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自留地与母亲的菜罈子(散文)

精品 【丹枫】自留地与母亲的菜罈子(散文)


作者:田禾 秀才,1052.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1发表时间:2020-06-05 13:10:50
摘要:本文原创首发江山丹枫诗雨

【丹枫】自留地与母亲的菜罈子(散文) 当年差饭吃,自留地可谓生命的保障。没有自留地,很多人无法存活。菜罈子功劳也不小,罈子菜也帮了我家生活上的大忙。每到青黄不接的缺粮季节,母亲在山上扯背篓野菜,回来在罈子里舀出糟辣椒,煮出稀糊糊野菜羹,再加些盐,一人喝一海碗算一顿。野菜清苦难咽,有这糟辣椒味相克,野菜就变得香辣味美了……
   所以,假若没有自留地,糟辣椒面便无法做。自从分了自留地,父母亲常年计划着生产不同的收获,收获不外乎两大类:一类首当其冲是粮食,另一类为蔬菜。若要细分,品种就太多了,可说是一年四季,土里都可种出不同的作物。
   粮食类主要是玉米,在我家乡,是仅次于大米之外第二大主粮。玉米营养丰富,晒干或炕干了好储藏。打成面子搞成面糊,再加进洋芋或南瓜等辅助食品,过荒度日是最佳营养品。其次是高粱,到了秋天,高粱成熟时,地里一派火红色的,这情景在张艺谋导演的电视剧《红高粱》中最为突出,不用多说就能明白;可那是艺术加工后的场景。
   其实,我们这儿很难找到大片的红高粱地。你想啊,当年每人只有一分自留地,全都种上高粱,也不会红到哪里去。不过因地制宜,只能在适宜地块的个別地方种一小块。到了秋天,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田边地角。会打算的还在中间点些葵花籽,那到秋天就更好看了,红中透出金黄色来,你会误以为那里的火焰中在提炼黄金呢!
   母亲不让地边闲着,周边点一些低矮的豆科作物,有绿豆,不牵藤的小花豆,或者黄花,南瓜等。到夏天或秋天什么都有了,品种多了,大背篓小背篓往回背。背回来给奶奶说声,如果要卖,先给我把种子留起来。
   奶奶当然更懂,见别人家有的作物,而我家没有,她就向别家要些籽回来,丢给我娘种去。在她看来,品种越多越好,去街上做生意,品种多了最吸引人。这个不赚钱还有别的赚钱。谁不爱钱才怪,连傻瓜、三岁孩子都知道钱好。
   母亲自然配合的默契,一茬一茬给奶奶办赶场货。当然,母亲自己是从来不赶场的。我问娘,你种的东西啷们自己不上街去卖?卖了也好给我些钱买饼干吃。她说,你奶奶喜欢赶场;她又不去地里干活儿,就让她一个人赶场好了。你一个细娃娃要用么子钱嘛,等长大了自然不差钱用。
   除了给奶奶办赶场的物品,在竹林边,屋后坎上的空地里种些魔芋,阳藿,这些都是下饭的上好菜蔬。
   魔芋推成魔芋豆腐,炒着吃比真豆腐还有意思。每到初冬季里,我见娘把魔芋挖回来洗净、剁碎、再用小石磨推细,然后放进锅里煮熟,加进石灰水,便成了魔芋豆腐。
   魔芋豆腐最适宜炒来吃。炒魔芋豆腐时,先把肉丝或肉片、最好是把鸭肉剁成指头大小的颗粒,把锅底加大火力,再放一铲油;待锅热油沸,才把切碎的鸭肉倒入铁锅里炒,直到鸭肉被炒成金黄色,表面炒出油来;再倒入切碎的辣椒、花椒、姜、蒜等调料。用锅铲勤翻动,炒得香辣气味四溢。这时,娘忍不住油烟味呛人,扭过头去哈慈哈慈地打了一串喷嚏,直到呛出眼泪喷流,才把大拇指粗的魔芋豆腐条,倒入锅里快翻快炒,再加进一勺食盐、酱油;一锅美味魔芋鸭上桌了。
