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怀念婆婆(散文)
一
给儿子整理衣柜时,一件浅绿色的小衣服闯入我的视线。这是一件纯手工缝制、没有褪色的棉质婴儿衣服,是婆婆做的。当初我嫌它土气,没有给儿子穿过,只是给它随便放在了衣柜的一角。
今日瞥见,睹物思人。转眼,婆婆已走了七年。
第一次与婆婆相见,是与相识一年的小素一起回家。坐了六个小时的中巴车后我们又爬了一个小时的山路,才到。未进院门,远远的便看到一个身材瘦高、背微驼的老妇人站在堂屋门前向外张望,那就是婆婆了。她知道我们今天要来,一直在等。
进了院门,一院子的鸡“咯咯”的叫着跑开,一只大黄狗汪汪的叫着向我跑来,小素赶紧喝止。
“你们回来了,小素!”脸微黑、眼角堆满皱纹、腰间扎着围裙的婆婆迎了过来。
“妈,这是小杨,你未来的儿媳妇。”小素牵着我的手来到婆婆面前介绍道。
“阿姨好!”我有点紧张地叫道。
“好好好,快进家!”婆婆边用围裙擦手边笑着对我说。
我瞅见堂屋门口有一张小板凳便坐下来,疲累的双脚等不及跨过门槛进屋便被它粘住,不想多走一步。
“哎呀,板凳太脏了,杨儿。”婆婆叫道,欲转身去找抹布。
“没关系的,阿姨!”我伸手拉住了婆婆说,“没那么讲究,我在乡政府上班,经常要下村,去村民家都是进去就坐。你如果拿纸擦,村民会认为你嫌人家脏,是不会让你进屋的。”
“就是,妈,小杨不是娇气的人。”小素把我们买回来的东西拿进屋里后搬出两张凳子,拉婆婆坐下后,坐到我身边。
“哎呀,这家里是真的脏啊,又是鸡、又是猫、又是狗的,怕吓着你啊!”婆婆伸手将已花白的头发向耳后拢了扰不好意思的说。
“阿姨,你不要这样说,农村哪家不养个猫狗看家,我爸跟我妈也只不过是城郊结合部的菜农而已。”我笑着说。
“好好,你爸你妈教得好,我们家小素有福气了,遇到你这样通情达理的好姑娘。”婆婆边夸我,边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
“拿着,杨儿,欢迎你到我们家来。”婆婆将红包递到我的手里。
“这怎么行?”我不好意思地与她推让着。
“收下吧,这是我妈的心意。”小素伸手拥着我的肩说。
就这样,几句话便将我与她拉近。婆婆可能不知道,感动我的不是那个里面装有68元钱的红包,而是她那双粗糙但温暖的手,是她唤我的那一声“杨儿。”
二
婆婆生在解放前,是遗腹女,才七个月大时父亲突发疾病离开人世。婆婆的妈妈被寨子里的人称为“文三奶”,是四村八寨闻名的产婆,未料自己生婆婆时会遇上难产。刚生下来时,婆婆的脸匍匐朝下、不会哭,从别处找来接生的产婆说:“男匍生,女匍死,这个娃儿怕是难养活。”于是家族里的人趁文三奶还在昏迷中便将婆婆抱出丢到了寨子旁的竹林里。等文三奶醒来发现时,哭着央求守在身边的家人说:“给我抱回来,我不信,我一定会养活她。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不会把她丢掉。”被抱回去的婆婆一回到母亲身边便哭出了声音。从此文三奶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去接生,都将她背在背上,被村民们称为文三奶身上的一把“小弯刀”。
婆婆七八岁时,寨子里经常有土匪来抢吃的喝的。土匪一来,她便跟在大家屁股后面向山上的洞穴逃去,有一回差点掉到深不见底的悬崖下。又有一回藏在乱草中的婆婆看到离自己不远的犲狼眼里发出的幽幽蓝光,被吓得丝毫不敢动弹。
长到十八岁的婆婆听说有人来提亲了,悄悄的藏在土墙房的阁楼上望。看到媒婆领着公公走进堂屋,那时的公公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是有工作的人。
等嫁到公公家里,婆婆才知道,原来公公之前有过妻子,得病死了。以后婆婆就让自己的孩子们称公公的前妻为大妈。大妈的父母没有其它孩子,婆婆经常怀揣几个鸡蛋、手握一把白菜萝卜的去看望大妈的父母,直到他们故去。
公公那时在一个劳改农场当警察,家里全靠婆婆一人打田种地。婆婆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在地里精耕细作回来除了对付鸡鸭猫狗,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因为她的勤劳,无论遇到多大的饥荒,婆婆家里从不会断粮。四邻五舍的都从她家借过粮。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鞋帽也都是她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的。她常说“家有千万,补缝一半”,“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小素的大姐才两岁时,婆婆背着她去看望公公。去到农场,便有闲言碎语传到她的耳朵里,说公公与一个女工人相好,婆婆没哭没闹只带着女儿悄悄的离开了。公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回到了婆婆身边,求得了她的谅解。后来公公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辞去了农场的工作回到老家,这才结束了与婆婆两地分居的日子。
