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河●情】翠梅和田志(小说)

编辑推荐 【山河●情】翠梅和田志(小说)


作者:吴金泉 布衣,469.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06发表时间:2020-05-16 09:25:55


   一
   那是一个神秘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榆树林。整个村庄和农田都被林子遮盖着,只有漂浮在林子上空的一缕缕炊烟,才能使人确信树林深处还住着人。
   这个地方叫烧房庄子。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陕西的商人来这里建起了一座烧坊。据老辈人讲,烧坊很是兴旺了一段时期。烧坊的主人还在这里开垦出了很多土地以做原料。后来烧坊倒闭,只留下了一些断墙残壁,炭渣砖头和上百亩土地。烧坊主人走后,地就由孔家耕种。他们在烧坊的遗址上修房造屋,住了下来。渐渐,这里又搬来了几家。没几年,这里已居住了六七户人家。多数都是本地老户,只有一家姓田的,是从关内逃荒来的,在这里算是新来户。
   这几户人家住得很集中,家与家远的只隔百十米远,近的也就二三十米。但还是被茂密的树木所隔开,只有被砍伐开的一条条小路通往各家,使得家家从那一线天中遥遥相对。这里的人们除了种地,就是砍柴。每家门前都堆了一垛小山似的榆树梢子。夏天,用它烧火做饭。冬天,就烧榆柴取暖。
   土改时,他们每户都分到了一二十亩地。这里土地肥沃,一股泉水灌溉着农田,所以,这几户人家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可也有生活过不下去的,就是田有顺的二儿子——田志。
   田有顺一家初来这里,只分了几亩撂荒的薄地。他和田志没明没夜地干,开垦了一些地,打下的粮食凑合能接上新粮。只因为被父母分了出去,田志一家三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田有顺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田根在县上工作,二儿子田志在家种地。田根聪明,喝了几年墨水,能说会道。每次回家总会捎点东西,妈长爸短地问候一番。田志忠厚老实,笨嘴拙舌,手脚勤快,每天只知道下力干活。在爹娘的心上,他的份量比起干工作的哥哥要轻得多。
   田根媳妇仗男人之势,衣着阔绰,嘴甜心苦,说话、办事极能讨得婆婆的欢心,又一连生了两个大胖小子,真成了婆婆的掌上明珠。
   田志媳妇自幼受惯了苦,耿直朴素,勤俭持家,却因生了个丫头而遭白眼、歧视。
   公婆的态度是明确的。整天抱着田根的胖小子抖着、悠着,
   “宝贝”长,“宝贝”短地唤着,对田志的小丫头连望都不望一眼。入冬的一天,田根从县上回来,不知什么原因,田根媳妇闹着要分家。自然,爹娘把老实巴交的田志分了出去。虽然收下了不少粮食,却没有给二儿子一粒。只给了一口锅,两只碗,一间破房。田志呆愣了一会,沉闷地颤声说:“妈,兰兰妈没在,这家不能分。”
   娘沉着脸说:“她心里哪有这个家呀?一去就是半个月,撂下自己家不管,这里里外外一满撂给我。我娶媳妇为啥?娘家好,就让她住去。你们单另开,哪怕她长年累月地蹲在娘家呢。”
   田志无话对答。的确,妻子回娘家有半个月了。可她身子重了,就要坐月子。一年忙得回不上一次娘家,现在闲了,回去住些天。要是再生个孩子,冬天恐怕难得回去了。
   可是,现在突然被分了出去,妻子回来,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田志难住了。
   他说服不了妈妈。他恨老大田根。他有一肚子委屈的苦水,向谁去倾诉啊!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现在却没有一粒米面。而老大一家一把没干,却吃现成的。天底下竟有这样的理吗?
   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早晨,田志赶着马拉爬犁去接妻子。田根望着消失在雪雾中的背影,对媳妇说:“去时是三个,回来就是一个。窝囊鬼。”
   田志冒着风雪跑了四十多公里,到了岳母家。他见了妻子翠梅,眼圈一红,伤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翠梅已重孕在身,将要临盆。看丈夫脸色有异,忙问:“家里出了什么事?”
   田志嘴唇抖动着,强忍住满眶的泪水,颤声说:“妈把我们分出去了。”
   “啥?”翠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她高声嚷着:“我不在,为啥要分家?”
   田志无力地叹了一口气,垂下头说:“老大回来了。老大家闹着要分,妈就把我们分出去了。”
   翠梅急急地问“:都给我们分了些啥?”田志愤愤地说:“啥都没给。”
   “天啊,这日子可怎么过呀?”翠梅失声痛哭起来。
   田志急得直搓手。连声问:“唉,咋办?哭也没用啊!”
   翠梅突然气汹汹地说:“你回吧。我死也不死到你们田家。你这死憋啊。”
   “唉。”田志愁苦地用双手抱住了头。
   翠梅伤心地低泣着。看到丈夫身上那单薄的、补丁叠补丁的衣裳和蓬乱的长发,浓黑的胡须,瘦削的脸庞,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颗一颗地滚下来。
   婆婆太狠心了。她清楚地记得:秋收刚完,婆婆给了田志五个鸡蛋,让他去街上理发。田志嫌丢人,没去,多少天过去了,头还没理。才二十几岁的人,看去像个中年大汉。
   她止住了眼泪,疼爱地望着丈夫说:“我就要坐月子了。回去没米没面,不是寻死吗?”
   田志抬起头,望了妻子一眼,又把头垂下了。他紧紧握住双手,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膝盖,像是浑身凝结着无穷的力量,无处施展,无处发泄一般。忽而,他坚定地抬起头说:“要我说,回。回去想办法。打下的粮食足够吃,妈能看着我们挨饿吗?我到外面找些活干,再挣几个。”
   翠梅长出了一口气:“别指靠妈了。孩子我就在这生,回去命都难保住。”
   “唉。”田志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没几天,一个新生的婴儿便在这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人世。田志给人家帮工、卖柴,挣几个钱,买些面,冒着严寒步行几十里,送到岳母家,看看妻子和孩子,而后又返回去。
   翠梅出月,田志又赶着马爬犁,把她和女儿、刚满月的儿子接回家。
  
