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疫情后的春天”】滁州琅琊寺、醉翁亭一日游
今年“五一”去了两个地方:五一当天,同夫人自合肥驾车去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一日游;五月二、三日两天,我独自一人4+2到金寨古碑进行了环“马丁公路”骑游。
现在回想一下,环“马丁公路”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武打片,而游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却仿佛是在倾听一段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
“山水醉城,亭好滁州”。这是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放滁州宣传片的一句台词。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
虽因公常来滁州,但上琅琊山观醉翁亭尚属首次,因此全程皆听命于手机导航指引。车过滁州学院进入琅琊古道,西行百米见路边建有同乐坊、欧阳修雕像。遂停车徒步沿琅琊古道前往景区大门。至琅琊古山门,下起了小雨,可惜雨伞放车上未带身边,不管他了。
随众游客步入“琅琊山”(苏轼题)古山门,保安告知需从南门购票进入。入得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醉翁亭记》文字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游客中不乏有能熟记烂背《醉翁亭记》者,在碑文前喃喃细语。此时,联想到去年11月在岳阳楼景区售票处,凡能当面背诵《岳阳楼记》全文者,皆可免门票入景区参观。可见,安徽的旅游业还缺少经营上的灵活性。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而在酿泉下方二三十米处有座古桥叫薛老桥,建设年代不详。该桥最早文字见于宋代滁州通判韦骧写的《薛老桥诗》“流泉渟处阔,跨石石桥横,题住无踪迹,茫然薛老名”。
酿泉西边即是著名的醉翁亭景区。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整个醉翁亭景区形成一个单独院落,从东边的醉园门进,从西边醒园门出。进门后首先是一个小庭院,右转上台阶进门便是醉翁亭。因为下着小雨,亭内躲雨的游客甚多。亭上“醉翁亭”三字为苏轼所题。四周墙壁刻有历代名人所书写的《醉翁亭记》碑文。醉翁亭旁有一介绍牌上书: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山僧智仙为欧阳修而建,欧阳修命亭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居全国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西侧有建筑群,皆明清所建。小巧独特,风格各异,曰“醉翁九景”。令人诧异的竟然还有叫解醒阁,醒园的。
出醉翁亭西行三、四百米,琅琊古道在此形成一个三岔路口。按指路牌所示,向右几百米是同乐园,内有欧阳修纪念馆。继续直行(西南方向)经蔚然深秀门、深秀湖通往南天门和千年古刹琅琊寺。在此处亭内躲雨十几分钟后,毅然沿古道向山林深处进发。
沿途古木参天,游人熙熙攘攘。"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虽历经千年,欧公笔下的情景依旧。
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已抵达古道尽头。此处左手向上有一牌坊,往上通向南天门;右手方向则通往琅琊寺。随选择向右前行,游览琅琊寺。琅琊寺属全国重点寺庙,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又称“琅琊寺”。琅琊寺占地约1平方公里,前有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寺内主殿为大雄宝殿,简称大殿,宏伟宽敞,高大巍峨,雕饰精致,古朴典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位于琅琊寺东北侧的无梁殿,原名玉皇阁,为道教场所,由于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无一根木梁,故俗呼为“无梁殿”。
琅琊寺掩映在琅琊山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从琅琊寺下来,可乘游览车返回,票价20元。因为返程多为下坡,且天气凉爽,环境优美,最关键是还没去同乐园欧阳修纪念馆参观,所以我们依旧徒步下山。
同乐园景区位于醉翁亭西四百米,取《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文之雅意,遂以“同乐园”命名。园内分东西两院,以亭廊相连,亭廊两侧镶刻了苏轼、苏唐卿、祝枝山、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置身其中,叹为观止。惜疫情尚未完全结束,许多室内展馆并未开放。好在由郭沫若题写的欧阳修纪念馆大门半开着,可隐约看见室内欧公雕像。而雕像两旁柱子上的“一代文宗建名亭撰名文流芳百世,两番宰辅树正气立正义旷典千秋”的对联,却很难看清。
离开同乐园,开始向“琅琊山”山门方向返回。进来时从“野芳园”南门经过,返回时走的是“野芳园”北门,遂顺便进去一游。园内花团锦簇,曲径通幽。遂步出景区大门,结束了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