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园丁/ 英雄 (随笔二则)

精品 【柳岸】园丁/ 英雄 (随笔二则)


作者:苹风向晚 布衣,12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5发表时间:2020-06-11 06:08:46

一、园丁
   新的住宅小区里草木丰茂,全靠一名园丁的辛勤打理。园丁是一位约六十岁左右的大叔,个子不高,清瘦、精干。在小区进出、散步或在家透过窗户,常见他在辛勤工作,浇水、清理杂草、移栽、修剪……他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不苟言笑,对身边来往的人不加理会,似乎完全投入在手头的事情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人不敢轻易打扰他。一次外出回来,见他戴一顶草帽蹲在大太阳底下拔草,我忍不住停下说:“大叔,这么晒还在拔草呀,好辛苦。”他抬头看我一眼,闪过一丝淡淡的笑意,说一句“没事”就又埋头拔草,不再理会我。
   初夏的一天早晨,我在小区散步,忽然闻到清新香甜的花香,循着花香,欣喜地发现几株栀子,花开得正好,朵朵洁白清丽惹人喜爱,不由伏身嗅闻。“那是栀子花,很香”。冷不丁听到这句话,使我略微一惊。原来园丁大叔在近旁轻悄悄补草坪,我全然被花吸引着没留意到。此时大叔脸上和眼里都是亲切的笑意,和平时判若两人。我赶紧说:“嗯,很香,我很喜欢栀子花,长得真好,是您种的吧?”。“是啊,小区里的东西都是我种的,我在这里十几年了。”大叔高兴自豪地说,是很明显的南方口音。我由衷地赞叹道:“十多年!真了不起,小区被您打理得鸟语花香。挨着我家窗户的那棵红花羊蹄甲花期真长,每天看着心情都好”。大叔眼里的笑意更浓了,又指着旁边一大丛花说:“那些花也很香,叫双色茉莉”。我走近一看,果然同一株上开着粉紫和纯白两种颜色的五瓣花,嫩绿的长椭圆形叶子,整丛花看上去像小时候妈妈给我做上衣的花布,可爱可亲。芳香与栀子花略有不同,是一种清涩的香甜,也很好闻。大叔见我喜欢,看上去似乎很满意。我给栀子和双色茉莉拍了好几张照片才愉快地离开。
   我想,对一位好园丁来说,没有比别人欣赏、喜欢并且爱护他种的花草更让他高兴、满足的了吧;想走近一个人的内心,去爱他所爱或许是最好的办法的吧?当然,我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些花木,本来就近乎“花痴”。
   此后,我看小区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别样的感觉,觉得每一株都是大叔的孩子,都有大叔的影子和灵魂。南都常见花木在小区里几乎都有,木棉、白兰、红花羊蹄甲、大花紫薇、小花紫薇、四季桂、鸡蛋花树、蒲桃树、橘树、杜英、小叶榄仁、棕榈……不胜枚举。更让我欣喜的是,窗户斜对面竟然有一棵不常见的海南红豆树,健壮茂盛,树冠阔大,树下有一张涂了天蓝色油漆的木质长椅,无论男女老幼坐在那里,都是一幅岁月静好的图画。小区俨然一座小植物园,完全满足了我对植物的需要。每次在小区里散步享受着植物送来的芳香和清凉时,总暗自感谢园丁大叔的辛勤付出,因为我知道在小区里哪怕一丛不起眼的草,要想保持生机勃勃和干净优美也需要园丁不懈的悉心照料。园丁,看似不起眼,再平凡不过,但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对,职业!我忽然明白了园丁大叔平时为什么不苟言笑、只管埋头做事,那是因为他职业的尊严,也是自我的尊严,他尊重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名绘画爱好者,出于对栀子花的深深喜爱,前些日子我依着手机里栀子花的照片,以尚在业余初级段的绘画技能和足够的耐心,花了两天时间,精心画了一幅写实栀子,碧叶白花跃然纸上,自我感觉挺好,又动手塑封、加边框、穿上绳子,挂起来还挺像模像样。忽然想到不如送给园丁大叔更有意义。满怀美意和“傻气”,我真的拿着画出现在大叔面前。大叔看了画惊喜地说:“你画的?真像!好看!”听说要送给他,大叔笑着连连道谢,把画小心地挂在旁边树枝上,说等干完活再拿回家去。
   至此,我和园丁大叔算是认识了,却都不曾问起对方姓名及其他一切。人与人的相识,可以是这么自然而简单的,有尊重、欣赏和真诚足够。
  