   阳藿也挺好吃。那阳藿长在竹林边阴暗处,出土时,乌红而颜色发亮,搬起来中间大,两头小,两三寸长;清水洗净,切成粗丝,可放油或肉丝炒来吃,嚼在嘴里绵绵地,下饭尤物;有了阳藿炒肉丝,可多吃半碗饭。也可不切碎泡入酸菜罈中,待几天后,阳藿在酸盐水浸泡中,主要靠乳酸菌的作用,起到了完成二氧化碳、醋酸相互转化的作用,这时的阳藿捞出来炒菜,真是乌红透亮,酸中透香,酸香绵延才是最佳口味。
   母亲还计划着常年生活的需要,新鲜的吃不完卖不完的菜蔬,该晒干的还好说,有些新鲜菜还得想法腌起来,不然,到了下雪天就没指望了。
   葱蒜、白菜、包菜、豇豆等都可洗净放入酸菜罈。泡酸菜罈:首先是倒进盐水,这盐水必须去井里打回无微尘、最纯净且甘甜的天然矿泉水,打回来后倒进大铁锅里烧开、冷却,然后再倒进陶器罈中;加盐,盐的浓度必须浓咸;盐水比例大约为百分之一以下的浓度。但妈妈做酸菜从沒精确到过秤称,不大不小的上水罈,放进小半碗盐,再尝尝,很咸就行了。先放进葱蒜辣椒等带香味的菜品,然后再放别的;青黄瓜、青四季豆,洗净了都可往里放;放进上水罈中,罈口搭上一块薄膜,盖上盖,渗上水,春夏里一个礼拜可食;十天半月即酸。这时正好,炒菜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过酸的菜会溶解变味,不好吃。
   菜蔬吃完后可另行加盐加菜。冬天,齐岳山包白菜下山售卖来了,高山菜吃着软和甜美,才四五分钱一斤,山下人最爱;奶奶无论哪年都要买些回来,让母亲装进酸菜罈中。
   母亲往罈中加包白菜时,先洗净,然后切作四块放入,这时很容易泡酸,两天后取出一块切成丝状或片状,生吃更开胃,夏吃可降暑;炒肉片肉丝均色香味美;也可做酸菜鱼等等。总之,一年四季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罈子菜。
   母亲是天下最细心的人。如果不用盐水浸泡的菜,她就不用上水罈;把该放进的菜加进盐,每放一层菜,还撒些剁碎的辣椒,待快装满罈口处,加进洗干净的包米壳,再用长短合适的竹篾条把里面固定,以免罈子倒转时菜蔬滑出。然后在瓦盆中倒上适当深度的水,将罈口朝下放入盆中即可,这样的菜既不会过酸也不会臭烂,常年可用。
   用大头菜做腌菜最好,也叫榨菜。大头菜没有浪费的部分,除叶、根切碎外另做一罈;主要是头部可切丝、切片、均匀加进辣椒面、花椒面,再入罈。待用时取出一小碗炒新鲜肉,或腊肉皆可。一阵翻炒后,出锅的菜肴格外香气袭人,令人垂涎欲滴。混炒的盐菜与肉都很香,更加诱人胃口。
   除了菜蔬入罈,另有一种叫辣椒面的,那才是一年中不可缺少的菜。这个菜在饿饭年代帮了我们家的大忙。每到秋季来临,包米成熟时,娘便要开始做辣椒面了。在我们家乡,辣椒称海椒。打成浆拌上玉米面,便成了“海椒面”。
   “海椒面”制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将刚收回的新鲜包谷,不等晒干,用石磨推成面子备用;第二步,将新鲜红辣椒洗净、剁碎,在小石磨上磨成浆。磨浆的辣椒必须是新鲜红辣椒的,趁着包米与辣椒刚成熟,新鲜原汁原味的加工出来才好吃。
   每到秋季,我见她们都忙。娘给我布置任务了,我的工作是去屋后砍棕叶回来;奶奶剁碎辣椒,娘在大石磨上推包谷面,推完,用竹筛筛出粗糠。这时奶奶的红辣椒也剁碎了,交给娘拿在小石磨上推成浆。这些都备齐,再将包谷面倒入大盆,拌入辣椒浆,再装入瓦罈中。辣椒面大约装满八成即可。然后用洗净的棕叶,将空出的部分塞满、封严。
   此时,父亲便挖回最纯净的黄泥巴用锤子锤打。父亲面带微笑对我说,来帮忙做几个大汤圆。我忙问,老爸还玩泥巴浆呢?
