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潭江纪事(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潭江纪事(随笔)


作者:平凡文刀 举人,3211.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3发表时间:2020-05-09 19:19:01
摘要:亲: 很少以信的方式,向你们叙述我的故事,今天的我,大江歌罢掉头东,溯江而上,开始我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纵观今年上半年,从家到佛山,又从佛山到潮州,如今再溯江而上,到属于“梅州”地界毗邻高陂的潭江镇,真可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也算是“酸甜苦辣尝过,人情冷暖经历”百般滋味,千种辛苦,点点滴滴犹如昨日发生呈现眼前。


   晚上我向张总请示轮番的事,张总还是非常客气,以为我有什么心里负担或不乐意,轻声细语问我说:“哪你说怎么搞呢?”
   我说:“我只是请示你,这样挺好。”
   张总见我乐意接受,也很高兴,和言悦色说:“高温段有问题吗?要注意看好,一个部位超温全功尽弃。”
   我信心满满说:“没有事。放心。”其实心里也忐忑不安。
   接着与罗师傅说交接班的事。
   罗师傅说:“夜班没问题。主要是老板没有考虑到,一个晚上到天亮,也没有点心,也没提补贴的事,所以干起来没有劲。”对此,罗师傅已经抱怨多次。但是在老板看来,多做是有算钱的,多劳多得,所以自己负责也情理之中。所以劳资永远是矛盾的,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老板与员工,永远是不可调和的产物。
   上班夜也睡不着,到十二点下去交班,罗师傅指着桌子上一小块糕点,说:“这留给你吃。你看看这个建窑的,我们给他调试窑车,他竟然用这一点小糕点来打发叫化子一样打发俺们。真是抠门到家了。”
   我一看糕点是我吃剩留那儿的,知道罗师傅误会了,就抢着说:“罗师傅,你想得美。以为他有那么大方给你点心吃。这是我下午吃剩的。不是他可怜咱。”
   “哦!哦!我还以为他留的,那就不提了,不提还好。一提伤心。”
   还是乖乖上班,我们的工作永远都是劳心劳力的,没办法,养家糊口嘛,活着就要继续干!接着干!
   想起了毛主席语录:下苦工,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工。我们学习工作一定要下苦功!
   名人伟人说话就是权威,哪怕再重复一遍,十亿人民也不嫌其啰嗦。尽管人有生老病死。依然大喊大叫“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万岁是什么?万岁就是皇帝!
   结果死了还喊:“毛泽东思想万岁!”
   早上五点停火,八点出炉,哇塞!漂亮极了,罗师傅说了一个字:好!
   我加了一个字:“成功!”
   两人一老一小,喜笑颜开。
   不久,张总江师傅下来看,都说:“好好好!终于大功告成,不求出不了货了。”
   想起那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窑烧好了,天也放晴,心情也格外舒畅。也不会“蓝瘦,香菇”了。
   中午睡了一下,一点多醒来又去车间看,挑瓷的说还有一点小的会有过火的迹象,看来,对于局部高温还是没有拿捏的准确。所以,技术性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张总笑嘻嘻来到我们跟前。这一窑瓷基本还可以,但个别有点粘连,应该是有过火嫌疑。张总用词很艺术,把瓷当成嫌疑犯,这也是他委婉待人的个性。我们自然领会其深意。张总走后,罗师傅说:“烧窑没有百分之百的,你种田也不可能粒粒饱满。”说出罗师傅叉开手指,晃了晃说:“瞧?!看见没有?会不会一样长?所以我们也不要全听他们乌鸦噪舌一样评头论足,尽力做好自己就是。对不?”