   二、英雄
   最近,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英雄”栏目看了一部纪录片《七百位老人一个儿子》,我流泪了。
   纪录片讲的是河南一个乡村叫黄久生的贫苦男孩成长、成功与报恩的故事,我毫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那些故事和细节、朴素的话语和难抑的泪水,是我熟悉的,宛如我记忆中的乡村与乡亲。
   主人公黄久生六岁丧母,父亲为生计常年在外奔走,他和妹妹的日常生活得到很多乡亲的关爱和帮助,其中他讲到小时候邻居大婶送给他几个热乎乎的饺子的事,一下打开了我遥远而亲切的乡村记忆之门。
   与黄久生一样,也是母亲去世后,有一次邻居婶子送给我一碗热乎乎的饺子,那一刻,热泪在我眼里打转。这位婶子在村里是泼妇一类,大小利益但凡受到外人侵犯,就要耍泼、骂街,平时我并不亲近这位婶子,也许正因为此,面对那碗热乎乎的饺子时,感动就格外强烈。饺子是纯菠菜馅的,只拌了油和盐,素得不能再素,但却是难以言说的香,我吃得很满足。如今依然能清晰回味起那口感和味道,满口生津。
   与黄久生一样,我也有善良可爱的乡亲,我在乡亲质朴的温情中长大。我常常在家门前趴在椅子上写作业,乡亲路过时会乐呵呵地和我打招呼:“花花写作业呢,人人小,学习好”。他们认为我会有出息,长大后能在镇上或县城里“站栏柜”,在他们的见识范围内,女孩子能当一名穿得干干净净、不被风吹日晒就挣着工资的售货员是最骄傲神气的。他们不但拿我的学习好为榜样教育自家女儿,还拿我的穿着朴素教育自家女儿:“你看人家花花,一年四季就那么两件衣服换着穿,头上也不戴红扎绿,哪像你们就知道要新衣服、照镜子打扮”,乡亲哪里知道我其实非常爱美,爱穿新衣服,羡慕别的女孩子头上美丽的发卡、绸缎,只是家境所限,也不刻意追求罢了。
   小时候我有个很明显的毛病:脸皮薄、自尊心太强,一旦感到被冷落、怠慢,就会立刻扭头离开。很多乡亲知道我的毛病,如果我到他们家,他们总是热情招呼我,有好吃好玩的优先给我。虽然乡亲这么做更加纵容了我的毛病,但至今我仍然由衷感谢。
   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变得更加敏感,对于人情冷暖的感受和反应变得更强烈,也许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帮助或无心的伤害,都会让我深受感动或难过。而今记忆里呈现的,只有那些让我感动的点滴。
   有一次,一位叔叔到镇上办事时,我父亲托他带一些吃的给上中学住校的我,到镇上后,他自己的事顾不上办,直接到学校给我送吃的。他在校门口一直等到我下课才进来找我,看到我的时候,他只是憨憨地笑,眼神里有对我的敬意,我明白那其实是对知识的尊敬。那眼神让我感动。
   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正收拾东西,准备叫上和我要好的一个女同学一起骑自行车返校上晚自习,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直至天昏地暗,直到天快黑的时候风才稍息,紧接着又下起了鹅毛大雪,我被困在家里心急如焚。晚饭后,女同学的父亲冒雪到我家里,和我父亲商量返校的事,商定只要雪一停,就由他护送我和他女儿走路去学校。大约凌晨四点多的时候,伯伯带着女儿敲我家门,雪已停了。我们出发了,伯伯背着她女儿和我的干粮和书包,我们两个女孩子挽着胳膊。我们借着雪光,沿着熟悉的大路,踩着没小腿的雪,高一脚低一脚,默默地赶路,我们要争取在早自习前赶到学校。一路只有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和喘气声,我们睫毛上挂满了霜。二十余公里的路,从黑夜走到明亮的早晨,我们终于赶上了早自习。那静静的雪夜、那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和喘气声、那专注的赶路,很美好,终生难忘。
   与黄久生不同的是我有一位温柔善良、心灵手巧的堂婶,给了我很多慈母般的爱。她虽然要忙于农活和家务,有几个子女要照料,但总能细心地留心到我的需要,比如衣服或鞋子破了旧了该做新的了,她就悄悄偷空给我和弟弟缝制,尤其记忆深刻的是她还给我做过一只漂亮书包。初中某一时段,女生忽然时兴背一种自家缝制的花书包,我对堂婶说了这件事,描绘了书包的样式,结果下一个周末堂婶就给我送来一个,白底蓝蝴蝶花布,清新活泼又雅致,是全新的布做的,又加了她的设计,格外漂亮别致,引得女同学很是羡慕。我有什么心事或心里话,都愿意对堂婶讲,她话不多,也不会讲大道理,但温柔朴素的话语总能给我很好的安慰和指引。
   乡亲,在我的记忆里尽是让我温暖和感动的,一个接一个,排起了长长的队……细数不尽,纸短情长。
   那些乡亲是叫着我小名、看着我长大的人,如同亲人。
   那些乡亲,他们平时会为庄稼浇水的先后多少、田地或房屋过道被别人多占了几分、菜被别人家猪啃了、鸡丢了或八卦传言等而指桑骂槐或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有时候甚至会大打出手,但遇到别人家有不幸或难事,往往善良、同情又会使他们丢开那些怨愤,热心地去帮助。“娶亲盖房,大家帮忙”更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也许是因为相对闭塞落后,一个村子就如一个大家族,虽然纷争不断,但有渊远流长的情意流动、渗透其中,人心始终聚在一起。
   乡亲的善良,给故乡、也给我的生命铺上了暖调,更让我体会到善良的珍贵;乡亲的质朴,成为我性格的底色;乡亲对知识的尊敬,激励着我对知识的孜孜以求。
   主人公黄久生成人后外出艰苦打拼,立志要挣很多钱来报恩,他做到了,他事业有成,二十多年来,他每年春节回乡探亲,给乡亲带去吃的、穿的、用的,还带乡亲们外出旅游、为乡村建学校等等,为乡亲做着实实在在的事,看着乡亲憨厚满足的笑容,谁能说金钱是俗气的呢。黄久生是这些乡亲共同的儿子,也是他们的英雄,他没有辜负他们的爱,而且替他们实现了致富和进步的梦想,他的顽强努力不是为了光宗耀祖和衣锦还乡的虚荣炫耀,而是为了回报那珍贵的乡情,这也是一种可贵和崇高。深深感动的同时,我明白了自己心里也一直藏着这样的愿望,黄久生做的这些,也是我希望为我的乡亲做的。遗憾的是我不是一个像黄久生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在他乡十多年,没回过乡村。有人与我说起故乡的话题时,我总说他乡何妨作故乡、“心安处即故乡”,其实是自我劝慰罢了。故乡的人、田野、街道、老屋、黄土路、风、雪、星空……其实一直在心底召唤着我,并时不时刺痛着我。
   对故乡,我无以为报,或许也无从回报。从一些渠道中,我了解到家乡面貌和风气变化很大,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那些看着我、呵护着我长大的乡亲,很多已不在世。即便回去,可能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那么,就让那些关于乡村的美好记忆永远温暖着我,让那对故乡的思念时不时地刺痛着我。

