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散文) ——浙江缙云:走独具特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以人为本
——浙江缙云:走独具特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十年来在浙江人民一以贯之、奋发践行下,已化为累累的科学发展硕果。滨江公园柳树依依,鲜花盛开,好溪水潺潺,干净的马路,遍布县城的自行车专用点、乡村农家乐,千年古村,森林养生之地,春天里处处丁财两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县,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所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深刻精辟的科学论断,是因为它经得起实践的充分检验,并反过来指导着实践,让“生活之树常青”。我觉得,缙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硕成果,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进一步指出的那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人。“人是一切资源中最可宝贵的”。缙云之所以能留得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的观念转变、人的技能提升、人的全面解放。几年来,缙云一手“水滴石穿”地大办成人培训,一手“望眼欲穿”地大引高端人才。整合乡镇成人学校、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班、职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电大农村学员班等所有社会资源,办起大型成人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免费培训就业技能、创业技能,每年培训达3万人次,打造出一支5000人的现代农产品经纪人大军。
比如,壶镇已成为农民电商的聚集地,一家网店一年能卖出900万元的农产品。从这些培训机构走出3000多名创业小老板,比如,大批“职业培训”学成毕业的小老板“一机一店”撑起小城镇示范创业基地。人的素质提升,引导着农民离开土地、工人走出作坊、居民告别陋习,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全面解放出来。当个体的生活有了另一种可能,发展的路径就通向另一片蓝海。
可以说,“职业培训”已成为一张继续教育的“金名片”、一把打开“两山”密码的“金钥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思路。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等口号的内在逻辑是:找到生态文明的核心竞争力。绿水青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正如曾经是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所指出的那样:为转型升级提供环境支撑,为人民增收提供更多渠道。
生态文明之于转型升级,既有正面支撑,亦有反面倒逼,矛盾统一于“可持续发展”这个统一体中。缙云做了两篇正面文章。一篇依托好山好水大办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产业。通过森林绿化、生态缙云工程,构建起“美丽缙云”生态格局,在这幅秀美画卷上,擘画美丽乡村新愿景。另一篇则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抓手,集聚起一批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绿色工业企业,依托绿山青山支撑起转型升级的同时,缙云也做了两篇“倒逼”的反面文章,即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建起专业园区集聚发展。没有物质财富的持续积累,任何文明都行将不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题中之义,就是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如今,淘汰了大批原始蓄禽养殖等落后农业业态之后,依托于绿水青山的民宿经济、养老养生产业,扮美着绿水青山的“农业基地示范园区”,已成为缙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在农业产业化园区,以桃树园区为例,每户农民年收入平均可达10万元;通过农民电商,一粒枇杷趁着时鲜紧俏可以卖到5元至8元;香榧园区的香榧苗、枇杷园区里的枇杷苗,农民们打上商标,包上自己发明的“营养包”,自办物流,天南地北,即种即活。“缙云烧饼”“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缙云烧饼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久负盛名。被浙江省政府评为优质点心(最佳产品级),同时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文化、传说、饮食、谋生,如今,缙云烧饼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一张对外形象的新名片,一项富民增收的新产业。缙云烧饼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我每次出差,不论省内省外,不论城市乡村,如果碰到烧饼摊,都有缙云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破了生态文明的精髓——人类的永续发展,实现的关键,在人,在思路。缙云的实践生动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预见性。有人有思路,则“青山着意化为桥”,创业是惊险一跃,回归是精彩转身。正是人的“成建制”、大规模地“转型”,正是无数农民电商、农家乐创办人、现代新型农民、数控模具加工店主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架起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等号,凸显出生态文明强大永久的核心竞争力。
这条路,缙云人民走上了,走宽了,还必将照着这条路走下去。

早安[微笑][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