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听风(散文)

精品 【宁静】听风(散文)


作者:角边 布衣,10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49发表时间:2020-06-12 01:02:18
摘要:时光深处的父爱,是今生的温暖,也是余生的感伤。父亲是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一辈子活得小里小气、窝里窝囊。父亲去世后,笔者亲身经历了生活的艰难,才完整的理解和接纳了他,明白了父亲的一生怎样被时代命运撕扯,被七个孩子无休无止的吸吮和榨取。


   常常想起童年的打麦场,那些夜风清凉的日子,父亲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他用指头在我背上写写画画教我识字,教我认天上的牛郎、织女星,给我讲八仙、孙猴子以及鲁迅踢鬼等很多故事。习惯了周末在村口守望,盼着外地教书的父亲回来,等着被他抱起,举高高转圈,然后拿出一串话梅糖……这些积淀在时光深处的细节,既是我今生的温暖,也是余生的感伤。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2年了,一直想写一点关于父亲的文字,却一直难以落笔。当我含着眼泪想要去描摹他的时候,却又觉得他是那么平凡,甚至小里小气、窝里窝囊。
  
   一
   父亲是小气的。
   我高中入学面试那天,父亲领着穿粗布裤衩的我,去一中门口的服装街,花7块钱买了条裤子。是那种化纤直筒,松紧带裤腰,针脚粗糙,灰白条状花纹感觉像蛇皮袋子。其实,我想要一条牛仔裤,可便宜的也要30元。极不情愿地穿上,进了校门。因为离面试所在的教学主楼尚有一段距离,父亲说骑上吧。迈腿那一瞬,嘶啦一声,一边裤筒炸线到大腿根!眼看面试时间也快到了,只好半边裤腿卷起来,半边吊着,很难为情地参加了面试。结果一塌糊涂,我成了两个被刷到二中的考生之一。
   刚参加工作时,考虑衣着总不能太过寒酸,我犹豫再三,跟父亲说想要一百块钱买套衣服。父亲半天不语,我硬着头皮再次提起,他突然简单粗暴地回了我一句:“穿得好可能算本事?”我委屈、难过,觉得父亲不可理喻,又不能顶撞他,关门躲被窝里大哭一场。后来是母亲看不下去,硬是缠着他,要了给我。
   毕业后找工作,听说若不托关系,只能分乡下教书。父亲想让我留县城。家里沾亲带故当官的,只有舅姥爷有个远门侄子能说上话。按说托人情的礼物一般都是烟酒,可是父亲觉得不实惠。那时正值年关,家里杀猪,留了半拉猪屁股,父亲又从东庄杀牛的那买了一大块鲜牛肉。可舅姥爷打电话联系后才得知,人家在外地,得大后天才能回来。那时候没冰箱,偏偏那个年关天气又热。猪屁股挂在屋檐下凉着,还能凑合。牛肉也许是因为打了水,就有点味儿了。父亲只好把牛肉切成小块,放进砂锅里,守着煤炉子煮了一夜。谁知道市场上出售的熟牛肉颜色鲜、口感嫩,父亲辛苦煮出来的却裂裂巴巴,嚼起来像麻丝。就这,父亲还非要我带着送去。
  
   二
   父亲又蔫又瓤。
   父亲在外教书,难免担心家里。他攒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周末回家,为了少绕路就泅水过芡河。文革最紧的那几年,他不敢光明正大地回家,只能趁天黑偷偷溜回来,天不亮再悄悄地走。有一个冬夜,他刚进村口,庄上有人从家后茅厕里出来,大声喝问:你个破地主高低回来了,明天非批斗你不照!父亲吓得掉头就逃,一气猛蹬到二里外的在北泥沟口,在寒风里躲到半夜才敢回家。母亲说,他全身都是冰凉的,抖得筛糠一样。
   父亲干不了重劳力活,都是母亲去求表舅他们帮忙。父亲个不高身不壮,又有小肠气,力气亏,干活不照。比如扬场,一堆垛底子,人家俩小时就能弄好,父亲干干歇歇,得弄到天亮。我亲耳听俺生产队长讲过:要不是有个教师当,你看你那熊样,吃都吃不上!
   雨过天晴后的打麦场,会出现一处处的蚯蚓粪,需要趁着潮汽重新碾压平整。蚯蚓也引来数只癞蛤蟆,在打麦场上笨拙地或爬或蹦跶。旁边我大伯也在平整场地,随手逮一只,拎起一条腿用力一扔,癞蛤蟆在空中转着圈就飞进场边的水塘里了。父亲却是跟在癞蛤蟆后面,蔫蔫迟迟地一边跺脚吓唬,一边喊:去,去!就那样,一点一点把它们撵走。父亲说,癞蛤蟆是益虫,不能伤它。
   父亲早先在临县教书,后来主动要求调回老家。先是调回本县的一个镇上,后来在我小学二年级时回到了我们村,成了我们村小唯一的一个公办教师,也理所当然地当了校长。可俺班主任就不服他气,当我面说:别看你爸当校长,就没见过恁瓤的人,又懒得讲话,又不会来事,甭看咱学校就这几个人,你看他能拿住谁?那时的我不知道啥叫拿住人,但我知道母亲经常嫌弃父亲不会算账。学校有个啥紧急的事,加班吃饭都是在俺家。父亲自己会做饭,菜园里的萝卜、豆角,家里的鸡蛋、花生米都是无偿贡献。也听过父亲不止一次跟母亲说:咱吃点亏有啥,他们民办教师才拿几个工资?
  