   这可不是拿来玩的。他告诉我,你若想要吃辣椒面,就要将黄泥巴经过锤打;待到锤糯了,做成罈口大小的圆球,待海椒面装入罈中,用油纸封严,再将圆球似的黄泥坨往罈口上一放,便将罈口封得严严实实。此时罈内一片真空,与外界空气隔绝,让辣椒面在里头发酵一段,十天后便可食用。他说,记住,以后你也会干了。
   我心里想,父亲往日里强迫我读书,说书读好了以后才不与泥土打交道。这会儿又让我记住拌泥巴;往天我拌泥巴时,你骂我没出息,这原来都是凭你们大人一张嘴,讲什么是什么,孩子左右都不是。
   直到后来安家立业了,才明白父亲的苦心。让你不干的事,是教你走正道,不要贪玩;让你应该学习的东西,是为你长本事。哪怕当时我觉得没用,后来才明白读书还真有用处;比如现在,在城里我就用不着拌泥巴做咸菜。但有一条,这些知识我能派上用场。当我写小说时,无须再去请教别人,在记忆深处挖掘,文字现成得很呢!只管搬出来随便堆砌一下,便成文了。
   父亲最喜欢母亲做的罈子菜是:豆豉和霉豆腐。别的地方叫臭豆腐,在我们这里叫霉豆腐。其实臭和霉沒什么两样,两种叫法,一个东西。但千万别连在起来叫,叫成“臭霉豆腐”,那就真的臭而不可闻也。
   母亲做的霉豆腐,父亲说像吃皮蛋。我原来不吃霉豆腐,经过父亲笑着这样一说,我便用筷子沾点尝了尝。果然,闻着不咋样,吃在嘴里那味道别具一格。虽不像皮蛋,但比较皮蛋来各有各的风味,后来还真成了我离不开的菜,只要看见霉豆腐,便想起母亲掏心费力地做霉豆腐的辛苦来。
   母亲做霉豆腐时,我问,为什么要让它长霉,长了霉,那就是坏掉了,坏了怎么可以吃?
   母亲只会做,真要她讲出道理她却讲不上来。她笑着从侧面说道:干什么都要有霉,没长霉哪行啊!你以后长大了说媳妇还不是要“煤”呀!她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做霉豆腐无长霉那还叫霉豆腐?
   母亲做霉豆腐几乎要忙两天的时间,从用温水泡黄豆开始。黄豆在别处称大豆;而在我们家乡称黄豆。这黄字尊贵得很,金子叫黄金,中国人叫黄种人,庄稼地叫黄土地,母亲河叫黄河,有座山叫黄山。连皇帝都喜欢这个黄字,穿的衣服叫黄袍加身,给文臣武将奖赏的,叫黄马褂。可见大豆名叫“黄豆”是別有韵味。
   当黄豆吸满水分,泡得胀鼓鼓时,母亲将石磨洗刷干净,右手推磨,左手一勺一勺地将泡胀的黄豆往磨眼里添,霎时间,随着石磨的嗡嗡声,无数条白珍珠似的豆浆,从石磨周边飞流而下。花了竟半个小时终于磨完,白净的豆浆装满了一大盆。然后将豆浆倒入大铁锅里烧开,待煮熟,再用纱布包袱滤掉渣子,洁白的豆浆从包袱下边倾泻而出,与豆渣分离开来。
   母亲又将滤出的豆浆再次倒进铁锅,然后倒入磨好的石膏水,或是均匀地洒些石膏粉,再用饭勺轻轻搅动。在锅底适当加温,让豆浆不冷不烫,母亲用手试着温度,只见一锅豆浆渐渐地集结成豆腐脑。然后用豆腐箱,将纱布包袱牵开,倒入豆腐脑,滤掉水分,将包袱四角拉拢盖上,再压上专用木板,隔一夜打开来看,便成了四四方方一整块。母亲拿起菜刀,将豆腐划作三四寸见方的小块。