共 4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两篇贴近生活的小随笔。第一篇《园丁》,讲述了住宅小区里草木丰茂,鸟语花香,全因为有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大叔打理。这位园丁个子不高,但清瘦精干,经常穿一套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不苟言笑,埋头做事,辛勤工作:给花草树木浇水、清理杂草、移栽、修剪等。枙子花开了,散发出迷人的幽香,吸引了“我”的脚步,欣赏栀子花的同时,看到了大叔脸上和眼里满满的笑意,和平时真是判若两人。闲聊中,惊喜地感觉到大叔对小区有着很深的感情,并且非常喜爱和爱护他管理的花草树木,让人仿佛感觉到小区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大叔的孩子,都有大叔的影子和灵魂。第二篇《英雄 》,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英雄”栏目里一部纪录片《七百位老人一个儿子》的感后感。款款深情中,简约地介绍了这个纪录片的故事内容,被故事里的细节和朴素的话语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瞬间打开了“我”脑海里遥远而亲切的乡村记忆之门。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我毫不怀疑这个报恩故事的真实性。两篇文章篇幅虽小,主题都非常贴近作者的真实思想,语言朴实,情节感人。生动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对“园丁”和心目中“英雄”的深切感触,文字中肯,段落清晰,内容感人肺腑,不由自主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6-11 06:16:56
  拜读两篇灵透的小文章,感悟深刻。点赞!
   欢迎老师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6-11 06:17:35
  问候老师,祝福写作快乐!生活幸福!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6-11 07:09:44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4 楼        文友:苹风向晚        2020-06-11 09:20:55
  安平静好君辛苦了,谢谢您的精彩点评和鼓励,夏安~ 感谢编辑部申报~
5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6-11 17:11:02
  为佳作点赞!向园丁和英雄致敬!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方便交流!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5 楼        文友:苹风向晚        2020-06-11 21:01:59
  谢谢刘社到访,谢谢鼓励。夏安~ 嗯,我加下学习交流群。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