   三
   父亲的离开,是我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婚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妻回娘家,我回乡下老家。那一夜,堂屋两边各一张软床,我与父亲相对而眠。六十九岁的父亲经历秋收一天的劳累,又困又乏,很快入睡了。望着鼾声起伏的父亲,关于他的旧事,我经历过的,听母亲或其他人说的,过电影一样一件件呈现。
   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哪一个都是他牵肠挂肚的负担。小时候,四哥肾炎,药物中毒落下耳聋的毛病,父亲带他到处寻医问药。父亲的同事说,你家男孩多,不如把小四送我吧?父亲犹豫过,终是没舍得。我们哥几个小时候,上半夜跟他在打麦场乘凉,下半夜他怕露水大,都是一个一个再抱屋里。曾经班里成绩最好的大哥,因为家庭成分,高中读不下去了。大嫂叛逆了她的家庭,跳围壕跟大哥私奔了。大嫂的娘家人一次次地去我们家闹,骂了很多天,锅砸了,门上糊屎。二哥娶不上媳妇,父母自然着急,无奈选择了当时罪恶深重的换亲,二嫂嫁进来,大姐嫁出去。姐夫肺痨,性格懦弱,又病又穷,大姐有一万个不甘心,喝过农药,终是屈从了。对此,父亲一直觉得亏欠。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供养出三哥和我两个大学生。这看起来是一种荣耀,其实更是一份沉重的经济压力。耳疾的四哥先后两次婚姻失败,两个四嫂一个离婚一个服毒身亡,结婚离婚要花钱,料理后事更是花窝囊钱。三哥和我毕业后在城里安家、结婚,所有这些接踵而来,几乎没有给父亲留下喘息的机会。可不管有多少事条子,不管压力多大,作为一家之主,他最后都默默承担下来。
   地里的收成只能裹住一家人日常所需。其他的,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也是招呼不过来,还需要靠家里的老牛每年如愿下个崽,需要依靠种几亩薄荷熬油卖钱。好在,他喂的老牛争气,有四年都是一次生两头壮壮实实的的牛犊子。父亲对他的老牛有着极深的感情。麦草都是仔细铡成细段,所谓寸草铡三刀。家里的大豆一粒都不外卖,大锅低下烧上劈柴细火,他亲自下手认真翻炒,每一粒都香喷喷的,再磨成细料拌草喂牛。一次,大姐夫过来帮忙犁地,天快黑了,还剩不算太多的板茬地没犁完。大姐夫想着紧点下次就省事了,就多赶了一会活。父亲从家里赶过来,训斥大姐夫:“赶恁紧弄啥?牛可能受的了?”种植药薄荷其实也不简单,什么地块,选啥品种,施肥多少,啥时间收割,熬制时咋控制火候,父亲都摸索出一套经验来。关于养牛,关于种薄荷,父亲居然成了专家,常常有人请教这方面的事。
   那个晚上,看着年迈的父亲,想着他的诸多不易,我久久不能入睡。觉得自己也成家了,以后该好好回报他了。
   可世间的遗憾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一个月后,父亲突发脑溢血,在冰冷的病床上躺了半个月。我一次次哭着跟他说话,希望他能醒过来,希望他能听到我的声音,希望他开口说些什么。可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就那样永远地走了。
   父亲去世到入土为安那三天,远亲近邻,同事朋友,他的学生,镇里和村里的领导,我们认识和不认识的,一批一批赶来吊唁,前后累计招待了一百零几桌。
  