   这时,将去头去尾的稻草放进箩筐里做成窝。然后将豆腐块进一步切细;母亲将豆腐摊在左手掌上,右手拿刀,将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依次将豆腐块,一层豆腐一层稻草地放进稻草窝;再覆盖上厚厚的稻草保暖。在温度适当下,让豆腐长毛发霉。
   经过几十天的发霉、倒霉的豆腐,表面就像老鼠皮,谁看到它也不想吃。要想吃上喷香的霉豆腐,还须进行下步环节。
   母亲将烘烤得枯焦的辣椒用布包裹,几经揉搓成碎末,加入花椒面、胡椒面、食盐,一起拌匀备用。
   这时,倒过霉的豆腐基本完成发酵过程。母亲用筷子一块又一块地把霉豆腐从草窝中取出。给它粘满辣椒面,再将它放入陶器或瓷器罐内封藏。也可渗入碱水;这碱水是油菜的秸秆烧灰过滤而成。倒入罐子里,浸泡霉豆腐来;再倒上一斤白酒进去,然后密封,过三五天便可食用。
   经过发霉再加工的霉豆腐,这时吃起来味美无穷。每顿开饭前,父亲说声,怎么没皮蛋哎!母亲不声不响地拿盘子,盛装霉豆腐出来,看着数量不多,了不起两块、最多三块,然而,却足够全家人下饭。看着大家吃完,母亲脸上才露出满意地笑容。
   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糯米辣椒。也是母亲的拿手菜。糯米辣椒吃在嘴里有一种微辣微酸、糯而爽口之感。这种罈装菜并非常年有。只有待客或过节时才可吃上一回。
   每年,母亲都要种些像铃铛状的辣椒,若烧来吃却别具一格,这种辣椒并无辣味,不吃辣味的人都可吃几筷子。有的甚至透着甜味,只要放进柴火中烤熟,然后用手撕成碎块放入盘中,加盐、味精、酱油,搅拌便可食用。若晒焉,加进糯米面,那就更别具风味了。
   秋天,红椒收获之季,也是糯谷收获之时。每到这一季,母亲就要做一罈糯米辣椒,做成后煎火腿土腊肉吃,比吃荷包蛋更有风味。吃着既酸且糯,沉香可口,比光吃糯米粑粑别有滋味。
   我说,糯米海椒好吃就是难做。母亲说,要吃哪样都不难,只要勤快,勤才快乐,懒不得,懒就得不到好东西吃。
   其实要做也简单,她说具体做法是:将鲜椒晒焉,但做糯米椒就别撕烂;须从尾部孔洞中取出籽粒,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将晒干的糯米打成面子,稍加水、食盐,拌湿,然后一勺一勺地,向空辣椒袋里灌;再用筷子头筑紧。将灌满的糯米辣椒放进瓦罈中。离罈口三寸处就别再装了,再用棕树叶洗净、填充至罈口。然后盖严封实,不得让外界空气进入,让其在里面发酵,变成微酸。约十天半月,取出来油煎腊肉片,那香味胜过五香肉味。
   说来简单,我看着母亲忙乎了一天,才成功装满一个罈子,那罈子不大不小,能装十至十五斤就行。好处是容易搬动,开罈后好取用,也不易损坏瓦罈,更不会发臭变质。
   母亲说得条条是道,做起来一点也不手生。我问母亲,您会做罈子菜,不管哪一样,做出来都好吃,是从哪里学来的?
