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读米娃子(随笔)
早上听到收音机里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新闻时,我正坐在卫生间里捧读米奇诺娃的新书《不思议——少年事件簿》,同样是在卫生间里,我还读过她的散文集《天下谁人识君》《米声米色》,为此让月牙同学很不爽,不是因为我对米娃子的感情太深,而是由于占用卫生间的时间忒长,最长的一次是她已经看完了三集电视连续剧,我还没从卫生间出来。不仅如此,让月牙同学最难以忍受的是在异常安静的卫生间里,我会不时发笑,不是小笑,是大笑,不是有规律的笑,而是在她看来无厘头的笑——有点像楼上的那只靴子:等它的时候它没来,以为它不来的时候它又突然来了。难怪月牙同学说,这种笑声比较恐怖,尽管她与米娃子的关系颇好。不过,月牙同学也听出来了,笑和笑还是有所区别的:读《天下谁人识君》是“哈哈”大笑——开心地笑;读《米声米色》是“呵呵”中笑——会心地笑;这次读《不思议——少年事件簿》是“嘿嘿”小笑——不无痛心的笑。
一点点挪出卫生间(万箭穿脚心),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说《天下谁人识君》和《米声米色》皆为幽默散文的话,《不思议——少年事件簿》则是一部荒诞小说——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无不透着轻松随意和机智俏皮。一段段笑话诙谐幽默而古怪精灵,一句句笑语荒诞离奇而尖锐深刻,这便是米娃子的人与文。每每和米娃子坐在一起的时候,挺打怵她那直抵心灵的目光,别看她总是嬉皮笑脸的没个正形,其实看人可准了,尤其是那些酸腐轻狂的文人、狗肚鸡肠的小人、玲珑八面的好人、假假掰掰的正人君子、吹吹呼呼的成功人士、风风光光的领袖人物,她都能洞见你骨子里的软弱、龌龊、虚伪、丑陋、浅薄、阴暗,这样的人,包括我也有这样的倾向或者苗头的时候,躲过米娃子那双美丽而明亮的慧眼则是万幸,躲过米娃子那种美妙而锐利的文字则是万万幸。所以,每次去见米娃子的时候,都要从里到外好好洗洗,即便这样,她也能轻易识破你的乔装打扮,只是不说而已。在折服米娃子的同时,更为钦佩她们家的木易斯基,几十年下来,需要多么坚强的神经,多么宽厚的脸庞,以致多么伟大的雄性荷尔蒙!万幸、万幸、万万幸。幸喜我不是米娃子台里的顶头上司,幸喜我不是米娃子家中的专属下级,幸喜之幸喜,我动坏心眼或打歪主意的时候,米娃子不在跟前,所以每次读罢米氏新作的时候,都会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好在里面没我,不过我也有思想准备:跑了庙,跑不了和尚;躲过十五,躲不过初一。
既然如此,躲远点不就是了吗?可是不行,米娃子的语言有戏谑倾向,而我好像有受虐倾向;米娃子的文字有点像杜冷丁,而我已从止痛到成瘾。本世纪初,我们相识在《榕树下》文学网站中的“雀之巢”文学社团,开始是欣赏她那别具一格的“反女性”“超现实”文字,后来喜出望外的得知我们竟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街区,再后来不仅是文友,还是旅友,还是歌友,还是酒友。无独有偶,这样的沈阳的优秀的独特的睿智的幽默的雀之巢里的一鸣惊人的好鸟,除了米奇,还有刘齐,他(她)们都是我的同乡,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密友,都是我的骄傲。记得在一次“杂文选刊”和“雀之巢”联合举办的杂文大赛过后,我曾专门著文探讨“雀巢二奇(齐)”的杂文风格以及文学倾向,其中包括他(她)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眼睛,俯身倾听社会底层的耳朵,灵敏扑捉社会动向的鼻子,深刻反思社会问题的头脑,勇敢揭露社会弊端的胆识,大声呼吁社会需求的嘴巴,尖锐批判社会阻流的手笔,灵巧跳跃社会羁绊的腿脚。这身功夫岂是常人所有?这样的文字怎不让人着魔上瘾?米娃子写散文,是用文学的眼睛不断发现和形象传达现实生活中的可笑之人,可乐之事,让读者大笑之余对号入座,批判自己。米娃子写小说,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可笑之人,可乐之事文学化、艺术化、形象化、典型化,让读者笑过之后反思社会,批判现实。正是这个意义上说,米娃子的小说比较她的散文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针对性,这也是我阅读《不思议——少年事件簿》之中笑声不断,之后笑不出来的原因之一。这部小说的人物构成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三足鼎立:一方是学生,一方是教师,一方是家长,三方互有相制约,互为对立,在尖锐的矛盾和紧密的联系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精彩的文学情景。在一大群欢蹦乱跳的90后中学生的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素质;在亦庄亦谐的老师和左右为难的校方背后,反映的是目前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育体制的问题,在那些或是大款或是高官或是平头百姓的家长背后,反映的是当今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这就是米奇诺娃作品的不同之处。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