   四
   父亲离世后,我在艰难的生活中真切地理解了他。
   女儿出生那阵,因为妻所在的乡镇长期拖欠教师工资,每个月只能靠我一个人不到三百块钱的工资生活。那时我和妻的生活核心,就是一个省字,好几年都舍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我们搬到妻所在的乡下,居住在闲置的校舍里,房租省下来了。利用校园的边角地块,自己种菜,菜钱也省下来了。自己买煤灰,自己动手打煤球,也能省个百儿八十的。冬天夜长天冷,炉子费煤,往往到早上做饭时,火头就很瓤了。嫌再续一块煤球浪费,我和妻就去捡劈材、树枝加进煤炉子里。即便那样省下来,当女儿能独立吃鸡蛋羹的时候,孕期与哺乳期每天给妻的一个鸡蛋也基本停掉了。琐碎的生活里,我深刻、具体地理解了父亲的小气和不易。
   刚记事那几年,父亲假日回来,作为家里唯一吃商品粮的人,母亲怕他吃不惯,会专门在一圈杂面饼子里给他单贴一个白面的。而他会再掰下一小块给我。母亲说,小五,别吃大的白馍了,大吃不饱。我看着母亲的眼神,居然啥都懂一样地接受了母亲的话。现在想来,父亲的商品粮身份给了他一种相对优裕的环境,他的一条腿已然跨进了那个层次。然而,他身后的家庭却又在拖着他的另一条腿。父亲就那样被撕扯着,向着家庭越走越近,甚至成了养牛和种薄荷专家。
   当母亲得知医生诊断父亲是脑出血时,只难过的说了一句,恁大这辈子压力太大了!母亲不懂医学常识,可是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父亲了。掰开揉碎来看,父亲的小气与瓤何尝不是无奈和心酸!地主成分的精神压力,养育一窝孩子的经济压力,父亲默默承受这么些年,也一定会有不堪重负的烦恼,但他有逃避和躲藏的地方吗?我在不满他的小气的时候,理解过他的难为吗?
   当年家里锅被人砸了后,父亲买回新锅,安慰母亲说:“该吃饭咱吃饭,人家总没夺咱的碗吧……”母亲多次说过这事,父亲的这句话我一直印象很深。是啊,如果说日子艰难,我能跟父亲比吗?他能挺下来,我又为什么不能?这些年来,我也一直记着父亲那句“穿得好可能算本事”的话。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慢慢明白了,如果我一定和别人比吃穿之类的,那我首先在起点上就输过了。人活着,有些方面不如别人也没什么,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增加自己的本事,形成自身优势。否则,何以自重,别人又看重你什么?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夜半不眠时,常会清晰地感知到外面有无处不在的风。我不知道这一季一季的风都去了哪,却总觉得一定是来自故乡。风里,我仿佛听见传来父亲的声音:穿得好可能算本事?
  

共 38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的美文,读来让人不由得心头一阵无比沉重。俗语讲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起初,文中的我因为几件生活琐事,而懵懂无知的一口认定父亲是个十足的“小气鬼”,甚至打心眼里讨厌父亲那种“吝啬鬼”的做法。可当文中的我一天天长大,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人生旅途次第展开。才慢慢明白,那时候父亲的节俭和“老抠”这个代名词,完全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未来着想。然而,当文中的我完全读懂父亲操持家务,省吃俭用,为家倾尽心力,准备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当初犯下错误的时候,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却在这个当口毫无征兆地走完了他忙碌、平凡、憨厚、淳朴的一生。这是一件多么酸楚的事啊!而此文取名听风的意义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所表达的主题是父母与我们有血浓于水的养育之恩,这份难得的情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多多孝顺他们、呵护他们,哪怕是多陪他们吃一顿饭,包一回饺子,过一次年,散散步,聊聊天等等一些行为,都能让我们心底找到一丝莫大的安慰。而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离我们而去,才知道珍惜这份难得的真挚情感,倒那时一切悔之晚矣!最后,把一句最具感性的话送给大家:百善孝为先。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理解其意义的精髓所在!感谢赐稿宁静,问候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峙榛起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0-06-12 01:02:58
  感谢赐稿宁静,问候,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 楼        文友:角边        2020-06-12 09:59:39
  诚谢起航用心点评!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6-12 06:07:41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2 楼        文友:角边        2020-06-12 10:02:24
  感谢宁静社!
3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06-12 06:39:19
  父母恩情有时会被孩子误解,当孩子有了孩子之后,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才真正体现出来。读老师美文,满满亲情,受教了。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3 楼        文友:角边        2020-06-12 10:04:03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人在。人在风中,又怎能不在风中!
4 楼        文友:鸿鲲        2020-06-12 14:42:13
  无奈的父亲,勤劳的父亲,真诚的父亲。
   父亲的一生,也是时代的缩影。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4 楼        文友:角边        2020-06-13 20:55:47
  谢鸿鲲友!
5 楼        文友:宇蓝        2020-06-13 19:14:47
  作者老师在回忆里描述出一位严谨的父亲,他的爱因为贫穷而无奈。但他又是坚强的,一步步忍让别人,成全自己的家人。
   拜读佳作,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角边        2020-06-13 20:56:27
  谢宇蓝友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