   母亲笑着说,男孩子别学,以后娶了媳妇,她自然会做给你吃。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说的意思。每个农村女孩从懂事起,就得跟娘学一手拿手活儿。除了鞋袜针线、浆衣洗裳、泡茶煮饭等,还得学会做菜园、做罈子酸菜等。将来到婆家,必须什么都会,才不求人,才不会让人笑话。
   其实,学的东西越多就越辛苦。不是么?母亲一生很少在家里清闲过。即便坐下来,不掐豌豆便剥胡豆,一年四季手里总不空闲。现在我才知道,父母亲都是为了全家生活所迫、所累。
   因为累,母亲须要早早地歇息,在我和两个弟弟哭喊声中再也没醒来,从此再也吃不着她做的各种好吃的菜肴了。她若在世,当儿子的再也不让她劳累,得好好孝敬她,可已晚了,让她享福已是空话。
   时间一晃母亲走了快三十年;但母亲罈子菜的香味却仍留在心中,成了今天的回忆;形形色色的罈子菜,直到现在,香味依然萦回在老屋;依然飘浮在村野,荡漾在脑际间;有时在梦中常见。趁着记忆犹新,把母亲的罈子菜分门别类地跃然纸上,让罈子菜的香味、让母亲的音容笑貌永留字里行间,让每个字、每个词、每段话、都飘着母亲罈子菜的香气。让我把这带有香的文字送给在天堂的母亲……
   母亲!您在天上闻到了吗?
  
   五月二十三日,是母亲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仅用此文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
  

共 55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意味深长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章开头,便开门见山地写到:“ 当年差饭吃,自留地可谓生命的保障。没有自留地,很多人无法存活。菜罈子功劳也不小,罈子菜也帮了我家生活上的大忙。”在随后的行文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到了母亲在困难年代,如何做魔芋豆腐,如何加工阳藿炒菜,如何泡酸菜罈,如何做海椒面和霉豆腐等,写得细致而又传神,让读者体会到那个岁月里的苦中之乐,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勤劳和对家庭深深的爱。纵观全文,散文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且富有生活气息。欣赏,推荐。【编辑:长安八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1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安八水        2020-06-05 13:12:18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复1 楼        文友:田禾        2020-06-06 05:59:1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文友:长安八水老师:谢谢您的用心编按。祝品书愉快!
2 楼        文友:相思        2020-06-05 15:51:37
  一篇追忆母亲的小文,情深意浓,作者母亲勤劳的画面,如放幻灯片一样,浮现在每个读者的眼前,也让我回到那段艰苦岁月的时候。欣赏佳作,问好老师。温馨提示一下,文中个别的地方稍作修改,请参照原文对照,若有不妥,敬请雅校。别遗漏了分号要书写为中文的格式哟。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2 楼        文友:田禾        2020-06-06 06:03:52
  文友:相思老师:一篇拙文能促动你的心灵深处,足见你是感情深厚之人,祝愿家人快乐!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6-13 06:20:39
  恭喜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精彩继续呈现!
梦锁孤音
回复3 楼        文友:田禾        2020-06-13 07:43:02
  谢谢文友:梦锁孤音社长支持与鼓励。敬茶祝安!
4 楼        文友:相思        2020-06-13 07:03:49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再接再厉。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4 楼        文友:田禾        2020-06-13 07:45:25
  感谢 文友:相思 老师鼓励!奉茶问安!
5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6-13 07:26:55
  罈子菜的香味来自母亲的味道,是爱的凝聚、是辛劳的结晶。伟大的母爱,勤劳的民族,和谐友爱的一家人,孝顺体恤的子女。好文大赞!
回复5 楼        文友:田禾        2020-06-13 07:48:47
  文友:陆屿璠 老师:感谢跟评大赞。敬祝夏祺!!!
6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6-13 07:27:34
  恭喜老师获精,期待看到您更多的佳运!
回复6 楼        文友:田禾        2020-06-13 07:50:50
  感谢文友:陆屿璠老师关爱!敬茶祝安!
7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20-06-14 17:03:34
  过去的生活清贫,酸甜苦辣,倒是有滋有味,岁月流年渐渐远去,只有心中那份真挚的情感不变。只是时间留不住亲人,随着季节改变,这是残酷不争的事实。拜读田老师真切感人的散文,祝贺获得精品称号,问好!
回复7 楼        文友:田禾        2020-06-14 19:52:04
  谢谢文友:箫音依依老师跟评留墨宝。遙祝夏祺!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