   罗师傅是一个非常老实的老人。我以前也有与人合作过,有的老师傅自以为是。总是不把你当人看,欺生你,但是罗师傅不会,他自己打工几十年,体会深刻。他说:“打工,吃人饭,服人管,做得好,老板说你好话,做不好你连狗都不如。”
   罗师傅这番话让我想起之前快马货运站的生活,那种牛马不如被呼来喝去的滋味,现在想起来也“蓝瘦,想哭。”但人生就是如此,不会因为你的命运悲剧可怜你。在再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学会坚强。
   昨天,建窑师买来了降压阀,这是准备替换老窑的,老窑的降压阀年代有一点久远,加上与窑炉有一点不匹配。所以用起来仿佛有神经病,不听你指挥。还上下摇摆来气生你,前天趁张总在江师傅也在。提出必须更换降压阀。不然不安全。保不定一不小心失去控制将炉镗炸飞也不奇怪。
   做窑的师傅见瓷烧好了。他也很高兴,但是高兴归高兴,因为之前一窑他烧坏的瓷,不知如何面对张总。所以他再高兴也心有余悸,这件事也许会给他敲响警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个人再聪明,就像有的人会造车,但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也就不会开车。有些人会帮人作媒,但他不一定会谈恋爱。这就是专业,精益求精,细心加小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才是真理!
   习习的凉风,湿润的空气,一座小房子,一个孤单的身影,徘徊着。阅读,写作,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有很多网友对我说:“文刀,你文思泉涌,那么能写,流落在荒山野岭岂不可惜?”面对朋友的抬举,我淡淡一笑,反问自己:可惜吗?
   其实,人的一生必须经历一些苦难,才能修成正果,这是佛教说的“九九八十一难”,灾难,更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意志,经历是看不见的财富。
   那年,应该是零五年,我在古板头一家瓷厂做高压,当时妻子居然意外怀上了女儿,然而我没有半点即将再次升级父亲的喜悦,这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是我不喜欢孩子,而是我的家庭状况不允许我“触碰这高压电线”,不要说养孩子,就那所谓的天价“社会抚养费”就可以让我不敢“越雷池一步。”
   当得知妻怀孕后,我的心里是恐慌,我的思想是矛盾,我内心非常痛苦,几天几夜在纠结一个问题,生还是不生?生?我就成了政府的敌人,我必须逃跑。不生也麻烦,因为之前妻子已经做过几次人流,还能再做吗?我知道人流对女人来说是十分伤害身体的,就像重进鬼门关。左右为难的我痛苦了几个夜晚,最后,咬咬牙:豁出去了!生!人死卵朝天,怕什么?生了拿不出钱,奈何我?甚至想到王朔先生的“我是流氓我怕谁?”抱着无赖的极端想法,我开始酝酿我的超生计划。老乡多的地方,那是不能住的,人多嘴杂,万一泄漏出去可就完蛋。我仿佛是一个劫匪,领着妻子东躲西藏,生怕一不小心被熟人撞见我“贼胆包天”,居然敢违坑法令法规超生。那个时候有钱人也不敢明目张胆超生,假如被计生机构发现是会强行抓去“扼杀”的,我就亲眼看见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被家乡的计生工作队侦察到后被“五花大绑”塞进猪笼装回老家强行流产,那时候他们对计划外逃避计生政策的人待遇与对待罪犯是一样的。
   为了生这个孩子,我们辞去了工作,我们骑着唯一的家产,一辆新买的豪爵125摩托车在潮州大街小巷左冲右突,在一所僻静的老居民房安顿下来,这是一座废弃祠堂,我住厢房,我将妻子藏在天花板层。自己住在楼下,横几块木板便是床,将妻子花裙碎布隐藏起来,造成我单身狗的形象。
   夜晚听到治安队查房的吆喝声,大气也不敢喘,有几次,那些王八蛋破门而入,狗鼻子东嗅西闻,我装着傻逼一样答非所问,涉险过关,后来一听到户外有人走过脚步声也如惊弓之鸟,心惊肉跳。
   这十个月,我妻子愣是被关在天花板,像一个暗无天日的白毛女。躲着黄世仁的追踪,我呢,东一家西一家打着零工,每天像犯人一样低垂着头,不敢与人有更多的说话,做贼似的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年我没有回家,也不敢回家,父亲兄弟也瞒着,谁也不可相信,好像全世界都有人在侦探我们,作贼心虚的我们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那时的杂工也不好做,一度失业了,断了军火,我只好去粿条店赊一斤粿条卷,也没有灶火煮,买了一瓶腐乳,沾着吃。碍不下情面向人借钱。房租到了没钱交。只好苦苦地哀求房东“宽限几日。”但是终究还是没有凑齐五十元的房租,我准备了住天桥的破棉絮。妻子出主意说:“去庵埠一趟吧?三哥在食品厂,向他借一点钱还是有的。”
