彰就这样活色生香茕然独立也融为一体,看上去都是欣喜,如入神仙境地,不能割舍。诗人用了最干净脱俗清新而雅致的语言描绘他的圣地,并且赋予其悲悯而不悲观,超凡而不超越,亲近而不亲腻,看透却不说透的自我人生的体味与悠然而雍容的世界观。这是让人叹服的,而尤其又加之怀才老师专业而中肯,贴切而真情的剖析,写作与赏识之间珠联璧合出一份惺惺相惜的默契与感动,让人观之得到精神层面最舒畅的感受与欣慰。尤其是老师的赏析,专业水准与知识储备丰厚而充盈,唯其这样才能完美解析一篇绝品的经典诗词,而这篇赏析文章同样与原创不分伯仲,异彩纷呈。以情怀解诗,诗意原来这般贴近我们的生活和梦想;以颠覆说,看诗人的创作,显示了对诗人眼界的褒扬。赏析之作,深入浅出,持之有据,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是难得之赏析美文。有高度,也有深度,有读感,也有剖析,相融成趣,让我们认识到这组诗的唯美品质。有些颓唐的我也不由得捧着此文心中念佛,阿弥陀佛,西域之雪有了此诗得魂,而我们得读此解得神,精神间,如醍醐灌顶,仿佛升华,仿佛顿悟,原来文字是可以这样感人的,不在遥远,就在浪花。【浪花编辑:健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060010】【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00831第0045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岚亮        2020-05-06 11:07:58
  兄台学富五车,懂诗,小弟不才,不敢开言。但随着赏析和指引,方知望雪社长的诗心高远呵!受益了!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1:35:45
  太感谢岚亮兄弟第一时间来留墨,见墨如见人了啊。怀才抱器哪里懂得什么诗啊,只是揣摩着写,望雪社长不喷我就很好了啊。赏析,就是学习的过程而已,学生习作水平,见笑了啊。怀才抱器这篇赏析,如果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关注望雪社长的绝品诗歌就是达到要求了。遥握,问候岚亮兄弟夏爽。
2 楼        文友:健唔        2020-05-06 11:19:31
  有一种语塞叫欲语凝噎,或者叫遥不可及。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1:37:19
  谢谢健唔总编对这篇赏析的深情编辑和解读,入心,别致,经典。费神了啊,怀才抱器不忍操笔之劳。遥握,问候总编夏爽。
3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5-06 11:20:13
  怀才老师将浓缩的诗意拉开成为可以看懂,理解的画,可品,可尝的佳酿。云里雾里的仙境拉近到眼前,细细看,慢慢浏览。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1:39:38
  谢谢句号老师点评。初读诗歌,我们可能都会觉得云里雾里的,只要深入,必有广阔天地,心游万仞,神飞八极的感觉唯诗可以给与我们啊。遥握,问候句号老师夏爽。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5-06 12:11:12
  这是一篇非常专业的诗歌赏析。怀才老师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入手,抓诗眼,析意象,明虚实,推敲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还“知人论世”剖析了诗人的情怀。把我这个不懂诗的人带入诗意。点赞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2:13:56
  湘莉老师的美评非常专业,凝练,紧抓我行文的概要,简约提要,说到点子上了。怀才抱器也是壮胆赏析诗歌,但愿没有说太多的外行话。谢谢湘莉老师拨冗到访,留墨鼓励。遥握,谨祝夏怡。
5 楼        文友:望雪        2020-05-06 13:03:36
  惊见老师这篇赏析,欣喜至甚。老师以情怀入笔,对茁作析评精彩中肯。感谢老师对学生及习作的肯定,赏析文拓宽了诗野,拔高了诗心,增添了诗翼,使原作有了更绵厚的久远之力。得老师文之垂青是为幸运,正如和老师缘见浪花一样。此文行文有序,风格开阔,提纲精布,脉络畅达,兼俱人文之怀,具现笔力厚度和文博广度。感激不尽。健唔姐编按里提到珠联壁合一词,我觉得更适合怀才和健唔二位老师,一赏一按绝对撼人之心,引读者之羡。二位都是我的忘年交,恩师,挚友,同样文采出众,文思广博,文心入怀,一组小诗能同时得二位老师浓墨,令人感动和心悦,在此说一声:辛苦了,同祝快乐安康,诚愿一切顺意,浪花诗语有二位老师助力,未来无限美好!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4:08:44
  望雪社长过谦了,《草色返青》,绝非平庸俗作。能够发现西域雪地别样的诗,就是眼力,眼界之广,深邃透视,显示了望雪社长的诗歌具有的力量。读诗明理,更可染怀,我想,望雪社长诗歌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不然也不能将怀才抱器的见识提高一个崭新的高度。健唔老师的的编按更多地从人物的相遇来审读我们的不同笔墨,淋漓地表达了她对望雪社长诗歌的理解和对怀才抱器赏评的鼓励。文章提到的“珠联璧合”一语,未必是实指数量,更多的是对一文交友的赞誉,当然三人之行,也是贴切的,浪花朵朵,绽放未必浪助,我们也是弄潮人,无风有诗都涌浪花。当然,怀才抱器一直忐忑,赏析难透诗歌魅力与意趣,只是读后感罢了,甚至有什么谬误,望雪社长见谅就是。握手,遥祝夏祺!