三
我与小素都是贵州农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小素留校任教,而我则成为一名选调在偏远乡村的公务员。那时的我们一穷二白,只能祼婚,没有彩礼、没有钻戒、更没有婚房。婆婆心里十分过意不去,硬是将多年积攒的三千元塞到我手里,让我们去挑选一套家具。她说,就算是租的房子,总要有点新婚的样子。
我怀着儿子三个月时,小素的大哥出车祸不幸罹难,坟就埋在婆婆家不远的半山腰。我对小素说,赶紧把爸妈接来吧,不然他们三天两头去坟上哭,早晚哭坏了身子。
婆婆来后,我带着她去学校的大澡堂洗澡。从没见过这么多人赤身祼体的站在淋浴下,婆婆非常的惊讶,不好意思将身上最贴身的小背心和内裤脱下来。我由着她就这样站在淋浴下,给她搓背的时候一只手拉开背心,一只手伸去搓。婆婆说:“杨儿,好舒服哟,城里人真会过日子!”我说:“妈,你等着,好日子在后面,我们慢慢的过。”
我生儿子时,由于婆婆年龄大,我的妈妈不放心她照顾我坐月子,便来了。婆婆与公公只有暂时到小素的大姐家去住了一段时间。等我坐完月子,婆婆与公公回来了,还带回来她给孙子做的那件小衣服,说是用从一个做道场的先生那儿求得的幡布做的,穿上可保孩子平安无事。我将衣服给儿子象征性的套了一下,便脱下捡到衣柜里了。除了认为婆婆迷信,我还嫌它土气、面料硬。婆婆也没多说我什么,也许她想,反正是穿过了。
婆婆共生养了七个孩子。除了小素的大哥和四个姐姐外,小素是第六个。小素还有一个弟弟老七在农村老家,因为幼年时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反应有点慢,婆婆与公公没有送他去上学,一直带在身边,怕被别的孩子欺侮。等老七长大后,非常努力的给他寻了一门亲,婚后还有了一男一女,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
在婆婆和公公的抚育下,除了老七,其它的几个孩子都各自长大成人。小素的大姐是国家干部、还曾经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和副县长;大哥是一个转业军人、也是一个赤脚医生,只可惜走得早;二姐、三姐虽没多少文化但都是读过书的,各自成家后把自己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也都是儿孙饶膝的人了;四姐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基层公务员;小素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博士生。
跟我们住到一起后,婆婆时不时的就要念叨她的老七,怕他吃不好、穿不暖,怕他偷着喝酒跌倒,怕他没有零用钱。其实弟媳将老七照顾得还是很好的。
婆婆历经战争、饥荒、大跃进、改革开放,所以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经常给我们讲从前的苦难日子,要我们不要浪费,好好珍惜今天的一切。
她很节俭,一双穿坏的鞋子在扔掉之前,要把上面的鞋带解下来,说还有用;一件穿破了的旧衣服要扔掉之前,她要将上面的扣子剪下来,也说有用;买东西回来的各种袋子她也收捡得很好,喝完的各种可乐瓶子、矿泉水瓶子她也收捡得很好。隔夜的饭菜她从不轻易扔掉,有时甚至吃坏肚子;淘米水留着洗碗,洗菜水留着冲厕所……
她很热情。我们无论是在哪儿住,她很快会结识好几个老阿姨,与她们愉快的相处,有空的时候在一起聊天、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回到老家时,她会将我们给她买的一些舍不得穿的衣服、舍不得吃的零食送给条件不好的乡亲,有时还会将我们给她的钱留存下来给条件不好的兄弟家。特别是在兄弟媳妇出去打工后,她经常在我面前念叨:可惜了老家的那些田土、山林,当初我种粮食能养活我们一家九口人的,现在全丢荒了。
四
我们一家租房子住了七年,终于搬到自己买的房子里,但好日子才开始,公公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
公公还没有生病前,婆婆对他就关爱照顾至极,公公享受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每天还抽点烟、喝点小酒。也因此,他动手、动脑的时候很少,锻炼身体基本上也没有,这可能与他后来患上老年痴呆是有关系的。