   不得不低下面子去了一趟庵埠,解了燃眉之急。
   转年,到了季度妇检,怎么蒙混过关。乡里要我们出具当地计生证明。不然扬言要抓我父亲去关起来,名为“学习计生政策”实为人质。还扬言要把我家唯一的黑白电视机抱走,甚至有威胁挑谷子,绑牲口的,捅瓦角子的。火烧房子也是有理的。总之,他们口号是,谁违反计划生育,谁就倾家荡产!”我本一穷二白,家徒四壁。只是吓坏我的父母兄弟。他们怕引火烧身,开除他们工职,扣他们工资。那时父母兄弟对我们也是“如临大敌”,生怕我们给他们带来灾难。
   我们就像亲人的灾星,东躲西藏,居无定所,或打一枪换一炮。在被逼很紧时,我出了一个小主意,我找了一个与妻子年龄相当的人,替我们代查环。
   当地计生部门虽然不认识我妻子。但还是对照身份证左右端详后说“不像。”尽管我费尽口舌,对方依然要我重新拍照。后贴上替身照片才给开计生查环证明。我巧妙地撕下替代人照片,重新贴上妻子照片,然后找了一块天平称的铁砣当铁印,狠狠砸了一下,算是钢印。
   只是当我们走出计生大门傻了眼!我那花了几年才积攒的摩托车不翼而飞,给小偷光顾了。我们以“沉重的代价”换回一张薄薄的假证明?欲哭无泪。给我妻子当替身的老乡心里也忿忿不平。她见我失魂落魄不断安慰我说:“想开一点,想开一点。”见我心情沉重,说气话说:“不然我打掩护,你也偷一辆回来。”
   回到破租屋,我身如棉花,软软倒在床上,抱着枕头失声恸哭。我直骂小偷有眼无珠,几乎打断我双脚一样难受。哭得稀里哗啦。整天没进一粒米,一滴水。
   妻子见我一厥不振,鼓励我说:“东西丢了可以再赚钱再买,你人垮了就连希望也没有了。有人就有希望。如今你有种你就给我挺直了腰杆做人,做一个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男子汉。”如果你就这里消沉不如一齐牵手出门撞车死了算了。
   妻子激将我重新燃烧去“无论遇到多大打击也要坚强活下去!”的勇气。
   那天我一个人在潮州城漫无目的的游走,妻子陪伴着我一步一个脚印胡乱走着,天空云朵变幻无常,忽阴忽明。铅色的云直到被红色晚霞包裹。
   走在青龙古庙,我提出要去烧香。妻说:“你不是从不信神明吗?怎么信了呢?”
   我指着妻子大肚子说:“为了它,我信了!因为我们犯了天规,老天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惩罚我们,让我们简直活不下去了。急病乱投医,临时抱抱佛脚吧!求一个心灵安慰也好!”
   在菩萨面前我虔诚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你开开恩,让我们顺顺利利生下孩子吧!别再用灾难折磨我们了。再折磨我们真快过不下去了。求求你帮帮我们渡过难关吧!”
   从不信神佛的我这次真的在神龛前足足跪求了一个小时,直到额前的香柱烧到了我的眉毛,我不停地忏悔,不停的哀求。
   那年那月那日,不堪回首的岁月,如今在这偏僻的山村,当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小屋内用右手食指敲打出这陈年往事时。我那苦情的泪水又奔涌而出,它一如姿意泛滥的洪峰,不断冲刷着我那被风雨侵蚀的百孔千疮却又坚硬无比的心壁……发出海啸般咆哮声!震耳发馈!
   厂里奇人多,一个阿伯,已经六十多岁,还做着辛苦的活。装窑,一个年轻人都难以忍受的苦力,他居然做得风生水起。
   阿伯是沙田人,他说:“我带孙子都带了七八年了,现在孙子大了,觉得闲得发慌,还是找一个事来做,装窑烧窑都是我的老本行,但是年纪大了,眼花,怕给老板烧坏了瓷,所以还是活动活动筋骨强。”
   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端坯,上凳,腾挪跃雀,一点也不输过年轻人,所以那些年轻人也没有意见,偶尔还向他讨教如何配坯。
   厂里奇人多,一个阿伯,已经六十多岁,还做着辛苦的活。装窑,一个年轻人都难以忍受的苦力,他居然做得风生水起。
   工作,学习,生活。三位一体,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吧!