6 楼        文友:风潇潇        2020-05-06 13:48:58
  看了这篇赏析,特别的感动,终于有一个人,有一个这样的笔触,可以与诗人同步,可以深入一个诗人的灵魂,深入一个诗歌的灵魂,可以站在与诗歌同等的高度上,这么完美的诠释一首诗,这是诗的知音,好像多年才遇到。想起高山流水伯牙子期,这么多年终于遇到了,为望雪高兴,为诗歌高兴,为浪花高兴,更为我们能遇到怀才这样的老师而高兴。特别激动,感谢怀才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4:13:23
  当然很喜欢风社为这则赏析文章美评,只是有一点不好,为何老是说相遇怀才抱器,不把洒家视为浪花一家亲呢?哈哈,开玩笑的。我也说,诗不像文字刻训诂,但可以有读后感,这则赏析就是谈谈读诗的体会而已。浪花绝品,应该有回声,于是信笔而为,有了一些粗糙的文字还呼应。若来了诗兴和灵感,也赏赏风社的美诗,一定也是很受用的事。遥握,谨祝夏祺!
7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5-06 18:00:05
  对于不懂诗的我来说,总以为诗是哲学大师们的专利,我从不敢触摸,只能站在诗坛的远处瞭望徘徊。自从在怀才老师的引荐下,我带着犹豫和忐忑来到诗语浪花。这是个诗人的园地,我有幸认识了不少诗人朋友,感觉自己身上有了诗人“熏染”,也慢慢读起几首诗来。不懂,但感觉清新入怀,有一种浸透灵魂的滋养。望雪老师的绝品《草色返青》初读便觉震撼,但有些诗意还是模棱两可。但今天我拜读了怀才老师的《草色返青》的赏析,我感到了望雪老师视野之广阔,诗意之悠远,意境之优美。这完全得益于怀才老师这篇近万字的恢弘大篇的解读与赏析。怀才老师是个文坛全才,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在江山精品如繁星灿烂,绝品震撼江山内外。这篇赏析让我从更深层次了解了怀才老师。大师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文采飞扬夺目。对望雪老师的绝品赏析力透纸背。这可谓是江山绝代双骄。从优美的文字里,诗一样的语言里,我懂的了诗人伟大的雪域情怀,对人生的感悟和幸福的解读。我更懂得了怀才老师那敏锐的诗人的巨光和入心入肺的对诗人情怀的剖析。文学性,哲理性,历史性的精辟分析折服了我,相信会折服更多的读者去喜欢诗,去读望雪老师,去读怀才老师。点赞连连,分享精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6 18:12:44
  每次读习之先生的点评,都倍感亲切与振奋,但必须纠正一个词,“大师”不敢,读诗思义,有感而发。当年求学时候曾经也写过所谓的诗,但在我手中,被玩成“小儿科”了,没有进步。学了一些文学鉴赏理论,这些年也都喂了时光。去年江山进行了一次“江山入赏江山文”的征文活动,重新拾起了赏析文章的写作,至今还没有手生的感觉,所以写作本文,当然,望雪社长的诗也给我很好的写作灵感,也有习之先生一如既往的鼓励,一并致谢。遥握,问候夏祺!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5-06 23:33:15
  望雪社长的绝品诗歌《草色返青》,梅骨也曾仔细地赏读过,直觉告诉我:诗人审美眼光独特,就像江山绝品评议组说的那样“有让人回归善良和本真的力量”。作为曾与诗人对话、感受别样美感的作品编辑,作为学贯中西、博学多才的怀才老师,用同样独特的眼光,专业而中肯,贴切而真情地对作品进行了深刻地剖析,特别是“有人间温度的西藏特色”、“尘埃里的欢喜”、“雅而不轻佻,简单而不寡淡”、“回归到诗歌表现的最初方法”的表述,诗意而准确,凝炼而全面。如果说,望雪诗人的意境是“发现”,是“独白”,是“颠覆”。那怀才老师就是诗翼,是知音,是忘年。