公公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严重,只是话少、爱忘事,吃喝也正常。但后来,变得爱发脾气,多走几步路就要跌倒,大小便渐渐失禁,生活自理能力彻底丧失,身边根本离不开人。
婆婆的负担越来越重。她自己年轻时做农活太苦,带孩子又多,落下了一身的风湿病痛,有一只腿走路都不能自然提伸弯曲,是拖着走的。还有,因为夜里腿常抽筋导致其睡眠不好,双腿下肢常肿得厉害,多次带她去医院看都未果,只能是对症吃一些药减轻点症状。她经常在半夜因缺钙脚抽筋疼到起来坐着,无法睡。尽管我们想各种办法给她补钙,但可能因为年龄大了她无法吸收,所以脚抽筋疼,一直是让我们最难过、最无力的事。
年近八十本就需要人照顾的婆婆却还在照顾已八十四岁、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我们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陪他们二老在家。我们在家时,只能多做点,但我们不在家时,就只有靠她。我们真的很心疼她,想找一个人来家帮忙,但婆婆不同意,她其实是舍不得我们多花钱。于是我们又提出把公公送养老院的想法,婆婆也不答应,她说听邻里那些老姨妈说,像公公的这种情况送去养老院,他会被欺侮,特别是在他屙湿时会被打,太可怜了。她说,她在一天,便照顾他一天。
婆婆这样日复一日的照顾公公好几年。公公经常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有时,公公在看电视时会突然发脾气乱扔东西去砸电视机,有时他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指手划脚的大骂。最麻烦的事是,当闻到公公身上的屎尿味时,知道他又弄脏了,要给他换就特别困难,他会非常抵触,不让别人动他。于是婆婆总是耐心地哄着他换弄脏的衣裤。小素在家时,就是小素洗,小素不在家,婆婆从不让我洗,都是她自己洗。公公的病,在我们看来,对她来说“真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然而她很容易满足,当我们将外出给她买的衣物、药或小吃之类的东西给她时,她就会笑得一脸的灿烂,边笑边说,真是有福气,娃娃们对她这么好,什么都给她买!
那时婆婆每天对公公重复着:做饭喂饭、穿衣脱衣、洗衣换衣、哄他睡觉……看着婆婆对公公的照顾,我从心底敬佩她。
婆婆故去的前两个月都还与我们一起,是小素的大姐说接他们到她那儿去检查一下身体,才离开我们去她那儿的,未料到这一去便是与婆婆的永别。那次大姐带婆婆去检查身体后打电话给我们说,公公也就那样了,没有办法,婆婆检查出有肺结核,要吃两个月的药,还提醒我们,让我们一家人都去检查检查,因为她跟我们住了那么久,怕传染我们。结果我们一家三口去检查了,没事。婆婆吃着从医院开回来的药,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咳嗽、咯血的症状,所以大家都忽略了,以为吃完药就没什么了。谁知因为这个问题婆婆还是走了。她走时,儿女恰好都不在她的身边,她是在用热水泡脚时倒下的,倒下后吐了很多的血,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离开了我们,这也是最让我们愧疚和难过的地方。
我们一直都是为公公准备老去的后事,却不料是婆婆先离我们而去,真是心痛。本想等公公老去后,她可以轻松轻松,休息休息,享点清福,谁知道她先走了,也许是她太累了。
婆婆一走,我的心里便空了,一时无法适应。特别是在照顾公公的问题上,全家人专门开会商量。一个方案是继续跟我和小素,我们请人回来照看或送他到老年公寓;一个方案是留在老家,跟兄弟一家,由兄弟媳妇照看,其它几家家境稍好的出钱,每月凑2500元给兄弟媳妇,她不再出去打工。经过反复商量,最后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可见离开了婆婆,我们是多么的无助,她从前付出的简直没法想像。
婆婆没走之前,我与她都是一起过生日,因为我们的生日都是腊月二十九。每次过生日时小素去买蛋糕都向店员要两个皇冠帽,我们一起戴上,一起许愿,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而现在,没有人再同我一起过生日了,再也听不到她的念叨了,只盼她到另外一个世界好好安息。
如今,我细细的打量,婆婆做的这件衣服有着方方的小领口,四颗月牙白的小纽扣,左右两边各一个小口袋,无金无银做装饰,也无任何时尚元素,但却是我们家的无价之宝。我将小衣服仔细收好后叮嘱儿子,要永远珍藏,奶奶对你的爱全在这件小衣服里,它将永远的陪着你。
关上衣柜门,却关不上记忆的门。婆婆,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你的儿媳。
2020年6月6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