   二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啊!
   一间低矮的土坯房。木板门板缝裂开了口子,一个劲地往里灌冷风。窗子像一个长方形的小洞,竖着安了几根木棍,上面糊了一层牛皮纸。屋里阴暗而又寒冷。房顶和墙角结了一层茸茸的白霜。新砍的榆树枝填进炕洞里,燃烧不起来。翠梅趴在炕洞前,一腿跪着,一腿蹲着,两手拿着一只锅盖煽火。煽一下,火星子“扑”地一亮,随着冒出来一股呛人的浓烟。她不时咳嗽着,使劲煽动着锅盖。整个屋子烟雾腾腾。冻得人直打战。
   炕上,三岁的兰兰围着一床破被子。头、嘴、鼻子用一条毛巾围着,只露出一对黑亮的、泪汪汪的眼睛。小弟弟玉富在棉被的另一头睡着,脸上盖着一件衣裳。不知是由于冻、饿还是呛,他可着嗓门子哭着。哇哇的哭声像刀子在刮母亲心头的肉。翠梅放下锅盖,爬上炕,俯身在儿子身边,将干瘪的奶头塞进玉富的口中。
   哭声停止了。玉富用小嘴吮吸着乳汁,冻红的小手舞动着,像要抓住什么。吮吸了一阵,玉富松开奶头,“哇”的一声,又哭开了。
   翠梅将侧躺的姿势变了变,将另一个奶头塞进儿子的口中。玉富吮吸了几口,扭过头,又可着嗓门哭起来。
   “唉,不吃东西哪有奶水呢?”她望着啼哭的儿子,泪水又涌出了眼眶。
   兰兰定定地望着她,用小手扯下围在嘴上的毛巾,怯怯地说:
   “妈,我饿。”
   她用衣服将玉富的脸盖好,翻身坐起,拉起毛巾,蒙住兰兰的嘴,低声说:“兰兰,听话,妈去给你做吃的。”她下了炕,拿着面盆和碗,到上房挖面。
   婆婆阴沉着脸,定神瞪着她。看她把面挖到了盆里,猛然气汹汹地说:“分开家了,还搅和啥呢!自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吃现成的没那么容易,我还没有那么多呢。”
   翠梅望着挖到盆里的面,忍不住心酸的泪水。她带着哭声说:“妈,地我们也种了,家我不知道就分开了。这冰天雪地的,没吃的让我们一家四口可怎么活呀!妈,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婆婆一下跳了起来:“好呀,你还顶撞起我来了。我问你,啥都给你,我和你爹怎么过?你们年轻力壮的,咋不挣去?那些年,逃荒要饭几千里路,我们是咋么过来的?”
   翠梅望着暴怒的婆婆,心猛跳了一阵,强忍着泪水,低声说:
   “妈,你不看我,还看两个孙子哩。现在,到哪去挣啊?”
   婆婆扑了过来:“犟嘴。我管不住你,你成婆婆了。我去告你。”
   翠梅终于忍不住,伤心地哭出了声。她把面倒进面柜里,哭着跑出了门。
   田志带着一股冷风走进家门。他望着哭成泪人的妻子和妻子怀里啼哭的孩子,把背上背着的布袋放下,喘着粗气说:“麦子借来了。先煮些吃罢。”
   翠梅放下孩子,擦干眼泪,穿鞋下炕。
   田志解开袋口。翠梅凑近一看,皱了皱眉。她把手伸进袋里,抓出一把麦子放在眼前看着,用手翻拨着。而后,又伸进手,伸到袋子的很深处,抓出一把麦,仔细地看了一下,又把麦子扔到了袋子里。她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果断地说:“这麦,不能吃。”
   田志吃了一惊,也把眼光凑过去,惊疑地仔细地看着麦子。麦粒半饱子,沾了一层细土末。麦粒间有很多碎土块、麦余子和老鼠屎。用手抓一把扔下去,就会扬起一股尘土。
   “唉,老张叔家就剩这些仓底子了。咱这新来户都不宽裕啊。”
   “还是原送回去吧。这麦,不能吃。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了,要是吃出个病,一家人还不得死吗?”翠梅考虑了很久,终于做出了果断的决定。
   田志为难地长出了一口气:“你已经一天没吃了。你不吃点东西,哪有奶喂孩子呢?用水淘几遍,吃起该不要紧吧。”
   “这麦不能吃。还是另想别的办法吧。”门口传来一个声音。田志和翠梅转过头,却是爹不知何时进了门。手里端着一个盆,歉疚地望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
   翠梅招呼一声:“爹过来了。炕上坐。”
   田志立起身,木呆呆地站着,望了爹一眼,又把头垂下了。田有顺走到炕桌,宽40公分,长60公分的饭桌跟前,把盆里的东西倒在桌上的一只小盆里。田志和翠梅把眼光移了过去,原来爹端的是面。田有顺沉痛地说:“先将就着吃吧。唉,都怪爹没本事,没置下家业啊!你们,是不是砍柴去卖呀?”他俯下身,望着“哇哇”哭叫着的孙子,摇着头,叹息着,端着空盆回屋去了。
   “唉……”田志和翠梅同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脑中闪过一个又一个不能解决的难题。啊,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可怎么度过啊?!
  