更难能可贵的是,怀才老师提出了“让哲理与情感在意象里流出”,“写诗可以以此为模本”,“写让人读懂的诗”,为诗歌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梅骨也和习之老师一样,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去读诗,去读望雪,去读怀才,去感受别样的诗意人生。至于梅骨自己,已经超越对怀才老师的仰慕阶段了,期盼在仰慕的基础上,能跟随老师的步伐,在浪花里嘻戏,在江山里放飞,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真正走向生命里的第三个春天!向怀才老师致敬!遥握、夏安,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7 06:06:05
  感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的点评。怀才抱器在文章里提到用诗歌最初的方式写诗,并摘引了诗经里的例子做了抛砖引玉的说明,虽未展开论及,已经将诗歌的明晰表达,不佶屈聱牙的特点强调清楚了。头疼的诗歌到处都是,这不是诗歌的主流,是诗歌的残渣而已。之所以喜欢望雪诗人的诗,是因为诗歌用真正诗歌的语言,架构了诗歌的意象空间,并做了深刻的发现,吟咏的韵味才熠熠生辉。梅骨老师的雅评,切中肯綮,见血透髓,写进了我的心,十分喜欢。遥握,期待你的佳作。
9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5-07 06:44:16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是审美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升华,需要极高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且赏析类的文章除了对原文的欣赏和分析,还是原文的补充和再创作。值得欣喜的是,去年有“江山人赏江山文”,今夏又有了“浪花人品浪花文”。品绝品美诗,如赏国色天香的牡丹,如品妙不可言的龙井,既审美又高雅,既专业又深刻,非文坛妙手、非全力以赴不可。梅骨曾为怀才老师的《写给不朽的绿》写过赏析,断断续续写了两个多月,深知其中的不易和艰辛。美诗、美按,美析,相得益彰,为读者提供了高水准的范例和模本;对话、共鸣、推广,在作品和读者之间构筑了一道沟通的桥梁。热烈祝贺赏析斩获精品!梅骨认为是名至实归,欣喜之至。再次感谢怀才老师、望雪社长。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7 06:52:32
  谢谢梅骨老师再度留评。梅骨老师曾经写怀才抱器一小文的赏析,文采厚重,深刻凝练,颇具功力,夜深有体会。怀才抱器非常感谢能够入梅骨老师的眼。赏析,的确需要精心研读,精巧架构,非突击可成。这篇赏析酝酿也有些时日了,望雪社长几次跟我谈 诗,总算有了茅塞顿开的时候,于是运笔组合。望雪社长的诗歌内涵精美,但愿可以赏析到位。谢谢梅骨老师对怀才抱器的倾心交流。遥握,问候夏爽!
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5-07 07:35:11
  看到怀才老师“洒家”二字,虽是男人的一种自称,但我没有道理地联想到《倾世皇妃》里面楚国公主马馥雅身边那花子乔公公,花子乔公公,总喜欢自称洒家洒家的……哈哈哈,闯祸了,快逃。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7 07:59:21
  其实,洒家这个词语本无什么情感色彩,是时代语,原本是宋元时期的人,特别是元人喜欢说,意思是俺,咱,就是我的意思,现在用就是一种借用吧,没有多少含义的。至于你所言在电视剧里的人物,是否是元代有关,我不知。湘莉老师看文至于细腻,真的 很敬服哦……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