  
   亲:
   不知不觉,来潭江已经半个月有余,从起初感觉这里偏僻闭塞山区,到现在工作慢慢上手,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工厂是建在群峰簇拥的半山坡上,利用山体落差,以台阶的形式,夯土成墙,筑成了这一简陋的工厂,一层成了窑炉生产车间,二层是成型车间。随着陡坡台阶面积减小,就做了几排职工宿舍。这里没有优裕的生产链条,连模印都是从潮州载入,但是这里有丰富的紫砂矿产资源,经过师傅们的精心调试已经初具规模生产,主要生产紫砂汤锅,电炖锅,至于紫砂壶,还没有大规模生产,换言之,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因为就汤锅生产也是日追夜赶,红火场面超过古代有十个太阳。
   因为厂里生意非常好,所以我也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昨天一窑,因为窑门开大了,炸了几个瓷,办公小妹说一遍,厂长来说一遍,我都虚心接受,这要是以往我会嫌其罗嗦,但是这次我觉得,见了炸瓷,谁都会心疼,因为毕竟是“到嘴的食物,掉了可惜。”还有在新窑右边(内侧)有一两柱超温现象,这个只有我们专业才懂。因为新窑的结构有瑕疵,两边燃烧过程中气氛偏差大,给我们造成非常大的控制方面的麻烦,烧到后期,罗师傅喃喃道:“这个窑不好烧!这个窑不好烧。”但是作为一个能力过硬的师傅,不好烧能烧好才是技术,所以抱怨过后我们也只有做足功课,争取确保过关。尽量保质保量。
   夜晚,一轮明月从山那边升起,今明的月光如银盘,滴溜溜圆,星星在群峰上巴眨着眼睛,山上的树木就像一排排列队的战士静默着,公路也照得如同白昼,旁边的电线杆犹如一个个站岗的哨兵,他们默默无闻地恪尽职守。山泉水到处都汩汩流淌,唧唧鸣虫如一群庞大的演奏乐队,它们不厌其烦地弹奏着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共 57849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9...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随笔以信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作者人生中经历故事:“大江歌罢掉头东,溯江而上,开始我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纵观今年上半年,从家到佛山,又从佛山到潮州,如今再溯江而上,到属于“梅州”地界毗邻高陂的潭江镇,真可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也算是“酸甜苦辣尝过,人情冷暖经历”百般滋味,千种辛苦,点点滴滴犹如昨日发生呈现眼前。”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必须经历一些苦难,才能修成正果,这是佛教说的“九九八十一难”,灾难,更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意志。人生经历的磨难是看不见财富。随笔文章文笔流畅,写作功底深厚,驾驭文字能力了得。推荐大家共阅。[丁香编辑:天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        2020-05-09 19:20:39
  感谢平凡文刀老师赐稿支持丁香,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咋发表。天山奉茶敬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2 楼        文友:天山        2020-05-09 19:24:17
  文中有段描写重复了三篇,编辑时删去两段了,望老师以后注意。比较长篇随笔,我更喜欢老师短小精悍的小说、随笔、散文。希望我能有荣幸读到。问好作者,祝老师笔丰文灿,创作快乐!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5-10 15:13:50
  老师的文笔太厉害了,比如夫妻分别那段,如诗如画,如泣如诉,激情四溅,情景交融,真是神来之笔,单独成篇,堪称绝品,佩服佩服!但全文还处于原生态,若紧围主干,剪去可有可无的乱枝,再加以精雕细刻,定能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成为我等的范文楷模。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5-10 15:32:36
  我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想看,越看越丢不开手,推开了一切紧事,不由自主地通读了老师有关打工的所有江山网小说,老师忠实于社会现实,忠实于真情实感,忠实于草根生活,忠实于秉笔直书,浑然天成,不加粉饰,推心置腹,言无不尽,朴实无华,如拉家常,感染力强,很容易打动人心。难得一见的原生态文史资料,值得流传后世的底层人民生活的如实记录。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