   三
   他望着那片神秘的榆树林。林子被一层迷蒙的浓雾所笼罩,雾像一张硕大无边的巨网,灰蒙蒙的散布开来,强行压缩着天地的空间,使房屋、树木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恍恍惚惚。浓雾施展出它那神奇的魔力,变幻着,像一块漂浮的云,轻飘飘地消失在树林的深处。
   太阳出来了。阳光显得惰懒,失去了活力。远处的天际有一层白蒙蒙的气流在浮动,整个天空像笼罩在白色的气流中。一阵不知是东,是西,是南,是北而来的风,冰冷地从四面八方吹来,使他不由得一阵颤抖。
   风是冷的,天是冷的,人的身上也是冷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冷的。
   这就是冬天。这就是三九严寒。
   连普照万物的太阳也失去了热量,远离了这里!只有那片榆树林静卧在雪地里,显得幽深而又寂静。
   他望着那片林子。
   林子在他的眼前变幻着。莽莽苍苍,里面像潜伏着无数头巨大的怪兽,张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一会儿,眼前又出现了一座银雕玉琢的迷宫,陈列着珍奇的宝物。那些宝物似乎在喊:“快来吧,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
   他毅然向林子坚定地大步走去。
   林子不知从哪开始,到哪终止。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高大粗壮的百年老榆撑开它那巨大的花盖,那上面凝结了一层霜花,犹如满树的梨花铺天盖地,起伏弯曲着把蓝天和雪野分割开来。那老榆交错的树隙,散布着一株株或大或小的榆树,还有一丛丛、一栋栋荆棘,树林密集得有些地方竟然通不过去一个人。
   林子对于这里的几家住户简直成了一个谜。谁也不曾到林子独自去走一走。其实,也无需去走。出门就是榆树,跟前的榆柴也砍不完,谁还愿意冒险到林子深处去呢?况且,那时常从林子深处传来的一声声狼嗥,更在人们的心理上增添了一层无法摆脱的恐惧。更何况,这里的老户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循四季常规,春耕夏作,秋收一过,便闭门不出。谁还到林子深处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呢?
   田志决心去冒这个风险。那神秘的榆树林在诱惑着他。既然有狼,就会有狐狸,野兔,雪鸡,这些东西不是也可以当饭吃吗?此时,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只有铤而走险了。
   他下了决心。他想到林子里最凶猛的野兽是狼。人虽在心理上害怕狼,但狼也害怕人,不敢在大白天出来伤害人。特别是,狼怕火,怕红的东西。狼不饿急眼,也不会轻易吃人的。要是前怕虎后怕狼,饥饿就会终止一家人的生命。
   他不再犹豫。腰上别了把开山斧,迈开大步,向林子深处走去。
   榆树林静极了。密密的树丛挡住了眼前的视线。一棵棵粗壮的老榆拔地而起,树顶密集的,深灰色的枝条凝结着一团团洁白的霜花。那霜花就像一朵朵欲落的白云,好像稍有一点震动和微风的吹拂就会飘落下来。树枝杂错,遮天蔽日,林子像静卧在雪被里,睡熟了一般。荆棘、杂草丛生的雪地上密布着一行行,一片片杂乱的禽兽践踏留下的足迹。偶尔不小心,碰到一棵树上,

共 1165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翠梅和田志》是一篇励志小说。翠梅给弟弟换亲做了田志媳妇,翠梅生了个女孩,嫂嫂田根媳妇生了个儿子,婆婆重男轻女,捎带嫌弃田志夫妻。在翠梅回娘家的冬天,就趁机把田志两口子分开另过,却没给他们分一颗粮食,只给了两个碗,一间勉强住人的破房子。田志去接翠梅回家,如实告诉了妻子分家的实情。翠梅选择了在娘家坐月子,满月才随田志回家,回到家的翠梅,因为饥饿,没奶奶孩子,儿子玉富饿得哇哇大哭。田志不得已走入榆树林去寻找生机。因为撵打一只兔子,而钻入更深的榆树林,那里兔子脚印密布,藤条纵横,田志砍了些藤条,想好办法扣兔子,他回家让翠梅编筐和抬笆子,他每天继续深入榆树林去下扣的地点收兔子,割藤条,榆树林不时有狼嚎。田志和翠梅相依为命,艰难维持生计。直到上级派来了工作组,要成立合作社,往共产主义奔哩。田志的心沸腾了。生活在这春光明媚的春天,又给他带来了转机。小说描写细腻,情节感人。把田志和翠梅不怕艰难困苦,顽强的生命力写得惟妙惟肖。把贫穷导致的分家不均,妯娌兄弟亲人之间产生的那种“仇恨”描摹得清晰可见。场景描写唯美。危急时刻动人心魄。大手笔之作,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0-05-16 09:26:47
  感谢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0-05-16 09:29:29
  老师写的《翠梅和田志》小说,翠梅和田志的日子太艰难了。生活中就没见过这种公公婆婆,偏心到心狠的程度,对田志没有一丝一毫舐犊之情。让人不忍卒读!o(* ̄︶ ̄*)o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20-05-16 09:30:34
  翠梅和田志为生活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励志!o(* ̄︶ ̄*)o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0-05-16 09:33:15
  “ 榆钱子第一个开放的花苞,带来了春的气息。随即,满树的榆钱铺天盖地。田志的心里燃起了一片绿色的希望。
   上级派来了工作组,要成立合作社,往共产主义奔哩。田志的心沸腾了。
   生活,在这春光明媚的春天,又给他带来了转机。”
  
   这结尾,进一步讴歌只有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很积极向上的一篇小说。满满的正能量!问好老师!祝您采访撰文顺利!o(* ̄︶ ̄*)o
极冰
5 楼        文友:吴金泉        2020-05-16 15:17:26
  感谢极冰老师精彩点评,老师辛苦了,问好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